構筑中國“黃都”的功臣是何人
張鳳耀
境外媒體,稱廣東省東莞市為《中國“黃都”》。
構筑一個有某種特色的“都”,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沒有眾多人員參與,不經過長期努力,是筑不成的。譬如,我國遼寧省鞍山市的中國“鋼都”,江西省錦德鎮市的中國“瓷都”等。構筑過程中,必定還會涌現一批功臣。想來,廣東省東莞市的中國“黃都”,也不例外。
“黃都”的特色,就是“黃”,即常說的“黃色”,主要內容是色情,尤其是嫖娼賣淫。眾所周知,“黃”,是資產階級腐朽生活方式的重要特征。所以,能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廣東省東莞市,筑成“黃都”,真是奇了又奇的奇跡。因為資產階級腐朽的“黃”,與社會主義制度是格格不入的。
5月14日《參考消息》上,有一段說中國“黃都”的文字。這段文字,首先肯定廣東省東莞市是中國“黃都”。其次說,東莞之所以成為中國“黃都”,是因為很多從中國各地到這里工作的女工看到了周圍的有錢人是如何過舒適生活的,自己卻拿這么微薄的薪水,很多最終經不起誘惑,“下海”當小姐(賣淫女)。就是說,東莞之所以變為“黃都”,是因為窮女工“下海”當小姐。
本人未曾想到,東莞市還有如此“雅”號。改革開放前的東莞,并不有名。改革開放后,因它靠近香港,是較早開放的地區之一,經濟發展較快,名聲漸揚,國內外,都已小有名氣。但本人不認為,東莞出現“黃”色,是因為窮女工“下海”;應認為,另有原因。
改革開放前,東莞原是一個縣,屬廣東省惠陽地區;改革開放后,東莞縣改市,從惠陽地區分出,并升格為地區級,即地級市。當時東莞經濟,在廣東省內并不落后,其中如東莞電廠、東莞糖廠、東莞煙花炮竹廠等地方國有企業,在省內都有一點小名氣。不過東莞人文化水平較低,企業領導人的管理素質也較差。八十年代,全國廠長經理統考時,東莞參加考試的廠長經理成績,以地、市為單位計算,在廣東省內排倒數第二(廣東省在全國排倒數第二)。改革開放后,外資較快進入東莞,主要是“三來一補”,企業規模小,技術含量少;境外(主要是香港)來的人員,文化素養普遍較差,作風粗陋,情趣低俗,除吃喝玩樂,沒有別的愛好、作為。因此,他們把吃喝嫖賭那一套隨之帶入東莞(有的主營色情業)。隨著外資的不斷進入,原有國字號企業,也像1949年前神州大地上國字號軍隊(國民黨的國軍)一樣,節節敗退,幾近消失。東莞基本上變成以私有經濟為主體的天下。這種變化,得到當時東莞主要領導人的贊同和支持。1993年,東莞市委書記在飯桌上問我怎樣看改革開放,未等我回答,他卻自答說:改革的方向就是私有化,只有私有化才能把我國經濟搞上去。他不僅如此說,還帶頭這么做。他的下屬說,他們書記是,一周七天中,三天當書記,四天做老板(下屬說,書記夫人辦私人公司,書記替夫人當掌柜,經管公司)。與經濟狀況變化同時,社會狀況也隨之大變,吃喝嫖賭之風興起、泛濫,不僅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莞城如此,甚至每個鎮、每個村,情況都差不多。
所以,要說東莞變“黃”,本人認為不可否認,東莞確實比改革開放前“黃”了。但把變“黃”的原因,歸罪于窮女工“下海”,本人不能贊同這種資產階級媒體的慣常做法——把一切社會罪惡歸于窮人。變“黃”的主因,應是外來粗陋、低俗商人的影響和作為;構成“黃”色的都,主要責任在當地腐敗墮落的主政者,按照我國現行法規,色情活動和色情業都是違法的,當地官員不腐敗墮落,色情不可能泛濫。窮女工何來構筑“黃都”的能量?怎么抵當得了法律?窮女工不可能是東莞變“黃”的領航者,只可能是受害人。所以,筑成“黃都”的功臣,非官員莫屬。這一點,看看重慶市的打黑除惡,即可獲得印證。
至于封東莞為中國“黃都”,本人不知可否。因本人不知社會主義中國還有沒有更“黃”的地方。如果沒有更“黃”的地方,東莞將受之無愧,該接受了。
另外,既然有外媒授予東莞《中國“黃都”》“雅”號,不知東莞領導、百姓感受如何?榮耀?!恥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