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我國土地資源有限,進口大豆就是進口土地
本人做了一個粗略概算,自1995年中國開始進口大豆到現今,進口大豆最少要花費6千多億元人民幣,這些錢沒有買到國外一寸土地,相反,國外的土地成了跨國資本的搖錢樹。與原油不同,大豆是可再生資源,其市場容量是有限的,過量進口大豆擠占了中國本土企業和農民在國內、國際市場商品份額,過量進口大豆不是進口土地而是使農民失去土地、失去市場、丟掉發展空間;過量進口大豆壓制了中國大豆種植、加工、貿易、流通、信息、科研、金融水平提升。中國是一個有8億多農民的農業大國,農民依托于土地生產的產品維持低效益、被沖擊的環境,種地沒有打工賺錢,土地撂荒的現象有沒有?
誤區二、中國對大豆的需求是剛性的
首先,退一步說,中國對大豆需求是剛性的,但是國人對“轉基因”的大豆需求并不剛性!我們花那么多錢,為什么一定要進口轉基因的?即便有關部門給予轉基因產品發放證書,但是企業在獲取利潤的時候,應該承擔道德責任、社會責任,國際企業都是“以人為本”,本著為國人負責的理念,花錢買非轉基因大豆難嗎?
其次,剛性需求在豆粕不在豆油。大豆產品17%左右是油脂,將近80%是豆粕。豆粕是飼料的主要原料,近幾年我們吃的家禽,多數都是含轉基因豆粕飼料喂出來的。
數據顯示,國內油脂人均消費水平與日本相差不遠,從我國8億農民的人口結構和消費水平分析,油脂消費短期達到并超過日本有難度,需求應該在豆粕上。通過查詢資料,國內在改革開放前,豆粕并不是飼料的主要原料,改革開放以后,在國外專家的教育引導下,豆粕成為飼料主要原料,沿海飼料廠不斷建設并形成剛性需求。我想只要有合適的豆粕替代品,大豆的剛性需求完全可以弱化。
再次,黑龍江大豆受種植生產規模小、混種、輪作等因素限制,單產徘徊在每畝200市斤左右水平,與進口大豆每畝370市斤比差距很大。但我省墾區單產基本在每畝360市斤,居于國際水平。只要措施得當,不但黑龍江大豆產量可大幅度提升,國內大豆產量也會有突破,只要給國產大豆一定發展空間,是否需要進口那么多大豆值得商榷。
誤區三、轉基因大豆出油率高,國產大豆應走食品豆方向
轉基因技術確實代表著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尖端領域,這個中國必須有。但是,沿海油廠和糧商用迄今為止2億多噸的進口量,6千多億人民幣的資金采購來實現國外轉基因技術的商業化、來推動國外轉基因技術發展,并且由多數國人消費、買單、當實驗品,著實不該!
通過咨詢我省大豆專家得出,省內高油品種很多,不比進口大豆差,制約龍江大豆出油率原因是混種混收和作業水平,由于我省內資企業基本是階段性開工,難以引導農戶專品種種植。追根溯源,過量進口壓制了自主產業水平提升。
我國擁有13億人口,3.5億家庭,而美國人口還沒有達到3.5億,油脂市場需求巨大。放棄這么龐大市場,依賴與別人、受制于國外,“鐵礦石、原油”就是前車之鑒。
誤區四、記者瞎炒作、大豆協會給政府施加壓力抵制外資
無可否認,改革開放政策使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協會不可能也不會抵制外資。白求恩大夫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生命,咱們一直牢記。
小平同志說過:“不管白貓黑貓,能抓耗子的就是好貓”,協會一直秉承這個精神,“不管內資、外資、僑資,哪怕是火星來的資金,只要能夠帶動中國大豆產業良性發展,就是好資本”,咱們都支持。請這些企業進口非轉基因的大豆,讓咱們消費者先放心,讓中國也有條件搞轉基因技術,可以吧?
記者秉承新聞工作者職業操守,揭示問題、辯析真偽,傳揚社會公心,怎么成了瞎炒作?
通過媒體朋友、社會各界與協會的共同反饋,國家花費數百億財政資金,相繼出臺并實施了臨時儲備大豆收購等一系列惠農、扶企政策,08年的政策不但遏止了國內大豆價格下跌幅度也縮短了受國際市場沖擊的時間周期,農戶和企業都稱贊國家政策好,而且,政策受益的不僅是農戶和企業,多年沒有收購業務的糧庫,也因為參與收儲工作有了效益。依我看,有壓力的根本就不是政府,說協會給政府施加壓力的,不知道代表誰。
2004年南方沿海油廠在國際大豆價格暴跌后多數虧損,面臨困境時,假如有協會出面呼吁,結果會怎么樣?還會被控股兼并嗎?2008年在國際市場沖擊時,如果沒有媒體呼吁,有大量積壓庫存的企業能挺住嗎?會不會出現2004年的后果?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 王小語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xaut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