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我國石油安全的對策與思考
時間:2010年02月26日 來源:紅旗文稿 作者:李 兵
2010年1月27日,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家能源委員會,溫家寶總理任主任,李克強副總理任副主任,凸顯出黨中央、國務院對能源問題的高度關注。保障石油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問題。隨著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石油消費量大幅增加,石油需求的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石油安全面臨一些潛在的隱患。我們要高度重視石油安全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統籌兼顧、多管齊下,對石油的生產、運輸、消費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確保石油供給安全。
一、石油安全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石油的進口依存度不斷增加
與傳統的“地大物博”觀念相反,我國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根據《油氣雜志》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底,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儲量為1855.04億噸,而我國石油探明儲量僅為27.88億噸,居世界第13位,按目前的開采速度,中國20年后可能出現石油枯竭的局面(當然這是以不增加石油勘探量為前提的,是靜態的)。我國從1994年變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石油消費量不斷飆升,2009年,凈進口石油1.99噸,為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51.3%。預計2020年我國石油消費量將達到5.63億噸,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可能達到57.37%,與目前美國的水平相當(美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為58%)。
(二)國民經濟受石油供給情況的影響大
我國是能源進口大國,國民經濟極易受國際油價波動的影響。國際油價每桶每增加10美元,直接影響GDP約0.43%,若進口原油為2億噸,折合約14.7億桶來估算,一年將多支付147億美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進口原油2.04億噸,花費892.56億美元。2008年7月11日,國際原油最高曾達到147.25美元, 對經濟運行情況和石油消費行為影響顯著。石油價格升高,不但增加經濟體系運行成本,加大了通脹的壓力,而且能源消費開支比例上升,反過來抑制其他領域的消費。石油短缺也給人們生活帶來不便,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曾出現的“油荒”讓人記憶猶新。
(三)石油進口的來源地相對集中
從世界范圍上講,中東、獨聯體、非洲和中南美洲是國際原油主要出口地區,而沙特、伊朗和俄羅斯是位居前列的原油輸出國。對我國而言,按2009年的原油進口數據,主要進口來源國家集中在中東、非洲等地,一旦有關國家政權更替、政局動蕩,我國將首當其沖、深受其害,石油安全的風險系數將隨之攀升。而美國原油進口中,約70%來自來加拿大、墨西哥、委內瑞拉等西半球,約30%來自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地。當前,石油等重要能源資源已經被少數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所壟斷,國際自由貿易量不足總產量的50%,進口需求不可能無限得到滿足。同時,由于一些西方大國為搶奪石油資源在中東、非洲和中南美洲展開激烈的角逐,加劇了這些地區動蕩與不安,也對我國獲得穩定的石油供給造成威脅。
(四)能源運輸安全面臨諸多潛在威脅
我國進口石油運輸有海運、鐵道運輸和管道運輸三種方式,由于石油進口的來源地相對比較集中,主要依靠海上油輪運輸,期間要經過一些重要的海上戰略通道。如霍爾木茲海峽、好望角和馬六甲海峽,尤其是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
我國能源運輸安全面臨諸多潛在威脅:
一是美國謀求控制世界石油供給和運輸鏈給中國能源運輸安全帶來潛在威脅。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70%在中東,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圍繞石油展開的,控制石油資源是美國在中東的基本戰略利益和目標。美國除了重點經營中東外,還向里海滲透。美國改造阿塞拜疆軍隊,加強與亞美尼亞的軍事合作,就是為確保里海石油外運通道的安全。美國宣稱要控制的16條通道中,至少有3條通道關系到中國的安危。美國借口打擊恐怖主義,要在馬六甲海峽進行巡邏,暴露出其急于控制中國海上石油生命線的謀圖。
二是海盜及海上恐怖主義對能源運輸安全構成的威脅。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是中國石油重要運輸線,這條航線上還有世界五大海盜多發帶中最嚴重的兩個,即亞丁灣與東南亞水域。馬六甲海峽十分狹窄,易于封鎖,一旦發生大規模海盜式恐怖襲擊事件,至少關閉1個月。近年來,索馬里海盜活動異常猖獗,他們大肆劫持貨輪,索要巨額贖金,經過該海域的貨船頻頻受到威脅。2008年12月26日,中國海軍派軍艦赴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后,增強了中國貨輪的安全系數,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完全保障過往船只的安全。
三是中國海上運輸能力相對不足是能源運輸安全的重要隱患。我國海上石油運力的嚴重不足已成為石油供應安全鏈條中的薄弱環節。國際上,以承運本國進口原油的份額來衡量進口石油運輸安全問題,一般而言,至少40%的進口原油由本國船舶承運才算相對安全。而中國船舶只能承運進口原油份額的10%,其余90%則依賴海外油輪公司租船承運,這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很容易受制于人。當遇到戰爭、恐怖襲擊、海盜侵擾、油價上漲等因素影響時,石油安全將面臨嚴重的威脅。
二、保障中國石油供給安全的對策建議
(一)化解風險,努力實現油氣供給多元化
我國石油進口來源主要集中于中東地區,但是中東的石油資源基本已被美國掌控,系統風險比較大。實現石油進口來源多元化,是分散石油供應風險,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措施。除了中東外,非洲、俄羅斯、中亞和南美是中國重要的石油供應地域。我國正在以石油企業為載體,逐步走出中東等地的地域局限,尋覓新的能源供給。金融危機爆發使國外資源性商品的價格大幅暴跌,也為中國石油企業進行海外并購創造了條件。
我國石油企業除了在國際市場上進行期貨及現貨貿易外,還與國外公司開展包括勘探、開采等領域的合作,很多項目采取了“份額油”的方式,這樣可以使石油進口量不至于受價格波動太大影響。今后,我國進口原油的境外通道將總體形成多個方向的格局。
(二)建立強大的海運船隊,增強抵御風險能力
建立規模龐大的石油運輸船隊對于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中國現有的大型油輪遠遠不能滿足石油海運的需要。根據國外經驗,石油進口多的國家一般都擁有一支強大的油運船隊,船隊承運份額達到50%以上。如日本原油年進口量2.5億噸以上,日本船東控制的大型油輪承載本國進口石油的80%以上。要將石油運輸安全納入國家石油安全體系,在規劃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和對外投資開采海上油田的同時,加快國家油輪船隊的建設。未來10年,在遠洋運輸和沿海運輸方面,重點發展大型散貨船、大型油輪,以增大中國船舶承運進口石油、礦石、糧食等大宗貨物的比例,改變這些貨物主要依靠外輪承運的現狀,尤其需要早日建立一支強大的中國海上石油運輸船隊,逐步使中國油輪的運輸量達到進口原油總承運量的50%。
(三)加快港口建設,確保石油供應渠道通暢
目前,我國港口建設以及海運業的發展,還遠遠不能適應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需要,海運業仍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產業”。隨著石油大量進口和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陸續建立,大量石油經船運從海上輸入,港口的吞吐能力面臨嚴峻的考驗,港口就成為供應渠道是否暢通的關鍵因素。中國海岸線長,但是港口少,能滿足需要的大港更少。要充分利用海岸帶的優勢,加速東方大港建設。沿海港口應抓緊深水航道、大型專用泊位、相應的配套設施等建設,解決大型油輪泊位不足問題。要在原油碼頭的布局上,建立以30萬噸級深水專用泊位為核心的,大、中、小各類碼頭互相配套的原油裝卸和運輸體系,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使進口石油能在港口順利裝卸、儲存、轉運,確保國家石油戰略儲備海上運輸通道的安全。
(四)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從容應對可能出現的短缺
西方發達國家都建立了大規模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形成了嚴格的戰略石油儲備運行管理制度。美國的石油戰略儲備相當于158天的進口量,日本為160天,德國達到127天,國際能源機構要其成員國建立可供90天需求的石油儲備,而26個工業發達成員國現在儲備的石油平均量已相當于它們114天的進口要求。與這些國家相比,中國石油戰略儲備不足,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們將陷入石油短缺的困境,因此,建立和完善石油戰略儲備體系勢在必行。
(五)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經濟增長方式是高能耗、粗放型的,石油等資源浪費嚴重。2004年6月,溫家寶總理主持討論通過的《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04—2020年)》(草案),其中第一條提出,“堅持把節約能源放在首位,實行全面、嚴格的節約能源制度和措施,顯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改變經濟增長方式,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系統優化配置為方法,調控產業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把節約能源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作者單位:中組部黨建研究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