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同學會,高揚的報國旗幟
1957年11月17日,正在蘇聯訪問的毛澤東來到莫斯科大學禮堂,向留蘇的中國留學生發表演講:“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歸國留學人員在近現代中國歷史上擔起的正是救國、建國的大任,歐美同學會是其中代表。
1913年,風雨飄搖的中國,剛剛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國家向何處去,如果才能擺脫內憂外患,成為每一個清醒的中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剛剛擺脫了自大的天朝迷夢,向欺負自己的西方尋求振興中華的真理和奧秘,成為那個時代中國的知識分子的唯一選擇。
高揚的報國旗幟
北京,紫禁城邊上的菖蒲河公園,公園北側就是位于南河沿大街的歐美同學會。這個叫歐美同學會的地方,卻是一派完全的中國氣象。
歐美同學會誕生于國家危難之際,是中國最早的留學人員組織。
1913年,由當時著名的留學生顏惠慶、周詒春、顧維鈞、梁敦彥、王正廷、詹天佑、葉景莘等人發起并資助,在1913年將京津兩地的同學會合并成歐美同學會(Western Returned Students' Club)。以修學、游藝、敦誼、勵行為宗旨,輸入西方科學文化。中國建立時間最早、規模最大,并延續至今的留學人員組織就是在上述歷史背景下誕生的。
歐美同學會自肇建始,始終高懸在組織上的就是報國旗幟,這些從西方學成歸來的愛國知識分子,面對滿目瘡痍的國家在風雨中搖搖欲墜的前途,萬分擔憂,紛紛以自己的學業專長,投身到國家的保衛與建設中。歐美同學會會員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不可忽略的一支愛國力量。
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歐美同學會作為社團組織,曾經電請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堅決反對簽訂“二十一條”,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和“勤工儉學運動”,聲援“五卅慘案”。被周恩來總理稱譽為“中國人的光榮”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主持修筑了難度極大的京張鐵路,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曾出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的蔡元培反對封建教育體制,在教育領域內不斷實行改革。此外,外交家陸征祥、孫寶琦、王正廷、伍廷芳、顏惠慶、施肇基、顧維鈞等人均為同學會早期會員。
1950年,周恩來總理發出了歡迎身居國外的科學家回國參加祖國建設的號召。歐美同學會迅速響應,廣泛聯絡海外學者回國。新中國成立之初,滯留國外的留學人員約有5000人,1952年底,已有2400余人歸國。李四光、王淦昌、嚴東生、朱光亞、吳仲華、侯祥麟、汪德昭、吳文俊等科學家都是這一時期回國的。
新時期的轉型
“文革”期間,歐美同學會活動中斷。此前,梁敦彥、王正廷、陸征祥、顏惠慶、顧維鈞、胡適、章士釗、張奚若、曹日昌、李宗恩、章元善、陳岱孫、嚴濟慈、葉景莘、竺可楨等人先后擔任會長或主持會務工作。
1982年,茅以升、周培源、趙君邁、伍修權、楊放之、毛鶴年、何長工等聯名向中央提出歐美同學會恢復活動的請求。恢復活動不久,理事會采納了吸收留學蘇聯、東歐的留學人員入會的建議,一大批留學蘇聯、東歐歸國的中青年學者加入了同學會。
1982年恢復活動以來,茅以升、盧嘉錫、吳階平、丁石孫先后任會長。現任會長韓啟德。歐美同學會目前由中共中央書記處領導,中央統戰部代管。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歐美同學會利用人才智力優勢,成功開展了科教文諸方面的學術交流和社會咨詢活動。1987年,歐美同學會組織各方專家舉行“中國科學技術發展評價”咨詢,成為歐美同學會開展大型學術活動的良好開端。進入90年代,歐美同學會的會務工作重心逐漸由聯誼和學術探討向咨詢和服務傾斜。
1998年初,歐美同學會與海外17家留學人員組織共同啟動“報國計劃”,分別與諸多省、直轄市、自治區、地市、縣建立合作關系,并在一些地區建立“報國計劃”基地,共同實施“科教興國”項目,聯合開展回國工作和為國服務的工作,取得可喜成果。
隨著會員人數的增多和各項業務的拓展,歐美同學會增加了理事會人數,并增設了按留學國別劃分的留蘇、美、東歐、北歐、法、英、德奧、加拿大、意大利、拉美、瑞士、日本、澳新、朝鮮十四個分會和按專業劃分的組織、聯絡、宣傳、學術交流、青年、文藝、婦女、經濟咨詢、老齡九個工作委員會;1988年注冊成立了歐美同學基金會;1994年創辦了會員合唱團;以后又相繼成立了MBA協會、商務人士委員會、酒店業專家委員會、集郵協會、企業家聯誼會等分支機構。2003年9月,中央編制委員會同意歐美同學會增掛“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的牌子。
1993年10月,歐美同學會成立80周年慶祝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江澤民參加了慶祝會并發表講話。進入90年代后,大批活躍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行業領域的優秀留學歸國人員紛紛入會,為歐美同學會增添了新生活力。
胡錦濤在歐美同學會成立9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國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已有130多年的歷史。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一代又一代留學人員,滿懷報國熱情和求知欲望,遠涉重洋,刻苦學習,并以各種方式熱忱為國服務,為實現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歐美同學會高舉留學報國的愛國主義旗幟,堅持“修學、游藝、敦誼、勵行”的辦會宗旨,團結和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留學人員,為國家和人民做了大量有意義的工作。
留學人員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共有近百萬留學生在海外求學,其中20多萬留學生學成歸國,占總數的近1/4。
我國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九五”期間國家“863計劃”首席科學家大多是留學歸國人員,他們在載人航天工程、高溫超導、人類基因組序列“工作框架圖”繪制等重大項目和高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以及在奪取抗擊SARS勝利的斗爭中,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目前已有近六成在中關村創業的“海歸派”擁有自己的科技成果,其中40%多獲得專利,一批重大技術創新項目不斷涌現。比如中關村的鄧中翰結束了中國的無“芯”史,程京博士研發出了被評為世界十大科技突破的縮微芯片等等。
留學歸國人員帶來了一系列的現代企業管理概念,如創業一定要先有創業計劃書,要重視創業團隊的組建,重視職業經理人作用,要有一個激勵的機制,包括期權和股份等,還要有其他一系列的管理機制,如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公關等等。這些新觀念的引進,使海歸和跨國公司一道,對中國企業的管理進行革新和推進。
大量海歸加入到國有企業改革的研究和實踐當中,壯大了改革的推動力量,提高了我國企業的管理水平。海歸們踴躍回國創業推動了國內在新領域的發展,大批的留學人員回國創業,還給國內帶回了風險投資的機制。目前國內幾乎所有國際風險投資公司的掌門人都是清一色的海歸。
MBA在國內的興起是海歸帶來管理理念的又一例證。直到現在MBA仍舊是國內最熱門的專業資格之一。目前,國家教委批準的具有MBA招生資格的院校已達54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