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規劃3年內各級政府投入8500億元,而在2009年,國家在衛生醫療系統僅僅新增1700億元投入,僅僅是三年各級政府計劃投入8500億元的五分之一。
這塊巨大的蛋糕不但誘發國內醫藥企業垂涎,外資醫藥企業也迫不及待在全球市場委頓情況下,把中國當做一個“安全”的錢包。
在國內醫藥領域兼并整合的戰場上,從來不缺乏外資藥企的身影,他們攜帶數以億計的美元,希望通過購并、聯合,把既有的產品優勢延伸至流通渠道乃至終端。
據數據顯示,中國醫藥市場兩位數的增長是外資藥企“中國必勝”的信心基礎。據預測,中國市場規模2020年將達到1200億美元,從而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誰也不想把錢包放在不安全的地方,整天提心吊膽地看著它。”北京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王紅專在2009中外投資促進機構年會上發言說。
中國醫改:并非僅僅內資受益,外資已受國策之蔭
今年年初,摩根大通以4億元注入康采恩藥業,拉開新年度外資并購整合注入的步伐。回首整個2009年,外資強勁的進入勢頭從來沒有停止過。
去年年初,拜耳醫藥投資1億歐元在北京建立研發中心。
去年9月,阿斯利康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正式奠基,并將未來10年在中國的年增長率定在22%,在2018年銷售額將翻三番達到48億美元。
阿斯利康全球生產運營執行副總裁大衛·史密斯說,“中國是阿斯利康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作為全球醫藥行業巨頭,阿斯利康目前銷售額396億美元。上世紀90年代,阿斯利康與交通大學建立了在精神分裂癥基因研究領域的伙伴關系。另外,阿斯利康還和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在化合物合成方面開展合作,項目投入為1400萬美元。
2009年5月,阿斯利康更與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合作研究基金,進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礎研究。
2009年10月,江蘇沃森和葛蘭素史克公司將共同出資412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51億元)在江蘇進行疫苗研發和生產制造。葛蘭素史克取得合資公司65%的股份,而江蘇沃森將投資1380萬英鎊,持有合資公司35%的股份。
云南沃森和葛蘭素史克將合資生產用于預防麻疹、腮腺炎和風疹及其他疾病的小兒疫苗,據世衛組織的資料,國家衛生部已將麻疹-風疹-腮腺炎疫苗納入擴大免疫規劃。云南沃森是國內目前唯一擁有兩個細菌結合疫苗上市的疫苗公司。
去年海王英特龍與葛蘭素史克共同投資7833萬美元設立中外合資企業JV公司,生產以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及其他潛在人用疫苗和相關產品。葛蘭素將以現金形式出資約3133萬美元,擁有合資公司40%的股權。
葛蘭素史克的競爭對手、全球最大的疫苗企業賽諾菲-巴斯德在深圳建立流感疫苗生產基地,總投資7億元,將于2012年投產。
行業分析,跨國藥企都希望“反賓為主”,在合資公司占據主導地位:如輝瑞、諾華、西安楊森等外方近年來都在逐漸回收股權以期絕對控股甚至獨資。世界前20名的跨國制藥公司都已在中國合資辦廠,在目前中國最大的500家外資企業中,醫藥企業占14家,其中外方控股的有13家。西安楊森外方控股52%,天津中美史克外方控股55%.對于近年籌建的合資企業,外方的胃口越來越大,甚至要求擁有90%以上股份也不再是非分之求。
除此之外,在普藥領域,考慮到中國患者十分看重產品品牌,品牌普藥的銷量要好于非品牌普藥,外資企業加大了品牌普藥推廣力度和自我把控力度。
今年一月底,全球第五大非處方藥企業賽諾菲-安萬特與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簽訂正式交易合同,在健康藥業領域組建一家合資企業,并由賽諾菲-安萬特控股。由此,賽諾菲-安萬特正式進入我國非處方藥市場。
按雙方約定,民生藥業將把知名品牌“21金維他”產品交由合資公司經營,這是白加黑被拜耳收入囊中后,又一中國本土知名非處方藥納入外資藥企錢包。
目前,我國的維生素類非處方藥市場幾乎被外資壟斷,包括收購惠氏之后的輝瑞(善存系列),百時美施貴寶(金施爾康系列)、拜耳(力度伸)等,而民生藥業“21金維他”被認為是極少數能夠與上述外資品牌抗衡的本土產品。
為彌補產品組合缺口,不少跨國藥企憑借自身強大的實力,通過獲得專利生產許可或專營銷售許可等方式向我國輸出特定產品。
拜耳醫療保健購買印度百康生物制藥公司胰島素產品英蘇今的獨家銷售權和商標權,阿斯利康購買了美國卡畢斯特制藥公司抗生素產品卡必興的銷售許可權,加緊在我國市場推廣。
此外,強生、雅培、輝瑞等十余家藥企巨頭也紛紛積聚于此,大設基地。
據不完全統計,跨國藥企迄今在我國僅僅設立研發中心的總投資額已超過5億美元。
外資藥企:“反賓為主”從中國裝走了多少錢?
外資企業目標明確“搶占制高點,奪取優先權!”,尤其是龍頭企業,它們還在聯手上游生產商和醫院,提高對上游資源類產品和醫院控制力度,提高毛利率。
據了解,我國市場雖然潛力巨大,但較為分散,于是不少外資企業采取了分步推進的策略,即除繼續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占全國藥品市場份額約21%的一線城市鞏固地盤外,還不斷加大對占市場份額約37%的二線城市的擴張力度。
在一、二線城市,外資企業銷售代表無孔不入,上至500床以上的大醫院,下至300床以下的中小型醫院經常見到他們的身影,而且銷售隊伍還在不斷擴大。他們目前已將目標盯住了要重點發展的居民社區醫療中心,并啟動了針對性較強的銷售培訓。
有業內人士分析,外資企業似乎比內資企業對醫改更加敏感更加關注,并且開始了有目的、有步驟的排兵布局,相比之下,我們內資企業顯得有些遲鈍、被動甚至是無動于衷。
“外資企業可能早于國內企業,成為醫改紅利最終受益者。”
2008年,中國非處方藥市場的規模約為70億歐元(約700億元人民幣),并有望在今后五年內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利好因素包括:消費者支付能力逐漸提高;政府日益注重健康認知和疾病預防,進一步推動自我醫療;以及藥房連鎖和現代商貿的蓬勃發展。
業內人士警告,若國內藥企不再想法保全,未來幾年,外資藥企將橫掃市場。
2008年,阿斯利康公司全球營業額超過316億美元,中國“貢獻了6億美元”;
德國拜耳醫藥保健2008年的亞太區業績:總銷售收入為9.1億歐元,中國市場對其業績“貢獻達48%”;羅氏在中國市場羅氏診斷年增長率超過了30%.中國市場份額占到整個亞太市場1/3的規模。
諾華中國在專利藥和OTC領域,諾華將有計劃地分別上市超過20個產品,非專利藥山德士則期望每年上市20個產品。作為全球第5大疫苗提供商,諾華在中國也正加快步伐。
根據醫藥市場權威調研機構IMSHealth數據,默克集團在華醫藥業務銷售收入近三年內增長了9-10倍。
據中國藥品零售發展研究中心提供的統計數據,2009年,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達9403億元。目前,外資及合資制藥企業的產品(含直接進口藥品)在中國藥品市場份額為51%,內資占49%.
盡管跨國醫藥企業中國區的銷售額占全球銷售額的比重平均只有5%,但中國區的增長率顯然令他們興奮不已,在其不遺余力引進新藥的同時,獨資、并購等資本游戲正在膨脹外資藥企們的中國錢包。
據商務部統計,2009年我國醫藥行業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23個,同比下降15.21%;但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11億美元,同比增長33.66%.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