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投資者如何理解中國央行調整準備金率?附《中國收緊銀行信貸防止股市泡沫》參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2861d0100h25e.html
中醫是模糊的整體,西醫是精確的局部;中國畫是神韻的整體,西方畫是精細的局部——就說印象派,那比水墨寫意都差得遠,但國畫寫生也達不到蒙娜麗莎微笑細膩的地步。再說音樂,比如在《從也門到緬甸》一文中說到的日本音樂家武滿徹,也是講究東方的氣場,沒有西方式的邏輯;而西方音樂發展到一定程度,卻有很多音樂家開始從東方尋找靈感,比如對于西方頗為“實驗、現代”的約翰凱奇,其作品,那些玩意對于東方人來說卻是司空見慣,受禪宗和易經影響頗深……
類似對比很多,所謂東方遇到西方。日本是個特例,包括其語言文字,比如平假片假,從書寫上來看是來自中國楷書草書,卻用于外來語,或是標記日語漢字的讀音。
東西方都在參照對方改造自己,佛學曰,“不一亦不異”。但是,過濫多元化對政治來說是個損害——所以亨廷頓擔憂“我們美國人到底是誰”,從多元化中汲取營養塑造自己個性,這是文明必須的路徑。也正因此,觀日本當今現狀,當然不是“東西文明相遇”的最后結局,依然是“夾生餅干”和“洋蔥文化”。
中國所謂之復興,剛剛開了個頭,但也不妨礙參照別人塑造自己,筆者淺見,中國人正是要在諸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類似的中醫思維上,加強西方式樣的“數字與邏輯”。
反過來說,西方的金融危機,問題正是出在缺乏東方式思維的根子上。
中國收緊銀行信貸防止股市泡沫
作者:Frank Holmes
譯注:海杲
中國擔憂泡沫試圖避免——這是壞事情嗎?
這不正是我們希望伯南克和美聯儲要做的嗎——干脆利落的決策,從經濟體系中排除過剩流動性,在通脹終成現實之際?
中國人民銀行在1月份放出1.4萬億人民幣(比過去3個月還要多)貸款之后,做了相應的預防操作。
2010年全年目標貸款額7.5萬億人民幣,這就不奇怪,為何政府要稍微放慢步伐了。
福布斯在線標題文章《中國擰緊螺絲》(China Tightens the Screws),但是,讓我們再仔細深究一下。
巴克萊資本預測,法定銀行準備金比率升高0.5個百分點(從16.5%到17%),能從中國經濟體中移除3000億左右人民幣,而這不過是1月貸款的20%。
看起來“錢之河水不會干涸”——中國人民銀行今年計劃增加17%的M2貨幣供應。1月的M1貨幣供應報告表明增加了39%(見上表),這絕非擰緊螺絲的行為。
中國CPI在1月份升了1.5%,并非極端[中國的統計數字害的不僅是國內投資者],上面BCA研究機構而來的圖表明,根據本地人均收入比較的房地產價格,自年終起還未進入泡沫期[這句話挺有意思]。或許更為生動的數字是零售價格——年基比較升高4.3%,是12月增加的2倍,這也是消費層級較高通脹逼近的信號。
受準備金率調整新聞的影響,市場受到打擊——這也表明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有多么重要。它以1.2萬億美元價值的出口超過德國成為最大出口國家,1月份出口與去年早期相比提升了20%[家有內賊防不勝防]。更好的是,其進口年基計算升高了85%[買啥啥貴]。
我們實際看到的卻是,經典的牛市正在臨近——攀上眾所周憂慮之墻的市場,卻暗示投資者校正之后的購買。下表顯示中國大陸與香港主要股市過去10年的標準偏差(西格瑪)。上海A股市場一周西格瑪為上下5個百分點,而季度變化額是上下近25個百分點。
這遠沒有到底部或頂部——>=1個西格瑪校正之后,加強了投資更安全更謹慎的核心作用。
[筆者注:
標準差(西格瑪)也被稱為標準偏差,或者實驗標準差,公式如圖。
簡單來說,標準差是一組數值自平均值分散開來的程度的一種測量觀念。一個較大的標準差,代表大部分的數值和其平均值之間差異較大;一個較小的標準差,代表這些數值較接近平均值。
例如,兩組數集 {0, 5, 9, 14} 和 {5, 6, 8, 9} 其平均值都是 7 ,但第二個集合具有較小的標準差。
標準差應用于投資上,可作為量度回報穩定性的指標。標準差數值越大,代表回報遠離過去平均數值,回報較不穩定故風險越高。相反,標準差數值越細,代表回報較為穩定,風險亦較小。
鑒于我國的特殊決策行為,以上僅供參考。]
北京從經濟長久運行角度考慮操作,通過經濟繁榮達成穩定的中樞目標,看起來可行的操作是——每年上百萬的居民加入中產階級的隊伍。
我們都知道當資產泡沫變大之后爆裂會發生什么——我們還都在從2007-2008年度復蘇的過程當中。
中國是個長期成長的故事,增長處理的好壞對我們有著直接影響。現在的小警告可以看做預防性檢修,我們都知道談論的汽車和經濟,那是個好事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