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一位虔誠的漢族穆斯林兄弟在浙江大學所做的有關伊斯蘭教的演講稿,和大家分享,祈主回賜他的工作!
贊美真主。
伊拉克戰爭的打響,使伊斯蘭再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有關伊斯蘭的話題也一次又一次地被人們談論,有關伊斯蘭的報道也一再的見諸報端。不幸的是,由于我們信息來源的單一,以及我們長期以來的漠視和偏見,人們,包括許多穆斯林,都對伊斯蘭有或多或少的誤解。為此我真誠地希望我今天能夠給大家介紹真正的伊斯蘭。
首先我要聲明,伊斯蘭與其它宗教不同,其信仰僅來源于《古蘭經》和圣訓。《古蘭經》是真主啟示給使者穆罕默德的經典,是真主的語言。它由阿拉伯語降示,歷經了1400多年保持原貌,而未有絲毫被人竄改,為了保持對《古蘭經》原文的理解,阿拉伯語語法體系和語言習慣也在1400基本沒有變化,這也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跡。圣訓即有關于使者穆罕默德生前言行的記載,有點類似于儒家的《論語》,它是對《古蘭經》行動化的體現和生活化的詮釋。而任何人,任何穆斯林,只要他的行為有悖于《古蘭經》和圣訓, 就不能稱其為伊斯蘭的,同樣也就無法體現和代表伊斯蘭。對伊斯蘭的理解也應以經、訓為基準。我想,對于以上這一點說明,大家應該是會認同的。
一、伊斯蘭信仰:
我經常看見一些朋友評論說美伊之戰是上帝和真主的斗爭。事實上,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教同源;圣經上的上帝亦即古蘭經中真主,不過是中國的基督徒和穆斯林采用了各自的翻譯罷了。“上帝”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和《禮記》,是早期來華的傳教士利馬竇等人引入圣經翻譯體系的。而“真主”則是中國穆斯林跟據阿拉伯語Allah一詞,創造性的翻譯出來的,取意為“真正的主宰。”
然而,在信仰上,伊斯蘭的上帝與基督教的上帝又有些不同,而這些不同正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最大的差異。基督教認為上帝是三位一體的。而伊斯蘭教最重要的信仰就是“信主獨一”,即上帝是獨一的。《古蘭經》第112章:“你說:他是真主,是獨一的主;真主是萬物所仰賴的主;他不生育,也不被生;他是萬物都無法匹及的主。”任何一種形式以物配主,即崇拜真主以外的人或物,在伊斯蘭看來都是最大的罪惡。這種差別更表現在作為文化的載體語言上。阿拉伯語Allah一詞,本意為“唯一的受崇拜者”,它沒有復數形式,沒有陰性形式,也不能表示除了真主外的任何主體;在這一點上,它與英語的God有明顯的區別。伊斯蘭教里,神的概念和其它宗教有很大不同,祂就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人類不知道祂的具體形象,永遠不能完全認識祂,只能憑借自然界、社會中的各種跡象去體會真主的存在。
伊斯蘭不承認三位一體,也就是不承認耶穌作為上帝的一位。但是,伊斯蘭認為耶穌的確是上帝重要的使者之一,他與大家所熟知的亞當,諾亞,亞伯拉罕,摩西和穆罕默德并稱為伊斯蘭的“六大使者”。同樣,伊斯蘭的最后一位使者穆罕默德也多次表明自己僅僅是一個普通人,而并非上帝的兒子或者是上帝本身。
二、伊斯蘭的信仰方式:
記得一位朋友說過,他厭惡伊斯蘭教,因為有一次他見到一位穆斯林老者在禮拜時竟然對身旁跌倒的老伴不管不問,像生什么也沒發生一樣繼續禮拜。
的確,人們對伊斯蘭信仰方式的誤解很深,這其中也包括了許多穆斯林。
那么,什么是信仰呢?這里有一段圣訓:信仰有如樹上的枝干,每一枝上又有許多小枝。這其中,最小的信仰是道路上的一塊石頭,最大的信仰是“萬物非主,唯有真主。”還有一段圣訓說:信仰就是做了善事而感到發自內心的喜悅,做了惡事在胸中痛苦而自責。所以說伊斯蘭信仰絕不僅僅是禮拜封齋,伊斯蘭信仰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人性化的信仰。
當然,這并不是說伊斯蘭的宗教功修不重要,相反伊斯蘭所規定的每一種功課都有著明確的現實意義。
禮拜是伊斯蘭重要的功課之一。禮拜的目的就是要把認主的深厚意義,根植在人的心中,使其成為一種時刻提醒人對主的責任之天性,不要因沉湎于塵世繁雜的俗務而忽略了精神上崇高的境界。禮拜能使人的頭腦在忙碌中得以休息與冷靜,以免忘記主。禮拜使人更能慎而行事,戒絕得意與狂傲,并使人在極其失意的境況下,學會堅定地忍耐。禮拜能夠升華信仰,就會使人以更多的實際行動去做善事,去施舍和慈憫他人,從而使得自我得以發展和完善。“你應當宣示啟示給你的經典,你應當謹守拜功,禮拜確能防止丑事和罪惡。”(29:45)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而穆斯林更是要通過每天的五次禮拜“吾日五省吾身。”
齋戒是伊斯蘭又一重要功課,齋戒是指穆斯林在伊斯蘭教的九月份每天從朝光拂曉開始,白天不吃不喝、戒房事,直到日落后。齋戒是阿拉伯語Swam的音義,本義是“自我克制”。伊斯蘭的齋戒,不僅是戒絕飲食男女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內心的凈化、精神的修養。齋戒之人,要有涵養,心胸寬大,品德高尚,性情溫和。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行。在衛生方面:現代醫學已經證明,定期的戒食、空腹有利于消化、吸收在新陳代謝中剩余的物質,能夠增強腸胃功能。精神方面:齋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精神修養的方法,因為那是自覺的、自省的、自我約束的功修。要是你自欺欺人,誰也不會察覺,唯一的監督者是真主。儒家認為人的最高境界在于“君子慎獨”,而齋戒正是達到這種境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道德方面:齋戒對于道德的培養,有莫大的關系,它是克己復禮的一種方法。齋戒有助于我們克制欲望,使它不得任意放縱,任性貪圖。人能夠在口渴之時齋戒解渴的香茶,就會在貧窮之際齋戒別人腰中的錢包,就會齋戒別人房中的嬌妻。心理方面:齋戒必須有忍耐心、有決心、有恒心、有毅力,因為你在饑餓的時候,見了飲食而不去飲食,要是你沒有敬畏安拉的虔心,沒有朝乾夕惕的忍耐心,那是做不到的。穆圣說:“齋戒是忍耐的一部分,而忍耐是成功的一部分。” 孟子也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因此,有這樣的心理建設的穆斯林,在必要的時候,能吃苦忍耐,能不惜犧牲,以維護正義。社會方面:人類社會,貧富不均,是一種正常現象。富有的人,往往奢侈淫逸,逍遙自在,很難想到窮人的困難情況。因此,伊斯蘭規定齋戒的制度,使富有的人,親自感到無飲無食的人的困難,于是生發惻隱之心,憐憫之心,自愿幫助窮人,救濟貧困。
天課是伊斯蘭最具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的一項功修。天課是指每一個富裕的穆斯林要將每年節余的1/40,用以施濟貧民,救助孤幼等社會福利工作。同時伊斯蘭還鼓勵自愿的施舍,在《古蘭經》和圣訓中都多次反復的提到自愿施舍的重要性。伊斯蘭的施舍不僅僅是施濟財物,同時也是巨大的精神鼓勵。穆圣說過,“即使是微笑也是一種施舍。”值得指出的是,伊斯蘭鼓勵施舍,并不意味著要讓窮人坐享其成、等待救助。有下面一段圣訓:一次,一人來到穆圣面前,向其乞求施濟以便維持生活;穆圣見其尚未老邁,便給了他一把斧子和一根繩子,命其以砍樹買柴為生。可見伊斯蘭是有社會責任感的宗教。
說到現在我們還沒有就剛才的問題進行回答,既然禮拜這么的重要,那么為了表示對真主的虔誠,那位老者是否真的應該在禮拜時對一旁跌倒的老伴不聞不問呢?讓我們在《古蘭經》和圣訓中尋找答案。有這樣一段圣訓,一次,穆圣正在禮拜,他年幼的女兒Fatima在穆圣叩頭的時候騎在了穆圣的脖子上,穆圣遲遲沒有起身,直到Fatima從他的脖子上下來之后才直起身起來。因為穆圣深深的理解禮拜的真正意義,深深的理解真主愛的屬性。的確,真主是愛的主宰,這在《古蘭經》中有不計其數強調。“我派遣你,只因為我愛全世界的人。”(21:107) “真主對于世人是充滿了仁愛的主。”(2:251)甚至《古蘭經》所有的114章有113章都是以“奉無限博愛永久仁慈的真主之名”作為開始,唯一的不是以此開頭的一章名為《懺悔章》,意為只要虔心懺悔,甚至不需要頌念真主的尊名都會得到寬恕。說到這里,我想大家自己都以為前面的問題找到了答案。
其實,伊斯蘭是信仰于務實的交融。一次,一個人與穆圣一起出行,當他們在一個地方停下過夜時,這個人就問道:“我是該拴住駱駝呢?還是應該信賴真主?”穆圣回答說:“信賴真主,同時拴住你的駱駝。”可見,伊斯蘭是在信仰中務實,在務實中體現信仰。
三、伊斯蘭與恐怖主義
這是對伊斯蘭最大的誤解。毫無疑問這是來自于一些媒體對伊斯蘭的惡意抨擊。當一個持槍歹徒以猶太教的名義攻擊清真寺的時候,當天主教徒的愛爾蘭共和軍在市區引爆炸彈的時候,或者東正教徒的塞爾維亞士兵強奸、殺害穆斯林平民的時候,當印度教徒縱火焚燒穆斯林村莊并以此來紀念他們毗茲婆大神的時候,當美國總統在頌過“上帝保佑美利堅”之后,向朝鮮、越南、南聯盟、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平民門投下一枚又一枚的導彈的時候,這些行為通常不會成為整個信仰的特征。這類行為從來沒有歸罪于作惡者的宗教信仰。然而有多少次我們卻聽到把伊斯蘭、穆斯林原教旨主義等跟暴行關聯在一起!
人們應該向伊斯蘭本源尋求答案,并且把真正伊斯蘭信仰跟媒體所報道的一些穆斯林的行為分開。“伊斯蘭”這個阿拉伯語詞匯本來的意思就是“和平”和“順從”,即“順從真主的意志”、“以和平的方式生活”;“穆斯林”是阿拉伯語“伊斯蘭”的變格,意思是“真主的順從者”和“和平的人”。《古蘭經》中也說:“你們應當全體投入和平的宗教。”
伊斯蘭在現代社會中可能看起來有點奇特甚至極端,多半是因為宗教在西方人日常生活中不占支配地位,反之,伊斯蘭被穆斯林看作一種“生活方式”,他們不把世俗生活和宗教分離。伊斯蘭認為,為了自由,為了捍衛信仰,或者為了那些被暴力驅逐出家園的人們,穆斯林有權利有義務舉行圣戰。但設置了嚴格的戰斗規則,包括禁止傷害平民和毀壞谷物、樹木以及牲畜。古蘭經上說:“你們當為主道而抵抗進攻你們的人,但是你們不要超過界限,因為真主必定不喜愛過分者·········你們當反抗他們,直到迫害以消除········如果他們停戰,那末,除了不義者之外,你們絕不要侵犯任何人。”(2:190-193)“如果他們尋求和平,你也應當尋求和平,信賴真主,因為他確是全聰的,確是全知的”(8:61)。因而戰爭是最后的手段,并且規定的嚴格條件限制。伊斯蘭沒有在任何時候命令殺害無辜者。相反,《古蘭經》對濫殺無辜的人又這十分嚴厲的懲罰:“除非是殺死殺人者或是殺死為非作歹之人,凡枉殺一人者如殺害了全人類,凡救活一人者如救活全人類。”
此外,“圣戰”一詞系阿拉伯語的Jihad,其原意為“奮斗”,即“為了主道而奮斗”。穆斯林認為主要有兩類圣戰,另外一種圣戰是每一個人渴望獲得內心安寧而進行驅除私欲的內心斗爭。其次,圣戰還有多種形式。比如,穆圣說:“正在求學而死的人是烈士,正在治學而死的人是烈士,他們如同先知一般。” “最好的圣戰是在不義的暴君面前宣講正義。” “一個人正在路上走,見到路上的荊棘,于是停住把它除干凈。真主獎勵這種人,寬免其錯誤。”
而這也被穆圣稱為一種圣戰。
歷史上,那些謹尊《古蘭經》和圣訓教誨的穆斯林先賢,他們身體力行,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寬容仁愛的實例:1099年,十字軍攻陷了耶路撒冷,燒殺掠奪,血洗全城,正如當時的教皇烏爾班二世聲稱,“刀劍不染血的人要受詛咒”,連躲進了阿克薩清真寺避難的七萬名婦孺老幼也被殺得干干凈凈,無一幸免--基督教的歷史學家甚至極其驕傲地記載了這一豐功偉績。1187年,阿拉伯人的戰神、埃及蘇丹薩拉丁率領伊斯蘭聯軍,在經過傷亡慘重的激戰后,奪回了被基督徒蹂躪了近90年的耶路撒冷。當時有大約10萬名基督徒還在城中,面臨著血腥報復。出乎意料的是,薩拉丁下令士兵不準屠殺、掠奪城中的平民,保證所有基督徒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而如果他們要回歸祖國的話,交少量的贖金就可以帶著財產走人。大約8萬4千名基督徒在薩拉丁士兵的保護下離開了耶路撒冷,許多交不起贖金的人也被赦免放行,薩拉丁的兄弟阿迪爾還自掏腰包替2千名基督徒交了贖金。一些丈夫在與穆斯林的作戰中戰死的基督徒婦女甚至還得到了賠償。戰勝者為有血海深仇的戰敗陣亡者支付賠償,在人類歷史上恐怕是空前絕后的了。而薩拉丁之所以能夠如此,用他自己的話說,僅僅是因為《古蘭經》上有“父親的過錯,不應由兒子來承擔”的規定。
再如,眾所周知,如今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是不共戴天的敵人,然而,在歷史上卻并非如此。當阿拉伯帝國最為強大的時候,也是穆斯林和猶太人相處的最好的時候。正是由于阿拉伯帝國特殊的寬容政策,許多猶太人都逃離飽受凌辱和壓迫的歐洲,尋求阿拉伯人的庇護。而自從猶太人被羅馬人趕出巴勒斯坦之后,其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輝煌就是在穆斯林的西班牙得以實現的,這次輝煌持續了400年之久,直到穆斯林被西法聯軍以屠殺的方式趕出西班牙之后才宣告結束。
四、伊斯蘭與婦女
大多數人頭腦里的典型穆斯林婦女的形象是:戴著面紗、被強迫呆在家里以及禁止駕駛,禁止參加一切社會活動。有些穆斯林國家甚至還有壓迫婦女的法律,然而這些都并非來自于伊斯蘭,其中的很多做法都參雜著他們自己的文化立場。
這里我特別就婦女問題將伊斯蘭與猶太教、基督教作一對比。還應當指出,所有宗教的觀點都將出自各自的經典,即《古蘭經》和圣訓、《舊約》和《新約》。
1, 造人
三個宗教都認為是上帝造人,然而對于男女的被造,其觀點卻大不一樣。猶太教和基督教都認為上帝先造了亞當,然后在其身上取了一根肋骨造了夏娃。而伊斯蘭則不同,《古蘭經》從沒說過夏娃僅僅是由亞當的肋骨造成,相反《古蘭經》卻說:“眾人啊!我確已從一男一女創造你們。”(49:13)“他用精液造化兩性,男的和女的。”(75:39)這樣,伊斯蘭從本原上、人性上實現了男女平等。
2, 受罰
三個宗教同樣都認為是在偷食了禁果之后,上帝將亞當和夏娃逐出了伊甸園。《圣經》上記載,是蛇引誘夏娃吃了禁果,繼而夏娃又給亞當吃了禁果。當上帝質詢亞當的過錯時,亞當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因此,上帝也對二人有了不同的宣判,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 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詛咒.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里得吃的。”(創世紀3:16-17)但是在《古蘭經》中對于這段故事的敘述是這樣的:“‘亞當啊!你和你的妻子同住樂園吧,你們可以隨意吃園里的食物。但不要臨近這棵樹;否則,就要變成不義者。’ 但惡魔教唆他倆,以致為他倆顯出他倆的被遮蓋的陰部。他說:‘你倆的主禁你們倆吃這棵樹的果實,只為不愿你倆變成天使,或永生不滅。’ 他對他倆盟誓說:‘我確是忠于你倆的。’他用欺騙的手段使他倆墮落。當他倆嘗了那棵樹的果實的時候,他倆的陰部便對自己現露出來了,他倆只好用園里的樹葉遮蓋自己的陰部。他倆的主喊叫他倆說:‘難道我沒有禁止你倆吃那棵樹的果實嗎?難道我沒有對你倆說過,惡魔確是你倆的明敵嗎?’他倆說:‘我們的主啊!我們已自欺了,如果你不赦宥我們,不慈憫我們,我們必定變成不義之人。’”(19:23)從這里可以看出,真主將過錯歸咎于他們二人,而沒有一絲的不公。同樣,蛇也是同時引誘其二人,而不僅僅是夏娃一個。這樣,伊斯蘭在人格上實現了男女平等。
3, 女兒
事實上,《古蘭經》和《圣經》對于女性態度上的差異是從一出生就開始了。《舊約·利未記》12:2-5 上說,母親生女孩與生男孩相比,其在宗教意義上的不潔凈的時期前者是后者的兩倍。天主教《圣經·舊約》寫得更加明確,“女兒的出生的確是一種損失。”(德訓篇22:3)
而《古蘭經》上不但禁止了古代愚昧時期阿拉伯人活埋女嬰的惡習,還將男孩女孩的出生都看成是真主的禮物,“天地的國權,歸真主所有。他欲創造什么,就創造什么;欲給誰女孩,就給誰女孩;欲給誰男孩,就給誰男孩。”(42:49)這里《古蘭經》在敘述時把女孩置于首位,這樣作的確是一種強調,因為這并不符合人們的語言習慣。
4, 妻子
作為妻子,穆斯林女性在伊斯蘭中有著獨特的地位。是伊斯蘭最先賦予了女子以財產擁有權和繼承權,并規定在結婚時男子必須向女子贈送一份聘禮,這部分聘禮在婚后則作為女方的財產,由女方自行支配,男方沒有任何權利干涉。
鑒于男性普便在體力上超過女性,為了防止家庭暴力的產生,穆圣說:“信士們中最優秀的人是那些善待妻子的人。”又說:“男信士不要對女信士的缺點表示不滿,因為缺點之外還有優點。”
5, 母親
《圣經》認為,婦女的月經、懷孕、生產都是由夏娃帶給婦女們永久性的痛苦懲罰。而伊斯蘭則認為這正是真主所賦予女性崇高的責任,也正是母親之偉大所在。《古蘭經》中多次強調母親孕育、哺乳之辛勞,告誡子女要孝敬父母。
而使者穆罕默德更是將母親的角色提高到了從未有過的地位。
一人請教使者:“這世上誰最需要我的關愛呢?”使者回答:“你的母親。”“然后是誰呢?”“你的母親。” “然后是誰呢?”“你的母親。” “然后是誰呢?” “你的父親。”
穆圣還說:“天堂的在母親的腳下。”
6, 女性
女性在家庭中三種不同的角色,伊斯蘭和猶太教、基督教賦予了她們不同的地位和屬性,而女性作為社會的半邊天,這三種宗教又有什么樣不同的看法呢?《圣經·舊約》傳到書7:26-28,“我得知有等婦人、比死還苦、他的心是網羅、手是鎖鏈.凡蒙 神喜悅的人、必能躲避他.有罪的人、卻被他纏住了。傳道者說、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正直人.但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我將這事一一比較、要尋求其理、我心仍要尋找、卻未曾找到。”天主教的《圣經·舊約》德訓篇25:26“一切惡毒,與婦人的惡毒相比,都算輕微;愿罪人的命運,落在她身上。”25:33“罪惡的起源,來自婦女;為了她,我們都要死亡。”《新約·提摩太前書》2:11-14“女人要沉靜學道、一味的順服。女人要沉靜學道、一味的順服。因為先造的是亞當、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亞當被引誘、乃是女人被引誘、陷在罪里。” 然而《古蘭經》在人性讓從未對男女有過雙重標準,也未將罪惡歸咎與夏娃和其女性后裔。《古蘭經》在人格上保證了男女的平等,“順服的男女、信道的男女、服從的男女、誠實的男女、堅忍的男女、恭敬的男女、施舍的男女、齋戒的男女、保守貞操的男女、常念真主的男女,真主已為他們預備了赦宥和優美的報酬。”(33:35)“信道的男女互為保護人,他們勸善戒惡,謹守拜功,完納天課,服從真主及其使者,這等人真主將憐憫他們。真主確是萬能的,確是至睿的”(9:71)“他們的主應答了他們:“我絕不使你們中任何一個行善者徒勞而沒有報酬,無論他是男的,還是女的——男女是相生的”(3:195)真主還說:“男人是女人的衣服,女人是男人的衣服”(2:187)要男女相互愛護、相互照顧。
7, 離婚
三種宗教對于離婚的態度是差別最大的。
基督教在《新約·馬太福音》中規定不許離婚,然而,很顯然,這樣的規定并不現實。
相反,猶太教中男子則可以隨意地休妻,“人若娶妻以后、見他有甚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悅他、就可以寫休書交在他手中、打發他離開夫家。”(申命記24:1)
伊斯蘭雖然允許離婚,但采取了較為嚴格的預防措施。首先,男女雙方都要冷靜下來,以最大的努力挽回感情。如果雙方執意要選擇離婚,男方應該等待女方三個月經的周期待婚期以確定女方是否已懷孕。如果女方懷孕,則男方的待婚期應延長至整個孕期。在這期間以及整個哺乳期,男方都應向女方及嬰兒提供食物、衣服和住所,因為在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必須受到保護和尊重。以上關于離婚的教誨全部來自《古蘭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伊斯蘭授予了女性以提出離婚的權利。這是歷史上首次將女方申議的離婚合法化。穆圣本人就受理過此類由女性提出的離婚案件。
8, 寡婦
對于寡婦《圣經》和《古蘭經》仍舊賦予了她們不同的地位和權力。根據《舊約·創世紀》38:8,如果一個女人沒有為她死去的丈夫留下子嗣,就應當嫁給她丈夫的兄弟以為其留后,無論她丈夫的兄弟結婚與否她都要這樣。《舊約·利未記》21:13-15 還規定猶太教的祭師不能娶寡婦和被休的女人為妻,認為那樣作是對上帝的褻瀆。而《古蘭經》則并不認為寡婦與離異的婦女是不純潔的,相反,《古蘭經》還授予寡婦與離異的婦女以自主權。“你們中棄世而遺留妻子的人,當為妻室而遺囑,當供給她們一年的衣食,不可將她們驅逐出去。如果她們自愿出去,那末,她們關於自身的合禮的行為,對於你們是毫無罪過的。真主是萬能的,是至睿的。”(2:240)“如果你們休妻,而她們待婚期滿,那末,當她們與人依禮而互相同意的時候,你們不要阻止她們嫁給她們的丈夫。” (2:232)穆圣還說:“不經過少女的同意就不能與之結婚;不經過寡婦的同意也不能與之結婚。”
9, 多妻
經常有朋友半開玩笑似的問我是不是可以娶四個妻子。的確,“四個妻子”“不吃豬肉”“恐怖分子”構成了人們對伊斯蘭教理解的三個基本概念。那么就讓我們來關注一下伊斯蘭教的多妻。
首先必須指出,伊斯蘭并不鼓勵、倡導其信徒實行多妻制,而僅僅是允許多妻制。那么,為什么?在武侯德戰役之后,大量穆斯林青年男子戰死疆場,因而留下了許多寡婦和孤兒,為了解決戰后的社會問題,也為了引導世人,仁慈的真主此時給使者穆罕默德降示了這樣一條經文:“如果你們恐怕不能公平對待孤兒,那末,你們可以擇你們愛悅的女人,各娶兩妻、三妻、四妻;如果你們恐怕不能公平地待遇她們,那末,你們只可以各娶一妻。”(4:3)這是《古蘭經》中唯一的一條關于多妻的經文,從其降示的背景來看,多妻僅僅是在特殊條件和環境下的選擇,同時,這節經文也給多妻以嚴格的規定――公平。如果一個丈夫不能夠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妻子,他的多妻就被認為是不合法的。穆圣說過:“誰有兩個妻子而偏向其中之一,在審判日的時候,誰的身子就如負重擔,拖曳著一邊、痛苦地前行。”
五、伊斯蘭與科學
“你應當奉你的創造主的名義而宣讀,他曾用血塊創造人。 你應當宣讀,你的主是最尊嚴的,他曾教人用筆寫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96:1-5)這一段是真主第一次降示給使者穆罕默德的經文。
智慧和知識,是真主賦予人類的高貴的尊嚴。同時,在《古蘭經》中真主多次強調人要思考、要觀察,并指出知識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比如,“你們要觀察天地之間的森羅萬象。”(10:101 )“ 天地的創造,晝夜的輪流,利人航海船舶,主從云中降下雨水,借它而使已死的大地復生,并在大地上散布各種動物,與風向的改變,天地間受制的云,對于有理智的民眾,此中確有許多跡象。”(2:164) 真主還經常反問:“難道他們沒有思維嗎?”“難道他們不觀察嗎?”“難道有知識和無知識是相等的嗎?”
穆圣也說:“知識是信士遺失的駱駝,無論在哪里發現,都應當拾起。”“求知是每一個男女穆斯林的天命。”“知識即使遠在中國,亦當求之。”“學者的墨跡勝于烈士的血跡。”穆圣還身體力行,命令猶太俘虜教授穆斯林讀書識字以換取自由。
由于古蘭經和圣訓號召人們探尋真理,教導人們運用智慧的力量,早期的穆斯林學者們皓首窮經翻譯保存了大量的希臘、波斯文獻。歐洲學者能夠讀到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和阿里斯多德的著作也是托穆斯林之福,因為這兩位學者的古希臘文原著早就散失了,是伊斯蘭教學者把它們翻譯成阿拉伯文而保留下來。總的來說,在7世紀至11世紀,希臘科學的重要典籍,都被翻譯成阿拉伯文,後來才由歐洲學者翻譯成拉丁文,直到了12世紀,西方學者才直接從希臘文翻譯成拉丁文。早期的西方大學,如牛津大學、巴黎大學,都有阿拉伯系。教授有很多是阿拉伯文學者。歐洲學者是他們教育出來的。如著名學者羅伯特·培根(Bacon, 12l4-1292)便是牛津大學和巴黎大學的阿拉伯文研究生。
伊斯蘭科學帶給人類最大的貢獻是形成了“科學研究方法”。如今對于科學的定義是“實證的邏輯體系”而“實證”的“科學研究方法”正是穆斯林的貢獻,而這又是與《古蘭經》中“你們要觀察天地之間的森羅萬象”的教誨分不開的。而我們所謂的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7)哲學也就是科學研究方法的叁步驟:觀察、試驗和歸納,實際上就是對穆斯林科學方法的總結。
公元7-11世紀的穆斯林,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所大學――巴格達大學,第一所博物館――巴格達的智慧宮,第一所醫院――巴格達醫院。
14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阿拉伯科學沖擊而成的。
穆斯林對醫學的貢獻非常大。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醫學知識,全部都是從穆斯林那里來的。他們正確地診斷糖尿病、痛風病、癌癥和瘟疫。由于伊斯蘭教并不禁止解剖尸體,穆斯林學者利用尸體研究解剖學和生理學,并幫助學生理解器官怎樣運作。這種經驗研究使外科手術發展迅速。著名的穆斯林醫學家伊本·西那被歐洲人尊為“醫圣”,他的著作《醫典》被歐洲醫學院作為教科書沿用了近600年。
數學方面,阿拉伯穆斯林發展了印度數字,尤為重要的是他們推廣了數字“0”與“十進制”的概念,這也是將其成為阿拉伯數字的主要原因。
代數,今天是人類步入數學及其它自然科學領域的基礎,雖然代數的萌芽久矣,但是它在波斯族穆斯林花拉子密的手里正式成為數學的一門分支。花拉子密最具影響的代數學著作——《算術和代數論著》一書的拉丁文譯本直至“文藝復興”還作為教科書在歐洲的大學中被廣泛使用。拉子密對代數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在西方他與歐幾里德齊名,他的名字——“al-Khwarizmi”的拉丁文的音譯——“Algorithm”或“Algorism”,后來還演變成現在對數(“logarithm”,簡寫為“log”)一詞。他使用的阿拉伯語音譯“al-jabr”(意為還原移項)一詞,傳入歐洲后演變為拉丁語“algebra”(代數)。
另外,穆斯林在天文學方面也有極大的貢獻,如azimuth(地平經度)、nadir(天底)、zenith(天頂)、albedo(反照率)等詞匯都是從阿拉伯語音譯而來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