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經濟劍指中國
今天世界上,殖民地已經很少(中國最后兩塊殖民地香港和澳門,也在上世紀末成功收回),但殖民經濟卻方興未艾。
我們不難看到一些國際經濟“大鱷”們在一些國家縱橫排豁,攻城掠地,宰將奪旗。
小小的日本,其擁有的海外資產就高達1.5萬億美元,這可是當年大動干戈都換不來的!
而世界上出現一些老也長不大的所謂“拉美化”國家,正是殖民經濟“杰出”的戰利品(在這些國家外資基本控制了經濟命脈)。
外資猛于虎
在中國,情況不容樂觀!
目前進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已經達到6千多億美元,加上其它方式投資已經達到8千多億美元(而且還在以每年數百億美元的速度繼續增長),而中國的GDP產值也不過2.2萬億美元。令人驚異的是,中國的外貿產值竟然超過1.4萬億美元,超過了GDP的70%(發達國家一般不超過20%)!而這其中外資又占了大頭(60%以上)!
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比如玻璃行業,該行業中最大的5家企業已全部合資;占全國產量80%以上的最大的5家電梯生產廠家,已經由外商控股;18家國家級定點家電企業中,11家與外商合資;化妝品行業被150家外資企業控制著;20%的醫藥行業在外資手中;汽車行業銷售額的90%來自國外品牌。
據國家工商總局調查,電腦操作系統、軟包裝產品、感光材料、子午線輪胎、手機等行業,外資均占有絕對壟斷地位。而在輕工、化工、醫藥、機械、電子等行業,外資公司的產品已占據1/3以上的市場份額。
不管人們愿意不愿意,我們不得不承認,外資在中國的勢頭已經非同一般!不是一般的強勢!外資猛于虎!
誰和你“雙贏”
有人跟我們說,今天世界已經不同以往,我們已經進入“國際化”大家庭,進入WTO,大家應當不分彼此,根據國際分工、比較優勢互相合作,洋人出資金、技術,我們出勞力、資源,互利互惠,彼此雙贏。
真是說的比唱的還好聽!
不過善良的人們不要忘記了,當年日本人揮舞刀槍“進入”中國的時候,說的也是“共榮”,是來“幫助”中國人的。今天洋人們揮舞著美元進入中國,他們說的“雙贏”,難道不會是異曲同工嗎?
任何一門經濟學都告訴我們,資本是要牟利的,外國資本則是為外國人牟利的,這是任何說辭都不能改變的事實!
進入中國的每一分錢外資,都不屬于中國人,而是百分之百地屬于洋人。而且還要百分之百、百分之一千地為外國人謀取利益。
對于代表中國人利益的中資企業,外資的態度是毫不留情地擠壓和絞殺,用美元還是用刀槍,用文斗還是用武斗,功效是一樣的!誰和你“雙贏”啊?
我們常聽說某些生物物種入侵,造成了我們多少多少億的損失。但生物的入侵能和資本的入侵相比嗎?為什么沒有人告訴我們資本的入侵造成了多少損失?
新八國聯軍已經在逐鹿中原,這次他們手中揮舞著“美元”,遠比老式的槍炮具有更大的殺傷力!
他們不僅大量殺傷中資企業,而且還大量殺傷中國各級官員,包括一些所謂的“經濟學家”。于是我們就聽到,老式的殖民語言經過現代的包裝,可以由某些具有“權威”的中國人口中說出,“共榮”變成了“雙贏”,“幫助中國人”變成了“提供就業”,洋老板敲骨吸髓、中國人當牛做馬都有了理論--“國際分工”、“比較優勢”。
多么有說服力啊!原來殺人可以不用刀!
雖然沒有人幫我們統計外資入侵到底帶來多少損失,但作一個簡單的對比,我們也能略知一二。
拿日本來說吧,日本的做法和我們大相徑庭,它自己是不歡迎外資進入的。日本從發展之初就明確關閉國內市場,不讓外資進入,至今日本外資只占1%(中國已超過30%),外貿出口也不到GDP的10%(中國已超過70%)。但日本靠內資內貿發展了600多萬家企業,而中國13億人口,卻只有300多萬家企業。
如果中國按日本的模式發展內資內貿,以中國人口、市場和資源推算,今天中國應當有5、6千萬家企業,少算點也至少要有1、2千萬家企業,可以解決所有中國人的就業。何至于只有區區300多萬家企業(我們究竟損失了多少家中資企業?損失了多少就業?誰給我們算一算?)?
何至于外貿高達70%以上,卻仍然是所謂“高增長,高失業”(增長的東西都到哪兒去了?中國流失了多少財富?誰給我們算一算?)。
如果要算損失,恐怕絕不是幾百億、幾千億這樣的小數可以了結的!
當然這里我們并不想糾纏具體數字,我們只想告訴國人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外資畢竟是外資,外資永遠不姓中!
外資不是來“幫助”中資,而是中資的克星!
外資不是來“幫助”中國,而是來瓜分中國的市場,爭奪中國的財富!
外資每付給我們一元錢,我們都可能要付出10元以上的代價!外資每提供一個就業崗位,我們都可能要損失10個以上的中資就業崗位!外資每建立一家企業,我們都可能要損失10家以上的中資企業!
我們不是看到,外資提供的區區幾千個麥道飛機的就業崗位(僅僅是臨時的),就將中國制造大飛機的幾十幾百萬高端就業崗位(大產業鏈),幾百幾千億高端產值,扼殺于搖籃之中嗎?!
以日、韓為師
有人告訴我們,中國沒有錢,需要外資來補充。不對!經濟學家凱恩斯早就指出,貨幣發行不需要任何抵押物,可以根據需要提供。中國不缺人民幣,就象美國不缺美元,日本不缺日元一樣。中國有大量閑置的人民幣資源--國債和儲蓄(除10多萬億的儲蓄存款,按日本、美國標準中國國債可以有數百萬億元),哪里需要“洋錢”來補充呢?
有人告訴我們,中國需要外資帶來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不對!直接購買或模仿國外專利、技術,聘用國外技術和管理人才,都是引進技術和管理的有效方法。而靠引進外資得到技術和管理經驗已被實踐證明只是一相情愿(外資可沒有那么傻)。人們不是看到進入中國的外資,不但沒有提供什么“技術”,而且行賄受賄、偷稅漏稅、弄虛作假、盤剝壓榨無所不為,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只“桔”,而成了變了味的“枳”(所謂的“先進性”早被資本的“嗜利性”沖刷得干干凈凈)。
有人告訴我們,不引進外資,不大量出口,中國這樣農民占多數的人口大國就沒法解決就業問題。不對!中國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民幣資源,有世界最大的國內市場,有巨大的消費潛力和生產潛力,即使沒有一分錢外資,不出口一件產品,也一樣能自己解決全體國民的就業問題,而且還有足夠的能力象日本、韓國那樣,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哪里需要靠為洋人創造財富來實現就業呢?如果洋人讓全中國人“就業”(這是完全可能的,按中國的低工資水平只要花1萬多億美元就能讓全中國人都成為洋雇工),那中國還是中國嗎(國將不國)?
靠出口資源和低附加值產品來實現就業和致富的想法,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也是十分荒唐可笑的。
因為對外貿易都是對等貿易(順差不是贏利,逆差也不是虧損,只是互相之間打的欠條),都是以物易物、以就業易就業的交換。而交換必須遵循有利原則,并不是什么都可以換。
以進口犧牲高端就業,換取出口的低端就業,或者以出口一船貨(資源和低附加值產品),換取洋人的一箱貨(奢侈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則都是對我們十分不利的得不償失的買賣(日本、韓國從來不做這樣的買賣),我們有什么必要非要做這樣的傻瓜交易(出口一些附加值較高產品,如輪船、汽車、家電、工藝品等,適當換回國內需要的能源、原材料等必需品就可以了,不利的交換可以不做,多余的出口只能換來廢紙與廢物)?
中國外貿之所以出現大量的傻瓜交易,與數量眾多的外資企業也有直接關系。有專家指出,一些外資企業正是通過低出高進的手段,使中國財富滾滾流向海外。
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特別是大國,必須發展國內消費和生產能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依靠外資“出口導向”寄生他人是一種危險的游戲!
在對待外資的問題上,中國不妨以日、韓為師,放水(國民收入)養魚(中資企業),大力提高國民收入,大力發展內資內貿,大力提倡國貨,取消外資的超國民待遇,停止外貿中的傻瓜交易。
這也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孔子不是早就教導我們:“己所不欲,勿使于人”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