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地記得1992年,遠赴西北上學,進校就是軍訓。幾周以后,到了國慶節,老師邀請我們去家里包餃子。我們是她從西南省份招的學生,高考前,她跑了許多重點中學,一家家送推薦表,為高校圈定了一些相中的學生。
當時大約十人,都是老鄉,操著帶鄉音的普通話,在老師家包餃子。老師是華東人,口音溫婉,她的先生,是同系的教授。兩位教授平易近人,待我們這群初到西北的學生如親人一般。老師的小女兒比我們高一兩級,引導我們如何包餃子。
那是一次終生難忘的餃子。國慶,團聚在老師家,西南鄉音,華東口音,西北口音,我們和老師一家三口其樂融融。期間,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接著,老師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她說,學好了,將來出國,不要呆在國內。
一晃28年,彈指一揮間。今天,中新網9月28日電:教育部,召開發布會。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今年以來,教育部門積極開發政策性崗位。截至9月1日,今年政策性崗位大幅增加,已吸納280多萬畢業生就業,比去年同期增加70多萬。
我理解的政策性崗位,也就是吃皇糧的崗位。因為全球疫情影響,今年比去年多出70余萬吃皇糧的人。讀到此處,不禁想到,280萬人算是解決了就業,那么今年畢業的其他人如何了呢?畢竟不可能每個畢業生都有那么幸運,都能夠吃上皇糧。
我們接著看,報道稱:王輝表示,2020屆,874萬大學生,已經畢業離校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復雜,就業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穩就業”“保就業”的任務非常艱巨。
今年總共大學生,874萬余人畢業。吃皇糧,大約280萬人。874萬,減去280萬,也即是還有近600萬畢業生,他們的就業情況,值得關注。他們就業如何了呢?分別在哪些崗位找飯吃做事情呢?我們非常希望新聞報道給我們以更進一步詳情。
報道稱:今年3月以來,各地和全國高校,日均舉辦網絡招聘活動2000場左右,總數超過20萬場。6月初以來,全國累計舉辦近萬場線下招聘活動。已推出23場直播課,總計超過7000萬人次觀看。向貧困生手機發送崗位信息28萬多條。利用大數據技術重點服務52個未摘帽貧困縣畢業生。
以上是我梳理了幾千字的新聞報道,搞出來的干貨數據。然后呢?然后就沒了。我們非常關心吃皇糧以外的更多的畢業生情況。然而,廟堂威嚴的聲音,威嚴的報道,只給出了一系列非常積極地開展就業促進工作的數據,卻偏偏沒有告訴我們最關心的問題:畢業874萬人,吃皇糧280萬人,余下近600萬人呢?
我們推測一下:
1. 如果余下的近600萬人,全部都就業了,都有地方找飯吃了,威嚴的聲音會不告訴我們嗎?威嚴的媒體報道會不提及“其余約600萬人全部就業,全部簽約成功”嗎?
2. 就算不是600萬人都簽約成功了,哪怕400-500萬人,媒體也可能提及具體的就業數字,因為600萬人若有400-500萬人就業了,也占了近八成,也值得慶幸。
3. 除了吃皇糧的280萬人,余下的約600萬人,究竟是600萬人全部找到地方吃飯,還是400-500萬人比較幸運,又或是具體的數據,實在是難以估算?
關于具體的數據,我們只能各自猜測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那280萬個幸運畢業生,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吃上皇糧了。也許,有人因為學習刻苦;有人因為運氣不錯;有人因為父母親朋幫襯;有人因為一出生就口含“通靈寶玉”。
874萬畢業生的大部分,超過三分之二,占了七成,將近600萬人,卻是沒有那么幸運,這并非他們都不刻苦。也許他們運氣差了一點點;也許他們的父母親朋沒有為他們準備好墊腳石(女排奮斗精神,不應成為美國人走紅的墊腳石);也許他們一出生就在泥濘里打滾,在擁擠的筒子樓里翻身。
按理說,高考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但有個前提,那就是高校畢業后,先要找到個吃飯做事的地方,才算是真的改變了命運。近三成的人,吃上了皇糧,是一種命運。而其余近七成的畢業生,在哪里吃飯做事,將來究竟如何,這也是一種命運。
有人的命運,不是自己決定的。我記得1992年國慶餃子宴上,老師舉了她家的例子,她說,大女兒和大女婿,都在美國,上的都是名校。時間久遠,我不記得具體校名,印象中是麻省、哈佛、斯坦福前幾名的。后來她家小女兒,也是去了美國,同樣上的是名校,不亞于乃姐。
老師當年不但為我們剛踏入高校的學生提供了豐美的國慶家宴物質食糧,也用心給我們提供了精神食糧。這個精神食糧,28年后,我以棄國名之。我至今非常尊重老師。但我還是要以棄國二字,來概括那頓精神食糧。我知道,這并非來自老師本人,而是來自不知道從哪里來的轉手精神食糧。
這類轉手精神食糧,以奶頭樂等等戰略為伴,幾十年來,一代代人,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從棄國而去,在外國如魚得水的人嘴里,進入膜拜者心里。再從社會高階人士,轉入低階人們頭腦里。就這樣,一個傳一個,一個傳幾個,一傳十,十傳百,無數億人就漸漸膜拜外國了,就覺得外國月亮是比我們的圓了。
一場新冠疫情,將外國月亮更圓的神話,徹底打回原形。我們自己,抗疫成效顯著。但是,在就業方面,比如今年畢業874萬人,除了吃皇糧的三成幸運兒,其余的七成畢業生,大約600萬人當中,究竟還有多少人,究竟還有多少人正在為找地方吃飯做事而奔忙,我們從威嚴的機構從威嚴的報道,竟然無從得知。
我們當然得感謝威嚴們的努力:今年3月以來,各地和全國高校,日均舉辦網絡招聘活動2000場左右,總數超過20萬場。6月初以來,全國累計舉辦近萬場線下招聘活動。已推出23場直播課,總計超過7000萬人次觀看。向貧困生手機發送崗位信息28萬多條。利用大數據技術重點服務52個未摘帽貧困縣畢業生。
任何努力,必須有一個結果。我們期待一個結果。大約600萬不能幸運吃上皇糧的畢業生,他們的背后,就是大約600萬個家庭,大約2000-3000萬連同父母的人口,考慮到這批畢業生,其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也就是3000-5000萬連同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大家庭人口。
二胎政策是近幾年的事情。今年的畢業生,是獨生子女時代出生的。所以,他們背后,是父母兩人,爺爺奶奶兩人,外公外婆兩人,結婚后再加上岳父母,可能連同岳父母的長輩。也就是說,2020年畢業的大學生,相比我們70后,以往的60后50后,一個人需要贍養一個更大的家庭。不像以往,幾個子女分擔,2020年的他們,必須獨立承擔起可能二對八的歷史使命。
我以往多次談過五大安全:人口安全,政治安全,傳媒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如果世界最大的人口國度,數億人面臨二對八贍養的歷史使命,從人口安全來看,這是令人擔憂的。歷史上,我們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這是歷史性的巨大挑戰,遠比還有近600萬畢業生的就業更加令人擔憂。
我記得后來,一位要好的同學,成了老師丈夫的碩士博士弟子。老師夫婦退休后,去了美國,一半時間在美,一半在國內。再后來,老師的丈夫不幸病故了。同學本人也早已成為教授多年,傳承了老師丈夫的衣缽。每每從同學處,偶爾得知老師的近況,她幾年前放棄了美國綠卡,還是安安心心在國內做踏踏實實的中國人。
老師請我們吃國慶餃子宴時,年紀大約五旬,如今也該年屆八旬了。前幾年,在微信上,老師親自告訴我,放棄美國綠卡的事情,畢竟國內醫療各方面條件,比美國她所處的環境,要好很多。出門都是桃李滿校園,神州大地桃李滿天下,一位八旬老人,獨處美國,難以與國內的安樂生活相提并論。
許多人,還非常年輕,比如還有近600萬今年剛畢業,就可能面臨巨大就業壓力的年輕朋友。我在此,要告訴年輕的朋友們:
我這個中年朋友的一點體會,從我老師的視角看,什么是家,什么是國,也許是終生都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如果在剛畢業之時,就提前思考好,確定好,自己希望的家,是什么家,自己希望的國,是什么國,那么,即便如今現實虐我千萬遍,即便找工作到處碰壁,甚至碰得暈頭轉向,但是,我們并不氣餒;
因為我們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我們的精神基因里面,蘊藏著越挫越勇的精神元素,越是艱難險阻,越是讓我們奮發圖強,因為我們從不嫌棄自己的家,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我們越是遭遇困難和挫折,越是更愛著我們這個五千年來,在人類歷史文明大舞臺上,主角始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也許有人幸運,他們生得好,吃上了皇糧,但是我們不羨慕,我們出生的運氣,并沒那么好,但是,命運不是定數,而是因我們的努力奮斗,可以完全逆轉的,一時的順風順水,將來可能是瞬間翻覆,如今的惡浪滔天,暫時的風高浪急,正是磨礪我們意志,讓我們在驚濤駭浪中穩如磐石的歷史機遇!
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暫時的就業困境,如果是沸水,正在煎熬著今年新畢業的600萬并不太走運的年輕朋友,那么,還有溫水,煮青蛙的溫水,比如人口安全,比如政治、傳媒、軍事、經濟安全,沸水煮不死清醒的奮斗者,但溫水卻可能煮死麻木不仁的青蛙人,面臨二對八贍養前無古人巨大歷史挑戰的年輕朋友們:
1. 戰略困局,非你之責!
2. 戰略困境,我們奮斗!
3. 戰略脫困,奮斗吶喊!
4. 戰略進步,唯有我們!
5. 我們的名字,中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