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的農村學生沒有上高中這個數字看起來很驚人,但是反過來可以說,現在37%的農村孩子都上了高中,這已經是歷史性的高度了。
但數據會說話的同時,數據也會掩蓋很多問題。
比如說,上海在初中升高中的時候,幾乎是強制性的淘汰掉了一半人,被迫去上技校、職高之類的學校,而放棄了繼續走高等教育這條路的機會。
同樣,農村教育水平不是用純粹的數據可以反應出來的,反而會掩蓋很多問題。
比如農村小學和現在的鄉鎮中學,能提供給農村孩子的只是一個上過學的證明而已,至于上學究竟學了什么,對他日后有多大幫助,談不上。
稍微有點上進心和有條件的家庭,都會想辦法讓孩子到更好的學校去上學。比如小學到鎮上,中學到縣城,家長寧肯租房子住,也要讓孩子上學條件更好一點。
現在的問題是,八零后九零后的農村父母,如果自己沒有受益于教育,對孩子的教育基本上不重視,心態就是我只能出錢,孩子能讀到哪兒就讀到哪兒,自己學不進去,不怪我。
這種態度其實已經非常消極了。如果說中產階級的學區房焦慮是想要把中等智力的孩子培養成社會上百分之五的精英,農村父母的心態會讓中等智力的孩子直接掉進社會下層的百分之三十乃至二十。
第一,所有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教育質量都是渣,沒有例外。道理是非常簡單的,如果一個公立學校的農民工子弟多了,其他家長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別的地方去上學,怕孩子學壞。這個分化會非常快,而且非常明顯。
現在基本上就是城市郊區的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已經變成了農民工子弟學校。這個情況和美國一些公立學校因為黑人孩子多,逐漸變成純黑人學校,白人都搬走是同樣的邏輯。
第二,父母在外,孩子在老家,基本等于放棄孩子的教育。不要拿八九十年代在農村上學的經歷做比較,沒有意義。那時候教育資源的分配還沒有現在這么市場化,分化沒有現在這么嚴重。
八九十年代的時候,一個小教一級的老教師,每天騎著自行車,風雨無阻,七八公里去農村小學上班。現在你覺得還有可能存在這種情況嗎?不要抱有幻想,不要有僥幸心理。
第三,農村學校現在唯一的功能,就是給孩子發一個上過學的證明,已經沒有實質性意義。
上學和受教育是兩回事,上過學不等于真正接受過教育。任何人的教育,完整的結構都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綜合作用的結果。學校教育質量是渣,家庭教育沒有,社會教育主要靠網絡上的色情、暴力以及各種不打碼的校園暴力、醫療暴力,還想讓孩子學好,怎么可能?
第四,通過教育改變社會階層的機會窗口正在越來越小。這一點之前我已經反復談過,而且大家都懂。這里不再多說了,只再強調一次結論。
90后、00后這種機會越來越少,雖然現在還有許多勵志故事,心靈雞湯,社會正能量,但很抱歉,稍微動腦子想想,如果這些都是社會常態,何必媒體上大肆宣傳?
第五,農村和鄉鎮教育正在變成勞動力再生產工具。資本主義會按照自己的邏輯重組一切資源,勞動力和資本、知識一樣,只是一種資源。對資本主義來說,人存在的價值就是提供勞動力。這一點大家也都在中學政治課上學過了,也不用我多說。
總之,如果你是農村家庭出來的,盡可能勸你還在農村的親戚朋友,讓他們重視孩子的教育,寧可少賺點錢,日子稍微辛苦一點,也要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更多一些,夫妻中留一個在老家就近打工,照顧孩子上學,這樣機會更大一些。
對了,還要補充一句。城市小資和中產到偏遠地區農村學校的支教旅游這個事情,早點叫停比較好,應該完全禁止。一群沒有任何教育資格培訓的人,去農村學校除了游山玩水添亂,沒有任何正面作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