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
在工業化飼養體系下,抗生素的過度喂養使小雞在短時間內快速生長從而達到某種商業需求。養殖場的動物被屠宰后,它們內臟攜帶的細菌被帶到餐館或融入周邊的環境,最終回到人類身上。人類,也會因此付出巨大代價:人體會產生抗生素耐藥性,最終可能導致無藥可醫。但令人詫異的是,在美國主要有20家肉制品公司壟斷了從養殖場、屠宰場到銷售渠道的整個產業鏈,因而,養雞場的農夫對如何養雞,并沒有多少發言權。
圖片來源︱谷雨計劃
作者︱崔瑩
來源︱公眾號“谷雨計劃”(ID:guyuproject)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最近幾十年,雞肉開始風靡全球,遍布世界的肯德基、麥當勞,主要食材就是雞肉。
而在工業化飼養體系下,只要38天,一只39克的小雞,就可以長成2.35公斤。
實際上,工業化肉雞養殖從20世紀才開始,是美國的創造。為鼓勵養殖戶培養出一種像火雞一樣碩大的雞,美國甚至舉辦了“明日之雞”大賽,從1946年的州賽,發展到1948年的全國大賽,想讓“一只雞就夠全家人吃的”。
養殖戶如何獲勝?他們的“秘密武器”,就是抗生素。
雞就這樣,成為了世界上第一種被有規律地喂養抗生素的家禽。吃了抗生素,它們普遍長得更快、更大,甚至會比普通的雞大兩倍。人們也用抗生素喂豬、牛、羊。如今,在全世界,每年用于喂養各類肉類動物的抗生素,有約6.3萬噸——這就是所謂的“農業工業化”。
而人們,正因此付出巨大代價:人體會產生抗生素耐藥性,最終可能導致無藥可醫。
在新書《拔毛!關于雞的真相》(Plucked! The Truth about Chicken)中,美國調查記者瑪麗安·麥克納(Maryn McKenna)講述了美國人如何培育出巨大的雞、如何給雞喂抗生素的故事,同時分析在這個過程中的得與失。
《拔毛!關于雞的真相》(Plucked! The Truth about Chicken)
這本書從寫作到問世,歷時四年多。在此期間,美國開始限制家禽飼養業濫用抗生素。然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調查表明,抗生素在美國養殖業的濫用情況,依然嚴重。在不久前的愛丁堡國際圖書節期間,麥克納接受了谷雨作者的專訪。
在電燈下過完一生的雞
雞肉比牛肉便宜,比豬肉更嫩,在北美和西歐,它已經成為人們食用量最大的肉類。
而因為雞體型較小,在中國、巴西和印度等經濟飛速發展的國家,人們也更愿意投入各種資源養雞,而非養牛。
雞的工業化生產,是美國的發明創造。麥克納告訴谷雨作者,美國每年大約要生產90億只雞,它們主要由20家肉制品公司控制。
一個典型的養雞倉庫面積有小型足球場大小,約2000平方米,四面都是金屬墻,路過的行人根本不會知道它是養雞場。
在這里,一般會生活著約2.4萬只雞。在它們的一生中,76%的時間是蹲坐,7%的時間隨便走走,3.5%的時間清理羽毛,4.7%的時間吃東西。它們整日不見陽光,由電燈的光亮控制睡覺、行動和飲食的節奏。38天后,它們就長成中號雞,可供連鎖快餐店使用;50天后,它們就長成大個頭的雞,可供超市售賣。
現代家禽養殖工業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賴著抗生素 | 圖片來源:路透社
美國幾乎所有的雞,都是用這樣的方式飼養的。這也是無論養殖場在何地,美國產雞肉的質地、味道和營養成分都差不多的原因。而這樣的雞,從生到死,沒有任何機會踩在大自然的草地上。
肉制品公司壟斷了從養殖場、屠宰場到銷售渠道的整個產業鏈。在這樣的環境下,養雞場的農夫對如何養雞,并沒有多少發言權。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從肉制品公司那里獲得1天大的小雞,把雞養大了,再還給肉制品公司——從始至終,這些雞都屬于肉制品公司。飼料也是肉制品公司派人送的,農夫只是獲得一張單據,說明里面都有什么,包括含有多少抗生素生長促進劑。
在《拔毛!關于雞的真相》中,麥克納寫過一個故事:美國農夫沃茲為雞打抱不平,指出擁擠的環境導致有些雞出現畸形,這一點被專家證實,但專家指出,該為此受指責的是沃茲本人——他應該將這樣的雞殺掉,以避免它們繼續遭罪。
沃茲提出了給雞自然光和新鮮空氣的建議,回復是:“喂養的飼料中已含有足夠的維生素D,不需要靠增加光照來獲得。”
濫用抗生素導致“無藥可醫”
用抗生素生長促進劑喂養的雞長得又快又大,這種飼養方式很快在全世界普及。
但濫用抗生素,會導致抗生素耐藥性細菌的增多。
麥克納指出,人們給動物喂大量抗生素,不是為了給它們治病,而是為了讓它們長得快,或預防它們生病。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細菌獲得了可以抵抗抗生素的遺傳因子,具備了耐藥性。大量抗生素的存在會進一步促進這類細菌的繁殖——抗生素不能殺死這類細菌,只會殺死它們周圍的細菌。
此外,迫于進化的壓力,那些沒有具備抗藥性的細菌,也會逐漸變得具有抗藥性。動物食用了大量抗生素后,內臟會存在大量具備抗生素耐藥性的細菌。它們隨糞便排出,融入養殖場周圍的環境,可能滲入地下水中,或被暴風雨沖走,被卷進風中的灰塵里,也可能沾到昆蟲的翅膀上??傊?,細菌被帶到四面八方,最終可能到達人類身上。
此外,養殖場的動物被屠宰后,它們內臟攜帶的細菌被帶到餐館和私家廚房。無論被食用,還是污染廚房的餐具,細菌也會回到人類身上。
這樣一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抗生素有效性下降——肺炎、結核病、敗血癥、淋病和食源性疾病等病癥,會變得難以治療,甚至無藥可治。目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統計發現,美國每年已經約有20萬人死于抗生素耐藥性感染。
在賓夕法尼亞一婦女體內發現的耐碳青霉烯類腸桿菌科細菌,這是一種具備超強耐藥性的大腸桿菌 | 圖片來源:FOX NEWS
“如果不盡快采取措施,謹慎使用抗生素,我們很快會進入一個抗生素完全失效的世界。到那時,簡單的病癥,比如感冒、流感和劃傷等,都可能導致死亡;到那時,很多手術無法進行,因為手術需要使用抗生素來避免傷口感染;到那時,生孩子會變得非常危險。”麥克納告訴谷雨作者。
在認識到抗生素的危害后,2006年1月1日,歐盟下令禁止在畜牧業飼料中使用抗生素生長促進劑。2013年12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將逐步禁止在食用動物的養殖中使用抗生素。但麥克納說,在自己寫作《拔毛!關于雞的真相》一書期間,并未感覺到管控的明顯效果。她花了25美元,便在網上輕而易舉地買到了近1公斤抗生素生長促進劑,還包郵。
到2017年1月,奧巴馬在任的最后幾個行動之一,就是限制抗生素生長促進劑的濫用,規定人們只可以從獸醫那里購得這類藥物,但時至今日,很少有人統計這個規定的效果。
英國“可持續食農聯盟”(Sustain)2017年1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飼養業,美國每只動物的抗生素攝入量,是英國動物的兩倍。
讓雞曬太陽
在美國,最早開始主動進行自我約束的大型企業,是有著九十多年歷史的裴頓農場有限公司。它是全美第四大雞肉食品加工企業。2014年9月,裴頓農場主席吉姆·裴頓在華盛頓宣布:從七年前開始,裴頓農場就停止使用抗生素生長促進劑了。他們這樣做,完全是自己的決定,沒有和政府、其他肉產品企業商量。
這一聲明在美國養雞界引起軒然大波。令業界驚異的是,這一決策并未影響裴頓農場的利潤:盡管花了更多的錢養雞,但他們的收入并沒有因此而減少。2013年,美國的一個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對象,愿意為每磅不含抗生素的肉至少多支付5美分。
裴頓農場出品的無抗生素雞肉
實際上,裴頓農場的決策并非一時頭腦發熱,而是深思熟慮后的結果。“在裴頓農場,抗生素生長促進劑仿佛失靈了。”麥克納告訴谷雨作者。
她解釋,上世紀50年代,當抗生素生長促進劑開始被使用時,養殖場的條件很差,遠不如現在干凈,因此,此類生長促進劑成為了當時的雞健康生長的保障。但如今,養殖場更干凈,管理也更科學,不再需要依賴它們了。
在停止使用抗生素生長促進劑的同時,裴頓農場還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首先就是減少每平方米養雞數,為雞提供更寬敞的活動空間,稍微提高養殖場的溫度,并改善飼料。
另一重要改革是給農夫資金,讓他們請人在養殖倉上開窗。這樣一來,雞可以享受自然光照,自己產生維生素,比如維生素D。更重要的是,這樣做可以讓雞開心,減少它們的壓力。當雞的壓力變小時,它們會變得更健康,免疫系統更強大,不再需要攝入額外的抗生素。
在《拔毛!關于雞的真相》中,麥克納指出,裴頓農場還開始給雞注射疫苗——這是另一種有效的保護方案。同抗生素相比,疫苗更安全,也不會導致耐藥性。
從使用抗生素到注射疫苗,可以說,裴頓農場為養殖業提供了新的典范。
此舉唯一的缺陷是成本較高。2013年,因為給雞注射疫苗,裴頓農場的支出比其他養雞企業的平均支出多出400萬美元。
抗生素國際“政治秀”?
2016年9月,聯合國大會召集全球政府首腦在紐約召開會議,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帶來的威脅。
最終,193個成員國聯合簽署了一份歷史性宣言,承諾將共同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
這些承諾包括:建立人類與動物抗菌藥的銷售、用藥監控與監管機制;鼓勵開發新抗生素和改善快速確診技術的科研創新;提高醫療專業人員和公眾對避免抗藥性感染的意識。
“整整兩年過去了,這193個國家各自采取了哪些舉措?它們是否已經忘記了當時的決定?”麥克納對這份宣言的效果存在質疑。
“這僅僅是一個沒有任何影響力的政治秀嗎?”她毫不客氣地指出。
她認為,問題的復雜性在于,各國對待抗生素濫用的態度有天壤之別,有些國家已經制定了很完備的政策,有些國家根本不存在這些問題,有些國家則嚴重缺乏醫用抗生素。在各國存在諸多差異的情況下,尋求適用于各國的政策,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麥克納稱,在歐洲,對公共政策的實施采取“預防原則”,假如人們預測某個政策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它就不會被實施。而在美國,對公共政策的實施靠的是經驗主義,政府先推行某項政策,再看結果如何。這導致政府一旦建立起某種體系,發現效果不好,想要推翻時,難度很大。
在很多歐洲國家,政府并未鼓勵將抗生素用于肉禽飼養,而在美國,抗生素被廣泛使用。這個領域匯集了多方利益,涉及農夫、制藥商、銷售商……當這個行業處于平穩發展狀態時,阻止抗生素的濫用便變得尤其困難。
不同年代美國同一養殖場同一年齡成雞的體重對比 | 圖片來源:Reddit
麥克納認為,假如這種調整主要是迫于消費者的壓力和政治決策,便會很脆弱——調整后的政策很難貫徹實施,也很容易被修改。
2015年11月,在她寫作《拔毛!關于雞的真相》期間,研究人員在中國人體和禽畜身上,發現了一種“超級細菌”基因,它被命名為MCR-1。攜帶MCR-1的細菌,對多粘菌素(colistin)表現出強耐藥性,這種耐藥性還能快速轉移至其他不同菌種,令其具有耐藥性。
這意味著什么?多粘菌素是強效抗生素,在對抗細菌感染時,被稱為“最后的防線”——倘若它失效,人類很可能將無抗生素可用。
除了中國,馬來西亞、歐洲、非洲、南美洲、加拿大、美國等地,均發現了攜帶MCR-1基因的耐多粘菌素抗藥細菌。也就是說,攜帶MCR-1基因的耐藥細菌遍布全世界,只是時間問題。
“從2017年4月開始,中國已經開始實施多粘菌素的退出政策,禁止將其用于促進禽畜生長。”麥克納表示,在這一方面,自己很贊賞中國政府的行動力。
目前,美國一些快餐連鎖店,包括麥當勞和肯德基,都已經陸續承諾停止使用抗生素雞,一些肉產品公司也開始小規模地進行“無抗生素雞”飼養。
“這些改變都是積極的,然而,依然有大量的抗生素雞,源源不斷地涌向美國市場。”麥克納表示。
瑪麗安·麥克納(Maryn McKenna),美國調查記者,擅長公共衛生、全球健康及食品安全報道。著作包括《超級病菌》、《反擊魔鬼》、《拔毛!關于雞的真相》等。其中,《拔毛!關于雞的真相》美國版《大肥雞》被亞馬遜書店評為2017年“最佳科學書籍”。
責 編︱天 一
排 版︱童 話
文章來源:谷雨計劃
原標題:瘋狂的抗生素:養殖肉雞到底有多危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