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2018年10月27-28日,人民食物主權年會在山西省永濟市蒲韓鄉(xiāng)村順利召開,來自各地關注或實踐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生態(tài)農(nóng)業(yè)與合作組織、城鄉(xiāng)生產(chǎn)-消費網(wǎng)絡、青年參與鄉(xiāng)村振興等議題的思考者與實踐者共聚蒲韓,分享經(jīng)驗、探索出路。從西藏無人區(qū)的嘎措鄉(xiāng)到中原腹地的南街村,從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到會場所在地的蒲韓鄉(xiāng)村,從臺灣改善校園午餐的民間行動者到大陸扎根鄉(xiāng)村的鄉(xiāng)村建設者,我們在時間、地域與城鄉(xiāng)的相互交錯中給予了彼此精神上的支持、經(jīng)驗上的分享,以及思想上的碰撞,共同探討如何從食物出發(fā),改造生產(chǎn)關系、社會關系和生態(tài)關系的議題,并推動其落地生根,在當前資本主義化工農(nóng)業(yè)給農(nóng)民生計、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的背景下,探索一條出路。
近日,我們將陸續(xù)推出年會精彩發(fā)言,滿滿的干貨,敬請關注!今日推送精彩發(fā)言第六篇,讓我們走近寶島臺灣,一起來了解臺灣校園午餐的狀況,了解臺灣的民間行動者是如何推動校園午餐禁止轉基因食材的?
唐利群
北京外國語大學老師
唐利群 食物不僅是食物,也是一種政治,它可能是跟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緊密相關的,包括食物是如何生產(chǎn)的、如何消費的、生產(chǎn)什么……
我這里跟大家說一個故事,也是聽來的,就是我們?yōu)槭裁凑f食物也是一種政治。在七十年代中美關系緩和的時候,中國一些代表團去美國考察,等他們回來的時候毛主席問他們感受如何,其中有兩位代表團成員的回答是:美國還可以,但就是他們的食物不好吃,吃起來沒有味。毛主席說了一句話:社會主義的食物比資本主義的要好吃。
改革開放四十年,其實也是人民公社解體、集體經(jīng)濟衰落的一個歷史,從這四十年來看,我們也非常清楚,為什么資本主義的食物不好吃。何止是不好吃,越來越?jīng)]有味,而且還可能是有毒的,也可能是要吃死人的,甚至吃的人是要斷子絕孫的。因此這個會議有來自全國還有全世界不同地方的同志們分享合作社的經(jīng)驗,重新再去反思和重走集體化和互助合作道路,我覺得有特別大的意義。今天會議的上半場,有來自臺灣的講者,也有來自意大利的講者,所以說是一個很世界性的會。那我們首先請第一位講者陳儒偉,來給我們介紹臺灣的“校園午餐”。
陳儒瑋
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
共同發(fā)起人
陳儒瑋 謝謝唐老師,很高興有機會來參加人民食物主權五周年年會,我也很高興第一次來到大陸就遇到這么多非常有意思的伙伴。我還是想從行動的經(jīng)驗來跟大家分享,至少我在臺灣參與了十幾年關于學生在學校吃午餐這件事的運動,以及臺灣的消費者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來改變臺灣政府的政策,所以我就從這幾個小小的經(jīng)驗來跟大家分享。
因臺灣主婦聯(lián)盟,
我與食物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的名字叫陳儒瑋,來自臺灣。一般人去臺灣的時候可能都是在臺北,臺北在臺灣北邊,而我在高雄,在臺灣的南邊。高雄實際上是一個國際性的大港口,所以我是來自這樣一個有海的城市。我住在高雄市中心,從高雄港口看過去的景象跟這幾天在永濟看到的完全不一樣。
首先我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的經(jīng)歷,其實跟剛才唐老師一樣,我的經(jīng)歷完全跟農(nóng)業(yè)沒有任何的關系。我大學時候念的是水資源調查與工程,就是在搞自來水廠,每天要算下水如何清理才能提供給大家干凈、安全的水。后來念完大學去當兵,當完兵回來后考了環(huán)境教育研究所,專門做環(huán)境教育。我進去跟的那個老師,是做金門島嶼研究的,所以我就到了金門,不再搞水資源了,而是做了金門傳統(tǒng)建筑的解說。所以事實上,我在做碩士論文的時候,讀的是怎么做社區(qū)營造,怎么去營造社區(qū)的博物館。后來在研究所念完之后,我就不知道要干嘛,覺得自己沒什么專長一樣。
后來我的學妹,但比我早畢業(yè),她就跟我說,“學長學長,我工作的地方有一個空缺,你要不要來?”那有工作我就去了。沒想到我去的那個地方是一個民間環(huán)保組織,我之前完全沒有參與過任何的民間運動,就是個一般的大學生。結果到了那之后,我也不做民間傳統(tǒng)建筑,也不做水資源了。我們那個民間環(huán)保組織,教我們如何去設計課程,他們說“你也是環(huán)境教育畢業(yè)的嘛,應該會設計各種各樣的活動”,所以就讓我設計親子飲食教育的活動。我的人生跟食物發(fā)生關系就是在這個民間組織,這個民間組織我稍后會介紹,也跟這次的主題非常有關系。
我在那個民間組織工作了將近八年的時間,在這八年之后,我就自己獨立出來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也就是個體戶,通過自由工作者的一個力量,來推動現(xiàn)在臺灣的非基因改造和消費者教育。在這里先跟大家說一下,我們在臺灣叫非基改即非基因改造,大陸這邊叫非轉基因。我剛來的時候就看到蒲韓新青年公社做的菜籽油,上邊有“非轉基因”這四個字。臺灣賣的東西,外邊就寫“非基因改造”,或“非基改”,所以等會我還是會用我比較熟悉的臺灣說法來跟大家說,大家可以自己轉換一下,看到非基改就是非轉基因。
蒲韓新青年公社菜籽油
我當時加入的那個民間組織,叫主婦聯(lián)盟環(huán)境保護基金會,在座的也有聽過“主婦聯(lián)盟”這四個字的,那一定也聽過一個叫“主婦聯(lián)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組織,這兩個組織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黃淑德女士,也出現(xiàn)在昨天的食物主權五周年影片上。這兩個組織的關系容我簡單說明一下:“主婦聯(lián)盟環(huán)境保護基金會”成立于1987年,是一個做議題倡議的組織,主婦聯(lián)盟的主要成員基本上都是中產(chǎn)階級,是由30歲以上的高級知識分子所組成的一個民間的基金會。后來這個組織里有一群媽媽,因為非常關心食物的議題,所以就發(fā)起了綠色共同購買,一起合作去買對環(huán)境友善、對土地友善、對我們的健康好的產(chǎn)品,當時叫“綠色共同購買”,后來一步一步行動之后,在2001年正式成立了“主婦聯(lián)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這兩個組織共用“主婦聯(lián)盟”這四個字,但是業(yè)務和人事是完全分開的,也就是基金會主要是做議題倡議地,而合作社主要是售賣商品的,有臺灣的商品,也有一些國外公平貿(mào)易的商品,當然是以臺灣小農(nóng)生產(chǎn)為主的商品。這個就是我接觸食物運動的起源,事實上在主婦聯(lián)盟基金會與主婦聯(lián)盟合作社這兩個組織里的工作,打下了我參與民間運動的基礎,我所有的任何跟食物有關的知識,都是從這兩個組織中學習來的。
我在主婦聯(lián)盟基金會,長期擔任編輯工作,主要是做網(wǎng)站,也做點梳理,寫部落格(博客),也編刊物,常年與文字為伍,經(jīng)營社群媒體。下邊是我在主婦聯(lián)盟基金會的時候,做的兩本跟“基因改造”有關的刊物。大家可以看到,講基改,講轉基因,就會講到黃豆,所以有一期就做了黃豆,有一期是做了全球反孟山都游行的行動刊物。這些是我在臺灣主婦聯(lián)盟基金會工作時主要做的事情。
從主婦聯(lián)盟到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
2014年的年底,我離開了主婦聯(lián)盟基金會,同時發(fā)起了一個運動,這也就是為什么這次我會被邀請來參加年會的一個運動,叫做“校園午餐搞非基”。這里邊有七個字——校園午餐搞非基——很顯然這七個字里邊有兩個主題,一個主題是“校園午餐”,就是小朋友們在學校吃的午餐,另一個“搞非基”就是非轉基因。我為什么要特別用“搞非基”這三個字呢,在臺灣有一句話,說這個“飛機”會變成空中的飛機,所以如果臺灣人說你在搞什么飛機呀,就是說你在搞什么花樣。所以當時我們就利用了這樣的諧音,就是你看,校園午餐,要搞一些花樣,我們是希望我們的學校午餐里不要使用轉基因的黃豆。因為我是從臺灣來的,我的演講方式就是臺灣那邊的習慣,如果大家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舉手,如果我的問題你們愿意回答會有獎品。
如上圖所示,“校園午餐搞非基”這個運動,上邊畫了兩個箭頭,大家可以看到右邊這個箭頭一直到現(xiàn)在,就是說“校園午餐搞非基”這個運動一直到現(xiàn)在都是志愿者的行動,完全沒有立案,完全沒有成立任何組織,完全都是網(wǎng)絡上的志愿者在行動。左手邊這個“校園午餐”為何要多畫一個箭頭,是因為我們從校園午餐這里,又另外成立了一個專案,也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同時進行兩個專案,一個叫做“校園午餐搞非基”,一個叫做“學校午餐22”,后面計劃就是專門關注學校午餐的,它跟非基改這個沒什么關系。“學校午餐22”這個計劃受到臺灣富邦文教基金會的資助,所以這個計劃部分是有錢的。但是“非基改”這個部分,主要是我在從事這部分,是沒有錢的,完全是志愿者的行動。這個有一點點復雜哈,總之就是靠那邊的錢養(yǎng)活這邊的。大家可以看到,如果我們只靠志愿者的話,事實上是不太有那么多的力氣和金錢一直走到現(xiàn)在的。
那么右邊這里畫了兩個人,為什么是兩個人?因為目前這個運動,到現(xiàn)在為止只有兩個人在做,我就是其中一個。大家看“學校午餐22”這里有4個人,包括“搞非基”里邊的那兩個志愿者,一共有四個人來做,因為這里邊有錢,所以我們又請了兩個全職的工作人員。所以這個團隊有4個人,另一個團隊有2個人,加在一起總共幾個人?4個人,你們數(shù)學真的太好了。這次遇到很多大陸的朋友,大家都會說“臺灣的運動非常興盛”,但是我告訴大家一個事實,臺灣的運動,很可能每個運動就只有10個人,但是10個運動加起來可能才有60個人,所以有不少人是身兼各種各樣不同的運動。這是臺灣民間運動的一個現(xiàn)狀跟大家分享下。
臺灣校園午餐的現(xiàn)狀與改善
我這兩天一直在思考,因為我來的時候完全不認識嚴海蓉老師,雖然我跟她坐同一班高鐵來這邊;昨天跟王丹老師坐同一桌吃飯,我一直以為王丹老師是學生,看著好年輕的,我就是發(fā)現(xiàn)這些老師完全沒有任何架子,這跟我在某些場合看到的老師是不太一樣的。每個人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是“你好,我是念社會學的” “你好,我是念人類學的” “你好,我是在鄉(xiāng)村做實踐工作的”……那我就想說,我一個環(huán)境教育者到底要干嘛,我在這個年會問大家要干嘛?所以這兩天我一直在想,我身為一個環(huán)境教育工作者,我既不是念農(nóng)業(yè)的,也沒有在鄉(xiāng)村工作過,我是一個從都市來的,不是社會學家,也不是人類學家,那我這樣一個做教育的人,我到底可以在這個年會提供給大家一個什么樣的經(jīng)驗。
后來我想了很久,決定就寫這幾個,也是我們在臺灣常講的:第一個,我們一直相信,通過教育可以改變社會。大家現(xiàn)在的消費都是為了以后想要的未來,你現(xiàn)在消費什么東西,比如消費對環(huán)境有害的東西,表示你希望你的未來是一個環(huán)境有害的未來,所以你的消費就是為了你的未來,你做什么樣的消費,就會得到什么樣的未來。我們一直在思考有沒有另一種生活價值的可能性,這也是我昨天聽了一整天大家在討論的事情。我覺得事實上大家在討論生態(tài)農(nóng)業(yè)、討論規(guī)模經(jīng)濟、或者討論資本主義,事實上都是在討論一種價值觀念,我覺得是在討論價值觀念上的一種立場。我們在思考有沒有另外一種生活價值的可能性,那我想這大概是我們在臺灣的經(jīng)驗可以帶給大家一點小小的回饋的。
先簡單介紹一下臺灣學校午餐的狀況,這樣大家比較容易理解我們在做的事情。臺灣校園午餐供應現(xiàn)在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是公辦公營,就是學校設有廚房,學校的廚師、營養(yǎng)師(開菜單、審核食材)都是學校聘雇的,這叫做公辦公營的午餐制度;
第二種是公辦民營,就是學校有廚房,但是營養(yǎng)師和廚師是外邊的廠商進駐的,學校提供空間,委托外邊廠商提供人員進來,提供食物給小朋友吃;
第三種是外訂盒餐,就是外邊做好的送到學校去,小朋友都吃外邊廠商提供的。
這張圖大家看一下,這個是我參觀過的一個臺灣學校的廚房。這個廚房大概供一千人左右用餐,里邊的廚師有七八個,所以臺灣平均一個廚師要供應200份到250份餐食。大家可以看到,左邊這是在洗菜,另一邊是煮菜,以及蒸飯的地方,還有一邊是把餐送出去的地方,其實廚房并不大,這個是給大家想象一下臺灣學校廚房的樣子。
臺灣學校午餐要收錢,絕大多數(shù)要收錢,每餐收費大概是8-10元人民幣,這樣是便宜還是貴?便宜是吧。這個收費是臺灣各地的縣市政府決定的,所以平均是這樣,有低于8元的,也有比10元還高的。臺北市最高,大概是11-12塊人民幣這樣的價格,最高就是12塊,臺灣校園不可能會超過12塊一餐。臺灣有18個縣市是需要收費的,有4個縣市是免費的,那里為什么可以免費呢?有的地方是挖砂石,就是那個地方能產(chǎn)很多砂石賺很多錢,所以會用來回饋給縣市的小朋友,說你們可以不用交錢;另外還有綠電,臺灣也有那個太陽能發(fā)電,綠電的收益也可以拿一部分給校園午餐。所以臺灣校園午餐從價格到收費上每個縣是完全自主的,是不一樣的。
如上圖,大家看這里有兩份餐,你們說這兩份餐是一樣還是不一樣?不一樣嗎?其實里邊東西是一樣的,只是形式不一樣。請問這兩份擺出來讓你選,你會選哪一份?跟大家說明一下,現(xiàn)在臺灣的小朋友到學校去,他自己準備一個便當盒,學校不提供任何的餐具。所以小朋友打菜,是把所有的菜都打到一個碗里去,就這樣吃飯;左邊的餐盤,是打給貴賓吃的。
我們現(xiàn)在有個非常非常小的運動,就是鼓勵臺灣的餐具使用左邊這種形式。這樣顯然會比較好吃,我告訴你為什么會比較好吃,比如這里邊有麻婆豆腐和咖喱,還有菜,那你想象一下你的碗里有麻婆豆腐,又有咖喱雞,又有菜,你知道你在吃什么東西嗎?不太知道,對不對?所以呢,左邊這個是打給貴賓吃的,右邊這個就是小朋友自己用的,這就是小朋友吃飯的真實樣子。所以我覺得剛才唐老師講的非常有道理,食物不僅是食物,還包括文化、禮儀、美觀,東西擺出來好不好看,這也是文化的一種。坦白說我們都說右邊的是給狗吃的,搞不好有些狗吃的比這個還好,甚至臺灣有些狗出門還要抱著它,給它吃高級的飼料,那些飼料還是非轉基因的,臺灣的寵物飼料上邊會寫非轉基因玉米、非轉基因黃豆。我們現(xiàn)在有個非常非常小的運動,就是希望餐具可以變成像左邊這樣,不要像右邊這樣子,至少把菜和飯分開。
目前臺灣有475位公職營養(yǎng)師,是國家考試通過的營養(yǎng)師,但是全臺灣有3900所小學、中學的學校,供180萬份小朋友的午餐,營養(yǎng)師的人力和學校的配置是完全不足的,一位營養(yǎng)師大概需要管8-10個學校。營養(yǎng)師要開菜單,要審核食材,要管小朋友的營養(yǎng),還要做營養(yǎng)教育,他要做非常非常多的事情,可是一位營養(yǎng)師至少要管10所學校,所以營養(yǎng)師的人力也是我們這十幾年一直在推動的事情。這個就是關于臺灣學校午餐的現(xiàn)況,40個班級以上才會配一個營養(yǎng)師,如果沒有營養(yǎng)師的學校怎么辦?比如說唐老師是學校剛進來的新老師,學校就會找唐老師,說你負責學校午餐吧。唐老師可能說“可是我是念中文系的,我又不懂食物怎么辦?” 沒關系,我們有以前的食譜,你就負責午餐好了。所以臺灣有非常多的小朋友的午餐是掌握在完全不懂食物的老師身上,這也是臺灣學校午餐目前的狀況。
當然,臺灣現(xiàn)在也在做一個政策,就是鼓勵小朋友多吃學校午餐,多用臺灣本地產(chǎn)的食材。有一個名稱就是叫“四章一Q”,就是有4個標章,加一個QR code(二維碼),總之就是鼓勵大家多吃臺灣在地的食物。
大家看這是什么?絲瓜,臺灣的絲瓜,絲瓜上邊貼了一個標章,證明這個絲瓜是臺灣本地產(chǎn)的。所以學校的營養(yǎng)師或老師,就必須搜集這樣的貼紙。他搜集這個貼紙要干嘛?我跟大家說,政府鼓勵這個制度,通常會做第一步,搜集這個貼紙就會有補貼,就會發(fā)錢。所以臺灣政府會鼓勵學校用這個東西,一餐補助多少錢。那你要怎么證明呢?拿這個貼紙去跟臺灣政府申請,也是蠻辛苦的一項工作,所以給大家看一下它的狀況。
另外還有一個平臺,是臺灣應該也是獨步全亞洲的,叫做校園食材登錄平臺。這個平臺有什么厲害?你可以知道全臺灣近3個月以來,每個縣市、每個學校在哪一天吃了什么菜;你還可以知道原料是誰提供的,所以臺灣的學校午餐食材有一連串的過程,你可以知道我隔壁家的學校今天吃了什么,食材是哪里來的,哪個公司提供的;如果經(jīng)過驗證,會有驗證的系統(tǒng)和結果,全部在這個網(wǎng)站上可以看到。
最后一個是臺灣在2015年12月通過的一個法律,“禁止學校午餐使用含基因改造的生鮮食材及其初級加工品”,禁用的就有轉基因黃豆和玉米,主要是豆?jié){、豆腐、豆花,還有臺灣人吃素的很多,雖然他們不吃肉但是也很懷念肉的味道,所以臺灣有個東西很厲害,叫做素肉,素雞、素鴨,吃起來真的很像真的,這些東西大部分是大豆蛋白做的。所以學校午餐不能提供轉基因的黃豆制品給小朋友吃。
臺灣現(xiàn)在幾乎不吃白米飯,也不太吃粥,這幾年流行吃雜糧飯、燕麥飯、五谷飯等,就是不太吃白白的;吃排骨、三色豆腐、空心菜,豆腐還是盒裝非基改就是非轉基因的豆腐,是哪一個公司生產(chǎn)的都可以看到的,在我剛才講的食材登錄平臺就能看到所有的資訊。
民間運動的成果:
校園午餐的改善不是憑空得來的
我為什么花時間跟大家解釋臺灣校園午餐的狀況呢?這一切都不是憑空得來的,這一切都是我2007-2018年曾經(jīng)參與過的民間運動-學校午餐運動得到的成果。不是說政府撥一筆錢,說我們來做個平臺吧,政府不會鼓勵我們吃在地的食品,不會鼓勵我們吃非轉基因的食品,這些全部都是臺灣的民眾發(fā)起的民間運動,全部是我們曾經(jīng)參與過的運動所取得的成果。當然臺灣還有非常非常多關注食物與農(nóng)業(yè)議題的朋友、伙伴和團體,他們也發(fā)起過各式各樣的運動。我今天只介紹自己曾經(jīng)參與過的,這樣會比較有說服力。
我強調,我們所有的運動,幾乎都是從這個觀點出發(fā)的,都是從城市中產(chǎn)消費者出發(fā)的運動,相對而言不是從農(nóng)村生產(chǎn)者出發(fā)的運動。這也提出來供大家思考,我覺得非常有趣的,聽蒲韓社區(qū)的朋友說教育消費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臺灣教育消費者也是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你教育好消費者你的課程,還有大家對食物的理解,對種植的理解,還有你為什么要種植有機做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大家越能理解,就越會支持你的行動,越支持你的行動,你的行動就會做得越久,走得越遠。其實我們認為在城市的消費者,居住地雖然離土地非常的遙遠,但是還是必須要讓他知道這些事。
我在2007年加入主婦聯(lián)盟基金會,當時,有一個三年計劃的運動——叫做“許孩子一個健康的未來”,當時就提出要求學校聘任校園營養(yǎng)師,最主要的運動就是這個。當然也提出很多議題,比如說學校午餐跟健康飲食有關系,跟永續(xù)環(huán)境有關系,跟本土農(nóng)業(yè)有關系,跟政策有關系,跟生命教育有關系,等等。一個學校午餐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面向,我提出一個當時最有力也是最主要的訴求,就是要求每個學校至少要有一個營養(yǎng)師,這樣才能保障小朋友的食品安全。所以才會有剛才說的這475位營養(yǎng)師,不少是因為剛才說的運動產(chǎn)生的。在這個運動之前,臺灣的營養(yǎng)師甚至更少,大概有一兩百位,所以說我們的運動促使多了兩百多位營養(yǎng)師,但事實上遠遠還是不足。
第二個,2013年,也是主婦聯(lián)盟基金會發(fā)起的運動,當時調查了臺北市和新北市公布在學校網(wǎng)站上的菜單,比如說你公布了一個菜單,可能我完全不知道這菜單是什么。臺灣有個很有名的夜市叫士林夜市,在士林夜市旁邊的學校就提供了一個午餐,叫做“士林嫩煎蛋”,讓人覺得很嫩很嫩的煎蛋,其實一看呢就是荷包蛋;另外一個湯叫法式芙蓉濃湯,你根本不知道它在講什么,實際是玉米濃湯,它起了一個你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東西的名字,你也不知道它長什么樣子,所以當時運動要求咨詢透明化,才催生了剛才我講的那個要公開食品資訊的平臺,即學校食材登錄平臺。因為我們當時的倡議,政府才會去做這件事情。
第三,2013年,也是在主婦聯(lián)盟基金會,我們發(fā)起了一個運動——校園午餐要營養(yǎng)不要飼料。為什么說不要飼料呢?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照片上的另外一個人,就是剛才有人說的“一男一女”中那個女的,叫黃嘉琳。她當時是我的上司,在主婦聯(lián)盟來說她是我的長官,發(fā)起了一個記者會,大家也可以看到黃淑德女士也在里邊,當時我們推動了一個“校園午餐要營養(yǎng)不要飼料”的運動。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那一年,臺灣的記者拍到臺灣進口黃豆的照片,大家覺得這個黃豆進來是要給豬等牲畜吃的。大陸進口的很多黃豆是給牲畜吃的,榨油用的,做飼料用的,但臺灣還多了一個用處,就是給人吃的,看來長得比較丑的就給牲畜吃,長得漂亮的就給人吃。所以我們在記者會上,讓小朋友去扮豬頭,帶一個豬的面具,表示小朋友吃的跟豬一樣。所以我們才用了“校園午餐要營養(yǎng)不要飼料”這個名稱,我們不要吃給雞鴨和豬吃的飼料級的黃豆,請給小朋友們吃安全的食品級的非轉基因黃豆,就是從這個運動開始的。
今天早上吃飯的時候,聽到隔壁桌有朋友說轉基因到底有什么問題?我們在臺灣談轉基因,雖然大家沒有學過那么多,但一般談轉基因的時候至少會談這幾個方面:對環(huán)境的影響;對健康的影響;企業(yè)的壟斷——大家知道全世界掌握轉基因種子的公司就五六家——杜邦、拜耳、孟山都等這些公司;對糧食自主的影響——臺灣的黃豆自給率只有千分之三,所以我們臺灣人吃1000顆黃豆,只有3顆是自己生產(chǎn)的,另外997顆都是從外邊進口的,所以我們在臺灣非常重視糧食自主這件事情,臺灣人吃非常非常多的黃豆,豆?jié){、豆腐等等各式豆制品都吃;此外轉基因跟國際貿(mào)易也很有關系,我想這陣子大家都有感觸吧,就是中美貿(mào)易戰(zhàn),一開始就打黃豆,所以轉基因的黃豆跟國際貿(mào)易也有關系。臺灣吃的轉基因黃豆大部分都是從中南美洲來的,那些地方大量種植轉基因,也大量使用草甘膦除草劑,對他們的健康造成影響。所以在吃基改作物的時候,橫跨這些方面,就是我們當時在運動中非常非常重要的方面,希望大家能夠知道。
上圖就是我們“校園午餐搞非基”一開始,在2014年10月2號,就是四年前的這個時候,趁著地方選舉的時候發(fā)起一個運動,就是要求這些候選人簽一個承諾書,這個承諾書非常的簡單。
這都是志愿者的行動,完全沒有任何的錢。我們在facebook搞了一個粉絲頁,叫做“校園午餐搞非基”,我們把簽名放到臉書粉絲頁上邊。全臺灣22個縣市,有19個縣市參與簽署,可以說這個運動在當時是相當成功的,全部都是志愿者做的完全沒有花一毛錢,我們就是花點時間在網(wǎng)絡上邊。我們透過寫部落格把信息傳遞出去,也通過給媒體投書把我們的意見寫出來,要求這些有簽承諾書的縣市政府必須要承諾做到這件事情,最后終于在2015年12月,臺灣立法院就通過了要求學校午餐禁止基改食品的倡議。
從2014年的10月到2015年的12月,我們只花了14個月的時間就做到了這件事情。很多人都說,這么快你們到底怎么做到的?坦白說我也說不出原因,但我覺得運氣、時機點、還有我們的努力都是促成這一切成果的原因。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出了兩本書——《餐桌上的危機》、《基改追追追》,從2015年到現(xiàn)在我們又持續(xù)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布了很多訊息,就是有一個粉絲頁,一個博客,總共1286篇文章,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瀏覽。我也是因為黃瑜老師、嚴海蓉老師關注我們的部落格,才有機會站到這里跟大家分享我們的信息。另外我們也出了電子報、專書、媒體投書,這是我們目前做到的事情。
當然我們還有一些國際交流,到韓國去,到日本去,大家手里邊拿的這個本子就是我到日本的時候翻譯的日本的手冊,是針對消費者做的手冊,也加了臺灣這一版的附錄。我想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在今年五月,臺灣、日本和韓國簽訂了一個反基改運動的宣言。大家可以看到黃淑德又出現(xiàn)了,她是臺灣反基改運動的代表。大家會發(fā)現(xiàn)這里邊的主題,我們特別會關注到健康,維護生物多樣性、保障糧食自主權、要求食物知情權,這是我們簽署的聯(lián)署書關注的最重要的三個方面。
最后在我剛才提到的學校午餐的部分,我們也關心跟蘭嶼有關的議題,最近在我來大陸之前辦了一個全臺灣學校午餐的比賽,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比賽,鼓勵學校營養(yǎng)師與廚師還有家長,都多關注為學校午餐辛苦付出的人。
最后還有一個影像展,這個是三十年前即1988年臺灣學校午餐的樣子,還有魚,現(xiàn)在臺灣吃不到魚了,因為魚比較貴,三十年前臺灣的午餐幾乎都有魚的,但是三十年后臺灣午餐幾乎看不到魚。所以從午餐的食譜,你可以看得到食物的變化。下面這是我們現(xiàn)在正在臺灣做展覽,桌子上就是一些臺灣學校午餐的照片。
因為我發(fā)言時間已經(jīng)到了,在這個地方跟大家做結束,其實我不知道我們的經(jīng)驗能不能被復制,我也不知道我們的經(jīng)驗值不值得被復制。但是我想我們能走到這一步,概括出來就是一句話,持續(xù)專注做好一件小事,努力地做,如果方向是對的話,總有一天是會有成果的。用這句話跟大家分享,謝謝!
唐利群 非常感謝儒偉,用特別生動活潑的方式給我們分享了一場他親身參與的,并且通過這個民間行動改變了臺灣校園午餐的一個經(jīng)驗。其實他這個講座也讓我想起,昨天羅其云老師說的,我們可以形成一個共同體,成為這樣一個進步的力量,共同去推進某些事情的改變。他在臺灣的經(jīng)驗,也特別可以作為我們這邊大陸人的一個借鑒。我還記得前一段時間發(fā)生的那個事情,一個特別貴的貴族學校的午餐出問題了,有腐爛的番茄等等,看來在大陸中產(chǎn)階級也是很慘的。儒瑋這個分享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很好的借鑒的意義。
現(xiàn)場參會人員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