贍養責任不能永處空擋放任自流
——漫議大范圍存在的不履行贍養責任的現狀問題
作者:李甲才
常聽聞自我陶醉在五千年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是不全面的,也是對其缺陷視而不見或不知、不思考每日每時充斥到我們眼前的諸多缺項問題,亦可能是見慣不怪習以為常了。現在搞不清什么話神不知鬼不覺地觸犯了那類敏感的話題,肇來想象不到之事。
一
人類本身自我延續累積至今,凸現的應該妥善處理好自己繁衍生息中存在的缺陷,結束代代普遍習慣性繼襲的不正常狀態,逐步拋棄生存過程的積習悲劇。生死是自然規律。古今普遍發生的兒女不贍養或虐待父母的那些都不是人干的事,卻若無其事地每天都在反復發生并存續著。那么多的國管社管隊伍,投入了海量資金,而無制度上的設置歷來處于空擋狀態不聞不問、放任自流,這就極不正常。極不正常現象普遍發生,以致成為聽之任之的惡習,同人從生到死本能需求的最基本的吃住穿相互排斥相矛盾。
傳統文化、國學幾千年沒有解決此頑疾。如果解決了,還能遍地出現嗎?與政治制度演繹隨之而進入的老齡化社會,重新破公立私出現的赤裸裸的利害考量、金錢關系替代了幾乎所有的宗法和倫理關系,人的死亡年齡延長到70多歲以外,就顯得格外突出。
不盡贍養義務,厚葬不養、借死斂財、爭分遺產的畜生類的人,首先應受到一定范圍內的人所共知的名譽譴責,將其置于街坊鄰居人前人后的議論監督之下,還其本來面目,使其有所抑制。這就要有一個行政機構代表人類道義的力量將其公之于眾。
我深為中國的父母們任勞任怨、責無旁貸、含辛茹苦、克勤克儉,心中、所作所為唯有兒女,從來很少顧忌自己的將兒女撫養成人,并為其竭盡全力的積蓄財產。“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道出了父母撫養子女相依為命的骨肉關愛情懷和辛酸。
進入老年、暮年或生病臥床不起,很難知有多大范圍、多少百分比內的老人們,遭受近乎遺棄式的對代、虐待,可以說無價值到豬狗不如的地步,結局(下場)就是等待死亡。親見并憶起身邊無數的此類情況,不免潸然淚下,也常常無法平息。因而每見那些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侃侃而談的人們,常生這都是些什么貨客的疑問?這不是激憤偏頗,有事實依據。
據《一位代表的農村孝道調查》:“從2005年11月初至12月底,歷時50天,踏訪全國31個省區,行程5萬多公里,走訪了萬余名農村老人。黑龍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自費出資10萬元組織的三個審查組對中國農村的養老現狀進行了調查,展示了我國部分地區農村老人的生存現狀”。山東江蘇“被迫獨居的老人比例超過80%,缺衣少食,貧病交加,在無奈中苦熬殘年”。(檢察日報》2006年2月13日第5版)
“調查表匯總,10401名調查對象中與兒女分居是45.3%;三餐不保的占5%;93%的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9%無替換衣服:小病吃不起藥的67%;大病住不起醫院的86%;人均年收入(含糧、菜)650元;種養業農活85%自己干,家務活97%自己做;對父母如同兒女的視為孝,占18%;對父母視同路人不管不問的為不孝,占30%;精神狀態好的8%;22%老人以看電視禍聊天我唯一的精神文化生活。”(同上)
人民日報“時代熱評”欄《“不孝罰單”的警示》,“上海平涼路街道敬老院立下規矩:春節期間,子女被發現未曾探望過住在此院的父母,就要交50元管理費作為‘罰款’。”“上海南京東路街道也推出‘子女定期看望’制度”,“若連續3個月不探望父母或接回同住一次,就要被社區張榜公示,人稱‘不孝榜’。”(人民日報2006年2月14日10版)翟代表的“調查”與此熱評,算是滾滾寒流急迸發的暖氣微微吹。
客觀冷靜地體察分析、理性認識,受此不應有遭遇的一些老人們,一樣是難知有多大范圍多少百分比的不幸者。他們在自己應負贍養責任的時限內,對待自己的上輩、父母,就同他們自己的兒女對待他們自己是同樣的做法,釀成惡性循環周而復始。這可能就是俗話說的“前院水不往后院流”吧?
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元,每個人休養生息的棲居地,但同時也是各種錯誤和犯罪后的避風港、庇護所。各種不正常行為、思想、道德的溫床。如宗教改革前的教堂一樣,進入此地就安然無恙不受任何追究了。
古有“兒不孝父之過,女不賢娘的錯”,是說父母兒女的第一老師,其行為與父母有千絲萬縷的連帶關系。我們應該反省自己給子女心口相傳的是什么?那些是可見人的?那些是不可見人的?理應一分為二的解剖父母輩給自己子女傳授了什么?
魯迅痛惜國人不善于教人、養人,現在仍然是普遍存在的。“木不鉆不透,話不說不明”。受傳統習慣年積月累的熏陶、影響,溺愛、關愛有加,拋開私利的教導、訓戒不足。缺乏推心置腹的循循善誘。多少為老不尊的令人嗤之以鼻的行為,多少青少年惡劣的為非作歹,很少或根本沒有在家庭的小天地里受到過真正的責備與批評。常常所見的倒是抱怨做的不機密不巧妙露出破綻。雖然不能說狼狽為奸,但失去最有效的制止是普遍的屢見不鮮的。
人類具有高等思維之后,不計較得失不求回報的養育兒女,超越了動物的本能,是一種血肉相連凝成的親情支撐,體現的是最原始的共產主義思想精神的萌芽。可惜被私有化的奴隸、封建、資本主義社會褻瀆歪曲了,未能從家庭引向社會,邁入共產主義無限光明燦爛的自由王國。
家庭關系以自家人為劃分是非界限的準則衡量利益與錯對,是低級的小團體意識,涵有現代階級觀點的元素。家門外認為是錯誤、荒唐行為,在家里可以包容、原諒。在階級存在的社會內,特別是階級斗爭激烈時期,代表一個階級利益的政治集團認為無所謂,甚至贊揚很好,另一個則認為大逆不道!
二
比喻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人們時常說的一句話:“幾個驢栓在一個槽上,開始還亂踢亂咬尥蹶子,過幾天就相安無事了。幾個人在一起,過不了多天就會鬧的跟仇人一樣,表面上的一團和氣不見了”。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世界各國無不如此,為何就失去了相互依存的純真祥善呢?完全是私有制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意識形態體系的私欲,侵蝕、破壞了可以團結友好協作的自然關系。
具有血緣關系的至親因利益分化分割,鬧到不是人能做得出來的地步,又以種種虛情假意的仁義道德言辭去掩飾,足以證實人類延續中的矛盾亟待化解的現實性。而按人的智慧本是不應發生的或少見的,也是可以消除的。但幾千年在世界范圍內依然普遍存在,可見人類社會的發展在許多領域,處于極端不協調的結構之中。定性私有制是萬惡之源有此證據也就足夠了,而要拋棄私有觀念,地主資產階級竭力反對,深受其害的相當大的一個群眾數也不毅然接受。
這應當是研究人類學的一大課題。社會主義制度持續的時間短,剛開頭便因失敗而夭折了。從奴隸、封建、資本主義社會因襲的私有制,不斷加劇了這一極不正常的與人本身有害的弊病。不光是人民群眾,客觀現實是資本家本身自然也沒能幸免。資本主義占有世界絕大多數的份額,居主流地位幾百年,沒有進行理性合理的揚棄私有制社會,反而還擴大了此類丑惡的豬狗不如的罪惡行徑。
革命導師早已闡明:“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的關系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于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它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忱、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圣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第30頁,1997年8月第3版2004年第8次印刷)。論斷不是根據一個國家的實況作出的結論,證明了暮年人的贍養問題帶有歷史性、世界性。
馬列毛主義都有主張解放全人類的共產主義思想信仰,必然覆蓋了世界人民。就能從根本上祛除掉此種不理想的頑疾,堅持社會主義挽救了無數孤苦無靠的人民,也包括老人們。“宣言”里認定階級和階級斗爭推進社會發展的作用,有利于社會主義的實現與鞏固,含有對人類最真摯的大愛情懷,和資產階級虛偽的博愛、人權水火不容,不是一回事。
《霍金“憂天”》“說是‘憂天’,實則還是‘憂人’。”“以至于要‘時日曷(音he何)喪?予及汝皆亡’。”“在人類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達并繼續快速發展的今天,其精神世界發展則相對遲滯,這才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 江岸《霍金“憂天”》人民日報2006年12月4日第3版國際隨筆)最大的危機來自于資本主義的無序蔓延,科學家憂患未來不是“杞人憂天”。在充滿各種危機的時代里,年邁的老人群體最悲慘。
德高望重的錢學森和于景元、涂元季、戴汝、錢學敏、汪成為、王春云聯合撰寫《我們應該研究如何迎接21世紀》,提出在第一次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次社會主義革命后,高瞻遠矚謀劃“現代中國的第三次革命”。認為“飛躍式變化就是我們常說的革命”。“社會革命是指整個社會形態的飛躍,所以,產業革命、文化革命、政治革命都是社會革命”。“相應于這三種社會形態有三種文明建設”,即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這樣,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包括了上述三個文明建設和地理建設,共四大領域,九個方面。”“在第三次社會革命中,由于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各種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必將取得巨大成就”。(1995年1月上送未發表,《錢學森系統科學思想文選》紅歌會網2018、11、1)
三
流傳至今的“24大孝”美談,愈加說明了在人皆養老送終的義不容辭的必經過程中,不盡人意是古已有之又是到處存在的難治之癥。恪盡職守地履行應盡的贍養之責,從古至今都很稀有。如果普遍能同養育兒女一樣差不多可能就無此說了。養兒防老基本上成了極其缺乏親慈意義的埋人了之,故而萌生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勸喻,而況生身父母呢!
時不時多渠道披露的贍養、遺產糾紛事件、案件中的情節,幾乎都溢滿了令人發指的無恥劣行,還會以巧舌如簧、滔滔不絕、毫無羞恥的說道,掩蓋天理不容的非人惡行。父母親情、手足之情蕩然無存,都是堆積如山悖逆人格的點滴反映、表現。每每聽聞普遍存在的諸如此類都難以釋懷。前多年的電影《喜盈門》,近幾年《老牛家的“戰爭”》電視劇,從活靈活現的具體形象上,反映了所謂和諧盛世下世態炎涼的陰暗劣陋、城鄉老人贍養中出現的缺德寡情行徑。
“父(母)親、子女、兄弟、姊妹等稱謂,并不是簡單的榮譽稱號,而是有一種負有完全確定的、異常鄭重的相互義務的稱呼,這些義務的總和便構成這些民族的社會制度”。(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月至5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24頁)人類在父母位置履行養育義務方面大體上合格,在兒女位置應負贍養責任尚須改進。目前那點農村養老金,對于沒有任何收入的老人而言有雪里送炭的功效。
《喜盈門》老人斥責的經典臺詞:“別把便宜占的少了當吃虧”;“牛”劇是“活著不孝,死了亂叫”。豈止是亂叫,還借此斂財、分割死后一點殘值。從一個側面折射了實行社會主義的人事基礎欠缺,連生其出世養成人的人都因貪婪遭虐待被拋棄。何況社會主義是在為社會作貢獻中得到個人報酬。而且此狀態絕非個別、少數人。思及先輩們竭盡全力,毫無調和余地的堅持社會主義,油然而生無限的敬意。
習慣性熏染在思想意識里的難以改變的自私自利,使其自通自覺的以金錢關系計估自己的父母。邁入暮年喪失了可資利用、使用的價值,在兒女們的心目中便蛻變成了一文不值的廢物,動輒被丟棄。按血緣、道德意義上的規范,僅承擔些許微乎其微的義務都沒有了任何可能性。在無限苦楚的煎熬中結束終生,這應該是人本身自為的最殘酷的悲劇。如此遭遇的老人們積終生的經驗教訓,從自身的凄涼境地是否能上升到擁護社會主義?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大事。
傳統文化中的孝道,按幾千年的現實對照,是“半拉子”學說,只夸夸其談應該怎么辦,對不怎么辦卻無絲毫的約束性措施的闡述,成為不管用的無制止效能的清談。客觀的鑒別,幾千年未形成合理分明的利益、贍養、責任分攤律例,往往是一人承擔,其他的不負任何責任也安然無事。這應當在社會發展進步中予以糾正,逐步減降人自身生產無限輪回中的苦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