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被鑲金的群體。他們仿佛擁有一切,有車有房,收入不菲。
但實際上呢,大部分人卻都在說錢不夠用,而且還得時刻為自己的財產安全而擔心,他們好像都得了一種叫“財富焦慮癥“的病。
1、房價漲還是沒錢
2016到2017年,一年時間里全國地產總價上漲了50%以上,這也意味著中國人的不動產財富總值增長了一半。
在這一年里,只要買了房,財富就直線上升。如今北上廣深杭多的是資產數百萬的中產,而數百萬的資產基本就是那套房子。
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房子畢竟不是全款買的,基本都有房貸。財富盛宴的背后,是老百姓加足了杠桿。財富升值的背后,是鎖定了未來25年以上的現金流。
根據西南財經大學教授甘犁的研究,在中國家庭的資產中房地產占比已經達到了68%,而北京和上海更是高達85%。住房按揭貸款成了家庭負債的主要組成部分,簡直可以說家庭的債基本都是房貸。當財富盛宴到了最高潮的時候,人們突然發現——財富是增值了,但錢沒有了。
之前網絡上還流傳一張各個階段的財務自由標準。第一階段,菜場自由,想買什么菜就買什么菜;第二階段,飯店自由,想去哪兒吃就去哪兒吃;后面幾個階段分別是:旅游自由,汽車自由,學校自由,房子自由,國籍自由......
在工資不漲,其他都漲的大環境下。人們一去菜市場,看了一眼進口水果和海鮮,竟然被自己窮到,原來特么的自己連自由的門檻都沒摸到。
有人開玩笑說,一般中產階級不認為自己是中產。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他們雖然有令人羨慕的房產,還買著價值不菲的奢侈品,但是只要停下來不工作,就很難維持現狀,變得非常焦慮。
客觀地說,大部分人其實是“被中產”的,而高負債才是大家的生活常態。
2、房價跌害怕返貧
從08年開始,幾乎每一輪房地產周期,住宅漲幅在一年內都差不多超過一倍。
這對剛剛湊夠首付買房的人來說,稍微有點差池,延誤了買房的時機,那房子就可能離你越來越遠了。辛辛苦苦工作二十年,比不上房子一年漲的多。
就算買到了房子,中產還是得繼續和房價搏斗。買房的和沒房的,大家的困惑都是一樣:房子還能買嗎?如果不買,那手里的錢該何去何從?
這就是為什么,即使從15年至今,北上深、強二線的房價已經翻了一番,還是有人跑步進場,期待更大的漲幅。這就是為什么,三四線城市房價明明存在較大的杠桿和泡沫的時候,依然有人勇敢進入。
大家仍然堅信:買了房子,就會跑贏通脹——雖然房價本身,就是有可能被通脹吹破的泡沫;買了房子,就能抵御風險——雖然高房價本身,就已經是一種風險。
有人會列舉,樓市不會崩盤的數種理由。但真正的理由其實只有一個,一旦樓市崩盤,高負債的我們全盤皆輸一夜返貧,我們輸不起。
上周跟一個朋友聊天,她剛買了第二套房子,跑過來問我,說買了房子后總是睡不著覺,這套首付都是借的,還款壓力大,最近頭發都掉了不少。如果房價真跌了,到時候我還不起房貸,可怎么辦啊。
這其實不是特例,絕對不只是少數人的想法,而是很多人。他們最根本的焦慮在于,能不能通過買房,穩固住現有的階級不掉隊。
我發現,實際上大多數中產,買了房也很少因為房產的大幅度升值激動。
反而他們變得更焦慮,神經敏感,害怕因為一次買房的決策失誤,失去現有的一切。
3、被中產只是韭菜
中產有中產之名,卻是中“慘”之實。
因為中國家庭的負債率太高了,所謂財富都只是一間間難以變現的房子。
人們不惜背上超出自己償還能力的巨債,按揭房屋,因為他們相信,房價永遠都會漲。全民炒房炒地的經濟模式,就在這種集體心態之下形成。
這種高負債,實質上就是一種賭博,而且是全民加杠桿的豪賭,對于中國經濟的潛在風險可想而知。正因為如此,所以政府開始限制賣房、限制購匯,使得現在的國內房產很難套現。鎖定高位籌碼,凍結樓市,防范房價劇烈波動繼而引發可能的經濟危機。
這么多年的所謂經濟增長都是發債堆出來的,當前中國對債務危機已經是如臨大敵。據統計,10年前,政府和企業的債務占中國GDP的140%,2015年增長到220%,到2016年已經超過260%。
債務危機迫在眉睫,地方政府和國企債臺高筑。而還債的方法,說到底來還是依靠房產。也就是靠政府賣地、國企拿地開發再賣給房奴的傳統套路。在山東、河北等債務問題嚴重,經濟困難的地方,政府依靠賣地、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的方法來籌集資金,填補債務虧空。
今年1月25日,國內財政部公布2017年的財政收入情況,17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約為5.2萬億,同比增長40.7%。
說到底,債務以及房地產帶來的通脹最后還是由房奴買單。當房產無法套現,所謂中產就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土豪,其實就是個窮人,是一個為國內的通貨膨脹埋單的接盤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