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主權按
兩會期間,食物主權推送“關注兩會”系列文章,關注會議期間對三農問題和食物安全各項政策的建議和討論。今天我們對四篇三農建言進行了匯編,從總體上看,這四份建言都圍繞我國農業的“可持續”性提出建議。第一份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考慮可持續性,宗慶后代表指出國外糧食進口比例的增高對我國自己生產的糧食形成了威脅,長此以往容易受制于人,建議提高關稅,保護農民利益,確保國家安全。第二份和第三份則聚焦農業的生態性。黑龍江譚志娟代表從保護土地質量,提升土地有機肥力,確保耕地可持續的角度,提出了四點政策建議。劉玉升教授則提出“四色農業”的構想,希望搭建起農業的整體循環。而第四份建議則將目光投向了城鄉關系。邢東田研究員提出用生態扶貧的辦法,對接城市消費者和農村貧困地區,讓農民的生態產品有銷路,從而擺脫生活上的貧困,同時,城市市民通過消費生態農產品擺脫生態上的貧困。
正文
一、宗慶后:限制糧食進口以確保國家安全[1]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提出《關于限制糧食進口、保證國家安全的建議》。
糧食自給自足是關系到國計民生及國家安全的頭等大事,但近年來,我國一方面糧食總產量連續4年超過6億噸,另一方面,糧食進口連續三年超過1億噸,糧食對外依存度一路攀升至18%。長期以往,易使我國糧食受制于人,一旦發生有的國家對我們制裁或者戰爭等極端情況,將危及國家安全。
宗慶后認為,造成糧食大量進口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外糧食價格倒掛,我國大米、玉米、小麥等國產糧食價格比國際市場高30%到50%。他建議,要提高關稅稅率,限制糧食進口。
宗慶后表示,我國農產品平均關稅水平為15.2%,還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世界農產品平均關稅水平為62%,挪威、瑞士、日本的農產品平均關稅水平分別為71%、85%和42%,最高關稅水平甚至能達到近10倍。比如日本對進口大米的關稅率一度高達778%,對國內糧食生產形成了強有力的保護。
在宗慶后看來,中國應全面提高我國糧食關稅稅率,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同時,大力推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糧食集約化生產,使農民增收、農民利益得到保障,從而真正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確保國家安全。
二、譚志娟:關于對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的幾點建議
黑龍江人大代表,齊齊哈爾農委譚志娟主任認為,農業供給側改革要求我們深入開展糧食綠色、高產、高效的創建,“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加大對耕地的保護。”
“這些年來,我國農業生產一直堅持高投入、高產出模式,耕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利用,耕地質量呈現出‘三大’‘三低’態勢。” 其中,“三大”指的是中低產田比例大、耕地質量退化面積大、污染耕地面積大。“三低”指的是有機質含量低、補充耕地等級低、基礎地力低。
據調查,我國現有耕地中,中低產田占耕地總面積的70%。粗放的耕作方式,特別是化肥過量施用造成耕地質量的退化,目前我國耕地退化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比如: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西北地區耕地鹽漬化、沙化等,全國耕地土壤點位污染超標率達到19.4%。
黑龍江省農業發展正處在“傳統與現代交替,高投入與掠資源并行”現代農業初級階段。黑龍江省糧食產量連續翻番,是否對耕地資源加重了掠奪?目前耕地質量到底咋樣?“大地母親”的身體狀況究竟如何呢?
通過一組調查數據得知,目前糧食單產比1982年增加了3.2倍;化肥增了5倍;農藥用量增了17倍。而具有培肥養地功效的有機肥(農家肥)卻減少了70%,大部分耕地30多年從未施用過農家肥料,名副其實地成為了“衛生田”。有機養分與無機養分投入比例嚴重失衡,土壤有機質從5.81%下降到3.45%,下降了2.36個百分點。其實,糧食產量的大幅度提高,除了“人努力、天幫忙”之外,大部分是靠掠奪耕地內在養分和靠化肥、農藥、柴油等高投入換來的。作為農業工作者,對耕地質量下降必須有清醒地認識,有責任和義務對它的健康狀況“把把脈”、“治治病”,為此,譚志娟從政策和法律層面上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耕地“數量保護”與“質量提升”要同步。目前各級政府對耕地的數量保護非常重視,對基本農田是寸土不讓,保18億畝耕地“紅線”志在必得,而對耕地質量退化(惡化)關心的程度還不夠。實際上耕地數量的減少是“斷指、斷臂”的硬傷,容易引起公眾的重視。耕地質量退化是潛在的隱患、是內傷,而治療起來花錢更多、后果更嚴重。今后必須實行耕地“數量保護”與“質量提升”并重,把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的好壞作為考核每屆政府班子政績的內容,倡導耕地管理者和使用者必須科學用地和養地,并對耕地質量提升有功人員,給予相應獎勵。
二是“糧補”與“地補”要并行。從深層次分析“糧補”是激勵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好政策,但它有“重用地、輕養地、掠奪式”的味道。所謂的“地補”就是國家對于有利于養地肥田、提高地力的農業措施進行補貼,如秸稈還田、有機肥、綠肥和生物肥等(目前在南方部分省份已經實施了地補)。只有“糧補”與“地補”的雙軌政策并行,耕地肥力才能逐步提高,農業才能可持續發展。
對于商品有機肥的生產施用給予政策扶持。要減免所得稅,給予鐵路運價的優惠;運輸有機肥,參照農業鮮活物品的綠色通道,免高速公路通行費。
三是建立耕地資源消耗補償制度。國家有“天然林保護工程”、還有礦產資源的稅收政策。耕地養分也是一種資源,我們在承擔“全國大糧倉”歷史重任的同時,也應向國家要政策。每調出1噸商品糧,需要補給“耕地資源消耗費”300元,用于耕地有機營養的補充。
四是建議國家加大依法保護耕地,明確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是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的主體,使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有責可問、有法可依。
三、劉玉升:“四色農業 ”引領現代農業綠色發展[2]
3月2日,中國社科院食品安全課題組組織的“‘兩會’代表委員專家’健康中國’座談會”上,山東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劉玉升提出,構建“四色農業”產業結構、踐行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的理念。
“四色農業”指在以食品安全為核心的“綠色農業”、以水產農牧為主的“藍色農業”以及以食用菌為核心的“白色農業”之外增加可以使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的“黑色農業”,促進現代農業由工業文明的高產發展模式向生態文明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轉化。
“黑色農業戰略”發展和“四色農業結構”形成可以使大農業生產范疇的生物質資源得到“三全利用”(全物質利用、全空間利用、全過程利用),奠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基礎,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重要貢獻。
據了解,以“黑色農業戰略”和“四色農業結構”理論為指導,劉玉升教授已帶領大學生團隊在山東省莒南縣開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他們針對大農業范疇的生物質資源提出了:生活垃圾分類三元二級分類系統,有機廢棄物環境昆蟲過腹轉化技術,有機污水治理環境生物系統技術,養殖糞污植物根系篩分離凈化技術和以植物病蟲害源頭治理為基礎的生態植物保護學技術,為綠色發展提供了系列理論和技術創新并實踐驗證。
實施“黑色農業”發展戰略,構建“四色農業 ”產業結構,踐行現代農業綠色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一系列理論與技術的創新,并進行長期的實踐檢驗。
四、邢東田:生態扶貧、城鄉對接[3]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邢東田在長期調研的基礎上針對當前形勢提出“生態扶貧、健康消費”的思路,將生態農業與扶貧工作有機結合,引導具有巨大需求的城市居民,以購買生態產品的方式支持扶貧工作。通過脫貧工程這個強有力的抓手,幫助生態農業突破產品銷售瓶頸,并由此帶動一系列相關領域步入良性循環軌道,進而盤活全局。
消費者特別是大中城市的消費者對生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為此,“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然而在現實中,生態產品卻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一是價格過高。二是缺乏信任。
另一方面,扶貧工作思路與安排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1、未能與時俱進,思路與制度安排滯后。目前的扶貧思路與制度安排,是經濟短缺時代的產物,重點支持生產。支持生產的思路,符合當時的實際,有相當效果。這些年來,農業產能嚴重過剩,扶貧工作重點依然是生產,不僅產品滯銷,無法形成產銷良性循環,還浪費了寶貴的資源包括大批財政資源,而且還污染環境,增加矛盾,甚至“扶貧致貧”,不具可持續性。2、不同性質的貧困問題混為一談。生態扶貧,就是把這三類區分開,專門解決發展模式問題,支持作為弱勢行業的生態農業,支持良性產能實現良性循環。救助問題交給民政慈善部門。不勞而獲問題,由政府與社會組織幫助教育。
因此,針對以上問題邢東田提出“生態扶貧、健康消費”思路。大致內容包括:將生態農業與扶貧工作,這兩個未能充分發揮優勢的優質資源,有機結合,取長補短,形成合力,產生一加一大于二大于三的效果。借助國家推進脫貧工程的強大推動力,借鑒生態社區良性市場與單位對口扶貧成功的經驗,充分發揮各級黨政工團婦、民主黨派、行業協會、基層社區與社會組織的作用,引導廣大城市消費者組織起來,與貧困地區生產者自主建立幫扶關系,以購買生態產品的方式參加、支持國家脫貧攻堅工程。由此突破生態產品銷售瓶頸,帶動生態農業步入良性循環軌道,解決農業污染與食品安全問題,實現生態農業與脫貧工程的雙贏。生態扶貧不是單向救助,而是雙向扶貧,互助共贏。在幫助農村生產者經濟脫貧、環保安全的同時,幫助城里人“生態脫貧”。生態扶貧不是對貧困者的個人救助,而是對生態農業進行支持。
邢東田認為,通過生態扶貧,不僅可以幫助貧困人口脫貧,更對重建城鄉互信,改善生態環境,優化農產品結構,實現綠色消費,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就業,拉動內需,促進經濟良性發展,推動生產方式向生態模式轉型,走出經濟下滑困局,都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據了解,人大代表唐祖宣,已經根據“生態扶貧、健康消費”的思路寫成議案,準備在兩會上提出。
注釋:
[1]原文標題:《宗慶后建議限制糧食進口以確保國家安全》刊于微信公號“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2017.3.3
[2]原文標題:《劉玉升:構建“四色農業 ”產業結構 踐行現代農業綠色發展》,刊于“中國網現代農業”
http://ny.net999.cn/plus/view.php?aid=27515&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2017.3.3.
[3]原文標題:《兩會提議:生態扶貧健康消費 盤活全局的突破口》,刊于“環球網”
http://w.huanqiu.com/r/MV8wXzEwMjQ1NDY0XzE5NzlfMTQ4ODUyMjY2MA==?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winzoom=1 2017.3.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