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毛主席離開西柏坡進京"趕考",選擇的居住地是北京郊區(qū)的香山雙清別墅,直到建國前夕,在周恩來等人的一再勸說下,才搬到中南海豐澤園居住。
豐澤園坐落在中南海南海北側岸邊,是一處坐北朝南的大四合院。在豐澤園里,往右走又有一處小四合院——菊香書屋。
因為菊香書屋原為清皇室藏書的地方,所以并不適合住人。這里一是光線比較暗,二是沒有供暖設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工作人員先是在適當的地方配上落地燈,然后準備安裝鍋爐和暖氣片。
但毛主席得知后,當即就制止了。他說:"現在剛剛建國,需要辦的大事很多,這些小事以后再說。再說現在也沒有足夠的條件,即便條件好些了,也要先為全國的老百姓辦事情。我們共產黨人,無論辦什么事情,首先要想到群眾,要時刻想著人民。”
見工作人員面露難色,毛主席擺擺手說:“可以生爐子嘛!我們在延安、在西柏坡,不都是沒得暖氣片么?不要剛建國就開始講這樣那樣的條件嘛。”
一旁的衛(wèi)士閻長林聽不下去了,嘟囔道:"主席,你的腿一到冬天就疼,以前沒條件,現在總得想辦法多燒些熱水吧?”
毛主席笑著說:"這個可以,以前都是你們燒了熱水讓我泡腳暖身子,現在還是老辦法,麻煩你們再為我燒些洗腳水就行了!"
取暖問題,就算這么解決了。但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菊香書屋沒有廁所,上廁所要跑到很遠的地方去。
為此,工作人員在毛主席辦公室后窗外突擊蓋了間小平房,再將辦公室的墻打通安上一道門,這樣,衛(wèi)生間就有了。
這次,毛主席很高興,因為這樣可以節(jié)約出很多時間來工作。
幾天后的一個下午,毛主席出門到院子里散步,發(fā)現有幾名工人在他的住所前撘木架子,立刻喊來閻長林問:“這是做么事呀?”
閻長林說:"報告主席,房柱子斑斑駁駁難看死了,我們準備給刷上油漆。"
毛主席搖搖頭說:"過幾年再刷吧。我住的房子,不要和公共場所一樣花那么多錢、搞那么漂亮,這樣就很好了。”
閻長林聽后,只好讓工人師傅把木架子撤走。
此后,菊香書屋再未進行過任何修繕,直到1966年。
1966年8月的一天,毛主席外出視察歸來,發(fā)現菊香書屋煥然一新。
原來,趁毛主席外出視察的空隙,中央辦公廳后勤部派人對菊香書屋進行了徹底的修繕。
菊香書屋建于清康熙年間,清朝滅亡后很少修繕,毛主席在這里又住了十幾年,作適當修繕本也屬正常。可毛主席認為這是搞特殊化,因此雷霆震怒,且盛怒之下堅決要求搬到游泳池的休息室去住。
毛主席這次搬家的過程,是毛主席當年的衛(wèi)士賁蘭武近年披露出來了。
他說,毛主席這次搬家,從警衛(wèi)中隊調來了40個人。毛主席所有的行李,只有兩個褥子、三床棉被、三床毛巾被、三件打滿補丁的睡衣、一只舊皮箱,一平板車就給拉走了。但40個人,卻整整搬了7天。
一平板車的行李,40個人整整搬了7天,搬什么?
搬書,搬毛主席的藏書——多達96473冊的藏書。
賁蘭武是1965年從中央警衛(wèi)團一營三連調入干部大隊一中隊的,他既是毛主席的警衛(wèi)員,也是這次搬家的四十分之一員。他知道毛主席看書有個習慣,那就是一本書看完一遍,就會拿紅鉛筆在封面上畫一個小圓圈。
在搬書的過程中,他看到好多書的封面上都畫有小圓圈,有的還畫有好幾個,甚至十幾個,而畫得最多的,則是二十四史,有60多個。
也就是說,毛主席閱讀二十四史,足足閱讀了60多遍。
二十四史,3000多卷、800多冊、4000多萬字的文言文,一般人翻開就頭疼,更別說統統讀完了。
可毛主席不但通讀了,還通讀了數十遍,并對黃帝到明崇禎4000多年歷史長河中的歷史人物的成敗得失和歷史事件的興衰更迭一一作了評點,這是一項多么浩大的工程。
在毛主席生后,中國檔案出版社和中國文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與《毛澤東批注二十四史》的線裝圖書,普通版售價超千元,精裝版售價十幾萬,這是一筆多么巨大的遺產。
二十四史只是毛主席9萬多冊藏書的一小部分,通讀9萬多冊書籍,融會貫通古今中外,這又是多么浩瀚的知識。
古人云:"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說,一個不知道古今的人,等于牛馬穿了衣裳一樣。
在此,筆者要說的是,那些試圖抹黑毛主席,甚至全盤否定毛主席的人,只能是“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毛主席說,我們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
毛主席的家當全是藏書,他的智慧和眼光,又豈是滿嘴銅臭、滿屋黃金的屑小之輩所能及的?!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