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文章《歷史光影(2)——國民黨的報紙是如何報導淮海戰役的?》發表后,得到了廣大網友的好評,以及一些果粉的惱兇成怒。
既然他那么喜歡看國民黨反動派“連戰連捷的新聞”,所以我連夜更新了一期,來看一下1948年的國民黨反動派是如何報導遼沈戰役的。
當時間進入1948年,全國各個戰場的解放軍已經逐步轉入反攻,不過此時,就算最樂觀的革命者,估計也想不到解放戰爭會在下一年就能取得勝利,而對面的國民黨,則是自信滿滿。
1948年國民黨中央日報元旦這期,對解放戰爭的局勢總結是“國內匪軍被迫流竄,證明已屆窮途末路”。
在文章末尾,國民黨也對做出了結論:“七月份之前,就能消滅國內全部匪軍”。
而現狀是,不到四個月后,即1948年4月22日,解放軍就收復了革命老區延安。
這一點上,中央日報還算誠實,如實報導這一新聞,不過內容是“延安國軍主動撤防。
不過全國其他地方,在中央日報那里依然是局面一片大好。
1948年8月19日,解放戰爭真正的轉折點即將到來——國民政府宣布進行金圓券改革。
第二天的中央日報當然會頭版發布這一消息。
國民黨在通告中明確表示金圓券可以和黃金自由兌換,而且規定發行量不會超過兩億元。
當然,僅僅十個月后,金圓券的發行量就已經達到了1300000萬億元,超發65萬倍。
而在8月19日這期中央日報中,還有一條很有意思的新聞——“投誠共匪召開記者發布會,詳細介紹共匪情況”。
我查了一下這幾位所謂的中級將領,沒有在黨史軍史中找到任何資料,看來應該是下級軍官或者干脆國民黨假扮的,畢竟這也是他們的常規操作了。
比較有意思的內容是,報道成“匪軍上級員司均為蘇籍”。
這也和今天很多果粉的觀點類似:解放軍勝利,是因為蘇聯支援,國軍失敗,是因為美國停止支援。
看來國民黨的宣傳系統和現在果粉真是一脈相承呀。他們直到今天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輸掉解放戰爭的。
1948年9月12日,解放軍南下北寧線,揭開了遼沈戰役的序幕。對此,中央日報的反應還是比較快的。
到了9月15日,國軍已經開始在遼西戰場取得勝利了。
9月21日,北寧線國軍成功會師,綏中已經收復。
這個時間非常準確,解放軍就在這一天徹底切斷北寧線,完成了對錦州的包圍。
9月27日,遼西繼續大捷。
這里還有一個細節,中央日報稱濟南城此時仍在巷戰,王耀武仍在城北指揮。而事實上,王耀武此時已經在解放軍的戰俘營安頓好了。
不過前文說過,蔣介石是不看國民黨的中央日報的,于是10月2日,蔣介石親自飛往沈陽,部署東北作戰計劃。
10月3日,候鏡如兵團開始東進,著名的塔山阻擊戰就要打響了。
10月10日,解放戰爭最重要也是最慘烈的塔山阻擊戰正式打響。不過此時的中央日報卻沒有第一時間報道這條新聞,反而在慶祝國慶。
在國慶新聞旁邊有一個小標題,稱中國共產黨是國際第五縱隊,巧合的是,在1450和50萬這些詞流行之前,我們也在網絡上稱這些群體為第五縱隊。
10月13日,塔山阻擊戰終于第一次登上中央日報,不過此時戰斗已經基本取得勝利,國軍正在追殲殘匪。
10月15日,錦州解放,國民黨十萬守軍被全殲,東北剿總副司令范漢杰被俘,遼沈戰役第一階段取得全面勝利。不過和上一期將的杜聿明一樣,范漢杰的虛空戰斗還在進行。
10月16日的中央日報,錦州戰斗還在進行,錦州飛機場也投入使用,問題是都到了最后一天了,蔣介石怎么也沒想著把范漢杰用飛機救出來。
此后的幾天,每天錦州都有激烈的戰斗發生,直到10月19日,中央日報報道東進兵團已經逼近錦州城南,錦州城解圍在即。
可是此時范漢杰已經在戰俘營吃了最少十頓飯了,不知道他在哪里等待援軍解圍呢?
這張是范漢杰被俘時解放軍記者拍下的照片,實在想不明白,都已經開始逃亡了,范漢杰還不把自己標志性的胡子剃掉。
要是他真把胡子剃了,一般人還真夠嗆能認出來他。
就在10月19日,國民黨東北剿總副司令鄭洞國在手下士兵挾持下宣布起義,長春和平解放。
當然,國民黨中央日報是不會報道的,在中央日報中,長春守軍直到10月23日,也就是長春解放五天后,依然士氣正旺。
不過這句話也不算是假新聞,因為此時長春起義的十萬國軍官兵此時已經加入解放軍,馬上就要準備入關解放全中國了。
尤其是長春起義的國軍第60軍,曾經參加過臺兒莊戰役和長沙混戰,履歷奇功。但是解放戰爭中卻表現不佳,被嘲諷為“60熊”。
結果改編成解放軍第50軍突然變身為“50兇”。在四野的南下作戰中,50軍參加鄂西戰役,生俘國民黨軍第79軍代軍長蕭炳寅、副軍長李維龍。1949年11月下旬,50軍進軍四川,參加成都戰役,俘虜國民黨軍8100余人,迫降1.77萬余人。
成都戰役中有一位國軍俘虜后來非常有名,他叫邱少云。
而50軍同樣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而且表現更是炸裂,率先攻入漢城,成為了自1895年以來第一支攻入外國首都的中國軍隊。
很多果粉天天宣傳國軍在抗戰中的英勇表現,還有下邊這位稱他只支持打抗戰的國軍,不支持打內戰的國軍,那60軍豈不是很符合他的標準嗎?
但卻很少見他們宣傳在臺兒莊戰役和長沙會戰中履歷奇功的60軍,他們的真實想法是什么我就不說了。
回到文章正文,10月24日,中央日報終于承認長春失守了,不過卻喪事喜辦,稱鄭洞國及手下300衛士全部血戰到底,壯烈殉國。
當然,本位面的鄭洞國將軍起義后一直活到了1991年,享年88歲。
緊接著就開始了對廖耀湘兵團的圍剿,10月28日,廖耀湘兵團被全殲,廖耀湘本人被俘。
這一次,中央日報的反射弧沒有那么長。10月29日“勝利”后,就再也沒有廖耀湘的消息了。
廖耀湘在逃亡的過程中被民兵盤問,于是他說出了自己的化名——李德勝。
竟然跟毛主席用一個化名,于是就被帶走調查,結果被自己以前的一位投誠解放軍的炊事兵認了出來。
反觀上一期提到的孫元良,不得不說,逃跑真的是一個技術活。
廖耀湘兵團覆滅后,遼沈戰役就進入了尾聲,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遼沈戰役勝利結束。
這一天,也是沈陽戰事最后一次出現在中央日報上,不過新聞是“國軍仍然控制沈陽市區,錦西兵團正在東進”。
如果這時候錦西兵團真的在東進,黨中央和東野都一定能樂醒吧,這簡直是送菜呀,可惜杜聿明和候鏡如不傻,這個新聞只能出現在中央日報中。
這也算是中央日報對遼沈戰役的總結,還是比較真實的,最起碼承認了自己的失敗,沒有出現“殲敵55萬”這樣的神戰績。
整體上看,中央日報對遼沈戰役的報道比淮海戰役收斂的多,雖然虛擬和戰斗大捷不斷,但起碼沒有“擊斃劉伯承元帥”這樣的神新聞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