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趙星:說說我國第一代潛射彈道導彈

趙星 · 2024-06-05 · 來源:紅色文化網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1999年10月1日,軍旗獵獵,步伐鏗鏘。當第二炮兵4個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時候,龍的威嚴和力量也展示在世界面前。中國于20世紀年代中期決定研制戰略彈道導彈,從仿制液體燃料近程彈道導彈起步,相繼研制成功液體燃料中近程、中程、中遠程洲際彈道導彈和固體燃料彈道導彈,并陸續裝備部隊。

  彈道導彈的定義是用來打擊敵方政治經濟中心、軍事和工業基地、飛機場、核武器庫、交通樞紐等重要戰略目標的導彈。這類導彈,按動力裝置區分為液體燃料導彈和固體燃料導彈兩大類,通常攜帶核彈頭,射程遠,速度快,命中精度高,殺傷破壞威力大,是一種強大的威懾力量,在現代軍事裝備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特別是潛射彈道導彈是“三位一體”核力量中生命力最強的一種。20世紀60年代,面對惡劣的國際環境,發展海基彈道導彈成為中國海軍維護主權、對抗霸權的選擇。

  根據中央專委的決定,1965年8月,我國開始了潛射彈道導彈總體設計的準備工作。在導彈預研階段,科技人員在燃料類型選擇上出現了很大分歧。一部分人員主張學習蘇聯道路采用液體推進劑,此方案風險小,可以充分利用剛研制成功的地地短程導彈技術成果。另一部分人員主張采用當時比較先進的固體推進劑,固體推進劑在當時國內還是空白,研制風險很大。兩種方案呈報給國防科委后,國防科委協同有關專家進行評估。從客觀上考慮,我國核潛艇因為受我國沿海水深制約,不可能造得太大。采用液體方案過于擠占本就不富裕的艇上空間,同時核潛艇本身就是戰時對方重點獵殺對象,液體彈準備時間長,安全性很差,缺點多。最后,確定采用固體方案。

  研制工作是從設計近程單級固體導彈開始的。但起步不久,科技人員便對研制這種固體導彈的必要性提出了不同的意見。1967年1月,在國防科委聽取近程單級固體導彈方案匯報時,發現近程單級固體導彈的戰術技術指標難以滿足部隊使用的要求,主張立即開始研制中程潛地固體導彈。隨后,經周恩來總理主持的中央專委會議研究確定,為了與導彈核潛艇研制取得同步,應提前完成中程固體導彈的研制。1967年3月,國防科委正式下達了中程潛地固體導彈的研制任務。跨越近程單級的階段,直接研制兩級中程固體導彈,面臨起點高、技術難度大,既無資料圖紙、又無仿制樣品,也缺乏預先研究等許多困難。這樣艱巨的任務,對剛剛組建起來的年輕的固體導彈研制隊伍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潛地導彈方案論證中遇到了諸如潛艇空間有限,導彈外型尺寸有嚴格限制,彈頭核裝置、裝彈儀器設備必須輕型化、小型化;水下發射方案及水下運動規律;在潛艇運動和海水浪、涌、流的作用下,導彈點火時的姿態穩定;導彈水下嚴重受力引起的載荷、強度設計計算;導彈氣密、水密性保證;油霧、鹽霧、霉菌等惡劣環境下的防護等一系列復雜的技術問題。

  在總體方案論證與設計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選擇導彈水下機動發射技術的試驗途徑。設計人員分析研究了國內外研制固體潛地導彈的經驗與教訓,從中國國情出發,選擇了一條新的途徑,即先用縮比導彈模型在水池內進行發射試驗和水筒試驗,然后再研制一種能回收的全尺寸模型彈,直接在水下運動的潛艇上進行發射試驗。

  第二個問題是選擇何種發射方式。要將一個十幾噸重的導彈從水下幾十米深處彈射出水,使導彈具有一定的出水速度和較小的出水姿態角,并保持彈體初始姿態的穩定,除在導彈外型設計上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外,還要選定一種動力源,使導彈在發射筒內就能獲得足夠大的出水速度。設計人員經過反復分析論證,選定了燃氣動力水下冷發射方式。

  第三個問題是選定導彈的試驗程序。國外潛地導彈試驗程序復雜,周期很長,使用的導彈數量過多,耗資巨大,中國不能這樣辦。經反復論證,決定采用經陸上發射臺、陸上發射筒發射試驗考核后,直接進行潛艇水下發射,提出了中國獨創的“臺、筒、艇”三步試驗程序。

  第四個問題是選擇恰當的導彈彈體、兩級動力裝置和制導系統等問題的解決方案。導彈外形除頭部與尾罩兩級均為圓柱體,彈頭因受長度尺寸和安裝核裝置的限制,選擇了組合錐形。為了承受導彈發射時高溫高壓燃氣的作用力,導彈尾端設計了外形為橢球形的尾罩。考慮到導彈長度受限制和氣密、水密要求,兩級之間采用封閉式熱分離方案等。兩級動力裝置為固體發動機,采用新研制的復合推進劑和低合金高強度鋼殼體。在固體發動機研制中,首次采用了較先進的擺動噴管(一級)和液體二次噴射(二級)的推力向量控制方式。為了提高導彈的命中精度,準確控制二級發動機按指令關機,在二級發動機前封頭上設置了3個反向噴管,以實現推力終止,并提供頭體分離的反向推力。制導系統研制經廣泛調查,從系統性能精度和體積重量等方面比較分析,并考慮到滿足潛地導彈特殊需要和將來的發展,決定采用平臺--計算機方案;導彈瞄準系統,既要適應潛艇方位的不斷變化,又要滿足發射多發導彈的作戰需要,經論證,采用了補償艇體變形的全光路瞄準儀方案。此外,還對控制遙測安全、彈體結構和地面設備等分系統方案作了大量論證工作,確定了各分系統的方案,并作了相應的設計和試驗。

  1967年3月,國防科委明確了導彈核潛艇武器系統研制任務的分工,并要求研制單位按期完成總體及各分系統的方案設計工作。同年10月,海軍審定了潛艇和導彈的總體方案,確定了主要戰術技術指標。1968年,總體單位向各分系統提出了技術設計要求,導彈研制工作進入了技術攻關和分系統研制試驗階段。

  科研人員從分析子彈的水下運動特點入手,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分析和計算、試驗工作。他們從水下流體動力、水下彈道和水下載荷等不同的試驗目的出發,充分利用現有的水筒、風洞等試驗設施,確定縮比模型試驗方案;利用試驗水池進行了縮比模型彈射等試驗,為潛地導彈的研制提供了設計依據,為分析水下發射技術問題積累了寶貴的資料;對首批導彈縮比模型進行了數百次研究性試驗和發射試驗,模擬了一定水深,航速和出筒速度等干擾因素,測得了大量數據,從而形成了水下彈道研究的一套比較完整的方法。

  為研究潛地導彈水下運動狀態,需要測量水下彈道。然而,要對從活動潛艇發射出來,在海水中高速運動的導彈進行拍攝和測量,技術難度很大。1984年,提出應用微光電視技術進行水下彈道測量的方案。1985年組合成一套試驗用的水下微光電視系統,解決了水下發射導彈的測量問題,并為外彈道水下測量打下了基礎。與此同時,開展了水下載荷環境的試驗研究,經過3種不同的縮比模型的試驗,進行了水下發射試驗時各種載荷的測量,找到了導彈的最大受力情況,獲得了水下發射導彈載荷環境的參數,為全彈結構設計提供了強度計算依據。此外,對測速器進行多次改進,使測量導彈出筒口速度等參數的成功率由10%提高到100%,并保證了測量精度,為考核發射動力系統設計方案的正確性提供了依據。

  為了研究真實條件下的水下發射技術,設計和生產了能回收的全尺寸模型彈。為了摸清模型彈殼體從幾十米高空落到海面的結構強度和是否可能影響艇的安全問題,試驗人員利用剛剛建成的南京長江大橋,把模型彈從橋面上扔下去,進行落水沖擊試驗。1970年8月,圓滿完成了導彈的落水沖擊試驗,測到了不同投放姿態下的彈體載荷入水深度等參數,獲得了寶貴的資料。

  1972年10月,海軍試驗基地進行了模型彈首次真實海情下的潛艇水下彈射試驗。試驗前夕,有人鑒于曾有潛艇在用火藥燃氣作水柜排水試驗中,因二次燃燒發生過爆炸事故,對這次擔任水下發射任務的潛艇的安全表示擔心。為了做到中國海軍萬無一失,有關人員進行研究。經分析,認為發射動力系統點燃工作時,發射筒內會產生二次燃燒現象(原設計未考慮到),但產生的能量不會對發射裝置產生威脅性的破壞力,消除了參試人員的疑慮。試驗潛艇按預定時間駛向試驗海區在水下測試完畢后,發射裝置的動力系統點燃,經過冷卻后的燃氣、蒸汽混合氣體充入發射筒底部。在強大氣壓作用下,彈被推出發射筒,穿過海水,飛上天空。模型彈首次水下發射試驗成功。對研制潛地導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項試驗結構簡單可靠,試驗中無需地面支援,且不受時間地點和海情的限制。

  彈頭是導彈運載的有效載荷。潛地導彈的彈頭裝有能毀傷敵人戰略目標的核裝置,是導彈組成的一個重要的獨立系統。根據潛地固體導彈的特殊要求,突破了外形選擇結構與防熱設計以及參數等方面的技術,研制成功中國第一個輕小型彈頭,在導彈彈頭設計技術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

  固體發動機的研制也是一個技術難度較大的課題。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研究發展中,開展了推力向量控制和推力終止技術等一批單項技術的研究,安排了一批新材料的研制,并陸續取得了一些成果。1965年8月,成立了固體導彈總體設計部,開始了固體戰略導彈總體設計的準備工作。

  在固體火箭發動機研制中,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如何改善推進劑的配方。在進行發動機地面試車時,連續出現程度不同的壓力曲線不規則的抖動。科技人員采取了加消振器的技術措施,連續進行30次地面試車,并成功地進行了貯存、振動沖擊、運輸等試驗。1965年,又進行了6次發動機帶推力終止的無控飛行試驗,表明發動機結構可靠,工作穩定,性能數據重現性良好。

  1965年底,根據固體導彈發展的需要,開始研制更大直徑的發動機。1966年12月,成功地進行了全程熱試車。這表明固體發動機的研制有了新突破,研制技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為研制固體導彈打下了基礎。

  1977年9月,潛地導彈研制被列為國家3項重點任務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研制工作。1979年4月,進一步健全了統一指揮、型號抓總、專業協作的科技管理體制,加快了整個工程的研制步伐,二級固體發動機連續試車均獲成功,導彈控制系統進行了產品修改設計。到1980年3月,控制系統及彈上設備的試樣生產全部完成。導彈各分系統試樣產品出廠后,有關部門分別進行了驗收性綜合試驗。首次控制系統驗收性綜合試驗,及時發現并排除了產生一級發動機噴管抖動的干擾源,為飛行試驗消除了一大隱患。在控制、遙測與安全等系統綜合試驗合格后,1980年5月,按不同的技術狀態,又組織了導彈各系統正式試樣產品全部參加的陸上發射臺和陸上發射筒狀態的匹配試驗。

  在此基礎上,于1980年底至翌年1月,又成功地進行了導彈彈上系統和潛艇裝艇設備之間的匹配聯試。經過上述不同發射狀態的較大規模的匹配試驗,對彈上設備及發射控制系統各種儀器各個系統之間的技術協調性和適應性進行了綜合檢驗,從而基本完成了導彈彈上設備和發射控制設備試樣研制階段的工作任務,確定了各分系統彈上設備的狀態和性能,并為即將進行的潛地導彈飛行試驗做了全面的準備。

  遙測彈飛行試驗是導彈武器系統最重要的綜合性檢驗。飛行試驗分兩個階段實施。1980年3月,在全國近百個科研單位和工廠的協作下,首發潛地導彈的各類設備陸續在總裝廠齊套,經過各個系統的驗收試驗合格后,開始總裝。對導彈的總裝測試采用了全彈水平狀態操作方案。由于導彈具有重量大,各部段儀器安裝空間小,火工品種類多,彈體水、氣密封要求高等特點,給導彈的總裝帶來了很多困難。為了提高總裝測試的質量,排除因疏漏給導彈造成的隱患,研制人員采用先進工藝和科學管理方法,加強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從而圓滿地完成了第一發遙測彈的總裝測試任務。1981年6月17日,陸臺狀態遙測彈在導彈試驗基地發射成功。這次飛行試驗的成功,是中國固體戰略導彈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在陸臺飛行試驗成功的基礎上,1982年1月7日,在導彈試驗基地進行了第一次陸筒發射遙測彈的飛行試驗。發射試驗的口令下達后,燃氣發生器點火,高溫高壓燃氣經過水冷卻器進入發射筒底部,以強大的推力將導彈高速彈射出筒,隨之尾罩自動脫落,一級發動機點火,導彈飛向空中,飛行試驗獲得成功。

  1982年4月22日,第二次陸筒飛行試驗又獲成功。這次試驗與前次的不同點是在導彈尾罩底部安裝了臺小發動機。導彈從發射筒彈出后,小發動機立即點火,給導彈一個側向推力,使得導彈產生一個偏斜的姿態,藉以考核導彈穩定系統的糾偏能力。這次飛行試驗成功,證明穩定系統功能良好。

  潛地導彈武器系統在完成了陸上發射臺、陸上發射筒的飛行試驗后,進入了在潛艇上進行水下發射固體導彈的飛行試驗階段,對潛地導彈武器系統進行最嚴格的考核。為確保試驗的成功,導彈研制、生產單位采取了多種措施,加強了質量復查,并按航天工業部制定的全優標準的要求,嚴格把好質量關。

  潛地導彈在潛艇上進行水下發射試驗分3步進行:在常規動力潛艇上進行潛地導彈水下發射試驗;在導彈核潛艇上進行潛地導彈水下發射試驗;在導彈核潛艇上進行潛地導彈定型試驗。

  60年代末,為適應導彈核潛艇發射潛地導彈試驗的需要,中央軍委決定,由海軍試驗基地負責籌建潛地導彈試驗場。經過8、9年的奮斗,相繼建成了技術陣地,發射陣地,試驗指揮所,安全控制中心和光測雷達測量、遙測站點,時統通信設施,以及鐵路專線碼頭吊裝、水文、氣象等保障設施。在建設試驗場的同時,1977年3月,組建成立了潛地導彈試驗部。

  1980年,中國已建成了遠洋測量船隊,具備了對運載火箭再入段進行海上量和打撈數據艙的能力。同時,也考慮到潛地導彈水下發射試驗的西射向方案,有影響沿途重要城市的安全問題。國防科委會同海軍反復進行了研究,并經中央軍委批準,決定改變射向,撤銷西北彈著區,末區任務改由測量船基地擔負。首區測控系統只對某些由于射向改變,難以滿足試驗要求的測控、通信方案和測量工程設施,進行了必要的改動。有關部門經3年努力,克服了各種困難,完成了各項試驗準備工作。

  首次水下發射潛地導彈飛行試驗是用改裝的常規動力潛艇進行的。1982年10月7日凌晨,試驗工作嚴格按指揮程序,緊張而有秩序地進行著。試驗指揮所里,各戰位各就各位,各負其責,做好了發射前的一切準備工作。15時14分零1秒,發射了第一枚潛地導彈。導彈發射正常,但點火后不久,導彈失控翻轉,在空中自毀。在研究分析了導彈空中自毀的原因后,對第二枚導彈采取了相應措施。10月12日15時零1秒,第二枚導彈發射試驗成功。潛地導彈發射成功,是中國艦艇及導彈科技事業的重大成就。

  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模型彈試驗 這項試驗是在一系列陸上試驗和常規動力潛艇水下發射模型彈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是考核導彈核潛艇滿足發射條件的操縱性。潛艇導彈發射系統實時工作的正確性、協調性和可靠性以及發射時核動力裝置系統工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試驗從1984年3月8日開始,到4月28日結束,發射了4枚模型彈。試驗結果表明發射系統設計方案正確,能完成發射任務;艇的操縱性能較好,可以滿足發射條件;指揮準確,操作熟練。整個試驗,除因海洋水文氣象不具備條件,未能考核高海情外,其余均按試驗大綱要求,完成了規定的項目,獲得了比較完整的測量數據,達到了預期目的。

  導彈核潛艇首次實施潛地導彈水下發射試驗 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潛地導彈試驗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全武器系統的綜合性能,鑒定武器系統的戰術技術指標。

  這次試驗的特點是:參試單位多,人員多,協作面廣;對導彈試驗航區安全要求嚴格;導彈從水下發射,測量設備瞄準和捕獲目標困難;海洋水文氣象瞬息萬變,難以掌握;潛艇發射導彈時,水下定位、瞄準、實時信息和發射零時的傳輸等,精度要求高,難度大,水下力學環境復雜,發射艇室空間狹小,與陸上試驗相比,有獨特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1985年5月,國防科工委和海軍遵照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決定,向有關單位下達了導彈核潛艇實施潛地導彈水下發射試驗的要求,建立了試驗組織,明確了分工。首末區分別成立了指揮部。首區建立總師組,總師組在指揮部的統領導下,負責組織研究和協調試驗中的重大技術問題。

  9月中旬,在首區指揮部統一領導下,技術陣地、發射艇、測控系統和海空兵力,分別按計劃進度,完成了最后的準備。

  9月28日,導彈核潛艇首次實施了水下發射。導彈出水后飛行爬高,但不久便在空中翻滾自毀。隨后,又進行了兩枚導彈的發射試驗,均未取得成功。這次試驗雖未獲成功,但證明核潛艇總體和發射動力系統工作正常,并獲得了比較完整的數據和資料,對于進一步研究導彈的水下力學環境,具有極重要的價值。

  試驗結束后,召開了一系列故障分析會和專題研討會。經過一系列的工作,基本統一了對故障原因的認識,并對下次定型試驗采取了有效的綜合治理措施。

  導彈核潛艦瞄準精度試驗 導彈核潛艇瞄準精度試驗是導彈核潛艇研制試驗程序中不可缺少的步驟,也是導彈核潛艇武器系統定型前必須完成的項目。導彈核潛艇瞄淮精度試驗的實質,就是要摸清和鑒定導彈武器系統在水下動基座上初始瞄準的工作精度。它直接關系到導彈武器系統最后命中目標的精度。

  1986年4月-7月,進行了導彈核潛艇瞄準精度試驗。試驗分3個階段進行,即碼頭裝調及方案檢查階段、碼頭系泊試驗階段和海上試驗階段。這次試驗,動用各種艦船7艘。導彈核潛艇共出海4次,完成9個有效航次試驗。試驗結束后,經半年的努力,完成了大量的數據處理工作,提供了16份試驗結果報告。這次試驗證明應用參考坐標系對測法進行高精度試驗,檢驗戰略武器的瞄準精度是可行的,并為鑒定導彈核潛艇武器系統精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潛地導彈定型試驗 潛地導彈定型試驗是在吸取前次試驗經驗并采取了綜合治理措施后進行的,是第一次試驗的繼續和補充。1987年底,對這次試驗任務作了部署。首、末區分別成立了指揮部,負責指揮各參試兵力和組織試驗工作。試驗按預先準備、直接準備、發射實施3個階段。技術陣地、發射陣地、測控系統及海空勤務保障4條主要戰線全面展開。

  技術陣地在導彈進場前,提前對廠房設施、地面設備等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維修和改裝;完成了對通用儀器儀表和專用測試設備的標校;改進了工藝流程,進一步縮短了技術準備周期,完善了以崗位責任制為核心的陣地管理制度,加強了質量監督;試驗總師對發現的技術問題,進行了認真的研究,采取了解決措施。艇長組織擔任發射任務的導彈核潛艇全體艇員,進行了基礎和技術訓練;對導彈艙、機電和核動力系統,進行了檢修;配合科研單位,對臨時上艇設備,進行了安裝、調試和標校。

  分布在沿海山頭、島嶼、艦船、飛機等站點上和機房內擔負測控任務的指戰員,在測控組精心組織下,全力以赴,先后完成了檢修、改造和安裝新設備的任務。

  海、空勤務保障方面,擬定了海上巡邏、校飛和觀察等各種方案,明確了分工,并組織了援潛訓練和潛水訓練;試驗勤務保障艦船,擬制了測量水文氣象、拖帶通信浮筏、打撈尾罩和發射實況拍攝等各種方案;統一建立了首區氣象保障網,制作和發布了各種天氣預報,組織進行了天氣會商和實況傳遞。

  經過4個多月的緊張、艱苦、精心的準備,各項試驗準備工作就緒。9月15日,天氣晴朗,核潛艇備航備潛完畢,等待啟錨。在試驗指揮所里,各級指揮員就位。

  9時整,核潛艇起錨離港。與核潛艇同時編隊航渡的還有艘試驗艇。途中,擔負防險救生、觀測水文氣象、攝影錄像、護航、拖帶和打撈任務的30艘艦艇,以核潛艇為核心,向試驗海域開進。馳騁在試驗海域的11艘獵潛艇、護衛艇和3艘漁政船,勸阻國內外船只進入試驗警戒線。

  12點30分,核潛艇下潛,通信浮筏緩緩地在海面飄移。14時整,導彈從發射筒騰起,穿過海水,沖出海面,帶著桔紅色的火焰,直插云霄。安全控制中心大廳內的電視屏幕上,出現了導彈從海面躍出和飛行的圖象。各顯示板上顯示出表明導彈飛行軌跡和姿態,預示每時每刻的導彈落點和是否在安全控制范圍內飛行的各種曲線。

  “跟蹤正常”,“導彈飛行正常”,“二級關機”,“頭體分離”,在海上等候已久的遠洋測量船“遠望”1號和“遠望”2號上的雷達操作手,同時向船隊指揮所報告。剎時間,站在甲板上的人群,只見一團火球鉆出云層,彈頭像流星一般急瀉而下,準確地濺落在預定海域。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9月27日,第二次發射試驗又獲得成功。至此,中國首制導彈核潛艇潛地導彈定型試驗全部結束。第一代導彈核潛艇試驗走完了全過程。導彈核潛艇潛地導彈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標志著中國完全掌握了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技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導彈核潛艇的國家。

  中國從1958年決定開展核潛艇的研究工作,到1988年核潛艇水下發射潛地導彈飛行試驗成功,歷時30年。通過核潛艇研制,造就了一支科研、設計、試驗、生產核潛艇的專業隊伍,推動和促進了一大批新技術、高技術項目的發展,形成了基本配套的核潛艇研究設計中心、試驗基地、生產工廠和配套協作網,為研制新一代核潛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資料來源:

  《當代中國國防科技事業》一書

  參考文獻:

  [1] 趙星. 巨浪滔天——我國第一代潛射彈道導彈研制紀實, 現代艦船,2005.12A:P14-18.

  (本文原載《現代艦船》2005年12A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塞武裝炸美軍航母,炸出了一個大問題
  2. 一定要警惕東林黨!
  3. 要徹底打倒一批與人民為敵的人
  4. 現在為什么改來改去改不出真東西?為什么“矯枉必須過正”
  5. 俄羅斯在烏克蘭分田地免房貸、用東方智慧讓美國痛不欲生
  6. 腐敗的根源在于修正主義,只有打倒了修正主義,人民才能當家做主!
  7. 解放臺灣:為什么實現祖國統一宜早不宜遲?在當前主要有四大原因
  8. 美國不疼?那就多來幾次!
  9. 當內卷也無法完成階級躍升時,人們就會再次想起階級斗爭
  10. 美國的沉默,讓許多人急了
  1. 歐洲金靴|《光明日報》嘲諷群眾與武大選調生侮辱嘉峪關,本質是同一件事情
  2. 李昌平:解禁感言!
  3. 11億!終于看到一個判死刑的了!
  4. “強烈建議國家整治,再這樣下去可怎么辦?!”
  5. 毛主席:你們不讓我開會、發言,想干什么 ?
  6. 黨人碑|本朝的“官”能斬前朝的“劍”嗎?那個不許提的名字背后的臟東西!
  7. 中國懲治腐敗下一個是什么
  8. 小莊|放水刺激,還有用嗎?
  9. 炫富之風,為何屢禁不止?
  10. 鐵娘子
  1. 中化董事長,農業部長,瘋狂的狗咬狗
  2. 秦安:很多人睡不著覺了,俄已向中國移交針對中俄的顛覆活動材料
  3. 農業部長唐仁健落馬!下一個正部級近在咫尺
  4. 這只“惡虎”終于露出了貓原型
  5. 溫鐵軍:丟掉幻想,準備斗爭——從資本主義的演變看今日的沖突環境
  6. 對小崗村提五個疑惑
  7. 是誰捂住了盧麒元先生的嘴?
  8. 元龍:從寄生到篡國!猶太資本用篡權美國的手段滲透中國政權? ?
  9. 當今否定偉人大有人在,如野獸般在張牙舞爪
  10. 美軍將領提醒賴清德,內鬼泄露我們戰略?或能順藤摸瓜
  1. 萬名“紅小鬼”組成的紅軍部隊,立下累累戰功,出了17位開國將帥
  2. 胡塞是否擊中航母不重要,美軍剖腹證粉才重要
  3. 鐵娘子
  4. 奇文共賞:“援軍”被稍挫其鋒,親國民黨臺媒惱羞成怒
  5. 癌癥晚期的大廠P8
  6. 李昌平:解禁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