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眼底六洲風雨,筆下有雷聲。喚醒蟄龍飛起,掃滅魔炎魅火,揮劍斬長鯨。春滿人間世,日照大旗紅。抒慷慨,寫鏖戰(zhàn),記長征。天章云錦,織出革命之豪情。細檢詩壇李杜,詞苑蘇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攜卷登山唱,流韻壯東風。”
這首《水調(diào)歌頭》,是時任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的高亨先生讀到新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后,情懷迸發(fā),難以自已,欣然潑墨,為贊頌毛主席的豐功偉績、雄才大略而寫的,筆者在50多年前第一次讀到時便銘記于心。
高亨先生是學識淵博的著名學者,寥寥九十五個字,字字鏗鏘,大氣盈宇,領袖波瀾壯闊的革命人生,文韜武略、縱橫捭闔、高遠鵬志、雄壯偉業(yè)、磅礴史跡、寬闊心胸與橫溢才華,無不刻畫的真真實實、惟妙惟肖。每讓筆者讀之,心潮振奮,風雷蕩胸,慷慨激昂。
高亨先生研究學問,態(tài)度嚴謹,功力深厚,善于深掘,立意精確,能發(fā)人之先,見人之前,但又尊古不泥古,不落窠臼,且能很快地接受和融入新鮮事物,無迂腐之氣。新中國建立后,高亨先生接觸了“馬列主義”,便“力圖用新的觀點、方法開展學術研究,這使得高先生的治學,同乾嘉學者相比,又有了很大的不同,有不少顯然屬于自己的重要開拓,形成了一些明顯的特點”(據(jù)《高亨著作集林·第十卷·附錄》)。高亨先生還曾說道:“我們今天必須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在固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整理。整理文化遺產(chǎn)的原則,毛主席早已指出:‘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決不能無批判的兼收并蓄’”(據(jù)《高亨著作集林·第六卷·諸子新箋·自序》)
毛主席曾在1963年11月16日接見出席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部委員會第四次擴大會議的全體人員,當時任中宣部副部長周揚同志介紹到高亨先生時,毛主席不但以肯定的評價說讀過高亨先生的著作,并還熱情地鼓勵他。“此一殊榮,出乎高先生的意外,他為此激動不已,久久不能忘懷”(據(jù)《高亨著作集林·第十卷·附錄》)。而后,高亨先生將自己的六種著作寄給周揚副部長轉(zhuǎn)交給了毛主席,并于1964年初,又將自己學習毛主席詩詞后,有感而填詞的《水調(diào)歌頭》寄奉毛主席指正。
毛主席在相繼收到高亨著作和填詞后,于1964年3月18日親自給高亨先生回信:“高亨先生:寄書寄詞,還有兩信,均已收到,極為感謝。高文典冊,我很愛讀。肅此。敬頌 安吉! 毛澤東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八日”。
這段毛主席“極為感謝。高文典冊,我很愛讀”,與普通學者相交的往事,無比生動的展現(xiàn)出人民領袖的謙虛躬下,惜才、愛才、重才,并與群眾打成一片的精神,又同時展現(xiàn)出領袖愛民、親民、融民、信民的博大情懷和民眾對領袖的由衷敬仰、真誠愛戴和發(fā)自肺腑的頌揚……。1967年8月,在毛主席的親自干預下,將高亨先生由山東借調(diào)到北京,到中華書局點校古典文獻,以此解脫了高亨先生當時的困境,可見其毛主席對人才的重視與關愛。
高亨先生填詞氣勢恢宏,磅礴云天,直抒胸臆的雄壯與流暢,每每讀之,總讓筆者心懷激蕩,從詞韻之間,感觸到毛主席的偉大與其投身的革命事業(yè)的波瀾壯闊。筆者的心在那鏗鏘有力的平仄韻律中飛動,飛得遠遠地、高高地……,似乎聽到了毛主席那叱咤風云的吼聲,“喚醒蟄龍飛起,掃滅魔炎魅火,揮劍斬長鯨。”正是毛主席帶領人民舉起槍桿子,創(chuàng)建和率領人民的威武正義之師,歷經(jīng)艱苦卓絕,救國救民于水火,所向披靡打碎了一切妖魔鬼怪枷鎖,創(chuàng)立了嶄新的人民共和國;看“春滿人間世,日照大旗紅”,朝氣蓬勃、欣欣向榮,人民安居樂業(yè)、揚眉吐氣的新中國的歷史車輪,就是這樣在毛主席揮手開辟的大路上向前奔跑著;又仿佛感到了毛主席那風流倜儻,韻雅灑脫笑看云卷云舒的“攜卷登山唱,流韻壯東風”的革命樂觀主義文雅襟懷的搏動……人民領袖偉大的氣魄、思想、雄心壯志的壯美畫面得到了充分地展現(xiàn),從而又啟迪激勵著后人凝聚成一股巨大永恒的動力,踏著領袖指引的光明道路堅定不移勇往直前。
筆者曾有“《讀高亨·水調(diào)歌頭》感頌毛主席”七律一首:
文韜武略運胸中,全賴主席有異功。
搬掉三山興赤縣,安行四海壯東風。
人民解放承權主,偉業(yè)昌隆世界通。
笑看魔頭成紙虎,高歌馬列大旗紅。
而今,毛主席雖然已經(jīng)神化近半個世紀,但他的思想?yún)s像一束永遠照耀天下,“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的強烈光劍,凈化著環(huán)宇,鋪撒著光明。每讀高亨先生的這首詞,筆者總能感覺到心胸豁然開朗的同時,覺得毛主席并沒有離去,他熟悉身影在揮動著手臂,儼然一位恪守職責的教員,正諄諄教導再度去喚起沉睡蟄龍的飛起……“掃滅魔炎魅火,揮劍斬長鯨”……
(朱樹松·2024年3月22日)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