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1972年2月28日中美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這是一個具有世界影響的文件。別的不說,就“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句名言在美國的流傳之深之廣,可以看出《上海公報》的國際影響之大,非同小可。與此同時,不妨稍微往前推進一步思考,“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內在的含義,是不是與“造反有理”相通呢?
從《上海公報》的內容和形式看,明顯地感覺到無論是對于中國還是對于美國,都會有巨大的沖擊力——由器而道,由道而器。
《上海公報》,影響了中美關系,進而影響了國際關系的道器變通之變——既有道層面思想觀念的破與立,也有道器層面世界觀方法論的破舊立新。
人類思維慣性,有時候是極其頑固的,要破出迷信是需要有點手段的,所以“造反有理”的說法,是不是就應運而生呢?
中國和美國,由對抗走向對話,毛主席要不是擁有崇高威望的話,會怎么樣?
尼克松總統到中國來訪問,那是頂著多大壓力?有人公開說他是打著白旗來的,所以毛主席決定尼克松總統一到北京,就會見他——這分明是為尼克松“造反”助威嘛!
1974年,因“水門事件”而下臺的尼克松,誰繼續為他主持公道?
是毛主席領導的新中國。
1976年2月,毛主席派專機接尼克松夫婦來華訪問,那可是震驚全球的,為什么?
毛主席造了誰的反?
下面的內容,僅供參考。
01
—
中美的默契:打破堅冰及破冰之旅的深遠影響
在1967年之后,毛主席就著手部署我國外交的道器變通之變,一直到“乒乓外交”及尼克松總統訪華,這在客觀上完成了1949年“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戰略安排,可謂言必信行必果。
如今人們都喜歡用“打破堅冰”和“破冰之旅”來描述那個時候中美國關系的道器變通之變,可謂形象生動。
不過,請注意,這都有個“破”字。
這正是毛主席“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在其中”這一哲學命題里的那個“破”字。
這也就是說,中美關系道器變通之變,從根基上追尋,那是有道器變通之根與基的。
在整個過程中,中美兩國的兩位領導人毛主席和尼克松總統,推而行之謂之通——通為道器變通之魂,通就是想法想得通,說法說得通,做法行得通,唯有如此才能道器變通。
02
—
1967、1969、1970,三年的系統分析
1967年:毛主席敏銳的洞察力
毛主席作為領袖,在重大問題上不存在沒有想到,也就是不存在因為沒有想到而錯過機會的問題。毛主席常常在風起于青萍之末,或者浪成于微瀾之時,就以戰略家的高敏感性而察覺,同時又以大政治家的敏銳性果斷決策,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毛主席總是能夠未雨綢繆不是偶然的,那是必然的道器變通。說起1972年尼克松訪華,可能會有人覺得那是乒乓外交的結果,可乒乓外交又是為何產生的呢?在乒乓外交開始的時候,莊則棟想起過毛主席《愚公移山》里的教導,那可以從乒乓外交道器變通之根上去理解。如果要說乒乓外交道器變通之基,那不妨看一看1967年毛主席和當時還不是美國總統的尼克松之間的無聲交流。正是這種特別的交流,構成了乒乓外交道器變通之源——變為道器變通之源。
1969年:毛主席異乎尋常的舉動
我們在看有關尼克松訪華資料時,經常會看到毛主席這樣的批示——“尼克松的演說也應見報”,這指的是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首次當選美國總統,在就職儀式上發表的演說公布后,《人民日報》、《紅旗》評論員擬發表一篇題為《走投無路的自供狀》,毛主席看了稿子之后,覺得應該將尼克松的演說全文同時發表。這個舉動,異乎尋常。雖然中美兩國當時尚處于敵對狀態,在我們的黨報上全文登出美國總統的就職演說,恐怕連美國人也不會想到,也看不懂其中的深意。但至少可以說,一場道器變通之變,就在醞釀中。
1970年:毛主席的兩個舉動——一陰一陽之謂道
毛主席對改善與美國的關系,并不是在尼克松發出善意信號的時候才有的。延安時期,毛主席就與美軍觀察組有過直接交往,后來與馬歇爾元帥等美國高層官員直接交流過。新中國成立時,毛主席就是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國際事務的。后來,我們有了原子彈,美帝國主義再也不敢輕視我們,尼克松這位美國有識之士率先意識到新中國的地位之于美國的作用,就發出改善關系的信號。
為此,毛主席采取了兩手——一打一拉,一陰一陽之謂道。
五二零聲明,那是打——打倒美帝國主義及其一切走狗!
這個打,意味著什么?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
毛主席領導的新中國分得清。
后來尼克松總統來,那是毛主席化敵為友的標志。
毛主席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旗幟鮮明,理直氣壯,所以我們在外交上從來都是主動積極地展開工作——道器變通。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尼克松總統才會到中國來和毛主席握手,難道不是嗎?事實雄辯證明,唯有如此才會有尊嚴——國家的尊嚴。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立場是不能有絲毫的變化,否則對手也會瞧不起你的。這是常識。常識不能忘記,忘了就會吃大虧。
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美國記者斯諾,那是拉。
李克勤后記:毛主席的想法說法做法,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深悟的,那是有不斷有所發現的過程,其樂無窮。過去不懂的,會開始懂了;過去想不通的開始想得通了。我們的未來要開啟新的道器變通,這是不是一條捷徑呢?
1976年2月,當尼克松乘坐毛主席派去的飛機,第二次來和毛主席握手時,可謂百感交集。被趕下臺后,他是不是更加接近美國人民呢?他是不是更能體會到“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造反有理”之真諦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