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群眾組織不僅是黨內斗爭的外力
如何看待文化革命新事物群眾造反組織是重要理論和實踐課題,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僅以遼寧的文化革命群眾三大組織為例點個題,算是引玉之磚。
遼寧同全國文革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
共同點是造反派出現前都有“紅五類”為骨干的紅衛兵行動。1966年8月以后,沈陽地區紅衛兵矛頭首先指向的是遼寧省委。9月中旬,省委第一書記黃火青、第二書記黃歐東已先后被批斗。毛澤東、周恩來早期還是保東北局第一書記宋任窮的,1966年8月的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宋任窮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不同點是群眾組織鮮明分三派,1967年,造反派風云際會。
1,“遼聯”
2月16日,“遼寧省革命造反派大聯合委員會”(簡稱遼聯),在沈陽宣告成立。宋任窮在成立大會上講話以示支持,表明了他與“遼聯”的關系。“遼聯”以東北工學院“毛澤東思想紅衛兵”等學生造反派為主體,思想較為活躍,得到相當大一部分機關中下層干部和已經“站出來”的高級領導干部的支持。“遼聯”反對沈陽軍區對1966年下半年后對軍內造反派和1967年1月介入地方文革后對地方造反派的壓制,要“炮轟延安里,火燒陳錫聯”、“打倒陳、曾、曾”(指陳錫聯、曾紹山、曾思玉),成為“遼聯”派主要的政治口號。
2、“遼革站”
1967年4月21日,東北局書記處發表“關于當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的“三點意見”:1、進駐或沖進東北局機關的“東工紅旗造反團”、“革命造反團”和“遼大紅衛兵”是保守組織;2、他們進駐或沖進東北局機關是違反毛親自指示的軍委八條命令和中央2月21日的通知的,是非常錯誤的,希望他們按照中央軍委八條命令和中央2月21日通知精神撤出;3、我們堅定不移地站在以毛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一邊,堅決支持一切無產階級革命派,堅決同他們戰斗在一起,勝利在一起。 “三點意見”引起沖擊東北局的較保守一派學生組織的強烈不滿。5月4日,這一派在沈陽人民廣場召開大會,批判“三點意見”,會場上與保宋的“遼聯”派發生沖突,釀成流血事件。5月10日,沖東北局一派在沈陽南站前廣場召開“遼寧無產階級革命派聯絡站”成立誓師大會,聲討和批判“黨內最大的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及其在東北的代理人”,予頭直指宋任窮等。“遼革站”成立后,受到軍方支持。
3、“八三一”
1967年6月5日,一些造反派不贊成保宋任窮,也不贊成保陳錫聯。最傳以遼寧大學“八三一”為主體的遼寧“八三一革命造反總司令部”成立,成了真正的造反組織。至此,遼寧地區三大派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遼寧文革三派觀點不同,遼革站”是“保陳打宋”;“遼聯”是“保宋打陳”;而“八三一”是“既打宋,又打陳”。筆者認為,“遼革站”是保守派,“遼聯”是中間派,“八三一”是造反派。
從遼寧派別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許多文革群眾組織的背后都有當權派的支持,群眾組織派別斗爭實質是中共上層當權派斗爭的道具,是黨內斗爭的外力;另一方面,少數文革群眾組織是真正的造反派,他們均早被鎮壓。隨著中共高層斗爭有了眉目,群眾組織均被解散,客觀上割斷了黨內左派與人民大眾的聯系,使群眾不再有與走資派斗爭的力量實體,變成一盤散沙,眼睜睜地看著社會主義走向死亡而無能為力。
說文化革命的群眾組織不僅是黨內斗爭的外力,是指其偉大歷史意義。毛澤東在文革之初讓人民關心國家大事并組織和武裝起來本是個防修反修的偉大創造,更深層的意義是全新的社會主義政治萌芽,抓住了社會主義不敗的根本,但可惜因許多原因并末貫徹始終,最后回到了脫離群眾參政的列、斯主義的一黨專政。
社會主義事業歸根結底是人民群眾的事業,人民群眾沒有自己的發言權、組織和武裝,他們喜歡的社會主義制度,遲早會被所謂保護人、代表們所摧殘。正因為如此,真正的共產黨人要逐漸淡化監護人角色,培養群眾的參政、議政、干政的意識與能力,讓他們組織起來、武裝起來,成為社會的真正主人,只有人民群眾當家作主,才能從根本上永遠消滅剝削社會,使共產主義理想成為永久的春天。
2010-2-2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