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海明威百年誕辰時,筆者寫過一篇〈海明威的中國經歷〉(刊于人間副刊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主要是談他在二戰期間偕同第三任妻子瑪莎(Martha Gellhorn)來華采訪中國抗日戰爭的實況,這是海明威畢生寫作生涯唯一和中國有關的部分,而且更不尋常的是,他這次采訪還肩負有替美政府搜集情報的任務,委任他擔負這個特殊使命的是財政部長摩根韜。
想不到七年后,海明威于戰時到中國充當間諜的事竟被炒熱,現有一本專書出版,書名就叫《海明威在中國前線:他與瑪莎在二戰時的間諜任務》(Hemingway at the China Front: His WWⅡSpy Mission with Martha Gellhorn),作者是香港英文《南華早報》的駐外記者莫瑞拉(Peter Moreira)。此書主要內容不出雷諾茲所寫《海明威晚年》一書的范圍,中有一章專論海明威去中國采訪的過程,不過莫瑞拉的書增添了許多細節,包括海明威夫婦專訪蔣委員長伉儷的內容,并附有一些珍貴的照片,故仍值得一讀。
秘訪周恩來同情國府抗日
由于海明威的中國之行負有搜集情報的任務,故他返美后,除專程到華府向摩根韜當面報告外,還有一份相當長的書面備忘錄給摩氏(共八頁)。因海明威在重慶時秘密訪問了中共代表周恩來,對周的魅力和機伶著墨不少,也分析了國共之爭沒法調和的矛盾,并引述蔣委員長的話說,中共是「心腹之患」(心臟?。?,日本只是「皮膚病」而已。
基本上,海明威對國民政府抗日抱持同情的態度,盡管他深知蔣介石是個獨裁者,但他寫給摩根韜的報告,仍說「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那樣長期處于戰時,民主都不會長存的」。
情報報告恐皆落蘇聯之手
促成海明威去中國充當間諜的關鍵人物是摩氏機要秘書兼財政部助理部長懷特(Harry Dexter White),此人是著名的經濟學家,曾經手對中國貸款事項,與英國經濟大師凱因斯是好友,戰后的「國際貨幣基金」及「世界銀行」組織,均出自懷特的擘劃。不幸的是,此人在四十年代后期被揭發為蘇聯的間諜,一九四八年曾被美國國會的「非美活動委員會」調查,并召去作證,但沒隔幾天,就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遂不了了之。根據美方截獲的蘇聯密電,懷特確是俄諜。因此,美方判斷,海明威在中國搜集的情報以及他給摩根韜的報告,也都經由懷特落入蘇聯之手。
海明威和新婚不久的太太瑪莎是一九四一年四月六日從桂林飛往重慶的,在此之前,他們到過香港和廣西的韶關,并在韶關訪問了第七戰區的司令官余漢謀將軍。他們在重慶只待了九天,十五日即離開飛往緬甸的臘戌,但這是忙碌而充實的九天。
抵達中國戰時的首都后,他們下榻于宋子文的官邸(宋那時常駐華府,負責國防采購,在重慶的寓所空著),受到財政部長孔祥熙良好的招待??紫槲鹾驮缒暝谏轿鱾鹘碳嫘嗅t的韓明衛是舊識,而韓是海明威的叔叔,故二人相見倍感親切,直呼海的名字Ernie(Ernest),事實上孔在美留學時,還曾到過海明威在伊利諾州的老家作客呢,只是海那時年幼,并無記憶。
蔣宋待為上賓引起騷動
海明威在重慶最重要的活動是四月十四日蔣委員長在官邸以午宴款待他和瑪莎,蔣夫人亦在座,擔任翻譯。這一頓飯足足吃了三個小時,蔣對海談了國共問題,新四軍事件,美國援華等。海明威夫婦認為蔣聽得懂英文。
1942年春,美國作家海明威訪華,在重慶分別會見了蔣介石、周恩來等國共領袖。事后,他向美國政府報告:周恩來是個具有極大魅力和智慧的人。如果發生大規模的反共軍事行動,將是中國的災難。
海氏夫婦來華,各自代表不同的美國媒體采訪中國抗日,海明威代表紐約一家叫PM的刊物,瑪莎則是柯里爾雜志(Collier’s)的特派員,瑪莎對和蔣委員長共進午餐意猶未盡,第二天再專訪蔣夫人。海明威夫婦能接連兩天,蒙蔣宋二人待為上賓,在重慶的外國記者中間引起騷動與妒嫉,卻也足見海明威名氣之大。
海明威訪問周恩來倒不是海要求的,而是中共主動送上門來。中共代表團透過王炳南(曾主持與美國在華沙的談判多年,已故)的德國太太安娜與瑪莎接觸而敲定的,海明威為避開國府特務的跟蹤,頗費了些心思。
與周的訪問約一小時,海明威對周印象深刻。王安娜在一九八○年的回憶錄中聲稱,訪問時,絕大多時是海明威在闡述美國對亞洲的觀點,周說話極少,但海事后的報告并非如此。
海明威夫婦在離開重慶的前夕,孔祥熙在嘉陵江飯店舉行了盛大惜別晚宴,約三百余位各界人士出席,使海明威風光極了。
事實上,海明威本來是為陪太太而來遠東的,當然還有摩根韜給他的特殊任務,自從二月下旬抵達香港后,到五月初經港返美,一路上都是以歡愉與好奇的心情進行的他的采訪和情搜工作,例如他在香港時結識了《宋氏三姊妹》一書的作者項美麗(Emily Hahn)和孫中山先生的衛士柯恩(Morris Cohen,號稱雙槍將),引為快事,津津樂道。
蜜月東方之旅種下離異惡果
相對的,他的太太瑪莎則極不喜歡東方,對于中國的貧窮、臟亂與戰禍,視為畏途,恨不得立刻離開,并為此和海明威時生齟齬,以致原為婚后蜜月的東方之旅,卻為日后倆人離異種下惡果。瑪莎雖是杰出戰地女記者,卻不是好主婦,一向大男人的海明威無法忍受,在二人分手前質問瑪莎:「你到底要做駐外記者還是我床上的太太」?這段婚姻僅維持了四年即告結束。巧的是,瑪莎生前的《書信選集》也于最近出版,好評如潮,有的書評甚至說瑪莎作為戰地記者的寫作,比海明威還出色。
不管活著時多么光耀照人,二人的結局都是悲劇性的,海明威于一九六一年舉槍自裁,尚不滿六十二歲;瑪莎長壽,活了快九十歲,晚年定居倫敦,為癌癥所苦,在一九九八年服毒自殺。如今當代人研究他們的著作并列于書架上,可算是生前分道揚鑣,死后殊途同歸,皆屬不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