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子有個兩條腿走路胡說什么明朝是亡于李闖,那真是只看表象不看本質的結論,根據我的研究,明朝之亡,在于經濟人的思想太過于普及,大家都照著經濟人的思維方式指導自己的行動,結果硬是把好好的大明朝給弄完蛋了.
明朝滅亡的主因據說是內外交困,戰爭不斷,但在實際作戰過程中,明軍內剿屢屢獲勝,李闖最慘的時候身邊僅有8個人跑到荒山里啃野菜;戰后金也是有勝有敗,并不是一邊倒的北宋滅亡的情景,更不是王安石詞云:先主孤身取二江,子孫每以百城降的落魄境地,事實上是,到李闖進入北京,后金也沒能打破山海關防線.也就是說,其實戰爭因素僅是明朝滅亡的表面現象,明軍的戰斗力其實足以維持明朝的繼續統治.那么,明朝為什么崩潰了呢?
首先看內因,明朝皇帝們擁有了天下還不滿足,還要搜刮錢財進自己的小金庫,真真正正是經濟人學說的忠實信徒,他自己有上千萬銀子的小金庫,卻總要裝樣子裝節約,一分錢都不肯拿出來,到了最后李闖打到城下了,居然給前來勤王的軍隊每人8個大錢的賞金,上行下效之間,自然沒人肯出錢幫助國家度過危機,于是所有的負擔都轉嫁到了底層群眾身上,比如李闖起義軍就是經濟人大員們推行減員增效的產物.各個經濟人出身的官員算計著裁減掉李闖高迎祥這批人能為朝廷節省20萬兩銀子,于是就開始鼓吹減員增效,國家沒錢不去打擊貪污腐敗抄沒賊贓,而是剝奪基層公務員的生存權來進行"節約",還不給別人出路,起來造反那是貪官污吏逼的,可笑的是,李闖進入北京后僅從一個太監家的銀窖里就追出15萬兩現銀,在周國丈家里抄出25萬兩現銀,這樣來算,崇禎其實只要消滅17個貪官追點賊贓出來,不搞什么減員增效的裁減驛丁,就可以換回大明江山和千萬軍餉,多劃算的事啊.
明末起義軍初期都不過幾百幾千人,頭領也多是有勇無謀之輩,官軍一旦認真剿殺,則大多敗亡四散,本來是不成氣候的,可惜的是各地官員們都是經濟人思想培養出來的,水旱大災來臨之際,他們不是忙于救災,而是想方設法截留糧款中飽私囊,更人為的壓低地價,兼并土地,很多地方一畝地甚至只能賣到1斗米的價錢,于是流民日多,沒飯吃不造反都不成,更有那些經濟人出身的官僚,對于放糧救濟災民的李巖等少數有責任感的社會人進行迫害,把他們逼到了起義軍那里去,于是本來要熄滅的火星,在各地經濟人官員們制造出來的干柴堆上,再度燃燒了起來.但是這個經濟人的賬不是這樣算的,天下是他朱家的,亡了關我屁事,我先富起來再說.
流民們武裝簡陋又沒有后勤基地,本來數量再多也不難殲滅,可是沒想到在作戰思想上明軍上下也深受經濟人思想的毒害,他們覺得打仗不是保衛國家人民,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賺銀子,于是他們大量殺降拿人頭去領軍功,沒有流民可殺的時候就連良民也殺,甚至連當地的士紳都難逃明軍的毒手,于是這起義軍越殺越多,本來是起義軍的,怕失敗了被殺只好干到底,不是起義軍的,見到明軍來了也只好投奔李闖了,李闖好歹還只殺貪官污吏,不象明軍,要害你全家性命去領軍功.在作戰指揮上明軍也是一樣,總想著把起義軍從我的地頭上趕到別的地方就好了,省錢又省力,經濟人思想嘛,我的最優就先選最符合我的利益的方案來做,全局的事我不管.于是各地起義軍互相交流,分進合擊,屢敗明軍.
真正使李闖成了氣候有了根據地的戰役,就在于起義軍攻克了福王魯王的封地,殲滅了中原一帶的明軍主力,有了穩固的后方基地.兩軍在開封城下鏖戰的時候,福王這位經濟人思想濃厚的王爺在關系到身家性命的時候,也只肯出6000兩銀子勞軍,而明軍主力此時已經有數月沒有發軍餉了,各地來助戰的地主鄉紳的軍隊見李闖軍隊勢大又沒有好處可撈,紛紛跑路,明軍最終敗亡,這位擁有1000多萬兩銀子財產的福王也丟了性命,如果他能以國家和自己的封地為重,編練鄉勇,明朝也不至于一敗涂地,他自己也不至于身死而國滅.
其次是外因,女真的努爾哈赤從小就在遼東總兵李家留學,結果把經濟人的思想給學了回去,本來女真人和明朝是進行的良好自由市場經濟貿易,明朝輸出手工制品等成品,換取滿族的貂皮人參等土產,可是努爾哈赤這個家伙以經濟人思想為指導,要求實現女真利益的最大化,并通過對比,發現女真的比較優勢在于自身的武力比較強大,于是就決定造反,擺出如果你不和我做生意那我就自己上門來拿的架勢,整個一個黑社會,明朝自然不愿被要挾,于是就打了起來.
明軍在東北本來有20多萬大軍,其中10萬左右是精銳的野戰軍,女真人的軍隊全部動員,也僅有6萬人,本來女真人根本不是對手,可是努爾哈赤看透了明朝大員們經濟人的本質,了解明朝上下層層盤剝的內幕,道這批人只會貪污軍餉中飽私囊,明軍雖多,不足懼也.而實際上明軍第一次征滿作戰的18萬大軍,很多士兵不但沒有刀槍,甚至只穿著布衣就上了戰場,至于吃空餉的指揮官們部下到底有多少兵,也只有他們自己才清楚.戰爭的結果自然是齊裝滿員的女真軍戰勝了準備不足兵員匱乏的明軍.總結,如果指揮官們不在經濟人的指導思想下吃空餉,朝廷的官員們不在經濟人的思想下貪污挪用軍費和裝備費,占絕對優勢的明軍就是磨,也能磨死女真人.
明軍此后又接連發起2次反擊,可惜每次領軍的都和第一次一樣,找了只懂撈錢的經濟人大員帶兵,下場自然就是大敗,明朝前三次領兵的大員們如果能出一個袁崇煥,也不至于敗亡的那么凄慘.
明軍大敗之后,明朝大員的經濟人指導思想繼續發揮光大,大員們上書給皇帝說是守備整個東北要花多少銀子,整頓軍隊又要花多少銀子,國家既然沒錢,不如就把東北都丟給滿族人好了,我們只要守住山海關一線能大大節約銀子啊,結果可好,本來人口不足20萬兵員不足5萬的滿族人,不戰而得到了幾十萬的人口和十幾座城市,一下子就擴軍到12萬人,從而成為明朝的勁敵.
明朝到此還未被動搖根本,因為出了英雄袁崇煥,他深知明滿兩軍的利弊所在,堅持修城筑堡的策略,希望利用堅城抵消女真人的騎射,用大炮來挫敗來女真人的進攻,逐步推進,蠶食敵人,直至把城堡修筑到了今天的遼河一線,本來恰巧女真人遭遇天災經濟困難糧食匱乏,是有利的反攻時機,可惜這時的明軍主帥孫承宗的反攻戰略又被朝廷里經濟人大員們拖后腿,他們生怕孫即是天子的老師又有戰功,將來拜相以后會危及自身的利益,就利用公文往來不便拖延時間不發軍餉,你們看看.即使是皇帝批準的奏章,皇帝簽發的軍餉,這些經濟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敢置國家利益于不顧肆意拖延,讓人辦不成事,明朝焉能不亡?
本來明滿已基本達成勢均力敵的態勢,明軍勝在堡壘堅固火器犀利,滿人勝在弓騎野戰,但是明朝人口眾多經濟發達武器先進,相持下去本來是有勝無敗的,可是這時朝廷里又出了個大名鼎鼎的經濟人魏忠賢,此人一掌權就開始為己謀利益,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于是各地的文臣武將都紛紛地送銀子去謀官職保地位,可是孫承宗這個人覺得自己是天子的老師,不吃他那一套,魏忠賢覺得你姓孫的總督遼東軍務管著幾十萬的軍民,每年進出的銀子不下百萬,居然不給我上貢,就找了個原因把孫給撤了,換了個懂經濟的高第來當,這個高第覺得自己又要負擔給九千歲的上貢,又要養活遼河前線的幾十萬軍民,開銷太大,入不敷出,于是偉大的高經濟就想出了裁撤城堡,撤軍關內的高招,把前沿陣地全部丟給滿人,這樣他就不用負擔當地駐軍的糧餉,節約下來的錢才能落入自己的口袋,在這一偉大英明的經濟策略指導下,除了袁蠻子的寧遠城軍民外,其他城堡相繼放棄,又被追擊的滿軍劫掠走數萬人口和十多萬擔軍糧.
也是亂世出英雄,本來有高第這等經濟能人的幫助,努爾哈赤本能帶軍入關的,但是他運氣不好,在寧遠城下被一炮炸死了,于是滿人大敗,明朝又度過了危機,朝廷里魏黨數百人紛紛升官,前線將士反倒沒啥封賞,不但沒有封賞,還經常被拖欠軍餉,寧遠地處國防第一線,還經常被拖欠軍餉達4個月之久,其他地方可想而知,難道是朝廷沒錢嗎?崇禎末年明朝的遼餉一項就達到900百萬兩之多,可見并不是沒錢,而終明一朝,明朝的主要賦稅基地江南一帶并未遭遇兵災,也沒有大的農民起義發生,見國家并不是支持不下去的.軍隊屢屢因軍餉問題嘩變和鬧事,喪失斗志和戰機,根子還是出在他們的經濟人思想上.
此后滿人利用圍攻北京時太監們經濟人的心理,使他們認為自己的利益受損都是因為袁崇煥,施展反間計殺了袁崇煥,那不過是又一樁冤案了.
以上事實可以看出,大明朝用經濟人思想指導國策,普及該思想到官員和軍隊中,才是導致了明朝在中興之際,突然就敗亡的原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