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應烏有之鄉之邀請,鄭風田老師做了一場關于轉基因產品是一個神話的講座。鄭風田老師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研究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已經有二十余年,主要闡述轉基因主糧的問題。
首先,鄭老師開門見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對于轉基因技術不反對,因為它是一門新技術,社會中只有在不斷出現的新技術中前進。接著又批判了歐美等國家出現轉基因專利現象,這是發達國家愚弄第三世界的工具,帶來了馬太效應,加大了貧富差距。而對比我們國家袁隆平教授發明的雜交水稻解決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食品安全以及糧食增收的問題,卻沒有向任何國家索取專利費。
轉基因技術,帶來了一些糧食安全問題的負面效應。大米如果進行商業化種植太不安全,會出現毒性問題,過敏反應以及營養問題。全球之所以有10億的饑荒者,是因為種植面積少,而且大部分出現在非洲,常年部落戰爭,大會的選舉造成非洲嚴重的饑荒問題,而在我國有13億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22%,而可耕地面積占世界的7%,而糧食目前的產量仍然是供大于求的狀態,而很多消費者肆意的去浪費糧食,根本原因糧食價格過低。種糧食不掙錢,很多農民外出打工,農民忙忙碌碌一年掙的錢不如出門打工一個月的收入 。而這樣的現象說明我國不缺少增產技術資源,缺少農民的積極性。
鄭老師指出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一些誤區,任何一種轉基因食品的上市都要經過大量的科學實驗,國家和政府有相應法律法規去約束,科學家都要抱有很嚴謹的治學態度,同時國家也投入了相當大的科研經費。轉基因食品的危害性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幾代人才能看出來,而且,光用小白鼠實驗來證明其安全性也是不嚴謹的,小白鼠和人畢竟還是不一樣。美國人生產的轉基因玉米主要是生產燃料乙醇、轉基因大豆出口到不發達國家了,但是美國的轉基因主糧小麥并沒有進行商業化種植,所以說美國人都在吃轉基因食品,是不負責任的。鄭老師舉轉基因抗蟲棉為例,前一兩年效果還不錯,可是隨著害蟲產生了抗體,幾年后反而需要更多的農藥才能殺掉害蟲。
對于轉基因標簽的管理。生產商一旦需要標識,大部分食品商在可能的情況下都會采用非轉基因的原料,一些食品商為了增加消費者的信心,或本身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有懷疑,索性不使用轉基因原料。轉基因標簽的上市,會增加整個消費市場的費用,產生造假現象。轉基因的審批工作是由我國農業部來完成,而我國目前的農業部管理的范圍有限,而管理僅僅涉及到生產,很多的劇毒農藥沒有管理好,轉基因經費沒有得到落實,一些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
最后鄭老師再次重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不反對轉基因技術,呼吁國家多投入大量的技術,多取得相關專業的生產專利,多利用轉基因技術研究些制藥方面,希望我們會見到多種水果擺在藥店里,補充胰島素,補鈣,補鐵等等。也同時強調了科研人員研究某些小作物不反對,不能拿13億人的生命開玩笑。
鄭老師精彩風趣,詼諧幽默的演說,也帶動了大家提問的積極性。一位研究農業安全工作者,再次向鄭老師提出了糧食安全問題。對于目前影響中國人身體健康的因素是管理和技術方面的綜合性問題,在東北轉基因大豆相對于非轉基因大豆有無負作用,目前很難界定,而鄭老師自己也親自做了調查,一些有機食品所取得的認證是沒有可信度的,同時也了解到英國農業報所揭露的一些有機食品更安全,更健康是沒有依據的。
另外幾位提出了轉基因得到推廣的負面效應,以及豆制品安全性。而鄭老師也做了準確中肯的回答,他提到,目前轉基因技術得到提倡和推廣,一方面是因為有關人員迷信生物技術,另外一方面,農業部承諾轉基因技術離商業化還很遠,但事實上轉基因的推廣沒有監管力度,沒有查處和調查,公開大部分種植轉基因,相關部門沒有做好相應的工作,忽視了食品安全。對于大豆,目前國產大約有500萬噸,而進口大豆已經達到1400萬噸,這樣的現象中國進入WTO以后,消費者力量弱,資本力量強,從而消費者沒有方式進行合理的選擇,我國在這方面聲音很弱,支持保護國產大豆,同時號召大家多吃一些我們自己種的非轉基因大豆。(烏有之鄉通訊員 香山紅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