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老墨在聊哈里斯接替拜登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話題時提到,民主黨應該往“保國會”方向戰略轉進。
話音未落,這邊民主黨已經有了實質性舉動。
7月25日,國會眾議院通過一項決議案,“嚴厲譴責拜登政府和卡瑪拉·哈里斯的邊境政策”。
該決議案投票結果為220-196,差距并不明顯,乍一看可以理解為共和黨是憑借在眾議院的人數優勢強行通過了這一決議案。
但老墨覺得這次投票很有意思,值得說道說道。
四天速通的決議案
這項決議案擺明就是共和黨用來打擊哈里斯選情的手段。
首先看一下這項決議案的通過流程(以下簡稱1371號決議案):
7月22日,由眾議院共和黨會議主席艾麗絲·斯蒂法尼克發起,當天提交國土安全委員會和司法委員會審議;
7月23日,規則委員會提出1376號決議案,內容是關于審議1371號決議案時應當考慮的因素;
7月24日,眾議院通過1376號決議案;
7月25日,眾議院就1371號決議案進行了1小時的辯論,隨后投票通過。
從提出到通過只用了短短4天時間,可謂“火箭”速度。
艾麗絲·斯蒂法尼克與特朗普的合照
老墨想提醒各位留意一個細節,拜登宣布退選并背書哈里斯是在7月21日。
換句話說,哈里斯接替拜登參選的第二天,共和黨就在眾議院提出了這項決議案。
是巧合?老墨不信。
各位腦海中會不會浮現這樣一副場景:
民主黨宣布哈里斯接替拜登參選,共和黨連夜開會討論對策。
有人提議先在眾議院弄個法案罵哈里斯一波再說,眾人紛紛響應,說干就干!
于是特朗普一手提拔的親信斯蒂法尼克當仁不讓攬下了起草文本的活兒……
1371號決議案就這樣出爐了!
磋商何在?法治何在?
從最后結果來看,兩黨就該決議案分歧明顯。
按理說,這樣存在巨大分歧的決議案不應該在這么短時間內通過,畢竟議會制設計的初衷就是“磋商與妥協”。
歷史上類似《重建更美好世界法案》這樣兩黨爭議明顯的法案,哪個不是經歷了長時間反復拉扯、談判、利益交換才最終勉強通過的?
然而,決議案作為一種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特殊議案,近年來已越來越淪為黨爭的工具,推進周期快得驚人,根本無視所存在的爭議。
例如,1344號決議案,要求對現任大檢察官梅里克·加蘭德蔑視眾議院傳訊的行為進行譴責。
該決議案7月9日提出,7月10日和11日兩天之內進行了三次投票,全部以不足6票的差距擱淺。
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估計各位也都注意到了:
為了順利通過1371號決議案,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規則委員會還先提出了一個1376號決議案。
老墨查閱了有關資料,發現涉及抨擊正副總統的決議案一般都會先搞這么一出。
目的是為了“先發制人地處理可能擾亂審議程序的潛在程序性反對意見,有助于確保審議重點放在討論和決定目標決議案的文本內容上,而非陷入程序合法性的爭論”。
學術措辭聽起來可能不太容易理解,老墨用通俗語言解釋一下:
我共和黨要抨擊現任副總統哈里斯,越快越好;
我知道你民主黨肯定會拿程序是否合法合規來說事兒,我就先通過一個決議案要求全體眾議員在考慮抨擊議案的時候不準考慮程序因素。
再簡單點說,就是“我預判了你的預判”。
美國國會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1371號決議案擺明就是共和黨用來打擊哈里斯選情的手段。
這可是跟國會所應秉承的法治精神毫無關系!
六名民主黨人“反水”?
再來分析一下1371號決議案的投票結果。
共和黨方面,214人到場并全部投票支持,6人缺席。
民主黨方面,202人到場,其中196人反對,6人支持,另有10人缺席。
最后結果:220票支持,196票反對,涉險通過。
事后,輿論焦點全部集中在投出支持票的6名民主黨眾議員身上。
我們看一下這6名“反水”民主黨眾議員的個人及所在選區情況:
其中,佩雷茲、戈登和佩爾托拉三人是“藍狗聯盟”的聯合主席。
該聯盟由眾議院民主黨中的溫和派所組建,本身就不太待見更偏進步派的哈里斯。
但這并不是他們支持1371號決議案的理由。
這六人“反水”的主要原因還是擔心11月的競選連任前景。
庫埃拉和佩爾托拉兩年前的勝選優勢稍大。
但二人皆身處深紅州,選區的保守主義文化相對濃厚,他們所在的選區兩年前的總統大選都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
瑪麗·佩爾托拉
尤其是佩爾托拉更是不易,阿拉斯加只有一個國會選區。
換言之,整個阿拉斯加州選民支持特朗普當總統,卻支持佩爾托拉這個民主黨人當眾議員,足見佩爾托拉的個人魅力。
但也側面說明佩爾托拉必須步步謹慎,稍有過于激進的左翼立場就可能惹惱本州的紅色選民。
德州本就是南部邊境紅州,是最反感拜登和哈里斯邊境政策的地區,庫埃拉作此選擇絲毫不令人意外。
另外四人兩年前的勝選優勢都不足10個百分點,是典型的戰場選區。
加上今年民主黨整體選情受拜登拖累,他們不得不更加謹慎穩妥地對待每一次國會投票。
正如墮胎權是民主黨攻擊共和黨最有力的一張牌,邊境政策也是共和黨攻擊民主黨的“王牌”之一。
并非所有藍色選民都認同民主黨的開放邊境政策,尤其是那些深受非法移民之害的地區居民。
因此,民主黨議員評估自己選區選民態度后作出有背本黨派整體政策方向的決定,不足為奇。
據此就說這六人“反水”,老墨覺得有點武斷了。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媒體在熱炒著這六人幫助共和黨抨擊拜登政府和哈里斯的邊境政策。
民主黨內部卻并未傳出任何批評或懲罰這六名議員的消息。
甚至哈里斯本人都幾乎毫無反應。
老墨推斷,這六人很可能已經提前告知黨內高層,將會在1371號決議案表決時投贊成票,以此改善自己今年競選連任的前景。
而民主黨高層甚至哈里斯本人也同意了他們的決定。
畢竟,決議案本身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只是代表眾議院大多數人的態度而已。
而眾議院席位才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孰輕孰重,相信民主黨大佬們還是分得清的。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民主黨默許這六人臨時“反水”,正說明民主黨并沒有在追求總統大選勝利的同時輕視國會選舉。
高層的這種姿態有助于民主黨在“臨陣換帥”的危難之際更加團結,無疑增加了今年府院兩條戰線的勝算。
“政府武器化”vs“國會武器化”
自拜登上任以來,共和黨一直抨擊拜登“政府武器化”,利用公權力對前任總統特朗普“公報私仇”。
在掌控眾議院多數席位后,共和黨成立了專門的“政府武器化調查委員會”。
這跟民主黨當年主導成立的“0106事件調查委員會”可謂如出一轍。
但民主黨主導的“0106事件調查委員會”好歹把納瓦羅等幾個特朗普的親信狠狠整了一把。
共和黨這個委員會大張旗鼓地運作了兩年,純粹是雷聲大雨點小,未產生任何實質性結果。
于是,共和黨換了個思路,開始頻繁提出各種抨擊政敵的決議案,并利用眾議院人數優勢強行通過。
細細數來,民主黨議員伊爾汗·奧瑪爾、拉希達·特萊布、亞當·希夫……
紐約州州長凱茜·霍楚、國土安全部長亞歷杭德羅·馬約卡斯、大檢察官梅里克·加蘭德……
加上拜登和哈里斯,共和黨幾乎把譴責類決議案作為一項常規武器在使用,看誰不順眼先譴責一把再說。
擺明了就是人多欺負人少。
不知道共和黨選民看到自己選出來的議員對于立法工作如此兒戲,心里作何感想?
所謂“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假如今年民主黨重新奪回眾議院多數黨優勢,有沒有可能再成立一個“國會武器化調查委員會”來報復對手?
果真如此的話,美國兩黨可就是把國會立法工作當成“你一拳我一腳”的小孩打架了,豈不讓人啼笑皆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