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汽車召回事件從源頭上說,是由美、日兩國合作過程中利益分配不均造成的——合作再好也不能吃虧。”在央視的《環球財經連線》節目中,中國社科院美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肖煉、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際戰略與發展研究所所長于永達兩位專家,從更深的層次理解豐田召回門事件背后的真相——“在貿易利益分配失衡后,矛盾上升到了國家層面”。
美日貿易紛爭雖由來已久。但實際上看似劍拔弩張的兩個國家,在博弈背后更是經濟合作方面的好伙伴:美國輸出日本技術,日本學習之后改造,發展本國產業,繼而向美國出口。當利益分配在平衡的范圍內時,雙方相得益彰,貿易氛圍也會比較融洽。
具體到汽車產業上也是如此:日美兩國都有不同的發展方向,美國發展更尖端的、數字的、汽車內控的比較新型的產業;而日本則采取了跟隨性的戰略,美國發明新技術,很快就會在日本得到應用。在兩國貿易中往往是“美國向日本輸出技術,日本學習之后改造,發展本國產業,出口進入美國和全球市場”的過程。
于永達分析稱,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應用美國技術的日本汽車回到美國市場競爭,憑借其節油、性價比、質量等方面的優勢,不但搶占了美國汽車企業的份額,在經濟危機這種大的背景下,甚至對美國的支柱產業構成了威脅。美國提供基礎科學、日本提供應用科學,但最終的結果是日本企業與美國企業生存狀況迥異。“合作再好也不能吃虧”,因此雙方在利益分配的爭奪一直十分激烈,甚至是慘烈。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肖煉的贊同。肖煉分析認為,日本在價值鏈中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每個環節都掙錢,而美國只是在“研究”一個環節掙錢,利益分配不均、貿易逆差巨大,這就形成了兩國之間的矛盾。如果美國用更先進的技術開發汽車產業,本可以消除矛盾,但實際上美國沒有這么做。既然兩國利益產生矛盾不可避免,此番摩擦自然不能避免。
五年貿易紛爭的歷史告訴大家:在兩國貿易戰中,日本出口產品在美國市場商品中所占比重超過20%時候,美國國內就會出現經濟問題,兩國之間就會在該產品領域產生嚴重的貿易摩擦。也就是說,在日本與美國的貿易中,需要時刻注意一個“度”。
而在召回事件之前,僅豐田一家汽車產品的市場份額便已十分接近20%這一臨界點,對美國經濟和汽車產業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豐田顯然是超過了雙方貿易的“度”,超過了美國方面所能承受的極限,豐田也就“順利成章”地陷入美國的“埋伏圈”。
豐田再遭美方調查 1637.5萬美元只是開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2日 07:56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仍然沒有走出召回事件的漩渦。5月11日,根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監管部門已經向豐田公司提出了新一輪的調查,對象為豐田部分產于2004年和2005年的卡車和運動型多用途車,原因是這些車輛存在轉向問題缺陷卻未能及時報告的情況。
據了解,豐田汽車之前一年已宣布在日本召回相近型號的卡車Hilux。豐田汽車向美國方面表態稱,此類問題僅限在日本銷售的車型,而不包括在美國銷售的車輛。不過,根據美國的法律,汽車生產商仍須在5個工作日內報告安全問題。
與此同時,美國運輸部下屬的國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發表公告稱,已決定對豐田汽車是否履行法律義務及時召回美國市場存在缺陷車輛的情況展開調查。
“如果最終被證明存在這樣的事實,那么,不排除豐田汽車公司進一步被美方處罰的可能性。”昨日,招商證劵分析師汪劉勝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此前在今年4月,美國運輸部以未及時報告汽車缺陷為由對豐田公司處以了1637.5萬美元罰款,同時,“召回門”事件讓豐田支付的汽車修理費截至目前就已達到了1800億日元。
這已不是美方對豐田的第一次調查,而且似乎還沒有停止的意思,美方目前還在要求豐田提供有關召回事件的公司內部文件。屢屢調查,意欲何為?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運輸部長雷·拉胡德5月10日在日本豐田公司總部對媒體說,在相關前提下,美國有可能對豐田公司實施進一步的制裁。有意思的是,拉胡德還說,確保汽車安全是奧巴馬政府的要務之一,豐田公司制定的措施能否被落到實處至關重要。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一直以來,美日汽車貿易交鋒從未中斷過,只不過表現形式不一,而“確保汽車安全是奧巴馬政府的要務之一”或許是變相打壓日本汽車的一種方式,也是美針對本國市場,潛在提高日廠制造成本的一種追加售前、售后合法標準的途徑。
根據汪劉勝的介紹,美國汽車去年銷量并不好,才1200萬輛,與前幾年正常的1700萬輛至1800萬輛的銷量存在明顯差距。因而,汪劉勝同樣認為,豐田汽車“召回門”似乎已經突破了事件本身,并已逐漸牽扯到了美日貿易問題上來,“或許,美方希望借事件更好地保護好美國自身的汽車工業利益。”
見習記者 黃燁 發自上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