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資本論》,從商品到貨幣再到資本,基本理論是勞動價值論。馬克思認為,只有人類的勞動,才能創造價值。由于在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者創造的價值被資本所有者剝奪,剝奪剝奪者不過是奪回自己的東西,這是天經地義的。因此,資本從面世開始就一直在培養自己的掘墓人,即創造價值的勞動者,這預示著資本主義走向滅亡的必然。
彼得的《美元》,從美國的巨大貿易逆差到美元國際貨幣地位,再到美國的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以及美國的超高消費率和負儲蓄率,他認為,基于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美國巨額的貿易逆差顯示美國的繁榮完全建立在他國提供信貸的基礎之上,幾近無償地享受了他國的低廉商品和服務,剝奪了貿易出口國的財富。因此,剝奪剝奪者的時候終將到來。不論美國如何把玩美元貨幣、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游戲,美國一直在培養自己的掘墓人,即對美國的貿易出口國,美國將在無法承受巨額對外債務中走向衰落。彼得的思想建立在實際生產理論之上,他認定,只有實際生產才是財富的基礎,美國“不生產、不儲蓄,只消費和借貸,加上印制美元”,預示著它不久就將面臨滅頂之災。
雖然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彼得的生產理論等同于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但前者非常明顯是接近后者的。
資本主義是一個時代的存在,馬克思用勞動價值論預言了這個時代的終結。盡管這個時代還活生生展現在我們面前,然而,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時代的病灶和它生存過程中變遷的軌跡,特別是它在變化之中萌發出來的新時代元素。所有這些告訴我們,這個時代的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一直有種內在的、走向新時代的力量。
美國是資本主義在這個時代最典型和最完整的存在,彼得用“生產是財富基礎”的理論,預言了美國巨大經濟危機的必然。一方面,它給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時代終結的預言提供了一個過程中的證明案例;另一方面,它又引申出一個更加驚人的預言——世界大轉折時代即將到來。
《美元》是二○○六年底完成的著作。三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書中預言的美國住房次貸危機已經被言中,美國股市災難也按照預言在演化之中。我們可以相信彼得由此而預言的世界大轉折的到來么?若真如此,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荒島故事”揭示的奧秘
在一個荒島上,有五個亞洲人和一個美國人,他們面臨饑餓。商量之后,五個亞洲人負責打獵、捕魚等覓食活動并制成熟食,美國人則負責吃飯并將殘羹剩飯分給亞洲人。亞洲人每天辛苦忙碌,美國人則漫步沙灘,享受食物也享受自己為自己選擇的生活。亞洲人當然不能長此以往無償地提供食物,美國人就開出一張張欠條給亞洲人,承諾亞洲人今后可以用這些欠條,換取美國人已經有的舒適生活,如可以到沙灘散步等等。這就是彼得講的“荒島故事”。
讀者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亞洲人的辛勤勞動,使得荒島上所有人能夠得以生存,美國人除了吃飯、休閑和簽發欠條,什么也沒有做。如果說,是美國人的吃飯、休閑和簽發欠條,引動了亞洲人的覓食和做飯活動,美國人是荒島人們生存活動和生活的推動力,那是多么荒謬!
后來,荒島上來了一位銀行家,他幫助亞洲人收集和管理美國人的欠條,并不斷地告訴亞洲人,這些欠條積累起來,就可以獲得像美國人一樣的生活,甚至于超過美國人的生活水平。這樣,美國人的欠條有了巨大的激勵功能。從美國人來看,在欠條的壓力之下,他一方面不得不讓亞洲人偶爾來自己的沙灘散步;另一方面,又制造出一些魔術或把戲讓亞洲人玩,告之這些魔術或把戲可以在未來得到更多的欠條,由此從亞洲人那里暫時地收回一些老欠條來。但是,美國人除了那個沙灘之外,別無其他可供亞洲人使用的東西,而他的飯量還越來越大,對食物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相應地,他開出去的欠條也就越來越多。這樣的過程日積月累,美國人和亞洲人及銀行家之間的欠條游戲越玩越大,越玩越復雜。亞洲人更大規模和更高水準地向美國人提供食物,美國人則更多地簽署欠條并“創造”更加復雜的魔術或把戲,亞洲人之間也用欠條來進行內部交易,銀行家由此獲得了更多的欠條業務,荒島上出現持續熱鬧的景象,變成了繁榮之島。
如果讀者沒有看過或是忘記了上面的“荒島歷史”,只是看到荒島繁榮后的一切,那么,美國人的欠條是亞洲人覓食等生產活動的推動力,似乎就是真實的了。因為亞洲人天天都在為欠條而辛勞并帶動了所有荒島上的相關活動。這時,說美國人是荒島繁榮的推動者,便看不出其荒謬了。
很不幸,很多讀者的確沒有聽說過“荒島故事”,更有很多讀者忘記了歷史的過去,他們將美國人的欠條,連同美國人的生活和生存方式,都賦予了繁榮進步動力的意義。他們只看到亞洲人用辛勞換取欠條,認定荒島上亞洲人的生活和生存的全部內容,就是通過欠條的積累,去追尋美國人的生活和生存方式。至于亞洲人是荒島世界繁榮真正創造者的真實存在,亞洲人辛勞的原動力來自于對幸福生活和詩意生存的渴望,則在這些讀者的視線里完全消失了。忘記歷史時,既看不清未來也看不清現實,我想到了這句可入名言之冊的話語。
然而,彼得作為深刻理解荒島繁榮的原因者,他清醒地看到了其中的奧秘。據此,他提出了讓荒島上居民們振聾發聵的問題——如果亞洲人用所有的欠條向美國人索回物品或服務,美國人卻無法足夠提供,荒島將是何種世界?
基于荒島上的美國人吃飯、休閑和簽發欠條的生活方式,他根本不可能提供足夠多的物品和服務來贖回所有簽發出去的欠條,上面問題的答案,也即荒島未來的圖畫就輪廓迅速清晰起來。這就是,美國人將會被趕下大海,亞洲人會因為物品豐富和閑暇增加,生活和生存得更好,美國人的欠條則成為廢紙一張或成為一些有心人留存下來的“歷史文物”。
我們的“繁榮荒島”將走向何方?
讓我們從故事回到現實。今天的世界,其實就是一個繁榮起來了的“荒島”,欠條就是美國印制出來的貨幣美元。至于亞洲人,我們可以將其擴展為整個與美國進行貿易的外部世界。和“荒島”上的情況一樣,美國通過其美元“欠條”作為國際貨幣的特殊地位,換取并享受著他國提供的商品和勞務,形成了美國對他國巨大而且越來越大的貿易逆差,他國則日積月累地增加著美元的儲備數量。并且,在美國之外的他國之間,也流通使用美元來進行貿易等經濟活動。荒謬的是,這樣的格局,世界居然會有很多人認為,是美國的貿易逆差推動和創造了世界經濟繁榮,以及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此而論,彼得用一個通俗的故事,透視了當下復雜世界的真相,還荒謬以荒謬本來面目,著實令人感佩。
從現代貨幣理論看,也可以從“荒島故事”自然推導出來,美元“欠條”不過是美國對貿易他國的一種購買力承諾,承諾來日可以用這些美元得到美國的商品和服務。在這里,問題的關鍵,是美國人能不能夠提供出足夠大量的商品和服務,從而信守住這份購買力的承諾。彼得正是由此去尋找他的答案的。
國際貿易和貨幣史告訴我們,從物物交換,到金銀金屬貨幣的介入,再到紙本貨幣的問世,美國在這一過程中,最后獲得了歷史的恩惠,得到了簽發美元“欠條”的特權。歷史有它自然的演進過程,美元本來是國別貨幣卻又贏得了國際貨幣的地位,其中包含著美國人的初始辛勞、超前智慧和日積月累的實力,也還有一定的歷史機遇和運氣在內。在此我們應當關注的,不是歷史的是是非非,而是歷史走到今天它的無奈性或稱自然合理性:我們別無選擇也沒有另外的選擇。作為美國之外的國家,我們可以羨慕卻不必妒忌。
不可以選擇過去的歷史,但我們完全可以預測它如何演化下去。歷史給予美國的恩惠只是美元欠條簽署特殊權力的一半理由,另一半理由還在于美國人的勞、智、力。如果后者不足以撐掌半邊天,美元會不會淪落為“歷史文物”?美國又會不會走向衰敗?同樣的,歷史的恩惠會不會因此而轉向眷顧他國而遠離美利堅的大地?按照“荒島故事”里的邏輯和現實格局,這一串問題的回答都只有一個字:會。這個“會”字,便暗含了一個歷史的大轉折即將到來。
美元在歷史上曾經是以黃金為發行依據的。由于黃金是實在的物質財富,它一方面限制了美元的發行量,保證了美元價值的相對穩定性;另一方面也將美元國際化后的購買力承諾建立在物質財富體上,他國拿到美元就等于是拿到了黃金或拿到了實在的購買力。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尼克松震蕩”使美元脫離黃金基礎,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并隨之形成了所謂的“牙買加體系”(即浮動匯率體系形成),美元在沒有他類貨幣替代的情況下,延續著它國際貨幣的地位,卻離開了堅實的物質財富基礎,它完全由美國中央銀行的官員來決定其數量,美元的購買力就絕對地不確定了。這是世界一次重大的轉折,美元成為純粹的“欠條”占有著他國的商品和服務,至于“欠條”是不是可以實現購買力兌現承諾,從此成為一個巨大的疑問。
美國曾經是世界的生產和出口大國。那時,美元的購買力即使不建立在黃金的硬度上,也有美國實體商品和服務財富的支持,即所謂的經濟實力基礎支持美元的價值和信譽。在美元貨幣國際化之后,印制美元就可以占有他國商品和服務的優勢,使得美國生產被消費替代,儲蓄被借貸替代,出口被進口替代,巨大的貿易逆差和流轉在外的美元“欠條”數量就這樣累積起來了。既然美元只是“欠條”,終究是要清償給持有者實際商品和服務產品的,那么,美國消費他國的商品和服務數量就越多,外部累積起來的美元數量越大,美國未來需要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數量就必須越來越大。不幸的是,美國同時失去了生產的動力和生產的能力,它根本無法用自己足夠的商品和服務面對與日俱增的外在美元持有數量。
當外在美元的增加和美國國內在生產和服務能力降低突破一定閾值時,美元就將快速貶值,進而加速外在美元對美國商品和服務的索回要求,形成供求的巨大失衡,美元成為廢紙一張就不可避免了。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游戲。對于這一點,精明的美國人非常清楚。
他們的對策是,通過所謂的“制度創新”和“金融產品創新”,最大限度地維持美元“欠條”在外的狀況,保證不被他國持有者集中拿來索取美國的商品和服務,或者將這種索取分攤到一定的時期長度內,或者將這種索取不斷地推遲到未來,或者將其改變形式分散到不同的國家等等。這也就是當今世界美國是金融制度和金融產品“創新”最為豐富國家的最根本原因。實際上,不這樣做,美國人早就終結美元的歷史了。不幸的是,所有的這些“創新”,都只是把玩貨幣的游戲,而沒有回到生產財富的基礎上去,它們只會推遲危機出現的時間和累積發生危機的嚴重程度,根本沒有杜絕危機到來的力量。彼得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預言了美元崩潰到來的必然。
美元“欠條”在當今世界的存在和運轉情況是這樣的。其一,由于歷史的恩惠,部分美元作為國際貿易和投資中介一直在外流動并不回到美國,美國根本不需要用實在的商品和服務去收回來,長久且無償地占有著他國的商品和服務(如同荒島上亞洲人之間用“欠條”進行內部交易而不用收回);其二,美國以其部分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務提供,實現了部分美元的回歸,這是正常的國際貿易下的情形(如讓亞洲人有償地到美國人占有的沙灘散步);其三,美國通過發行國債、創設大量金融產品或金融衍生產品,出售給他國來暫時地收回一些美元“欠條”,減輕美元“欠條”累積起來后他國對美國商品和服務需求的壓力(搞些魔術或把戲讓亞洲人玩,試圖以此減少或毀滅一些“欠條”);其四,美國用美元到世界各地進行投資、
投機活動,收回或是抵消在外的美元“欠條”數量(如和亞洲人一起開賭場,或新開一個沙灘來收取“欠條”);其五,通過美元一定量的貶值來降低美元購買力的承諾,減少需要最終償付商品和服務的量(即“欠條”承諾的內容非常巧妙地越寫越少)。
除了上面的第二項之外,其他各項都是純粹的貨幣魔術或把戲,它們將美元對真實財富基礎的距離拉得更遠,這只能使美元茍延殘喘并日益病入膏肓。當貨幣魔術或把戲累積起的破綻成了巨大的漏洞,讓所有的人都一目了然時,貨幣的魔術或把戲就不得不收場。這不是故事,這就是當今的世界和即將出現的世界。
回歸到真實的財富世界里來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認為,價值在生產過程中由勞動創造,但在市場經濟制度下,它要通過市場交易來實現。如生產一個茶杯,生產中勞動創造的價值就凝結在這個茶杯上,當且僅當這個茶杯在市場上賣出去后,勞動創造的價值方得以實現。顯然,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是完全不同的事情。生產過程和市場交易過程,不僅因為它們的過程完全分離表現出不同,還因為前者是價值創造的過程,而后者只是價值通過交易的實現過程而不同。令人遺憾的是,價值在市場實現的過程中,人們普遍地忘記了價值的創造過程,誤認為價值實現就是價值創造,是市場“創造”了價值。結果,人們更多地從市場里做文章,試圖從市場得到更多的財富。這是完全的本末倒置。
彼得的《美元》正好將這種深深的誤解剖析得一清二白,揭示出了美國在美元基礎上的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特別是這些市場上“創新”的制度、產品的虛幻性和虛偽性,在對美國美元危機和整個社會經濟危機到來的預言中,鮮明地舉起了回歸實際生產過程,回歸真實財富世界的大旗。
從馬克思的基本理論出發,細細品味彼得的美國美元案例,你會發現,美元崩潰所帶來的,絕不僅僅是美國的又一次金融和經濟危機甚至于美國社會、政治危機,也絕不僅僅是國際貨幣體系一次新的革命到來,還絕不僅僅是另一個國度對于美國國際政治、經濟和軍事地位等的代替,而且有著人類社會將從虛幻的市場財富向真實的生產財富轉變的世界性大轉折內涵。這些莊嚴地告示,勞動者、真實財富的創造者將主未來世界之沉浮;崇尚勞動創造價值、生產創造財富的國度將主未來世界之沉浮。換言之,新的人類社會歷史,將必定眷顧那些財富的真實創造者,眷顧那些以財富的真實生產為基礎的國家和民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彼得做出了世界歷史的大轉折即將到來的偉大預言。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