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一切似乎表明,美國正開足馬力,帶領全球向“無核武世界”邁進。但事實遠非如此。
美國新的核裁軍計劃尚待落實,繼續強化常規武器超強地位以及投巨資發展導彈防御系統的行動,已經付諸實施。2010年《核態勢評估報告》要求美國在維持強大核武庫和超強常規軍事力量的同時,大力發展攻守兼備的導彈防御系統。
美國在承諾有限核裁軍的同時,卻熱衷于發展導彈防御系統,這已引起俄羅斯等有核國家和許多無核國家的警覺和擔憂。以導彈防御系統謀求自身的“絕對安全”,只會使其他國家感到“絕對不安全”,從而可能引發新一輪的核武器升級競賽。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與美國簽署新的核裁軍協議當天就明確表示,如果美國戰略導彈防御系統的數量和質量開始對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產生實質性影響,俄羅斯將有權退出新的核裁軍條約。
美國計劃在歐洲部署導彈防御系統,而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等國也希望加入到導彈防御系統之中,這必然引發其他國家的疑慮,進而導致地區乃至全球性軍備競賽。例如,在亞洲,如果日本和韓國被納入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之中,朝鮮對核武器的倚重,就會進一步增強;如果以色列部分或全部參與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伊朗核問題也會進一步復雜化。
與此同時,美國享有常規軍事力量的絕對優勢。美軍目前擁有16條戰略性的國際海峽和水道的戰時控制權,在一場持久戰中能夠利用全球戰略資源,還能夠在戰時剝奪敵國持續分享境外戰略資源的能力。也就是說,對于各種常規威脅,美國依靠常規軍事優勢足以對付。相對而言,其他核大國掌握的核武器則成為美國常規軍事優勢的克星。華盛頓為了使其他國家的核武器失去威懾力,上策自然是以“無核武世界”來迫使其他國家進一步削減本來就無法與美國相提并論的核力量。
在《核態勢評估報告》的正式文本中,雖然不包括以超強常規軍事力量取代核武器作為威懾手段的內容,但在今年2月份被美國媒體披露的報告草案中,美國提出將以常規武器取代核武器作為威懾手段,用遠程戰略洲際導彈和超長距巡航導彈(3000至8000公里),實現在一小時內對全球目標進行大規模打擊,徹底摧毀任何目標。由于美國已經掌握了用遠程洲際彈道導彈和超長距離巡航導彈攜帶殺傷力驚人的常規武器的能力,再加上戰略遠程轟炸機和核潛艇,美國目前已經不需要使用核武器,就能夠通過常規彈頭的大規模轟炸,在超遠距離攻擊對手,摧毀過去只能通過核武器才有可能摧毀的目標。
面對美國超強常規武器,許多國家可能仍會謀求獲得核武器,以威懾和對抗美國。“無核武世界”一旦實現,就等于美國掌握了遠程攻擊任何國家、而不會遭到反擊的絕對勝局。奧巴馬“無核武世界”理念的背后,隱藏著其長遠的戰略考量,即在無核條件下,建立全球范圍的反導系統,將運載核武器的導彈轉型為運載常規大規模殺傷性炸彈的運載工具,以確保和維持美國在全球的軍事絕對優勢。
但是,在高舉“無核武世界”的核裁軍道義大旗的同時,美國卻不愿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美國目前在歐洲、亞洲都部署了核武器,在2003年還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發動伊拉克戰爭。這些都加劇了其他國家的不安全感,易于引發軍備競賽和核擴散。
美國呼吁建立“無核武世界”,還出于減少維持過于龐大的核武庫的經濟負擔以及核威懾對恐怖分子無效的現實考慮。據統計,美國目前仍保有5400枚核彈頭,每年需耗費351億美元對其進行維護。此外,當今核武器技術門檻日益降低,恐怖分子獲得放射性核材料以后,至少可以制成“臟彈”,在西方大城市的中心區域引爆,即可帶來大規模傷亡。美國一貫奉行的核威懾政策,主要對其他國家產生威懾作用,而對于恐怖極端分子幾乎起不到威懾效果。核武器非但沒有給美國帶來安全,反而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防不勝防的威脅,美國除了大幅度削減核武器,別無他途。
美國主辦核峰會,至少希望達致四項目標:第一,表明美國積極姿態,占據核裁軍道義制高點,恢復和提升國際形象;第二,在國際核裁軍中發揮領導作用,主導核裁軍規則的制定及其進程;第三,向伊朗和朝鮮施加進一步壓力,為解決伊朗和朝鮮核問題,尋求國際支持和解決方案;第四,迫使其他有核國家作出削減舉措,敦促英、法、中參與核裁軍,將印、巴、以、朝納入多邊軍控當中。
美國提出“無核武世界”的理念,既有助于強化其超強的常規軍事優勢,減少維持過于龐大的核武庫的經濟負擔,又可以在核裁軍和國際道義上處于有利地位。在高舉“無核武世界”道義大旗的同時繼續稱霸全球,維持美國全球軍事霸權,才是美國的真實戰略目的。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