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面臨著戰略轉向
武堅
造成此次美國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于“制造業崗位大量流失而造成經濟虛擬化”:在過去30年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美國的制造業崗位大量流失——中低端的制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高端的制造業(除軍事工業之外)在與其它發達國家的競爭中落敗,從而造成制造業的大規模失業、大量失業人口被迫向服務行業(第三產業)轉移。
對經濟全球化的推動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的國家主導政策。其初衷有兩點:一是在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競爭中展示資本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二是通過向海外轉移夕陽產業實現美國的產業升級。然而,經濟全球化在帶來以金融業為首的服務性行業空前繁榮的同時,也產生出制造業崗位大量流失的后果。
雖然鼓吹經濟全球化的專家們曾經為美國設想出產業升級的前景,然而教育理念偏差(如過度重視少數天才的培養而忽視大多數智力中等的受教育者的能力培養)、(主要由于單親家庭增加和婦女地位提升而導致的)家庭教育弱化使得美國教育難以生產大量高素質的技術人才,普遍的急功近利所導致的對基礎科學研究投入不足、優秀人才將金融領域而不是技術領域作為就業首選的趨勢造成美國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技術領先地位逐漸喪失、重大技術創新成果稀缺。凡此種種,使得美國“通過技術壟斷擴大高端技術崗位、實現產業升級”的設想成為泡影。為了降低失業率,美國政府被迫啟動“借債消費”機制(信用卡經濟)——通過“借債消費”機制實現服務領域的就業增長。然而,缺少制造業支持的服務業繁榮難以持續:隨著高負債率的顯現,美國國家信用將被降級,“借債消費”機制將隨著國外債權人的風險意識提升而失效,美國經濟終將陷入高失業率的困境中。
面對美國經濟的機制性困境,短期內美國政府必然會尋求國外投資者的幫助。然而從長期來看,美國社會將會對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得失重新審視——不僅注意到經濟全球化給“全球性富人”帶來的好處,同時將比以往更加關注經濟全球化給“區域性窮人”造成的損害。在人手一張選票的民主國家里,美國的窮人們將會在2012年的總統和議員選舉中發出比以往更加強烈的怒吼。任何試圖贏得選舉的政客們都必須準備著手解決失業問題,否則,擁有2.3億枝槍的美國將會由于失業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而陷入到“內戰”(“槍口對準自己、家人、朋友、鄰居和同事”的戰爭)的深淵之中。
“借債消費”機制的失敗,過去30年產業升級的破滅,以及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技術領先地位逐漸喪失、重大技術創新成果稀缺,都昭示著未來美國創造就業崗位的方式非常可能是重建中低端制造業。為了保護本國制造業,實施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將是美國政府的必然選擇。
從短期看,貿易保護主義固然令人擔心——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將對中國的企業造成重大打擊。但是從長期看,如果貿易保護主義能夠讓美國的制造業重生,世界將會因此避免一場毀滅性的戰爭。否則,一個長期陷入高失業的美國將會為了避免內戰而發動外戰,將會利用金融霸權和軍事霸權而貪婪地攫取外部財富,從而成為類似于羅馬帝國的貢物攫取者。
2009年2月7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