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蘇聯解體15周年,而當年的八九月份恰恰是蘇聯前加盟共和國宣布獨立的高潮。最近兩周,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都慶祝了本國的第15個獨立日。那么,曾經的“蘇聯人”是如何看待那個漸漸遠去的帝國,蘇聯留給他們的痕跡如今又保留了多少呢?
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發表了《國家主權宣言》,因此,6月12日被定為全民節日。2002年之后,6月12日被更名為“俄羅斯日”,成為法定國慶日。但俄列瓦達調查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近3/4的俄羅斯人不知道6月12日是國慶日。
十多年來,大部分俄羅斯人不認同這個節日,有人將這天稱為“民族恥辱日”,國家杜馬(議會下院)的一些議員甚至提出將其廢除。在俄羅斯人的腦海中,最值得自豪的是德國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的5月9日,它既是勝利日也是真正的“獨立日”。
近年來,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俄羅斯人對蘇聯的追憶越來越多。4月26日,一列“紀念列車”從莫斯科出發,駛往德國柏林。車上是70名參加過二戰的蘇軍老戰士,包括蘇聯英雄和柏林戰役的參與者。同時還有175名兒童、青少年社會團體代表和大學生隨行。他們要去感受先輩們締造的輝煌。
此外,俄羅斯還出現了一批“斯大林博物館”、“蘇聯生活用品博物館”等民間收藏展覽機構。幾年前,很少有人這么做,媒體也不會報道,現在則完全不同了。據《俄羅斯報》報道,根據全俄社會輿論調查中心提供的民調結果,66%的俄羅斯人對蘇聯解體感到惋惜,其中有74%的人認為,1991年12月“一個偉大的國家”毀滅了;57%的俄羅斯人認為,蘇聯解體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分析人士指出,這些數據反映出的不僅是俄羅斯人對蘇聯的簡單懷念。在政治上,別斯蘭人質事件后,俄將地方行政長官選舉制改為任命制,相關措施雖有較強的蘇聯痕跡,但卻得到了擁護;在經濟上,俄現政權強調對經濟的強勢控制,這種作法建立在俄傳統道德的基礎上──財產平均主義,在經歷了十幾年的經濟和社會資本主義化之后,仍有將近2/3的俄羅斯人是經濟平均主義的支持者,這充分反映了俄羅斯民眾的心聲;
在軍事上,俄羅斯繼承了蘇聯重視軍事的傳統,1年有36個軍事節日。這些都說明蘇聯在俄羅斯留下的痕跡很深,但這并不是政治意義上的回歸,而是俄羅斯人對蘇聯的社會記憶。
在蘇聯的前加盟共和國中,白俄羅斯是除俄羅斯外,蘇聯痕跡最重的國家。1990年7月27日,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會議通過了《白俄羅斯主權宣言》,并確定這一天為國家獨立日。但1996年,白俄羅斯通過全民公決將獨立日改為7月3日,這一天是衛國戰爭中蘇軍解放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日子。
《環球時報》記者此前在白俄羅斯采訪時發現,當地的政府機構仍保留著蘇聯時期的名稱,總理依然叫部長會議主席,州長、市長和區長叫州、市和區執行委員會主席。漫步明斯克街頭,以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共青團、游擊隊等命名的街道路牌不時映入眼簾。列寧、斯大林、捷爾任斯基以及一些蘇聯元帥的雕像,依舊矗立在名為“十月”、“革命”和“勝利”的廣場上。
此外,白俄羅斯在分配制度上延續了蘇聯時期的社會福利體系。公民不僅享受免費醫療和教育,就連住房也仍由國家分配,這點令獨聯體其他國家的百姓尤為羨慕。一位當地學者對本報記者說,白俄羅斯并沒有徹底否定歷史,而是有選擇地保留了蘇聯時期的做法,減少了社會和經濟的動蕩,這也是白俄羅斯經濟水平目前在獨聯體地區居于前列的原因之一。老百姓都覺得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的人民現在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對自己目前的生活都挺滿意。
15年前,蘇聯解體后產生了一個過渡性組織──獨聯體。現在,很多人認為,有兩個國家要結束過渡時代,徹底與蘇聯說“永別”。這兩個國家就是烏克蘭和格魯吉亞。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宣布獨立,因此,每年的8月24日也被定為烏克蘭的獨立日。今年的8月22日,烏克蘭境內發生了俄羅斯客機墜毀事件,烏政府于是決定將今年的慶祝活動推遲到26日。
26日當天,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行了獨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軍樂隊表演,32支軍樂隊在三軍儀仗隊帶領下通過市中心的獨立廣場。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自從13 世紀中葉基輔羅斯衰亡后,烏克蘭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歲月里,從沒成為過統一獨立的國家。蘇聯解體后,歡呼獨立的烏克蘭人民經歷了持續5年的制憲危機,近10 年的經濟倒退,銀行儲蓄瞬間變為廢紙,代用貨幣庫邦4年貶值700倍。盡管如此,烏克蘭記者網近期一項民調顯示,如果現在就獨立宣言再次進行全民公決, 76%的民眾仍支持獨立。
如今,在烏克蘭除了一些地方仍保留著列寧雕像外,很難再找到蘇聯的遺跡。烏克蘭詩人塔拉斯·舍甫琴科、歷史學家格魯舍夫斯基、作家伊萬·弗蘭科等被推崇為民族魂的塑造者,以他們名字命名的地方、建筑物比比皆是。這些名人共同的特點就是用烏克蘭語進行寫作,為爭取烏克蘭獨立做出過突出貢獻。
“橙色革命”后,烏克蘭官方尤其重視大饑荒的紀念活動。記者日前到烏克蘭西部采訪,幾位當地居民竟主動上前滔滔不絕地講述蘇聯時期,烏克蘭在大饑荒和“大清洗”運動中所遭受的苦難。在他們眼中,蘇聯史已異化為烏克蘭的受難史。
與烏克蘭等國相比,格魯吉亞的獨立日非常早,是每年的5月26日。因為1918年的這一天,格魯吉亞民主共和國成立。今年的5月26日,格政府在首都第比利斯的議會大樓前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格總統薩卡什維利發表了題為《格軍有能力捍衛國家利益》的講話。
同一天,格魯吉亞國家歷史博物館開設了名為“蘇聯占領格魯吉亞展覽”的展廳,總統親自參加相關儀式并發表講話。沒過多久,格魯吉亞又對留有蘇聯色彩的紅皮身份證進行強制更換,持此證的多為退休老人,約有7萬人。更換期過后,老證件將不能再繼續作為領取退休金和免費讀物的憑證。
實際上,這種現象并不是“顏色革命”后才出現的。蘇聯解體后,帶有蘇聯象征的雕像、建筑陸續被拆除,剩下的已經寥寥無幾。現在的格議會大樓原是馬列主義學院,建筑頂端原來有斯大林雕像和革命內容的浮雕,斯大林的像已經被削去,那些浮雕則引起了好幾次爭論,很多人試圖把它毀掉,但終因怕破壞整個建筑的風格而保留至今。
在現實社會中,格魯吉亞的年輕人喜歡學習英文、德文、法文和中文,俄文已無人問津,30歲以下的年輕人懂俄文的已經不多。對于如何看待蘇聯,一部分人認為,蘇聯時期成年人都有活干,食品供應也比較豐富,且價格便宜。現在人們是享有充分的自由了,但有了自由生活水平卻下降了,大多數老百姓感到今不如昔。另一部分人認為,格魯吉亞脫離蘇聯并不是什么壞事。那時,人們精神上比較壓抑,生活是比現在好些,但卻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現在,蘇聯的不少原加盟共和國既沒有濃厚的“蘇聯情結”,也沒有濃厚的“反蘇聯情結”。在時間的反復沖刷下,它們的蘇聯痕跡逐漸模糊,烏茲別克斯坦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今年9月1日是烏茲別克斯坦的第15個獨立日。烏全國各地舉行了音樂會和民族舞蹈表演。
本報記者在烏首都塔什干采訪的一個深切感受是,蘇聯痕跡雖未遠去,但已降格為烏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在這個城市中,一些高級賓館飯店是蘇聯時期留下來的,但也有美歐等國投資建設的喜來登酒店、洲際飯店等星級酒店。此外,由于烏茲別克斯坦是中亞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所以在塔什干市區的雕像大多是那些民族英雄。對于蘇聯,不同年齡的人顯然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位60多歲的退休老人和記者談到蘇聯時,提到的是他與美麗的俄羅斯族姑娘相識相戀、結婚生子的往事。而一位叫阿瑟麗的烏茲別克族姑娘則對記者說,她對蘇聯沒有太多印象,也不愿意回到從前,但她非常尊重那段歷史。
在塔什干,商店的招牌幾乎全部使用英語,但人們在日常交往中仍主要使用俄語,政府機關辦事也用俄語,連烏茲別克風味的傳統餐廳,菜單也是俄式的“第一道菜、第二道菜”的順序。雖然吃的東西不一樣了,但程序還一樣,這也許是蘇聯在烏茲別克斯坦留下的另一種痕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