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逆潮流而動的六天工作制
據報道,今年七月,希臘正式成為首個實行六天工作制的歐盟國家,施行這一法規旨在提振國家經濟。新法規于今年7月份生效,規定提供全天候服務的私營企業的員工可以選擇每天額外工作2小時或每個星期額外工作8小時。這一變化表明,一些企業每星期40小時的工作制可能會延長至每星期48小時。
希臘政府認為,這既是對勞動人口減少和老齡化的有效應對,也可以增加工人收入,保障工人有法律依據獲得加班費。反對聲音則認為,在一個幾乎沒有工作場所檢查傳統的國家,這項變革只會敲響五天工作制的喪鐘。正如有評論人指出,這種“自愿”最終只能惠及企業,而不是工人。這意味著老板可以強迫工人第六天上班,盡管工人能按照法律規定預期獲得40%的加班費。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歷史反動。早在1817年,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就提出了八小時工作制。他還有一個著名口號:“8小時勞動,8小時休閑,8個小時休息”。在此之前的資本主義早期發展階段,工廠中經常是十幾個小時的超長工作時間,8個小時在當時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一口號在隨后也被各類勞工運動和工人階級組織繼承下來,成為爭取工人權益的標志性主張。經過長期斗爭,八小時工作制逐步在全球范圍內得到確立和承認,公開的違法強制勞動(或加班)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經常說也一直期待: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勞動強度會降低,勞動時間會縮短,自己有更多的時間用來休閑、休息、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盡管遇到許多阻礙,勞動時間縮短的確是一種趨勢。2022年,比利時通過立法,允許工人將工作時間從五天縮短為四天。今年4月,新加坡表示從12月起,將正式實施一套全面的靈活工作安排指導方針,工人可以要求縮短工作周并提高工作時間的靈活性。此外,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南非、加拿大、西班牙、愛爾蘭和冰島也已試行了試點計劃。在英國,61家公司在試行每周四天工作制后,有54家繼續實行,31家表示將永久實行此舉。相較之下,希臘的這項政策變革顯得十分落后。
中國:工作時長不減反增,“自愿”加班現象泛濫
中國對勞動市場有著明確的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36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第41條規定,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然而,中國的工作時長連續多年不減反增,官方數據印證了這一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逐年上漲,2023年的49小時周平均工時為近二十年新高。此外,工作時長增速也在加快:2015—2020年,周平均工時增幅為1.5小時,2020—2023年,增幅為2小時,以每年52個工作周計算,相當于2020—2023年個人工作時長增加了13天(8小時工作制)。2024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周平均工時為48.6小時,為近6年同期次高,超過“六天八小時”工作制。此外,2024年1月、2月以及5月的周平均工時均為最近6年同期新高。
與此同時,加班文化在國內職場盛行,“自愿”加班現象在各個勞動場所均表現得十分嚴重。當然,這里的“自愿”在不同的工作場所有不同的含義和表現。比如在制造業的工廠中,既有員工主動要求的加班,也有管理人員監督要求的加班,亦有工廠生產需求強制要求的加班。在寫字樓的白領中,“自愿”加班既可能是因為工作量確實大而不得不加班,也可能是因為時常出現突發需要迫切解決的事項,更有可能僅僅是因為領導同事在加班,自己礙于情面或發展期待不好提早下班。而在服務業領域,工作時長尤為模糊,很多職業都是長時間在崗待命。此外,隨著通訊設備和技術的發展,許多人在下班后仍需要線上在崗或待命,及時回復同事、上級的消息,深陷隱形加班之中。
2023年,DT財經發布的《2023年輕人加班報告》顯示,95.7%的人都加過班,金融、IT和房地產是加班重災區。需要特別指出的,一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同樣面臨著超長的工作時長,網約配送員、網絡主播、網絡文學寫手等新業態平均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近9小時。而這些靈活就業群體——目前我國至少有2億(央視報道)——并不被歸類為企業職工范疇,因此他們的工時數據并不納入全國性的周平均工時統計之中。
為什么加班成為一種“潮流”?
好的工作能給人以充實感、成就感,但狗屁工作就只能讓人感到萎靡、憤恨。人們加班甚至主動要求、自愿加班,大多數時候并非是因為喜歡自己的工作超過喜歡休息,而有更深層次的結構因素。
一是單位時長工資低,迫使許多人不得不利用加班來增加收入,應對日益上漲的生活成本。這個邏輯很好理解,假設一個工人每天吃喝住行需要花費50元,家里老人小孩照料養護也需要花費50元的話(顯然這個數字只夠底線溫飽),如果每小時工資10元,那么工作八小時只能得到80元(<100元),連基本的生存都達不到。而這里的例子雖然不完全符合實際,但可以折射出勞動者自愿加班背后的底層邏輯。尤其是一個家庭除了最基本的吃喝之外,還包括教育、醫療以及各種瑣碎的生活費用,以至于包括車貸、房貸等等大額支出。在單位時長工資普遍低廉的情況下,工人為了得到更高的收入,只能選擇加班。甚至在加班減少的情況下,一些工人還會因為老板減少工作時長而不滿,甚至為了爭搶工作而大打出手。
從這個角度看,并不是中國的勞動者都是天選打工人,熱愛加班;而是為了生存,為了更好的生活,他們不得不選擇加班來獲得供自己和家人更好地活下去的工資。
二是就業競爭和產業后備軍帶來的壓力。不論是在工作場所還是就業市場,都格外地卷。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勞動力市場就是買方市場,也就是企業的話語權要更大。已經就業的人如果不配合加班,就有可能隨時因為不配合工作而被開除。而大多數情況下,企業完全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人,因為勞動力市場還有大把更加廉價、更加聽話的勞動者等著找工作。盡管一些人選擇躺平、跳槽和打零工的方式進行有意無意地反抗,但在當前的形勢下,鑒于有更多的人需要一個飯碗養活自己和家人,這些略顯消極的反抗尚未對企業形成實質性的壓力。
三是無形壓力和加班文化。即使是在最扁平化的企業組織中,仍或多或少地保留有層級的、官僚的文化與習慣,使得一部分人礙于人情面子,或是害怕處分,又或者擔心自己的升遷,不得不選擇加班。于是,形成了一種非常匪夷所思的加班文化。比如,有人力資源專家就指出,在一些企業文化中,長時間工作被視為勤奮和敬業的表現,這可能導致員工自愿或被要求增加工作時間。
增加勞動時長是好的經濟發展路徑嗎?
以希臘為例,當局似乎認為延長工作時長就是增加勞動生產效率,是提振經濟的好的方式。顯然,工作時長和經濟增速之間并不必然呈現正相關關系。不需要太多的統計數據或計量模型就可以證明,世界上最發達國家的平均勞動時長要遠遠低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勞動時長。歷史數據也表明,生產相同的產品并不必然需要增加勞動者的勞動時長,這既可以用增加就業的方式解決,也可以使用技術升級的方式解決。
與希臘政府的主張不同,有證據表明,縮短工作時間可以提高工人的健康、幸福感、滿意度,減少勞動者的壓力、焦慮和倦怠,進一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相反,如果每天高強度的工作,只會令員工變得精疲力竭、效率低下,為了完成超額工作而摸魚、降低工作效率和質量。
實際上,延長勞動時長、降低工人福利的發展思維還充斥在大量的企業和國家決策中。正如有評論人在分析這種現象指出,類似政策導向的重要思想資源在于市場原教旨主義,似乎只要把問題交給市場就能夠得到完滿解決。而在自由競爭的市場中,擁有大量資本的企業一定是強勢者,它們既可能利用政策高強度剝削勞工,也可能動用自己的經濟力量,以大眾利益之名,行私人利益之實,綁架政府政策。
一些所謂的專家也完全看不清形勢。比如,有就業專家在評論針對“996工作制”或加班時長出臺嚴格的一刀切政策時,就說必然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需要考慮到不同人群的差異性。實際上,這就是一種非常單向的思維,似乎減少工作時長,工人就活不下去。的確,在現有的工資體制下,不能獲得足夠的加班機會就得不到充足的工資。那么,為什么一定要保留超長加班工作制,而不去考慮增加單位勞動時長工資呢?這個時候一定會有人說增加工資也好,改善福利也罷,都會增加企業壓力。這個邏輯表明,在一些人看來,企業的壓力是壓力,工人的壓力就什么都不是。
提振經濟的最佳方式:減少勞動時長,改善勞動者福利
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在于人的發展,所以提振經濟需要關注的幾個要點在于:
一,為了讓勞動者有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更好的工作狀態和更高的勞動效率,就需要讓勞動者更好的休息,有更充分的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只有心情愉悅和精神充沛,勞動者才能以昂揚的斗志努力工作,而不是摸魚、躺平。這個效果只能用改善勞動者境況實現,光是發表振奮人心的講話是實現不了的。同時,技術發展方向應著力轉向如何能夠減輕勞動強度、減少勞動時長,而不是絞盡腦汁想著怎么用技術更好地控制工人勞動過程,精確化監管工人的勞動時長。發展最終是為了人,如果把人當作發展的肥料,只能是得不償失、南轅北轍。
二,解決就業問題也需改善勞動者境況。現役勞動者的工作時長持續減少,意味著空出來的勞動時間需要更多的工作崗位去執行,也就可以增加就業。企業之所以不愿意減少每個人的勞動時間而增加就業崗位,在于企業想要減少工資、社會保障和人力管理的成本,而非因為生產力不夠或資金不夠。如果用生產力不夠或資源不夠的理由來抵制增加就業、減少勞動時長、改善勞動者福利的方向,是站不住腳的。要知道,有大把的資金、資源被耗費于保時捷、高爾夫、私人飛機和游艇,以及豪華酒店和別墅上頭,龐大的奢侈型消費完全可以轉化為實際的勞動者需求。只不過這種轉化需要碰觸大量的利益關系。
三,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休閑時間可以提振消費,促進經濟的正向循環。要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是不可能的。絕大多數人不消費、少消費是因為沒錢消費,或是因為沒有時間消費。只有增加勞動者收入,增加勞動者休息和休閑時長,完善和提高勞動者社會保障,具有穩定舒適可預期生活的勞動者才會充分消費、享受生活,否則,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樓閣。
四,以上這些發展方向的結果將是經濟體系的可持續、韌性和社會團結。
現在是時候加倍努力縮短工作時間、改善勞動者福利,建立和確保更安全、更健康、更高效、更有利于大多數人的工作體制和文化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