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中國60年黨的建設的幾點思考
——在中央黨校2009年秋季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2009年9月1日)
習近平
在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即將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慶典即將到來之際,中央黨校2009年秋季學期今天正式開學。大家在這樣的時候來中央黨校學習,時機不同尋常。首先,我代表中央黨校校委,對來校學習的全體學員表示熱烈歡迎!向全校教職員工致以誠摯問候!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仡?0年來中國共產黨黨的建設歷程和經驗,加深對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對于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奮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是十分重要的。今天我就60年來中國共產黨黨的建設談幾點自己的思考和體會,同大家一起研究討論。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把我們黨在全國執政比作進京“趕考”,提出“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60年過去了,實踐表明我們黨在這場“考試”中是合格的,人民是滿意的。能夠做到“考試”合格、人民滿意,從根本上說是因為這60年我們黨在執政為民的全部工作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最主要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轉變,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轉變,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經過艱辛探索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得到鞏固、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人民開辟了無比廣闊的美好發展前程,使中華民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強大生命力。
第二,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克服無數困難,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以來創造性地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生產力得到快速發展,經濟總量躍居世界前列,主要工農業產品的供給能力名列世界前茅,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正在向全面小康目標邁進。
第三,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決維護國家的獨立、統一和安全,徹底廢除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結束了中國近代以后任人宰割、受盡欺凌的屈辱歷史和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的局面,挫敗了外部勢力對我國的孤立、封鎖、干涉和挑釁,恢復了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并保持了香港、澳門的繁榮穩定。我們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苦苦求索的民族復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60年,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富裕不懈奮斗的60年;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方面取得輝煌成就的60年;是國家面貌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狀況發生歷史性變化的60年。60年來,中國共產黨忠誠履行執政為民的使命,經受住了一系列政治、經濟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風險以及國際風浪的嚴峻考驗,領導人民譜寫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和人類進步史上的輝煌篇章,不愧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一、60年黨的建設進程的主要特點
我們黨執政60年來,根據黨所承擔的歷史任務的變化,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科學判斷并準確把握黨的歷史方位,在逐步實現兩大轉變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以新中國成立為標志,我們黨從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開始向一個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實現由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執政黨轉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從一個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執政黨,開始向對外開放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執政黨轉變。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我們黨執政以后黨的建設比沒有執政時黨的建設面臨的情況要復雜得多,在對外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的建設比在封閉半封閉和計劃經濟條件下黨的建設面臨的情況也要復雜得多。這兩大轉變,都要求全黨在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乃至領導體制和領導方式上進行相應的轉變,以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深刻分析了進城后黨面臨的形勢和考驗,針對因為革命勝利黨內表現出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受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明確提出了“兩個務必”的思想,告誡全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進攻。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和黨中央反復強調要反對黨內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宗派主義,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不要變為特權階層,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黨的先進性、增強黨的戰斗力。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黨和國家面臨著工作重點由階級斗爭向經濟建設的轉移。適應這種轉移,黨的八大提出了加強執政黨建設的一系列任務。后來“左”的錯誤指導思想滋長,對黨的建設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以后,鄧小平同志鮮明提出執政黨應該是什么樣的黨、執政黨的黨員怎樣才算合格、黨怎樣才叫善于領導的問題。通過黨的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我們黨明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現階段奮斗目標,確立了黨的建設的根本任務是把黨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十五大強調著力解決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黨的十六大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戰略任務,黨的十六大以后黨中央提出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大任務,從而不斷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我們黨執政,需要通過黨的完善的領導體制和科學的執政方式來運行與實現。新中國成立初期,各級政權機關尚處于初創階段,而黨的領導機關和各級組織則比較嚴密、健全,對黨政軍民各項工作的具體領導有著豐富的經驗,因此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形成的黨委一元化領導格局繼續沿用下來。這對于當時統一指揮、協調一致地完成經濟恢復和民主改革的任務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元化領導格局下,我們黨初步提出了一些正確處理黨政關系的基本原則。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在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上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決策和新舉措。如:黨委對政權機關的領導從包攬一切向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轉變,黨委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干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來實施領導;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規范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關系,黨的全部執政活動都在憲法和法律范圍之內,都嚴格接受監督,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等等。這些思想、決策和舉措的貫徹實施,既保證了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和領導作用的有效性,又保證了國家政權機關職能得以依法履行和充分發揮。
(二)把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在履行執政為民、執政興國歷史使命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60年來,我們黨把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同對主觀世界的改造結合起來,既緊緊圍繞黨領導的偉大事業推進黨的建設,又通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來推進偉大事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拒腐防變能力,使黨始終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適應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入城市、開始由城市領導農村的重大轉變,密切結合民主改革和恢復國民經濟的各項工作加強自身建設,使黨員質量和黨組織的戰斗力進一步提高,黨的政策得到社會各階層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黨在群眾中的威信空前提高。我們黨依靠理論路線的正確、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富有戰斗力等優勢,領導人民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迅速醫治了戰爭創傷,蕩滌了舊社會的污泥濁水,完成了全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了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展開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經濟文化建設。
1956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在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同時,明確提出黨的建設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全黨的馬列主義水平,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原則,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密切結合,反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宗派主義。八大以后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其間成功與挫折交替,正確與失誤交織,從總體上說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黨的建設各方面工作是扎實有效的,黨經歷了在曲折中發展的過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堅持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一方面,黨的建設始終堅持服從和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堅持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開辟黨的建設的寬闊舞臺和活力源泉,把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黨的建設的根本方向。另一方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以黨的建設為支撐、為保證,把黨的建設的成效貫穿到國家發展的各個領域,把國家的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改革開放30年,是我國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也是我們黨堅持不懈抓黨的建設的30年。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是這樣緊密聯系在一起,呈現出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生動局面。
(三)深刻總結和運用國內國際正反兩方面經驗,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在中國這樣原來經濟文化十分落后和地區發展極不平衡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是極為艱巨而復雜的任務,建設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曲折和失誤。重要的是,我們黨善于總結經驗,能夠依靠自身的力量和人民的支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敢于對發生的各種缺點、錯誤作出自我批評和公開糾正,并且通過總結和反思使黨的領導水平得到新的提高,使黨和人民的事業得到新的發展。
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出現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嚴重失誤?!按筌S進”開始后不久,毛澤東同志和黨中央就覺察到“左”的錯誤并著手進行糾正,使“共產”風、浮夸風、高指標和瞎指揮等錯誤得到初步遏制,形勢開始向好的方向轉變。1960年底黨中央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左”的錯誤,并且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隨即制定和執行了一系列正確的政策和果斷的措施。1962年中央召開的有七千人參加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次會議前后,為“反右傾”運動中被錯誤批判的大多數同志進行了甄別平反,給被劃為“右派分子”的大多數人摘掉了“右派分子”帽子。由于這些經濟和政治的措施,從1962年到1966年國民經濟得到了比較順利的恢復和發展。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我們黨全面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左”的錯誤,審查和解決了黨的歷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錯案,公正評價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在各個方面進行撥亂反正的工作。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認真總結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顯示了我們黨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政治品質,顯示了我們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開辟建設社會主義新路的堅強決心。新時期以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統一,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對的就堅持,不對的就趕快改,做得不夠的就加以補充,新問題出來抓緊解決,由此保證了黨和國家的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發生以后,我們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按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的重要思想,采取一系列重要舉措聚精會神抓黨的建設,大力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得到新的提高。黨的十六大總結了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個堅持”的基本經驗,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總結了我們黨50多年來執政的六條主要經驗,黨的十七大總結了改革開放30年來“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這些經驗對于我們黨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已經產生而且還將長期產生重要的指導作用。
60年來,我們黨還注重總結和借鑒國外執政黨建設的經驗教訓。1956年2月召開的蘇共二十大全盤否定斯大林,在社會主義陣營引起極大震動,相繼發生了波蘭和匈牙利事件。帝國主義趁機掀起反蘇反共反社會主義浪潮。我們黨借鑒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的歷史教訓,黨的八大強調堅持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加強對黨的組織和黨員的監督,發展黨內民主,反對個人崇拜。這些重要思想,無論從當時來講還是從長遠來看,對于加強黨的建設都是至關重要的。1957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總結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歷史經驗,提出了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挫折。我們黨科學總結蘇聯東歐亡黨亡國的教訓,并且科學總結一些執政幾十年的老黨、大黨先后喪失執政地位的教訓,從中吸取和借鑒有益的經驗來警示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總之,這60年我們黨的建設,是一個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總結和運用國內外多方面豐富經驗,從而不斷提高的過程。正是通過這種多方面經驗的總結,使黨的建設工作和黨的執政實踐在歷史的比較、國際的觀察、現實的把握中,開闊了視野、深化了認識、提高了水平。
二、60年黨的建設的主要成績
新中國成立60年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始終圍繞治國理政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可以說在以下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一)關于黨的政治路線。60年我們黨為制定和貫徹正確的政治路線作出了不懈努力。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制定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提出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這條正確路線的指引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奠定了根本基礎。黨的八大和八大一次會議制定了盡快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路線和一系列方針政策,積極探索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但由于在對形勢的判斷尤其是在階級斗爭問題上出現嚴重失誤,八大的正確路線沒有堅持下去。改革開放之后,我們黨深刻總結經驗教訓,制定并堅持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在這條正確路線的指引下,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克服各種困難,戰勝各種風險,抵制各種干擾,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穩步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60年黨的政治路線發展演變及其實踐結果表明:政治路線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黨、國家和人民事業的盛衰。政治路線是黨全部活動的生命線,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確立和堅持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抓住了、抓好了這一條,黨就會贏得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國家的發展就會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二)關于黨的指導理論。我們黨要在中國這樣的東方大國實現執政為民、執政興國的歷史使命,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是根本不可能的。新中國成立初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努力探索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理論上不斷作出新的總結和概括。毛澤東同志的《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黨的八大政治報告等文獻,圍繞在我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徹底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實行黨和國家工作重點向經濟建設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全黨智慧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豐富了治黨治國的寶貴經驗,集中全黨智慧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集中全黨智慧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形成這個科學理論體系,是60年來我們黨在理論上和政治上的最大收獲。
注重從思想上建黨,是我們黨自身建設的顯著特點。60年來,我們黨堅持把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黨員和干部教育的中心內容。在黨和國家處于歷史轉折時期、事業發展處于新的起點、前進道路上遇到大的困難、世界社會主義出現風波、國內外敵對勢力借機制造思想混亂的時候,我們黨特別重視用科學理論教育全黨,保持清醒頭腦,堅定正確的前進方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黨的理論武裝工作就跟進一步。在全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中開展的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在全國農村開展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在全黨開展的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及目前正在全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都極大地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凝聚了全黨的力量。
(三)關于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是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大計。新中國成立初期,黨中央提出了全面培訓各級干部的任務,通過舉辦掃盲班、文化補習班、選調部隊干部上大學等多種措施,著力提高黨員干部的文化知識水平,保證了新生政權的干部需求。1954年,黨中央制定和實施《關于輪訓全黨高、中級干部和調整黨校的計劃》,對提高領導干部素質起了重要作用。1964年毛澤東同志提出培養和造就革命事業接班人問題,中央組織部據此提出了培養提拔新生力量的四項舉措:一是將年輕優秀的知識青年干部分批下放到基層掛職鍛煉;二是將理論水平較低但有培養前途的干部送到各級黨校學習;三是對文化水平較低的工農干部幫助他們提高文化;四是領導干部搞好傳、幫、帶。隨后,中央和地方黨委選調一批優秀的青年知識分子干部到基層掛職鍛煉,還從應屆大學畢業生中挑選一批優秀分子進行重點培養。改革開放之后,我們黨創造性地制定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針,堅持德才兼備的用人原則。通過平反冤假錯案、廢除實際存在的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建立干部離退休制度、實行新老干部合作與交替、大力培養選拔年輕干部等措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通過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下放干部管理權限,實行干部分類管理,建立國家公務員制度,制定并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積極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有利于推動科學發展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等,提高了干部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60年來,我們黨在各個歷史階段培養造就了一支總體上適應當時形勢任務需要的干部隊伍和大批善于治黨治國治軍的優秀領導人才。這是我們黨所以能夠在長期執政中取得偉大成就的關鍵性因素。
(四)關于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我們黨的組織優勢。新中國成立初期,為鞏固政權和發展經濟的需要,從1951年到1954年進行的整黨,對黨員開展了在執政情況下怎樣做一個合格共產黨員的教育,清理了黨員隊伍中的不純分子和消極落后分子,同時開展了發展新黨員和建立新的基層黨組織的工作。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中央制定了農村、工業企業、商業企業三個黨的組織工作條例,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化、規范化。改革開放以后,針對基層黨組織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中央制定了全面推進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和機關、學校、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方針和措施。各級黨組織在實踐中積極進行調整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改進工作方法、創新活動內容、完善職能作用的探索,積累了新鮮經驗,擴大了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2008年,黨的基層組織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25萬個增加到371.8萬個,黨員總數由580萬名增加到7593萬名,形成了遍布全國、覆蓋各個領域的基層組織體系。改革開放以來,大批生產一線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大學生以及一些新社會階層中的先進分子加入到黨組織中來,黨員隊伍的素質、結構和分布更加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60年來,我們黨能夠長期穩固地執掌政權、完成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執政使命,是同不斷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各條戰線的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密不可分的。
(五)關于黨的作風建設。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形成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三大作風,成為克敵制勝的力量源泉和有效法寶,是我們黨執政的寶貴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以后,黨處在執政地位,獲得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條件,同時一些黨員干部沾染不良風氣、脫離群眾的危險也大大增加。1950年5月,黨中央發出指示,在全黨范圍進行大規模的整風運動,克服上級機關的官僚主義、居功自傲情緒和“革命到頭”思想。1951年開始的整黨,著重解決黨內思想不純和組織不純等問題。1956年黨的八大以后到“文化大革命”前,盡管我國的建設事業經歷曲折,但全黨的精神風貌是好的。在國內發生嚴重經濟困難、外部受到戰爭威脅和巨大壓力的情況下,黨和人民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怕挫折,頂住壓力,團結一致,艱苦奮斗,依然以無比的英雄氣概和高昂的熱情投身建設事業。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廣大黨員干部中涌現出大量可歌可泣的優秀典型和先進人物。
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充分認識到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中,黨的作風方面的問題、脫離群眾的問題會比以往凸顯出來,因而高度重視黨的作風建設,堅持不懈地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和糾正不正之風。從1983年開始,用三年半的時間對黨的作風和組織進行了整頓。1990年3月,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2001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作出《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提出“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作風建設新要求。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大力倡導弘揚優良傳統作風,帶頭樹立為民、務實、清廉形象;各級黨委在解決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干部生活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60年的實踐證明,執政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命。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重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是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一項重大而長期的任務。
(六)關于黨的制度建設。實現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依靠制度的保障,因為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新中國成立后,我們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對社會主義條件下黨的制度建設也進行了探索和嘗試。黨的八大明確提出:黨的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把制度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建設貫穿于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努力探索從制度上加強黨的建設的新經驗。黨章是黨的根本規章,黨章的修改和完善是黨的制度建設的最重要內容。黨的十二大制定了新黨章,之后經過黨的十三大到十七大歷次黨代會的修改,黨章不斷得到充實、豐富和完善。1980年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討論通過《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同年8月,鄧小平同志發表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重要講話,是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綱領性文獻。此外,《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的制定和修改,黨的各級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黨內選舉制度、黨的地方各級全委會和常委會工作機制、干部人事制度、黨務公開制度、巡視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以及黨代表大會常任制在一些縣(市、區)的試行,使黨的制度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步,并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七)關于黨的反腐倡廉建設。黨在全國執政后,對消極腐敗現象的危害性,對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并采取正確的方針和有力的措施懲治腐敗。新中國成立初期,果斷處理劉青山、張子善貪污案,在全黨全社會引起極大震動,有效遏制了腐敗現象滋長的勢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通過開展整黨整風、“三反”運動等懲治當時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在繼承過去反腐倡廉有效做法的同時,積極探索新的途徑和措施。針對改革開放條件下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情況,始終堅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堅定不移地開展反腐倡廉建設,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查處大案要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工作成效明顯,懲處腐敗分子、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治理商業賄賂等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改革反腐倡廉工作體制,恢復重建黨的各級紀律檢查機關,政府系統成立監察部門,檢察院設立反貪局,組建國家預防腐敗局,紀檢機關和監察部門合署辦公,紀檢機關、監察部門對派駐機構實行垂直領導、統一管理。制定和實施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等一批黨內重要法規。特別是2005年中央頒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標志著反腐倡廉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以上我從七個方面對60年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取得的主要成績進行了粗線條的梳理,請大家進一步研究。
三、60年黨的建設實踐的啟示
結合新中國成立60年我們黨、我們國家走過的偉大歷程,可以從黨的建設實踐中得到許多重要啟示。
第一,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沒有也不可能有適合各國情況的統一模式,照搬書本不行,照搬外國也不行,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走符合自己國情的道路。從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來說,就是建設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符合我國國情、扎根中國大地的科學社會主義。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在曲折、艱辛的探索中終于成功地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創的、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加以堅持和發展的、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堅持和發展的正確道路,是一條實現中國繁榮富強、中國人民共同富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在當代中國,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什么別的道路,才能發展中國、振興中國,才能保證中國的長治久安,也才能使中國通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無論遇到什么復雜局面,無論遇到什么風險考驗,我們都要毫不動搖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經驗表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堅持改革開放統一起來。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這些精辟論斷,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講得很透徹很深刻。全黨同志都應當十分明確,我們的經濟建設,是以四項基本原則為政治保證、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的;我們的改革開放,是以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目的的;我們的四項基本原則,是保證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同時又從新的實踐中不斷取得新的經驗來加以豐富的。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就要牢牢把握經濟建設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之間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關系,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貫穿于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的全部工作之中,體現到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的工作和行動中去。
第二,必須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尤其是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來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確保黨建工作始終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黨的建設歷來是與黨的中心任務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為實現黨的中心任務服務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建設是為勝利開展武裝斗爭和壯大統一戰線,取得全國政權服務的;在新中國成立黨成為執政黨以后,黨的建設是為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實現黨的執政使命服務的。我們黨一貫強調要根據不同歷史階段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確定黨的中心任務,緊緊圍繞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加強黨的建設。這里的關鍵問題,是必須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不同時期的主要矛盾,歸根到底是要通過正確處理好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不斷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馬克思主義最重視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就在于最終能夠創造出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更好的勞動生產率,更能保證發展成果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共享。改革開放之前的30年,我們黨出現嚴重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還“以階級斗爭為綱”,長期把發展生產力的任務推到次要地位。改革開放之后的30年,我們黨所以能夠帶領人民在國家發展中取得舉世矚目的新成就,根本的一條就是堅定不移地把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放到了經濟建設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F在,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黨的建設必須按照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要求,緊緊圍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來進行,歸根到底必須緊緊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來進行。我們所追求的發展,是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的又好又快發展,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我們在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中,要堅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科學發展抓好黨建、抓好黨建促進科學發展,努力把黨建優勢轉化為國家發展的優勢,把黨建成果轉化為國家發展的成果,使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科學發展的要求。
第三,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建設必須始終遵循的宗旨、方向和目的,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能夠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根本原因在于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為人民的利益奮斗的。我們黨在全國執政60年來,盡管經歷過這樣那樣的曲折,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沒有變。這使我們黨既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獲得了為人民利益不懈奮斗的強大動力,又使我們黨從人民群眾中汲取了奪取勝利的無窮智慧。60年的實踐證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最重要的就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面向未來,我們黨要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執政使命非常神圣,執政任務非常艱巨。我們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一切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這“三個有利于”為根本判斷標準,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既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又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我們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使全體人民都滿腔熱情地投身到建設祖國的美好未來和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去。只要我們堅持這樣做,堅持同廣大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就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從容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不斷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新局面。
第四,必須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發展黨內民主,維護中央權威,不斷增強黨的蓬勃活力和團結統一。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民主集中制原則,制定規范黨內政治生活、處理黨內關系的基本準則和具體制度,形成了黨在組織建設上的鮮明特征。新中國成立后最初七、八年,我們黨十分強調民主集中制,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一直比較注意實行集體領導,反對和防止個人崇拜,黨內民主生活比較正常。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開始,黨和國家政治生活逐漸不正常,削弱以至破壞了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這是導致發生嚴重失誤的重要原因。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這是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得出的深刻結論。
60年的歷史表明,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一方面必須充分發展黨內民主、充分尊重廣大黨員的主體地位,確保黨員按照黨章規定充分行使黨內民主權利;另一方面必須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和活力之源,是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基礎。堅持黨和國家的集中統一,維護中央權威,是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內在要求,是全黨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這60年,我們黨正是在以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經過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前赴后繼的不懈奮斗,黨和國家事業才取得如此輝煌的歷史性成就。在今后黨的民主集中制建設中,必須始終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切實推進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保證全黨行動一致,努力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第五,必須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推動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相互促進,從整體上提高黨的建設水平。黨的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是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在處于執政地位時,黨的先進性集中體現在黨的執政活動中。黨要承擔起人民和歷史賦予的重大使命,必須認真研究自身建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在領導改革發展中不斷認識自己、加強自己、提高自己。60年來,我們黨始終重視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作出的巨大努力是承前啟后、一以貫之的,我們黨對加強自身建設規律的探索也是承前啟后、一以貫之的。
長期以來,我們說到黨的建設,一般都是講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這三大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根據新的實踐要求,提出要注重制度建設,豐富了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的內涵。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反腐倡廉建設這個科學概念,把反腐倡廉建設與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并列,進一步豐富了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的內涵。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加強黨的建設,就要著眼全局,統籌部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使這五個方面的建設相互配套、相互促進,既突出重點、又整體推進,不斷提高黨的建設工作水平。
黨執政60年的實踐告訴我們,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黨的建設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面臨許多新考驗新挑戰。這就要求我們黨要善于運用在加強自身建設中長期積累的成功經驗,與時俱進地推進黨的建設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工作創新、方法創新。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七大的要求,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以上我談了對新中國60年黨的建設的一些初步認識和思考,不準確、不妥當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新中國60年有很多成就和經驗值得總結,對60年黨的建設進行回顧和總結無疑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黨校是培訓和教育黨的干部的專門學校和重要陣地,有必要也有責任去努力研究黨的建設,總結黨建經驗,探索黨建規律,為黨校教學科研服務。我講這個題目,是為了引起黨校的同志和學員們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繼續進行深入的研究。
最后,祝全體學員在黨校期間學習好、生活好、身體好,祝全校教職員工教學、科研、管理取得新進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