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選上等牛肉,和辣椒、芝麻、桂圓、核桃、花生、味素、冰糖八種美味一起熬…又辣又香,接著熬…熬啊熬,終于熬成了阿香婆花生香辣醬,口口留香老滋味,就是我阿香婆。”這是上世紀90年代“阿香婆”品牌的標志性宣傳廣告,它不僅體現了“阿香婆”的制作過程,寓意了品牌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堅持,才能形成獨特的口感和風味,才能打開市場和銷路,而且也蘊涵了“阿香婆”從西安寶石軸承廠到西安太陽食品廠,再到西安太陽食品集團公司,幾度沉浮、孤注一擲后的探索、創新與艱辛。
好的中藥膏方熬制必需經過七大關:配料浸泡、煎煮、濃縮、收膏、滅菌、盛裝與收藏七大步驟,當中包含幾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均有嚴格的要求。如藥材需經過12小時的浸泡,武火煮沸、1小時文火、3小時微火后,三濾三煎,濃縮期間隨時撇浮沫不斷攪拌,滅菌處理使保質期從3個月延長至1年等等,有一個細節不到位都可能影響膏劑的療效。
煎煮中藥一般要經過清洗中藥、泡中藥、煮中藥、過濾藥渣,留下藥湯服用這五個步驟。煮中藥是其中關鍵的一環:一般先用大火煮開,煮開后再用小火熬煮40-60分鐘。為了充分利用和吸收藥效,首次煮完中藥后將中藥過濾出藥湯,剩下的中藥渣再加入適量的水,第二次熬煮,熬煮30分鐘后倒出藥湯服用,藥渣才能扔掉。
不論是傳統美食,還是中藥“練”制與煎煮過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熬”,需要文火慢燉、慢煨、慢熬,實質上就是時間、精力與責任、耐心、細心的持續與堅守。
人生又何嘗不是一種漫長的熬呢?十月懷胎是熬,是在勞累、提心吊膽與痛苦之中煎熬,熬什么呢?熬新生命與未來的希望。種莊稼、栽果樹是熬,是在犁地、播種、施肥、除草、灌溉、收獲等各個環節,是在田間地頭日日的不輟的辛勤勞作,是在汗水伴隨著精管細作中熬,熬什么呢?熬的是豐收的喜悅和希望。求學是熬,是一堂接一堂課的熬,是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甚至到研究生和博士后近三十年孜孜不倦地熬,熬什么呢?熬知識、思維、視野、智慧和技能的積累。工人做工也是熬,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單調與枯燥循環重復之中的熬,熬什么呢?熬的是崗位的操守與履職。
還有一種變味的怪異熬。有這樣一則笑話:“只要你在三十年代和魯迅握過手,和郭沫若合過影,與王伯沆、黃侃、劉文典、熊十力、錢穆、王國維等一眾元老留過念,把知道你底細的人都熬死了,你再不學無術,只要你能活到現在,也能混一頂‘國學大師’的帽子。”這就是中國職場和官場傳統的“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的現象,即:熬胡子、熬資歷、熬地位。這種人熬成婆婆以后,也可能會熬掉當媳婦時的懶散、刁蠻和任性,變得勤快、豁達、開明起來;也許會變得尖酸、刻薄、執拗起來,也許經常會使喚、支配、掣肘、壓制,甚至虐待媳婦。
有時候,人們又不是熬具體的事情,而是熬對待生活本身的態度。比如:牧羊人把羊群趕到草盛的地方,找個地方坐下來靜靜地看著羊吃草,這時候更多的是熬人與羊群之間的和諧與默契。再比如,灌溉的時候,渠口戳開后,坐在地頭靜靜地等著水流到頭把地灌好,這時候更多的是熬一種循序漸進地推進過程,熬的是堅持到底的信心。又比如:上了年紀的人經常喜歡去田間地頭轉轉,看播種、看收割,而且經常一熬就是一大晌,更多的時候可能一點忙也幫不上,這時候熬的更多是一種深深地牽掛和如己所愿后的心安理得。
再苦再艱辛的日子就這樣在熬的過程中一天天過去了,期間可能伴隨著一種淡淡的疲態。這種“熬”談不上愁苦,也談不上喜悅,因為再嚴重的大病最終還是逃不過一個熬字,人生再大的苦難最終還是躲不過一個熬字,生活再大的喜悅過后還是一個熬字為生。這不是麻木,也不是逃避,而是一種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或者說是一種擺脫苦難、厄運、束縛和重壓的無奈之舉。
小區里有幾個古稀老人,經常搬個凳子獨自一坐就是一個整晌,吃過飯繼續如此,天天就這樣熬著,直到躺下再也起不來。鄰居們經常問他們,你坐在那里想什么呢?他說什么也沒想,經常坐著坐著就自己睡著了,好像自己都忘了自個在那兒坐著。這種出神、發呆和精神游離的狀態,其實同許多釣魚人一樣,都進入了“熬”的精髓,把自己熬成了旁觀者,其實是他們面對幾十年如一日“熬”的太多過后的一種自我放松和超脫方式罷了。
正如筆者一樣的許多農家子弟,從小就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但又巴不得早日跳出龍門離開土地,千軍萬馬之中擠過了獨木橋,在大城市安家了,似乎擺脫了在土地上熬一輩子的命運,在野外顛沛流離熬了幾十年,一旦退出工作崗位后,又渴望能回到故鄉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土地,在躬耕、上網、寫作、娛樂、健身中,身心健康而愉悅地熬完余生。
“熬”有很多表現方式,麥田守望是熬、秉燭夜讀是熬、爬格子改稿是熬、流水線上打螺絲是熬,夜班值守也是熬,春風得意是熬、內卷打拼是熬、躺平啃老也是熬…只是熬的方式、態度和程度不同而已。
一鍋醇厚美味的濃湯,熬盡了蔥姜蒜椒,卻熬不盡流轉年華。熬好了就是美味,熬不好就是一鍋怪味水。熬可以把人熬消極,渾身充滿負能量,也可以把人熬樂觀,整個人充滿積極向上的精氣神。
苦熬到極致便顯香甜了,但愿每個人都能在自己人生漫長的煎熬過程中,始終保持一種豁達而樂觀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有助于身心健康,更有利于迎接生活的電閃雷鳴、挺過人生的風浪。同時也衷心希望更多的年輕人,不要有過早熬文火的思想,要有積極向上的武火,像熬鷹套馬一樣,用自己的信心、熱情、勇氣、沉著和毅力,在艱難困苦的磨礪中打拼出一片新天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