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10月 了!89年前的10月,毛主席率領的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了寧夏的六盤山,這標志著為時一年的中央紅軍長征結束,又將開啟新的偉大征程。毛主席過了六盤山主峰之后,寫了這首詞,將這個勝利的喜訊和新征程的誓言告訴南方的老區(qū)人民,每個字都在那里閃爍,我每次讀這首詞,都能體會到老人家當時的喜悅、悲壯和決心,有時感動到心里發(fā)顫。
我們就首先說“望斷南飛雁”吧。
登臨送目,是可以看到很多景觀的。如“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如“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又如毛主席在幾個月后寫的“長城內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等等,而毛主席當時寫《六盤山》除了淡淡的幾片白云就只寫到了“雁”,這是文學創(chuàng)作服從主題需要的取材問題,全詩的感情都在這里,這是全詩的詩眼,反映了當時毛主席因長征結束而產生的喜悅之情。
這首詞是毛主席下了六盤山主峰之后寫的。
據《毛澤東年譜》記載:“10月7日,到達乃家河。途經甘肅固原縣青石咀,在一個山頭上直接指揮陜甘支隊(本文作者注:此即中央紅軍,在9月12日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改用此番號)第一縱隊的一、四、 五大隊,采取兩側迂回兜擊、正面突擊的辦法,殲滅何柱國騎兵軍兩個連,繳獲戰(zhàn)馬百余匹。率陜甘支隊順利地越過六盤山主峰,繼續(xù)向環(huán)縣與慶陽之間前進。隨后,作《清平樂·六盤山》”。
中央紅軍是9月18日越過岷山的,也是到了10月 寫了著名的《七律·長征》,歡呼“三軍過后盡開顔”。10月27日,毛主席在出席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時說,“現在環(huán)境改變,二萬里完結,將來再不會有二萬里,應向干部解釋發(fā)展前途。”
這就是毛主席在那一階段的心情,《清平樂·六盤山》正是這一心情的藝術表達。
雁,從西漢蘇武的故事起,就是作為信使出現在文學作品中的,詞中雁是“南飛雁”,從時令上說,此時正是入冬時節(jié),雁飛往南方過冬,這是客觀景物,寫得極其自然,讀者一般不會賦予更多遐想。但是,毛主席當時是像送別極為重要的信使那樣,寄托了無限情懷的:我們紅軍輾轉到了北方,雁正向南飛去,那是我們出發(fā)的地方呀!南方呀,南方!我們的老區(qū)在南方,那里有我們老區(qū)的人民呀!所以,他一直望著它向南飛翔,飛到看不見了,還不舍得轉移視線。也就是說“望斷”了還站在那里望,這是何等深情啦!
我們怎么知道毛主席當時是“望斷”了還在望呢?這是毛主席在詞中創(chuàng)造的藝術環(huán)境“天高云淡”四個字告訴我們的。天氣晴朗,云彩不多,才有利于看清高飛的雁,有利于遠望。如果是陰霾天氣霧氣沉沉就不會產生這樣的效果。
毛主席的“望斷”和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見”完全不同。李白也是一直目送帆船到看不見為止,但“孤帆”要去做什么? 只知道是下?lián)P州,別的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空洞無物。
毛主席的情懷是極其博大的,他希望大雁帶往南方的是史詩級的信息。南飛的大雁呀,請你們告訴我們老區(qū)的人民,我們被迫離開江西蘇區(qū)時是8萬6000多人,我們歷經11個省,“屈指行程二萬”,我們沒有被消滅,如今到了長城了,我們還有7000多位“好漢”,我們的紅旗還在“漫卷西風”。老區(qū)的人民,全中國的勞動人民,我們現有7000壯士,就是你們手中的“長纓”。請你們相信,我們有“長纓”在手,是一定會“縛住蒼龍的”,中國革命是一定會勝利的。
本詩結尾用的是是疑問句:“今 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這是寫詩手法,實際是肯定句,意思是我們的紅軍還在,我們是一定會“縛住蒼龍的”。(“長纓”“蒼龍”的出處及所表示的意思 ,許多注釋本都有解釋,且已普及,本文就不多說了。)
《清平樂·六盤山》是寫給老區(qū)人民和全國人民的一首告慰詩,是一首史無前例的壯懷激烈的誓言詩!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