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機會主義者他們小資產階級的自發勢力從各方面來包圍無產階級,浸染無產階級,腐蝕無產階級,經常使小資產階級的懦弱性、渙散性、個人主義以及由狂熱轉為灰心等舊病在無產階級內部復發起來。要抵制這一切,要使無產階級能夠正確地、有效地、勝利地發揮自己的組織作用,無產階級政黨的內部就必須實行極嚴格的集中和極嚴格的紀律。
在唯物辯證法的理論中,事物的發展是由其內部的矛盾沖突所引起的,在矛盾不斷地否定自身并走向反面,這也就是常說的否定之否定。而革命斗爭中,之所以革命組織會采用民主集中制這樣的制度,以及機會主義者地不斷出現,也都可以用唯物辯證法的理論來解釋。
民主集中制這個制度中,民主與集中似乎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但這個制度的存在正是由于社會本身的矛盾,即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民主本身的矛盾也是一樣,無產階級的民主不可能給資產階級帶來利益,同理在無產階級革命組織當中,也不可能存在面向資產階級的民主,但民主確實可以對組織帶來利益,讓組織底層的實踐者可以將意見向上反饋,但對于殘留有資產階級思想的人群,就需要用集中去對其專制,所以在一個既存在無產階級也存在資產階級的時期,也就有了民主集中制這樣一個看起來矛盾但實際上非常合理且符合革命形勢的這樣一個制度。
前文有提到,民主集中制的集中,是面向殘留有資產階級思想的人群,也就是持有機會主義的人,如果死抓著機會主義不放,不肯接受組織的紀律和制度要求,那也就成為了機會主義者。歷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少不了各式各樣的機會主義者,這種現象,也是符合唯物辯證法的事物發展觀的,對于一個社會中的人來說,在原先的社會中不可避免會受到資本主義世界觀的灌輸,而在參與進革命時,在其立場上就會發生從資產階級到無產階級的轉變,這種轉變是在革命進程中不斷發生的,假設到了某一個革命階段,革命發生了從線上到線下的轉變,需要組織成員實際進到工廠中去融工,在這時某些成員可能就不愿意放棄自身原先的生活條件,這樣也就成為了機會主義者,并被革命組織所拋棄。
在蘇聯的歷史中,普列漢諾夫和托洛茨基等人,起初似乎也在革命的行列中,但隨著革命的深入,他們的機會主義思想逐漸暴露。托洛茨基的“不斷革命論”和“多黨制”主張,本質上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反映,與無產階級的集體主義和革命的最終目標背道而馳。這些機會主義者在革命的關鍵時刻,往往采取消極的態度,甚至與反動勢力相勾結,成為革命的絆腳石。 機會主義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其本質都是背離無產階級的革命路線,追求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
在革命的總進程中,存在著許多事物在矛盾中并行地發展,革命運動本身,會隨著斗爭烈度的提高來改變斗爭形勢,像線上到線下的轉變,經濟斗爭到政治斗爭的轉變,革命組織的制度會發生從委任制到選舉制的變更,組織建設的程度與廣度不斷地提升,而革命者也要在這個進程中不斷地鍛煉自己,并且要明確認識到革命進程的轉變,如果落后于革命進程,也就成為了泥潭機會主義。革命進程曲折且漫長,而機會主義者,在這個過程中偏離了革命路線,也就成為了革命者的敵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