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網友進行交流時,有些網友提出了一些問題。其中天涯網友提出了如下問題:
“還是我還是有一個疑問求教:馬克思恩格斯固然說過,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社會里,生產勞動將是自由者的聯合體的勞動,但是這種聯合體到底是全社會的呢,還是分散成為一個個類似于你所說的人民公社生產隊那樣的個體呢?如果是前者,則必須要實行國家統一計劃調配,包括資金原料設備等生產資料,也包括生產出來的成果。因為無論是哪一個生產單位,它只能服從于社會化大生產中的分工協作。他既不可能生產出本單位需要的所有生產資料,也不可能消費掉生產出來的消費資料。全社會都從屬于一個生產整體,當然也從屬于一個消費整體。這種生產和消費,當然是建立在勞動者自己掌握生產資料,但這種掌控,必須要通過國家來統一掌控,才能實現社會化有計劃的大生產。例如鋼鐵廠,他的原料,設備,電力等,都不可能是自行解決的;產品也不是自行消化的(每個工人分配若干噸鋼鐵產品是不可想象的),也不可能自己將產品投入市場進行自由買賣和商品交換,最佳結果還是要依靠社會化的統一調配。生活資料的分配也是如此,要通過國家統一來進行統一調度。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生產服裝單位的勞動者如果需要襪子,或者通過國家從生產襪子的單位進行調撥,或者是以工資發放(勞動券也一樣)的形式去購買或領取。而不會是自行交換,或是各自將自己的產品投入市場,搞分散性的各自競爭的市場經濟。否則必然會破壞社會化大生產的計劃性。 所以,您一方面主張公有制的勞動實體,一方面又回避國家或社會對生產和分配的統一計劃和調配,同時又主張市場經濟,而市場經濟必然否定社會對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生產和分配的統一計劃調配,這中間的邏輯關系是不是有些自相矛盾呢?”
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以成立的根據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關系問題,以前我曾經給另一位網友作回答時作了九點分析和說明:對于這一問題,我想要給你說明的是: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基本特點表現為生產勞動的個體性和生產資料公有性的基本特點。與資本主義社會相比,社會主義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但沒有消滅生活消費的個體性特點。因此,社會主義所有制就表現為一方面作為勞動力生存和發展基礎的生活消費依然是個體性的,另一方面,生產資料是公共所有的。
那么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呢?
第一是人人都成為生產資料的公共所有者。作為公共的生產資料公共所有者,每個人都可以和其它勞動者一起,在不損害公有資產的前提下(或者說在保值的前提下),利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通過勞動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要。因此,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者并不需要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商品來實現。
第二是生產資料公有制本身也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因此,在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者,具有雙重身份的生產者,其差別不是表現在資產所有方面,而是表現在勞動所有方面。因此,在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主體,不是資產所有者,而是勞動所有者;在社會主義生產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勞動所有權,而不是資產所有權。
第三是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人格化的資產者被消滅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也消除了,在社會生產過程中也不再存在什么產權的要求。因此,社會主義生產過程的實質,就是勞動者利用公共的生產資料(在保值的前提下),通過勞動來滿足自己消費需要的過程。公有的生產資料必須處于保值的狀態,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的變化就表現為勞動收入的變化,表現為能夠滿足勞動者需要的消費價值量的變化。因此,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企業,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經濟實體,我把這種實體稱為生產勞動實體,簡稱為勞動實體。
第四,通過上面分析,我們知道,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本質上是一種消費價值(或消費品)的生產,不再是剩余價值的生產。這種生產的主體是勞動所有者,其目的是滿足個人的消費需要和公共需要;而實現這一目的的手段,就是勞動者為企業、為社會提供相應的勞動量。
第五,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作用或功能首先在于它消滅了作為剝削者的資產所有者,從而使人人成為生產資料的公共所有者,改變了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的狀態;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作用或功能其次表現在它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一一在同一種公有制面前,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是無差別的,因而它消除了產權賴以生存的基礎。消滅人格化的資產者,消除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從而消除產權產生的基礎,一句話,社會主義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作用和功能,就是消去資產所有者的主體性,從而為勞動所有者成為生產主體、為勞動者滿足他們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提供相應的基礎。因此,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本質上是消滅產權和產權主體、實現勞動者主體地位、實現勞動所有權的形式。
第六,在社會主義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情況下,沒有了資產所有者,只有勞動所有者;不再存在資產所有權的利益要求,只存在勞動所有權的要求。因此,社會主義生產過程,就表現為勞動者利用公有資產(在保值的前提下),通過自己的勞動滿足自己的消費需要。但是,由于勞動者是以生活消費的個體性為基礎的,因此,他們在消費需要和勞動投入方面都具有個體性質。因此,社會主義需要實行按勞分配:即在進行集體生產時,必須用恰當的形式反映勞動者在集體生產中投入勞動量的差別,并在生產結果的分配中體現這種差別。也就是說,正因為勞動投入具有個體性,所以才需要實行按勞分配,所以說按勞分配是生產勞動個體的體現。
第七,為什么說社會主義經濟具有市場經濟性質呢?原因就在于勞動者是以生活個體性為基礎的。因此,勞動者不論是以個體方式存在還是以集體方式存在,在勞動所有方面它都具有獨立性的。勞動者在勞動所有方面的獨立性,決定了公有制企業可以也必須作為獨立的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決定于公有制企業必須以勞動者為主體“自主經營”,并在公有資產保值的前提下“收支處理”。既然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企業,是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存在和發展的。那么,就決定了社會主義經濟仍然具有市場經濟的特性。
第八,社會主義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因而公共的生產資料具有大范圍的整體性。譬如國有資產,就具有國家范圍內的整體性;譬如隊辦企業,那應有大隊范圍內的整體性。公有的生產資料具有大范圍的整體性,決定了公有的生產資料,可以按照社會需要進行分配和按效益流動。這就是社會主義經濟的計劃性的特點。從這個特點來說,從這一方面來說,社會主義經濟是計劃經濟,這沒有錯。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具有大范圍的整體性,正是社會主義制度相比于資本主義制度的主要優勢之一,利用這種整體性優勢,從而使公有資產的分布與社會需要經常處于一致狀態,這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這也是社會主義國家可以避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優勢所在。
第九,上面我們從社會所有制的兩個方面一一生產勞動和生產資料兩個方面分析了社會主義經濟的兩個特點:生產勞動和經濟實體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形成了社會主義經濟可以而且必然具有市場經濟的特性;生產資料公有制所表現出來的大范圍的整體性,這種整體性決定了社會主義具有計劃經濟的特性。那么,社會主義經濟的市場經濟性質與計劃經濟特性是不是互相矛盾呢?它又如何解決這種不同特性之間的關系呢?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曾經談到“……我們假定,每個生產者在生活資料中得到的份額是由他的勞動時間決定的。這樣,勞動時間就會起雙重作用。勞動時間的社會的有計劃的分配,調節著各種勞動職能同各種需要的適當比例。另一方面,勞動時間又是計量生產者個人在共同勞動中所占份額的尺度,因而也是計量生產者個人在共同產品的個人消費部分中所占份額的尺度”(《資本論》第95-96頁,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76年3月出版)。從這里我們看到,在馬克思那里,所謂社會主義經濟的計劃性,是建立在按勞分配規律的基礎上的。按勞分配,既有按照勞動者投入的勞動量進行產品分配的涵義,又具有根據社會必要勞動進行勞動狀態分配的涵義。前一種涵義,體現為產品的按勞分配,后一種涵義,表現勞動職能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按勞分配。而且這兩個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如果不是社會必要勞動或者不能轉化為社會必要勞動,那么這種勞動也就不能形成真正的消費價值,按勞分配就難以實現;反過來,各種勞動職能的分配如果滿足不了勞動者的利益要求,那么,勞動者的勞動潛力也就難以發揮,各盡所能、按勞分配也是一句空話。社會主義經濟的市場經濟性質和計劃經濟性質統一于按勞分配規律,在按勞分配規律的作用下運行和發展。傳統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把社會主義經濟的計劃性稱為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規律,把按勞分配則當作一個個人消費分配的規律,這是把生產和分配,把生產和消費進行形而上學的局部理解,從而把社會主義計劃性理解為一種脫離經濟規律進行行政操作的方式,顯然是犯了重大錯誤。這與學術界并不了解真正的按勞分配是相關的。事實上,了解了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兩重性,即生產勞動的個體性和生產資料的整體性,就不難了解社會主義經濟既具有計劃性、又具有市場性的兩重性。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地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這一提法是十分恰當的。“國家宏觀調控”是體現了社會主義經濟的計劃性特點,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則體現了社會主義經濟的市場性特點。兩個方面的結合,即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真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即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上的市場經濟,由于實現了按勞分配,而使企業不再是資產所有權的體現,而是勞動所有權的體現。這種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企業性質上已經是一個勞動實體,而不再資產實體,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成立的根據;另一方面又由于公有的生產資料所具有的整體性,這種整體性為生產資料按照社會需要進行安排的可能性。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具有的計劃性的特點。這兩個方面通過按勞分配的過程統一起來,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區別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不同特點。
市場經濟因為商品經濟的存在而存在。社會主義生產既然還要進行商品生產,那它帶有市場經濟的特點,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結合價值規律的作用所形成的新的經濟形式。而不是復制西方經濟模式。抄作業是不可能抄出一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來的。
以上回答涉及了一系列新的經濟學概念或范疇:包括經濟實體、勞動實體、資產實體、勞動所有者、勞動所有權、消費價值生產方式、按勞分配規律等等。除此之外,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涉及到“工本”、“公資”、“社會主義生產力”、“勞動人”等重要范疇。對應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以工本為基礎的范疇體系,對于這些新的概念和范疇在我的其它相關文章中有詳細論述,在本公眾號或今日頭條上都可以閱讀和了解。
關于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如何來的,它又是怎樣運行和發展的。稍后我將另文說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