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有里程碑事件確定質變,也正是因為過于強調里程碑事件,會讓人有一種錯覺,認為歷史是在某個時刻發生了巨變。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有自己的速度,非幾十年十幾年不能徹底實現。武昌起義點燃了中國帝制覆滅的引信,值得大書特書,但是不能說武昌幾聲槍響,就打倒了兩千年帝制。
中國帝制第一個松動的跡象在1900年東南互保。當時滿清政府向11國宣戰,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骙、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等拒絕中央命令,公開宣布不支持與外國宣戰,隨后從廣西到山東的整個東南地區與列強達成默契,雙方互不進攻!在這期間,張之洞曾提出:一旦北京不保,兩宮遭遇不測,就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以主持大局。在此之前,孫中山同盟會已經提出了創立民國,但是由當權者提出廢除皇帝,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1900年,中國帝制的根基幾乎已經土崩瓦解,滿清的幾個貴族也擋不住這樣的洪流。1911年,武昌首義,滿清幾乎在內外交困中,不得不在幾個月之后終結帝制。但是,中國帝制的土壤沒有完全根除,中國帝制在短時間內還經歷了2次比較大的反復,1916年袁世凱稱帝和1917年張勛復辟。
袁世凱稱帝是差一點就讓帝制在中國再續命50年,其實當時帝制的主要擁護者楊度等,并不是希望袁恢復君主專制,而是希望建立類似英國的君主立憲,再不濟也是類似德國、日本的實君立憲,這在二十世紀初葉,也不算是落后的制度!但是全國民眾不答應,所以蔡鍔以云南邊陲一隅,就可以攪動全國,袁世凱在“洪憲元年”就名敗身死。
張勛則是不識時務,袁世凱這樣的實權派都不能竊國。他一個地方軍閥,帶著5千辮子軍,就到北京擁護溥儀復位了!這件事情的吊詭之處,張勛帶5萬部隊入京復辟還可以理解,如何敢只帶5千復辟帝制?歷史背后就是,張勛在此之前,召開了多次18省督軍會議,那些督軍們虛與委蛇,沒有當面反對,張勛就真以為他們的不做聲是贊成恢復滿清。結果1個月就逃到荷蘭大使館,他的那些前同僚也不再追究他,畢竟他手里還有他們當時不做聲的證據。
二十世紀一十年代,帝制的土壤仍舊盛行,還很有理論依據,世界強國英國、德國都有君主,鄰邦日本君主立憲實現了富強。也就是在一十年代末,新文化運動爆發了,這場運動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根除了中國父死子繼的土壤,最后那個逆時代潮流的就是在島上的那個人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