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主席與各戰區負責人的電報往來,對于彭、劉、粟等名將,只交代戰役目標就行,不需要深入糾纏太多的戰斗細節,給予戰區司令員很大的發揮空間,而對于開局之初的陳、聶等,則簡直手把手不厭其煩長篇大論教導戰區首長如何適應解放形勢的發展帶兵打仗,行兵布陣,并要其學習其他戰區領導的殲敵辦法。在這些電報當中,發現主席對粟總的電令最有特色,跟其他戰區領導最是不同,最值得研究。
一是對各大戰區電令中,對粟裕嘉獎令最多。在開局陳粟關于內外線作戰爭論,主席被粟裕說服,同意粟裕在依托蘇中根據地與國軍進行內線作戰,粟裕軍事才能噴薄發揮,七戰七捷、一戰漣水、鹽南,兩軍會合后的宿北、魯南、泰蒙、萊蕪、孟良崮,與陳分開后的豫東、濟南、淮海、渡江、朗廣、上海等戰役,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剛創造了一個空前大勝利,就被下一個更大勝利打破了記錄。令主席驚喜連連,不斷發電報表示:甚好甚慰,望對戰士傳令嘉獎”,簡單的言辭讓人深深體會到主席的欣然喜悅之情。
主席還親自起草文電將七戰七捷作為范例通報全軍學習,并于8月29日單獨發電陳毅,要陳仿粟方法,集中主力殲敵一部。于1947年2月份發電華北方面應學習陳粟、劉鄧、陳謝的作戰方針。
在蘇中戰役后的1946年8月30日,《解放日報》將蘇中戰役稱為“七戰七捷”,對粟裕大加稱贊。一戰漣水勝利后《人民日報》于1946年11月13日發表題為《粟裕將軍》的署名文章,對粟裕更是贊譽有加:“粟裕將軍的歷史,就是一部為民族與人民解放艱苦奮斗的歷史。今天,粟裕將軍成了蘇皖軍民勝利的旗幟。”,鹽南反擊戰后《解放日報》于12月9日高度評價粟裕:“這是五個月來粟裕將軍所部的第十一次大勝仗。這十一次大勝仗殲滅蔣軍足足有九萬人。“,1946年10月份兩軍合并時主席更是將華東戰區的戰役指揮權交給粟裕負責。
1946年12月宿北戰役勝利結束后《解放日報》熱情洋溢地說:“這是蘇皖解放區超過以前十一次大捷的空前的大勝利也是今年七月以來整個愛國自衛戰爭中空前的大勝利。”孟良崮戰役后延安新華社戰后即發表熱情洋溢的時評夸贊說:“華東人民解放軍和華東解放區的人民,在全中國人民的愛國自衛戰爭中,擔負的任務最嚴重,得到的成就也最榮耀。”,濟南戰役后《大眾日報》刊登了慶祝濟南解放一文,更是用上了“空前偉大勝利”一詞。因為粟裕的不斷創造奇跡,主席也不由得“得寸進尺”,對粟裕的期望越來越高,要粟裕再接再厲,再次各個殲滅敵人。
二是當粟裕作戰不利時,主席發給粟裕的電報是慰勉有加,依舊信任。1947年粟裕因執行中央戰略任務倉促分兵三路,在南臨作戰失利的情況下備受責難,向中央引咎自責時,主席毫不在意,不光不追究責任,還于8月24日回電慰勉有加,對粟依舊信任倚重有加,認為一兩仗沒打好沒有關系,形勢總體上是好的,望安心工作,鼓舞士氣,以利再戰。贊成粟裕為策應劉鄧大軍作戰,華野西線兵團作戰區域必須擴展到隴海路以南的意見,表彰華東野戰軍“在第一年作戰中,已表現自己為全國各區戰績最大的軍隊”,認為七月減員較多無損大局。這對于其他戰區是很少見到的,就算不指責,但也不會有這樣的鼓勵。說明主席對粟裕的才能是一如既往的信任。
而當相鄰戰區火急燃眉時,主席發給粟裕的電報是讓粟裕充當救火隊員救急解危。如在1946年12月鹽南反擊戰結束后主席于12月11日致電祝賀,同時急切希望粟裕即日北返,部署沭陽作戰,在這里主席明確將兩軍會合后第一仗的戰役指揮重擔交給了粟裕。粟裕即奉命單騎北上山野指揮部,指揮打贏了宿北戰役殲滅一個整編師,創全軍殲敵整編師記錄。當劉鄧挺進大別山處境艱難危急時,主席于1947年8月24日發電報催促粟裕行動:“希望你們盡速趕至魯西南,統指揮西兵團各縱。”8月27日更是急如星火致電,要陳粟星夜兼程急進,不惜疲勞,不要補充,立即南渡,統一指揮陳唐葉陶。8月30日又致電陳粟,通報劉鄧有不能在大別山立腳之勢,務望嚴令陳唐積極殲敵,要陳粟立即渡河,并以全力貫注配合劉鄧。從這些電報可體會主席急得跳腳,急切希望粟裕打開危局的心情。
軍情緊急,粟裕指揮部隊在沙土集南北地區完成集結,當57師與第5軍拉開距離時,粟裕當機立斷向部隊下達攻擊命令,9月9日僅作戰3天,沙土集戰役勝利結束,活捉敵中將師長,蔣軍各路援軍作鳥獸散,大別山區處境危急的劉鄧感受到壓力得到了緩解,主席興奮致電認為戰役對于整個南線戰役之發展有極大意義。蔣軍重點攻勢已經破產,我軍轉為主動。12月份更是授權粟裕指揮本部及陳謝大軍,不受以前劃定活動界限束縛,沿平漢路及兩側機動,調動大別山圍剿劉鄧的敵軍,緩解劉鄧壓力。
當戰場態勢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戰役決策隨時靈活變動時,主席高度相信粟裕的臨機決斷能力,充分放權讓粟裕能夠按照其準確的判斷和決策機斷獨行付諸實施,發電報充分賦與粟裕高度的戰場自主權,先斬后奏之權,要粟裕臨機決斷,不必事事請示,別老是發電報請示導致錯過戰機,從中可看到主席對粟裕的能力信賴到何種程度,即使是強如101,親密如101也沒有這種待遇。
如1947年5月12日孟良崮戰役前夕,主席致電陳粟:“究打何路最好,由你們當機決策,立付施行,我們不遙制。”,當粟裕逐鹿豫東,先斬后奏下達攻打開封命令的同時才上報中央時,第二天即1948年6月17日主席致電粟裕張震,完全同意粟裕的部署,并要粟裕在情況緊張時獨立處置,不要請示。當淮海戰役剛開始時粟裕發現敵44軍已經出現了西撤的跡象,判斷黃伯韜兵力準備西撤徐州,即當機立斷先斬后奏提前兩天于1948年11月6日發動淮海戰役,一面緊急向部隊下達了執行命令,一面將作戰部署于當晚上報中央軍委和中野陳鄧及華東局,主席第二天十分依賴地回電完全同意粟裕的部署,并要粟裕機斷獨行,不必事事請示,但將戰況及意見第日或兩日或三日報告一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