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學:有人試圖找能夠替代毛主席的所謂偶像級人物,前些年頗有賣力。可終究是枉費心機。例如史學家陳寅恪,在科學研究上執著于獨立精神,不隨波逐流,不少人對他頂禮膜拜,進而想把陳先生捧場偶像。到頭來,當然還是貽笑大方。因為這些人壓根就不知道,當年正是毛主席力排眾議,親自確定陳寅恪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就是現在說的院士。
毛主席對史學有著特殊興趣,可稱得上馬克思主義史學泰斗級人物。這是1951年11月,毛主席為模范小學教師史瑞芬簽名留念,右一為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陳垣,這位陳先生也是史學大家,陳先生有位著名學生啟功。
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林甘泉同志,已于2017年10月25日去世,他生前寫的有關陳寅恪的文章,實事求是,義正詞嚴,令人想得通,也說得通,當然林老師的做法也行得通,道器變通。
60年前毛主席力挺史學大家陳寅恪當院士
“中國現代文化名人蠟像藝術展”中的清華四大導師: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與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并稱為清華四大導師。1929年在王國維紀念碑銘中首先提出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陳寅恪其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筼,是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李克勤(jixuie)題記:我對史學大家陳寅恪先生十分欽佩,他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我作為學者牢記在在心的格言。不過關于陳先生的一些傳說我總覺得值得質疑,最近讀到一篇刊登在《新華文摘》的文章“在《歷史研究》創刊初期的日子里”(作者:林甘泉),我想知道的毛主席對陳先生的態度,終于水落石出。
這篇文章最吸引我的是這一段:
【經黨中央批準,中國科學院在1954年下半年開始籌備成立學部委員會。陳寅恪被提名為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學部委員。在醞釀過程中,由于陳先前辭任歷史二所所長,對他的提名曾有一些不同意見。據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張稼夫回憶,最后請示了毛主席,毛主席指示“要選上”。這次提名的信息,是由時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副部長、與陳寅恪私交不錯的杜國庠面見陳傳達的。陳寅恪表示同意。杜國庠專門到北京向張稼夫和郭沫若作了匯報。郭沫若為此致信陳寅恪,稱“學友杜守素先生來京,獲悉先生尊體健康,并已蒙慨允擔任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曷勝欣幸”。他還告訴陳寅恪,“尊著二稿已在《歷史研究》上先后發表,想已達覽”,“《歷史研究》編輯工作缺點頗多,質量亦未能盡滿人意,尚祈隨時指教,以期有所改進”。】
這里解釋一下,毛主席果斷說要把陳寅恪選上中科院哲學社科部學部委員,就是現在的中科院院士。
這是歷史事實。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陳寅恪先生。陳先生說他的這個字不念kè,念què。
陳先生當年在清華大學與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齊名,梁啟超曾經謙虛地說“陳先生的學問超過我”。
前些年社會上流傳最廣的是陳先生與馬列主義的關系。
在林甘泉文章里也有記述:
【郭沫若與陳寅恪1954年1月份來往的兩封信,是在汪篯(陳寅恪以前的助教)已經回到北京并帶回陳寅恪拒絕擔任歷史二所所長的答復之后,這一點很重要。陳寅恪在給科學院的《答復》中,說自己“不宗奉馬列主義,并不學習政治”,“我提出的條件,科學院接受也不好,不接受也不好。兩難。我在廣州很安靜,做我的研究工作,無此兩難。去北京則有此兩難。動也有困難。我自己身體不好,患高血壓”。這是陳寅恪認真而坦率的實話,其中固然有對共產黨缺乏了解的偏見,但說他向北京“關上了大門”、“沒有留下一絲余地”,完全是無稽之談。事實上,陳寅恪讓汪篯帶回兩篇文章,也有希望能在北京發表的意思。】
林甘泉文章參見:
http://www.cssn.cn/xr/xr_rwgs/xr_gyrs/201401/t20140123_951105.shtml
再來介紹一下這篇文章的作者林甘泉,建國后,歷任中國人民大學研究部干事,《歷史研究》雜志編輯,1954年后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原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分黨組書記、所長、黨委書記、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史學片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史學會主席團成員、副會長,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長、顧問、中國郭沫若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文史哲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克勤(jixuie)后記:有一個時期,企圖抹煞毛主席共產黨的歷史地位的思潮在網上相對厲害,現在稱之為歷史虛無主義。
在那個時期,與歷史虛無主義抗爭的主要是民間的紅色網友。
雖然歷史虛無主義不是什么好東西,但我卻從中悟出了很多道道,的確那也是難得的反面教材。
毛主席語錄:
【艾奇遜的歷史知識等于零,他連美國獨立宣言也沒有讀過。華盛頓杰斐遜們之所以舉行反英革命,是因為英國人壓迫和剝削美國人,而不是什么美國人口過剩。中國人民歷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為這些封建朝廷壓迫和剝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過剩。俄國人所以舉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為俄皇和俄國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剝削,而不是什么人口過剩,俄國至今還是土地多過人口很遠的。蒙古土地那么廣大,人口那么稀少,照艾奇遜的道理是不能設想會發生革命的,但是卻早已發生了。】
——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一九四九年九月十六日)
Acheson's knowledge of history is nil. He has not even read the America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ashington, Jefferson and others made the revolution against Britain because of British oppress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Americans, and not because of any over-population in America. Each time the Chinese people overthrew a feudal dynasty it was because of the oppress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people by that feudal dynasty, and not because of any over-population. The Russians made the February Revolution and the October Revolution because of oppression and exploitation by the tsar and the Russian bourgeoisie, not because of any overpopulation, for to this day in Russia there is a great abundance of land as compared with people. In Mongolia, where the land is so vast and the population so sparse, a revolution would be inconceivable according to Acheson's line of reasoning, yet it took place some time ago.
——THE BANKRUPTCY OF THE IDE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September 16, 1949
變,是道器變通之源,一切道器變通都是開始于變。大千世界總是處在運動之中,靜止是相對的。所以,不存在“天不變,道亦不變”,自然總是在變,道法自然,當然也要變。
道,是道器變通之根;
器,是道器變通之基;
變,是道器變通之源;
通,是道器變通之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