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與網友交流意見時,有位“我的手機”的朋友說:“《公司法》出臺標志國營時代告終,。國有企業改革促使國有資產接納投資市場各自為營自負盈虧、不得以國家利弊由人民承擔事后責任的法治理念。”
對此,我的回答是:國有企業是不可能自負盈虧的。讓國有企業自負盈虧恰恰是經濟學家不懂公有制的表現。
一,為什么國有企業不可能自負盈虧?
國有企業,顧名思義,是國家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企業。從資產所有的角度看,國有企業不存在獨立、完整的資產所有者;國有企業的員工雖然也有國有資產或全民資產所有者的身份,但是這些員工無論是以個體形式存在還是以集體形式存在,都不是完整獨立的資產所有者。也就是說,在國有企業,包括相關的部分管理者在內,都沒有權力用屬于國家所有或全民所有的資產來承擔經營責任。
因為國有資產或全民所有的資產具有大范圍的整體性,因此,單個的國有企業或全民公有制企業,是不可能作為獨立的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
另一方面,從勞動所有方面看。國有企業的勞動者是以生活消費的個體性為基礎的。因此,國企員工作為勞動所有者,無論是以個體形式存在還是以集體方式存在,都是獨立完整的勞動所有者。也就是說,國企的員工是可以、也只能用自己的勞動來承擔經營責任的。
國有企業或公有制企業,只能作為獨立的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不能作為獨立的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這是 國有企業或公有制企業區別于私有制企業的一個根本特點。不了解這種區別,也就不可能真正懂得國有企業或公有制企業的性質和特點。
一個企業,作為獨立的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它的特征表現為勞動力價值預先固定,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變化表現為生產資料價值量的盈虧。因此,我們通常說的“自負盈虧”正是企業作為獨立的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的基本特征的表現。
一個企業,作為獨立的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它的特征表現為公有資產的價值量預先固定,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表現為勞動收入的波動。因此,作為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的企業的基本特征是收支自理。這里的收入和支出,是指勞動者的勞動付出和收入,也就是勞動者的勞動收入的自然波動。
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企業只能作為獨立的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不能作為獨立的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這是客觀經濟規律,是由公有制企業的性質和基本特點決定的客觀規律。哪怕是一個村辦企業,其資產也屬于村民所有,企業員工也不是獨立的、規范的產權主體。因此,村辦企業也必須作為獨立的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
國有企業或公有制企業明明只能作為獨立的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而我們的改革卻追求國有企業能夠“自負盈虧”,這顯然是經濟學家不懂公有制的性質和特征,不懂得公有制區別于私有制的關鍵所在。
二,明明國企只能作為獨立的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經濟學家為什么對國企提出了作為資產實體特征的“自負盈虧”要求呢?
國有企業或公有制企業占用的生產資料具有大范疇的整體性,這種整體性決定了單個的公有制企業不可以也不能作為獨立的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這本來是十分明顯的事情。但為什么我們的經濟學家卻對只能作為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的公有制企業提出了表現資產實體特征的“自負盈虧”的要求呢?
因為我們的經濟學家不懂社會主義公有制與私有制的性質區別:
他們不懂得公有制企業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體現勞動所有權的所有制形式。社會主義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是一個有破有立的過程:
對于資產階級而言,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為了消滅作為剝削者的資產階級,消除作為資產者權利要求的資產所有權賴以生存的基礎,從而消滅以追求剩余價值的資本生產方式。在這里,所謂的破,就是破除剩余價值生產方式,包括了消滅作為這種生產方式的主體一一人格化的資產所有者;消除這種生產主體的利益要求一一資產所有權產生的基礎一一生產資料私有制,從而破除剩余價值生產方式本身。
對于勞動階級而言,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又是一個立的過程:首先是確立勞動所有者作為生產主體的地位;其次是把生產過程轉變為體現勞動所有權的過程;第三是確立以追求消費價值為目的的工本生產方式。
正因為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就是為了一破一立,因而鄧小平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常常是作為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同義詞來使用的。因此,這里的社會主義本質,也可以說是公有制的本質。解放生產力,是說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破除了剩余價值生產方式,從而使勞動者從雇傭勞動制度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發展生產力,是說要發展體現廣大勞動者利益要求一一勞動所有權的生產力,即消費價值生產力,因而要把剩余價值的生產方式轉變為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實現從按資分配到按勞分配的轉變;而從按資分配到按勞分配過程的轉變,也就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過程。共同富裕則是實現這種轉變的目的。
經濟學家們完全沒有從社會主義革命的環境中來看待生產資料公有制實現過程的本質變化,從而不了解公有制的性質與基本特點,從而也完全不了解公有制與私有制的根本區別,把實際是消滅產權、體現勞權的所有制形式當作體現產權的所有制形式來對待。
三,為什么經濟學家不懂公有制的性質和特點?
近期了解到,國家相關部門作出了不修理化和生物課程不得報考中醫的規定,也就是規定了文科生不能報考中醫。這是典型的用西醫思維來管理中醫,這表明相關部門的決策者完全不懂中醫的性質與特點。讓這些只有西醫思維的官員來決定中醫的相關政策,其后果必然是扼殺中醫,使中醫走向滅亡。
在之前,我在頭條上看到了一位網友用西方經濟學分析大寨模式的文章,并對此進行了批判。實際上,讓國有企業或公有制企業自負盈虧的做法,與用西方經濟學來評判大寨模式的荒謬做法、與用西醫思維來決定中醫相關政策的荒謬做法性質的錯誤是一樣的。
改革開放之后,經濟學界出現了由學蘇聯到抄西方的趨勢,許多人拋棄了原來的蘇聯模式,轉而開始照搬西方的經濟理論和生產模式。西方國家的生產模式和經濟理論根源于生產資料私有制,都是適用于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產模式的性質和特點的。于是,這些經濟學家便以西方經濟學理論和西方模式來要求和規劃國有企業或公有制企業,于是,便出現了削足適履的一系列做法。
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明確指出,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當社會主義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從而形成社會所有制的變革之后,是需要有新的經濟學家,新的所有制觀念來適應的。但是,我們的經濟學家卻仍然遵循的是資產實體與產權觀念。這就發生了新企業與舊觀念的矛盾。
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需要新的主體觀念、權利觀念和制度觀念來適應,但我們的經濟學家卻只有舊的主體觀念、權利觀念和制度觀念。在這里,出現了突出的新實體與舊學者的矛盾。這一矛盾貫穿于整個改革過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