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我們討論了傳統公有制與傳統公有制模式的區別,同時我們又進一步討論了兩種基本制度的區別。我們在討論傳統公有制時得到的第一個結論是:“社會主義公有制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公有制,作為最基本的生產關系,它是體現勞動所有權的所有制。”這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的基本特點。而我們在討論基本制度時,我們則發現,現代企業制度,具有產權制度和勞權制度的基本區別。而所謂的的產權制度,則是以資產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資產所有權的、適合企業作為獨立的的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的制度;而所謂的的勞權制度就是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適合企業作為獨立的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制度。
從這里我們不難發現: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實現形式一一即與基本制度結相結合的具體形式,實際上只能有兩種基本類型:一是與產權制度相結合的產權公有制模式;另一種是與勞權制度相結合的勞權公有制模式。
在本文中,我們就討論與產權制度相結合的公有制模式。
1,前蘇聯的公有制模式,即所謂的的傳統公有制模式,就是產權公有制模式。因此,產權公有制模式,也就是蘇聯模式。
2,蘇聯模式或與產權相結合的公有制模式是一種自相矛盾的的公有制模式。
認識了傳統公有制形式的基本特點,了解了產權企業制度的基本性質,我們不難發現傳統公有制模式--即“國家所有制(集體所有制)+產權企業制度”模式存在著一個根本性的矛盾:公有制企業只有獨立完整的勞動所有者,沒有人格化的資產所有者,必須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但是,產權企業制度卻是以資產所有者為主體的企業制度;在公有制經濟活動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勞動所有權,所謂的資產所有權已經失去了意義,但是,產權企業制度體現的卻是資產所有權;公有制企業只能作為獨立的生產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但是產權企業制度卻是適合企業作為生產資料實體存在和發展的企業制度!
傳統公有制的實現消滅了獨立的資產所有者,使勞動所有者成了唯一規范的生產主體,如果我們建立了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企業制度,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得以確立,公有制企業也理所當然地成為勞動者滿足自己利益要求的工具,勞動者和公有制企業就會處于相互滿足、共同發展的良好狀態。但是,產權企業制度卻是“排斥廣大勞動者主人翁權利”的企業制度,產權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在事實上否定了勞動者作為生產主體的地位和權力,使勞動者覺得公有制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實在的好處,從而使勞動者失去了參加生產勞動和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和責任性,從而使公有制企業失去了不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公有制企業“主體缺位”、“所有權約束缺乏”等弊病,這就必然會造成公有制企業“官僚主義、特權與腐敗現象”“普遍存在并不斷發展”。
傳統公有制的實現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使所謂的資產所有權在生產中失去了意義,客觀上使勞動所有權的體現成為關鍵,如果我們在公有制企業建立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企業制度,在管理上建立勞動者自主經營的管理體制,讓勞動者按照自己的利益要求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在分配上真正建立“補償消耗的,扣除必要的,余下都是自己的”⑶多勞多得的按勞分配制度,勞動者的利益要求就可以得到充分滿足,勞動者的勞動潛力得以充分發揮,公有制企業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和活力。但是,產權企業制度卻是全面體現資產所有權的企業制度,產權企業制度采用工資預先固定勞動力的價值,從而割斷勞動者與企業生產經營成果的血肉聯系,實際剝奪了勞動者作為生產主體的分配權利;產權企業制度又用“國有國營”“官辦官管”的產權管理體制否定了廣大勞動者作為生產主體的管理權,從而使企業成了政府的附屬物,而不能按照勞動者的意志和利益要求自我發展。
公有制企業只能作為獨立的生產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而不能作為獨立的生產資料實體存在和發展,這是一個客觀規律,如果我們在公有制企業建立適合企業作為生產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的勞權企業制度(即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企業制度),公有資產就會處于保值狀態,按勞分配得以實現,個人、集體和國家利益會同時得到兼顧,一句話,勞動者的公共需要和個人需要就會得到全面滿足,企業也能作為規范的經濟實體自主經營、自我發展。但是,產權企業制度卻是適合企業作為生產資料實體存在和發展的企業制度,產權制度的建立使公有制企業不能作為獨立的生產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這就使傳統公有制企業失去了經濟實體的性質。
3,在西方國家的產權公有制模式,是一種無效率模式
我們知道,在西方國家是以私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但是,在這些國家也存在著國有企業。這種國有企業,也是一種與產權制度相結合的公有制模式。與社會主義國家的公有制企業相比,西方國有企業的主體不是勞動所有者,而且也不是體現勞動所有權的所有制形式。但是,由于公有制本身它所具有的基本特點排除了產權主體成為生產主體的可能性,排除了企業體現產權要求的合理性,排除了企業作為獨立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的可能性。因此,雖然這種企業也建立了產權制度,而且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環境中剩余價值規律也能正常發揮作用,由于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與國家所有制的這種自相矛盾,必然導致了西方國有企業缺乏效率。因此,西方的產權公有制模式,是一種無效率模式。
4,在社會主義國家,產權公有制模式是一種病態模式。
社會主義本質上要求“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而這“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從勞動所有者的角度看,不就是要體現勞動所有者的利益要求--實現勞動所有權嗎?如前所說,社會主義公有制正是實現勞動所有權的形式。
但是,是不是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就能實現呢?
回答是否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作為一種所有制形式,它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重要內容,但不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全部。要實現勞動所有權,不僅要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同時還必須建立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經濟體制,首先是要建立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企業制度。
從十月革命以來,由蘇聯人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模式在許多國家都有廣泛的存在,而勞動者對公有制的感覺是“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實在的好處”。這是為什么呢?許多人都把原因歸結為傳統的公有制模式不好,認為是傳統公有制不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這種看法其實是大錯特錯的。勞動者之所以對傳統公有制沒有好感,就因為蘇聯模式僅僅是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而沒有建立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企業制度。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為勞動所有者當家作主和按勞分配提供了基礎,但是,如果不同時建立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企業制度,勞動者仍然不能當家作主,按勞分配仍然是一句空話。蘇聯模式的企業制度,例如“國有國營,職工拿工資,國家取盈利的企業制度”,不是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企業制度,相反,卻是以資產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資產所有權的企業制度,即產權制度,而產權制度則從根本上否定了勞動所有者作為生產主體的權利,否定了按勞分配,當然不能實現勞動所有權。蘇聯模式所以會遭到徹底的失敗,從根本上說就因為沒有體現勞動所有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基本要求,就因為產權制度妨礙了勞動所有者對勞動所有權的滿足。但長期以來,人們卻一直把產權制度引起的種種弊端算到了公有制的賬上,對公有制大加指責。
5,產權公有制模式的主要病害是什么?
蘇聯模式或傳統公有制模式的主要錯誤是什么?
許多人認為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程度太高太純,“脫離實際,嚴重超越生產力水平”,是生產關系的變革過了頭。這是在我國經濟學界占統治地位的看法。但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
公有制作為一種形式的確屬于生產關系,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所有制并不是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對應的生產關系,這就象夫妻關系是家庭中的男女關系,但并不等于家庭中的男女關系就一定是夫妻關系的道理是一樣的。自從人類社會產生以后,已經有成千上萬年的歷史,但歷史上的社會所有制形式不過五種而已,試問,這五種所有制形式怎么去適應這成千上萬年中不斷變化、不斷發展的生產力水平呢?再如在資本主義的幾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物質生產力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第一次技術革命后,馬克思恩格斯就說資本主義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的總和還多,而在此以后,又經歷了三次技術革命,但資本主義所有制卻基本未變,這又怎么用所有制必須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原理來解釋呢?還有,在當今世界有二百多個國家,除少數幾個國家外,都是資本主義制度,這些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實有天差地別,而所有制形式不過資本主義一種而已,這又怎么用所有制形式必須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原理來解釋呢?由此可見,所謂的所有制形式必須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原理只是一個似是而非的錯誤原理,以這種錯誤原理形成的看法當然也是錯誤的。
社會主義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引起了什么樣的變化呢?勞動者的地位發生了變化,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相互關系發生了變化,一句話,社會生產力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在生產資料歸非勞動者所有,勞動者只占有自己勞動力的條件下的資本主義社會,在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兩個方面中,生產資料處于支配地位而起決定作用,勞動力則處于從屬地位。資本主義生產力的這種結構特征決定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主要表現為生產資料方面的要求,表現為資產受益的要求,即表現為資產所有者對資產所有權的基本要求。因此,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無論是資本家的獨資經營的企業制度,還是現代股份制企業制度,都必須是全面體現資產所有權的企業制度。現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變了,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相互關系變了,在社會主義生產力的兩個方面中,生產勞動己居于支配地位而起決定作用,生產資料則處于從屬地位。社會主義生產力這種結構特征決定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主要表現為生產勞動方面的要求,表現為勞動所有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基本要求,因此,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必須是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制度。在這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形成了新興的社會生產力--即勞動力起主導作用的生產力,產生了新的發展要求--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基本要求。但是,傳統公有制模式卻在公有制企業建立了舊的企業制度--與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的企業制度--即全面體現資產所有權的企業制度,由于產權制度從根本上否定了廣大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基本要求,必然會產生“嚴重束縛了企業和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嚴重地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的后果。因此,傳統公有制模式的錯誤不是什么公有制的程度太高太純,不是生產關系的變革過了頭,相反,是沒有建立與新的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是用舊的生產關系束縛了新興的生產力。
共產黨為什么要領導廣大勞動者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又為什么要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呢?這是因為廣大勞動者客觀上存在著反對剝削,消滅剝削,當家作主的基本要求,就因為只有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才能消滅資產所有者,消除人們占有生產資料的差別,從而鏟除剝削制度賴以生存的基礎,才能體現勞動者當家作主和按勞分配的權利。也就是說,社會主義革命的產生,國家所有制的建立等等,正是適應現實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的結果。在二戰前后,不僅在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通過社會主義革命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而且許多資本主義國家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國家所有制,這一基本事實告訴我們,傳統公有制形式的建立與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一致的。深受資本主義剝削的廣大勞動者要求消滅剝削,消滅私有制,這是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客觀要求,通過社會主義革命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以體現廣大勞動者當家作主和按勞分配的基本要求,正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偉大舉措。
談到生產力發展要求,人們首先想到的總是物質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想到的是生產工具的先進程度,生產資料的科技含量等等,而常常忽略了由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相互關系決定的生產力結構特征所決定的發展要求。他們不了解,在資本主義社會,社會生產得以進行的先決條件是資產所有者愿意、能夠把占有的生產資料投入生產過程,關鍵問題是能不能體現資產所有者投入生產過程的生產資料價值量的差別并在分配上滿足由此差別決定的不同利益要求,即資產所有者對資產所有權的要求,只有滿足了資產所有者這種特殊的利益要求,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才能結合為現實的生產力,才能談得上物質生產力的正常發展。同樣,在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條件下,社會生產得以進行的先決條件是勞動者愿不愿意,能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勞動潛力,關鍵問題是能不能反映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投入勞動量的差別并在分配上滿足由此差別決定的不同利益要求,即勞動所有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基本要求。因此,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要求首先表現為勞動所有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基本要求,如果我們不能建立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企業制度,連勞動者的勞動潛力都不能充分發揮,又怎么談得上公有資產的充分利用和物質生產力的正常發展呢?傳統公有制模式的錯誤就在于忽略了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結構特征和特殊要求,建立了與公有制企業特點不相適應的企業制度。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在我國,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首先就是要充分發揮和調動9億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現在,產權企業制度,既“嚴重排斥廣大勞動者主人翁權利”(“誰所有、誰經營”的產權原則事實上否定了勞動者作為生產主體的地位和權力),又妨礙了按勞分配的實現(采用工資形式預先確定勞動者的收入實質就是剝奪勞動者參與企業生產成果的權利),如果我們不用全面勞動所有權的企業制度取代產權企業制度,又怎么談得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呢?
蘇聯模式的錯誤,不是什么公有化的程度太高太純,超過了生產力發展水平。恰恰相反,是因為沒有建立與勞動者的利益要求一一勞動所有權相適應的基本制度一一勞權制度。因此,蘇聯模式的主要錯誤是未能形成與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要求一一勞動所有權相適應的生產關系,而不是什么生產關系的變革過了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