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逐漸懸浮的影視劇
先說句大實話,我非常討厭現在的電視劇,非常討厭!
從《繁花》到《凡人歌》,央視一套和央視八套的電視劇越來越離譜了,真是“離譜的媽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啦”。
《繁花》:時代背景是1992年的上海黃河路,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是該片整體基調:意氣風發的胡歌在夕陽的余暉下,闖入滿是歲月痕跡的和平飯店;辛芷蕾點起香煙搖曳生姿,走過霓虹閃爍的黃河路;唐嫣頂著精致洋氣的妝容穿梭在寶馬香車之中;一群商人在大上海的酒會飯局里觥籌交錯。
雖然說故事發生在上世紀的90年代,但在王導的花式運鏡和精致妥帖的服化道襯托下,“烈焰紅唇大波浪”、“西裝禮服高跟鞋”等元素卻呈現出一些濃烈又浮夸的摩登氛圍,觀眾仿佛穿越回了舊社會的十里洋場。畫風很詭異,不像新中國成立后的90年代,倒像上世紀30年代、被租界占領的舊上海灘。
更詭異的是,上海官方還積極宣傳《繁花》這部電視劇,說它是體現了上海的精神風貌。
體現了什么風貌呢?反正我看到官方如此給一部電視劇背書,我立刻取消了對這個賬號的關注。甚至身邊有人說王導拍的真好,我會反問他們:“和你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和我們的生活又有什么關系?”
而且說句難聽的,劇中的主要人物,基本都是狡詐的投機分子,都是后來操縱A股的人。你股票里損失的錢,都和這些人息息相關哦。你不恨他們也就算了,還迷上這部電視劇了,真的是犯賤。
如果說《繁花》是還鄉團拍攝的,那么接下來這部《凡人歌》就帶有明顯的中產階級色彩了。
《凡人歌》里哪個是凡人?三對夫妻,第一對夫妻:男方是上市公司某副總,女方是前人力資源總監。第二對夫妻:男方是清北研究生、互聯網巨頭的技術組長,女方是某大公司月薪過萬的白領。第三對夫妻:男方是985研究生、省直單位公務員,女方是某金融公司月薪過萬的白領。好嘛,都是精英都是人才,就這還凡人呢?央視你是真的眼瞎呢,還是眼睛不愿意看看地下的勞苦大眾呢?!
我對這種歌頌精英的電視劇向來是嘲諷態度。按照我們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數總共不到5%,可是一部電視劇就冒出來這么多高學歷的人,還個個月入過萬,難怪某專家會說:“老百姓沒錢,他們要積極自救啊。要想辦法把房子租出去,去開網約車嘛。”
這就是何不食肉糜的真實寫照。上層脫離老百姓太久,已經不知道“人間疾苦”長什么樣了。
至于劇里的什么婚外情,遭遇咸豬手這種橋段,我很難想象這是如今的央視播出的內容。它想宣揚什么價值觀?一個國家級文化輸出平臺天天放這種東西,然后說“啊,我們要勇敢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要努力樂觀地生活”,聽上去很勵志,但就是一坨狗屎,毫無營養,毫無意義,只會增加觀眾的不適與惡心感。
有觀眾表示:“看了不到三集,焦慮癥要犯了,感覺大城市真不好混。”也有觀眾說:“脫離現實,脫離實際。劇中還鼓動人們去擺攤,你以為擺攤那么容易賺錢?你以為擺攤就能在大城市里生存下去?你以為光靠努力就能打破社會的階級固化?”
02我們正在失去一切
我最恨最恨的是,明明自己依靠著父輩祖輩的蔭庇過得順風順水,還要激勵底層老百姓去拼命努力,去努力成為他們的韭菜、他們的耗材。
一個真正良性發展的社會,難道不應該是人人平等、沒有貧富懸殊的情況、沒有欺詐與剝削、社會容錯率高、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充足保障嗎?偏偏現在要反著來:在貧富懸殊、階級固化、社會風氣下滑、努力沒有回報、失業率一路走高的情況下,哎,我告訴你要積極進取,要努力奮斗,要做好人生規劃,要去擺攤,要脫下孔乙己的長衫,要成為跨行業的復合型人才……瞧瞧,是不是感覺比吃了蒼蠅還惡心?是不是想罵一句放屁?所以這才是讓觀眾感覺不適的真正原因!
沒有一個機會平等、足夠公正透明的環境,所有的勸人上進都是殺人誅心。你上進,你怎么不去送外賣呢?你努力,你怎么不去打零工呢?你偏偏要靠著有個當大官的爹作威作福,躺著數錢,還一邊教唆別人要“吃得苦中苦”?太壞了啊。做人不能這么雙標,這樣子出去會被打死的。
我算是發現了,大多數人所求的,不過是個“公平公正”而已啊!偏偏他們依然要拍這么膈應人的電視劇來傷害我們本已脆弱不堪的心靈。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文化藝術領域的價值觀輸出,尤其是中央電視臺這種頻道,直接體現了主流意識形態是什么樣的。他們這幫人的鏡頭對準的永遠不是大多數老百姓,因為我們現在的意識形態和話語權被資產階級牢牢控制著。我認為的資產階級大致可分為:官僚資產階級,產業資產階級,學術資產階級和媒體資產階級(統稱:官產學媒)。很多職業的從業人員都可對號入座。他們能想象無產者的一天嗎?不能。他們腦子里最苦最苦的就是喝冰美式了,此外沒受過別的苦。當然,輸出這種文化導向還有另外的目的:
一、進一步模糊了現實的階級性。通過不斷給無產階級造夢,讓他們沉淪于不切實際的幻想中,使他們再也無法獲得對社會更清醒的認知,達到變相的維穩和階層固化。
二、鼓動年輕人也模仿劇中人物的生活方式,用奢侈品傍身來體現自己的價值,勾出人們的虛榮心,讓他們用與自身不匹配的財力去高消費,完成對廣告商的資金回籠!
一個是思想上,一個是經濟上,以官產學媒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們正在通過這類電視劇全方位地剝奪無產者的精神世界和物質收入。
如今的影視劇所呈現的世界是上層和中產的世界,而不是我們底層百姓的現實。文藝已經加速脫離了大眾,變成資本向下洗腦和造夢的工具。
我不是瞎揣測,這是上世紀就有的“奶頭樂”陰謀。
03持續了一個世紀的陰謀
1995年,美國舊金山舉辦過一個集合全球500多名經濟政治精英的會議。
會議主要討論全球化所造成的嚴重問題:貧富懸殊,即有20%的人占有80%的資源,而80%的人會被"邊緣化"(目前,這一數據已達到了1:9)。屆時,有可能會發生馬克思在100年前預言的所謂你死我活的階級沖突。
為了避免劇烈的階級斗爭,著名地緣戰略家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提出了“奶頭樂”戰略,其目的是:鞏固階層固化,以達到長期維持上層結構穩定和世襲制的作用。
其具體做法是通過制造大批量的“奶嘴”產業(比如此類都市言情劇、短視頻、明星八卦、輿論熱點、網紅直播、暴力色情業等),刺激人們的感官,消耗人們的時間,轉移人們的注意力。
如此長期以往,人們會喪失自主思考和判斷能力,從而使無產階級感覺不到現實的殘酷性,增加對貧富差距和階層分化的寬容度!這是最終目的。
不得不提的“奶嘴”產業,有兩大類。
第一大類是發泄型產業,使人們在社會中的不滿情緒、勝負欲得到發泄,其包括暴力性影視劇、游戲、色情業等。
第二大類是滿足型產業,使人們在現實中的得不到實現的幻想、道德制高點的審判、沉迷享樂和安逸中得到滿足,其包括偶像影視劇、明星八卦、娛樂節目等。
現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奶嘴”產業占用人們大量的碎片時間,利用流量密碼賺的盆豐缽滿,它不管是財富資源的爭奪,還是社會階層固化的陷阱,都是這個時代的一種精神鴉片。沉迷“奶嘴”產業的人學習知識的時間更少、社會共情能力和是非明辨能力更弱。
當沉迷“奶頭樂”的人們回到現實中會感到空虛,對現狀改變更加無力,只能繼續淪陷在這“奶頭式”短暫但是容易得到快感的滿足里。
也就是說,資本家通過打造娛樂產業,讓底層大眾喪失了對現實苦難的清醒認知,人們無法再從現實苦難中獲取力量,只能在下班后沉溺于直播短視頻來消磨時光。
此外,如今的文藝領域已經被資本階層全面掌控,那些富二代們基本把持了文藝界的產業鏈條。
從編劇到導演、從取材到投資,整個創作流程里來自底層真實的聲音被刻意邊緣化、被無視。他們無需取悅底層打工人,因為底層打工人根本不是他們的受眾,也幾乎不貢獻票房。
資本總是逐利的。為何會拍這些爛片?因為市場上愿意花錢買VIP超前點播的受眾,都是都市小資階層。這些言情劇不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嗎?
這也就能解釋了,為什么“現在的國產電視劇里看不到窮人”。
而反映農民生存現狀的《隱入塵煙》票房慘淡,慘遭下架,甚至被人們罵負能量。
(該片上映一周,市場排片率僅為0.24%。叫好不叫座。)
因此我真切地希望,我們的影視劇所輸出的文化導向一定要改變,甚至要逆轉。形勢已經非常危急,不能總是飄在空中,不能總是高高在上。我一直認為,要毀滅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群體,第一步就是要改變他們的認知,改變他們的思維。這是毀滅的第一步。而文化輸出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網上放什么,就連小孩都會模仿,你能說對成人的意識沒有影響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