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鄲市肥鄉區北高鎮張莊村3名初中生霸凌同學,隨后將同學王某某殘忍殺害并將尸體掩埋在蔬菜大棚里。三名初中生霸凌同學并殺人埋尸,簡直是惡魔附體,真是令人震驚,深感恐懼。
校園霸凌雖各地學校、警方等相關部門一直在整治,但往往還是時不時地出現。往前如安徽望江某中學一女生在校內遭多名同學辱罵毆打,女孩被逼下跪遭多人扇臉,施暴者邊打邊罵“叫你舉報”。 對此,安徽望江縣教育局公眾號“望江教育”發布情況通報,承認2023年12月9日該縣某中學黃某某等6名學生因瑣事對胡某某辱罵毆打。再往前如2022年河南鶴壁科技中等專業學校發生的校園霸凌事件。據媒體報道,河南鶴壁科技中等專業學校一16歲女生遭同班三名女生長期霸凌,2022年11月10日更是讓其跪地自扇耳光,脫光其衣服用腳踹,并且施暴者在施暴過程中與他人視頻通話進行炫耀分享。
校園霸凌的侵害實施者的行為往往是讓人不可思議,也令人震驚、發人深省。難道涉事學生沒有接受過法治教育嗎?難道他們不懂得公民有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中學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程里有很大一部分關于法律法規的知識,有很多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內容,因此認為涉事學生沒有接受過法治教育,認為他們不懂得公民有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都是不成立的。那么到底是何原因導致校園霸凌事件(有的已是犯罪甚至是嚴重犯罪事件)屢屢發生?筆者認為主要是由于涉事學生(社會上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頭腦中沒有真正樹立起法治理念,內心缺乏對法律的真正信仰。也正是因為此,《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才作出如下強調:
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
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強調: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建設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沒有真正樹立起法治理念,內心缺乏對法律的真正信仰,這又是何種原因造成的?
從歷史角度分析,我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直接跨入社會主義,沒有經歷成熟的資本主義階段,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陋習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比較少,這不僅對法治教育非常不利,而且也使全社會樹立法治理念、形成對法律的真正信仰缺少深厚的歷史根基。
從社會文化角度分析,現如今是網絡社會和信息化社會,一些影視作品、網絡游戲過分渲染暴力、色情的內容,使得青少年不自覺地模仿,學會了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矛盾和沖突。青少年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經受不住社會不良文化的沖擊。
從學校教育角度分析,中小學雖然開設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但現實生活中應試教育根深蒂固,不少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嚴重偏離教育方針,至今依然影響著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有效進行。有關法律法規的教育教學,少數學校僅是作為學生參與考試的一門必要課程來看待的,而不是為了讓學生真正樹立起法治理念,形成對法律的真正信仰。
從家庭教育角度分析,受市場經濟負面因素的影響,一些家長借口工作忙或生意忙,對孩子不聞不問,放任自流;更有極少數家庭教子不嚴,對子女姑息遷就,慫恿子女用武力解決同學間的糾紛,甚至親自赤臂上陣;并且有些家長自己在社會上遇到矛盾和沖突時,往往也是通過非理性的方式解決的,這些都影響著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效果,不利于孩子樹立法治理念、形成法律信仰。
針對上述情況,為防治校園暴力,筆者覺得應著重做好以下幾點:
1、抓好課堂教學,注重明理導行。
課堂教學是進行法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老師應善于采用形象化手段,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進行社會法治的基礎知識教育;通過教育,不僅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同時使學生初步形成一定的法治理念。其他學科老師也應把自己所任學科與法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滲透法治教育內容,使學生明白國家法律、法規與自然科學的法則、定律一樣,不遵從就會出問題。
2、開展專門的法治教育活動,提高學生法律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學校應組織大量法治教育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在實踐中提高學生法律素養,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在校內,班團隊會、國旗下講話、法律知識競賽、法制教育報告會、舉辦“模擬法庭”等都是開展法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校外,可組織學生旁聽法庭審判等,使校內法治教育得以延伸。
通過專門的法治教育活動,使青少年學生增長法律知識,讓他們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同時再通報一些青少年違法犯罪受到法律處罰的案例,起到威懾和警示的作用,增強廣大學生對法律的敬畏意識,以減少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現象發生。
3、將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有機融合,相輔相成。 法治教育不應是簡單的法律知識的傳授,樹立法治理念、培育法律信仰才是關鍵。而法治理念的樹立和法律信仰的形成,必然需要良好的道德基礎作支撐。作為人類的兩大社會調控體系,道德與法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兩者共同實現對社會的調控,共同保證社會秩序的良性運行。道德以法律為底線和保障,法律以道德為基礎和價值取向。只有不斷地強化社會成員內在的道德良知,使其逐步養成應有的道德責任感和道德評判力,才能為法治教育提供基礎和支撐,也才能真正使受教育者樹立起法治理念,形成對法律的信仰。
4、改變現行法治教育內容中責任與義務教育不夠的局面,培育學生“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現代法治理念。 現實生活中,中小學生大多數是未成年人,尤其需要保護,因而法治教育以權利教育為主要內容才有親和力,才能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才能最終使法治教育轉化為中小學生學法、守法和護法的原動力。但法治教育不能僅僅是權利教育,更應該包含有責任和義務的教育。因為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權利和義務在法律關系上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權利與義務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并且,人的義務意識和責任感是做人的基礎,更是成人成才的基礎;因而,當前我們應該改變現行法治教育內容中責任與義務教育不夠的局面,重視培育學生“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現代法治理念。 為增強學生的義務意識和責任感,學校要在平時的教育中強化規則教育。對于屢屢違反《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規則的學生,該批評的批評,該懲戒的懲戒;如果屢教不改,且觸犯國家的法律法規,則聯系公安部門或司法機關依法處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使學生懂得規則不可違背,法律不可觸犯,否則就要受到追究或處罰,從而增強他們的義務意識和責任感。
5.依法落實家長監護責任,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
管教孩子是家長的法定監護職責,廣大家長要增強法治意識,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盡量多安排時間與孩子相處交流,及時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現和思想狀況,積極與學校溝通情況,自覺發揮榜樣作用,切實加強對孩子的管教;特別要做好孩子離校后的監管看護教育工作,避免放任不管、缺教少護、教而不當。相關部門要落實監護人責任追究制度,對未成年學生對他人的人身和財產造成損害的,依法追究其監護人的法律責任。
6.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
廣大學校要重視校園綠化、美化和人文環境建設,努力創建溫馨和諧、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要加強優良校風、教風、學風建設,開展內容健康、格調高雅、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形成團結向上、互助友愛、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從而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素養奠定基礎、創造條件。
7、凈化網絡文化,優化網絡環境。
網絡是一枚雙刃劍,既可以成為傳播正能量、弘揚真善美的陣地,也有可能成為色情、暴力等傳播的載體。因此宣傳、文化等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網絡的管理,凈化網絡文化,優化網絡環境,為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