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我國的核潛艇核反應堆在裝艇前,需先在陸上進行配裝調試(或稱預裝),核潛艇下水后才正式將反應堆本體結構裝入艇上的壓力容器里。本文主要記述了作者在1970年參加我國第一艘091型攻擊核潛艇核反應堆陸上配裝調試的親身經歷。在當時的特殊歷史時期,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參與下,通過嚴謹的科學管理生產,傾全國各方之力,才能自力更生研制出中國自己的核潛艇。弘揚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革命精神,賡續紅色基因,使其發揚光大。
前言
1965年3月20日,周恩來總理主持中央專委第11次會議,批準核潛艇研制工程“上馬”, 重新列入國家計劃,715所劃歸二機部建制,對外稱北京15所。要求二機部1970年建成核潛艇陸上模式堆。那時的國家領導人和相關領導機關都十分清楚,核反應堆和動力裝置是建造核潛艇的首要關鍵技術。當時主持海軍七院工作的劉華清院長明確提出了“攻克潛艇用核動力難關及研制核潛艇必須的配套系統設備”。
1965年7月15日,二機部根據中央專委第11次會議的決定,上報了“關于原子潛艇陸上模式堆建設地點和協作的報告,”對模式堆建設地點、建成時間和要求有關工業部承擔的任務等提出了具體建議。8 月,中央軍委在研究建設核潛艇的報告中,確定在四川建設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代號 909)。在批示中,指明原則是自力更生,大力協同,在現實基礎上爭取先進,盡快突破核潛艇關鍵技術,解決潛艇核動力的有無問題。
1965年8月15日,周總理召開了第13次中央專委會議。周總理說:這兩份報告我看了三遍,基本同意。但是核潛艇研制工作一旦上馬,各項工作必須緊緊跟上,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造成重大損失。會議批準了六機部《關于研究制造核潛艇的請示報告》和二機部《關于原子潛艇陸上模式堆建設地點和協調問題的報告》,決定核潛艇研制分兩步走,第一步先研制反潛魚雷核潛艇,第二步再研制導彈核潛艇,并要求魚雷核潛艇于1972年下水試航,同時進行核潛艇的陸上模式反應堆和海軍核潛艇碼頭基地的建設。這次重要會議的召開被視為中國第一代魚雷核潛艇正式開始研制的時間,中國第一代魚雷核潛艇的方案設計正式開始。
1968年2月,陸上模式堆工程開始破土動工。曾任周總理的秘書何謙同志任現場指揮部指揮長,他帶領二機部所屬的三個建筑、安裝公司,先后抽調二百多名技術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成建制地陸續進入青衣江畔的一個丘陵峽谷之中的工地。但是,對于這樣大的一個工程,何謙帶來的人馬顯然是不夠用的。09辦公室給中央軍委寫了個報告,請求軍委派部隊支援,要求派一個師級干部當軍管會主任,派一個營的部隊去幫助建設。在軍管會主任王漢亭、工地指揮長何謙等人的帶領下,8 000多名軍民經過日夜奮戰,在十多平方公里的崎嶇不平的土地上,建起幾萬平方米的大小建筑,把近萬臺設備,安裝在一座座特殊的實驗室里。海軍派張遠征、朱勤去任715所所長、政委。
1969 年 9 月,715所所部遷往四川。彭士祿帶領著科技人員的先遣隊,來到中國大西南峨眉山下,這群“搞水電的”神秘人物,開始秘密研究建設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和裝配潛艇的藍圖。他們和外界聯系的唯一途徑就是“成都291信箱”。
核潛艇的建造技術難度大、專業門類廣、綜合性強,是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許多高科技領域,在財政上必須傾全國之力。在冷戰時期,我們的核潛艇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搞出來。那時,老紅軍、老八路和新四軍、老革命們功不可沒。成千上萬的工人、科技工作者以及新進廠學徒的上山下鄉知青們,是建造核潛艇的真正英雄。每個曾從事核潛艇研制工作的人,只能是這項大工程中的滄海一粟。
1970 年 4 月初的一天,909 基地“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技術指揮組長彭士祿通知反應堆結構室主任陳志捷:“核潛艇總裝廠現場指揮部來電話,要求我們盡快派人到葫蘆島,協助并指導總裝廠安裝反應堆。”彭士祿要求“最好派總體組的人去”。這個出差任務首先落到我和宮宏起頭上。那時,我正在“潛艇核陸上模式堆”和“二三公司”技術人員一起進行反應堆的安裝工作。4 月 10 日,我與尚作新同行奔赴山海相連的葫蘆島。隨后,鄧前弼、由德戍也很快來到葫蘆島。
1970年9月20日,我被調到海字230部隊工作,脫離715所,調到首艇建造現場指揮部,負責第4艙至7艙的技術協作,參加反應堆艙工作會,討論下水前設備問題等工作。我在核潛艇總裝廠連續干了七個多月。在那段時間里,參與了重要技術的組織協調,經歷了重要節點的真實過程。
2003年,我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在服役三十余年后退役。如今靜靜地停泊在青島海軍博物館碼頭。回顧我在渤海造船廠那段難忘的經歷,一些陳年往事漸漸地從腦海中“浮出”。
紀實
一、沈陽軍區對核潛艇總裝廠實行全面軍管
2018 年 4月8日,一個視頻帖子走紅網絡:在渤海造船廠(431 廠)的毛主席高大塑像前,幾個方隊的年輕造船人和水兵們,朝著大海的方向舉手宣誓,共同紀念毛主席有關建造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批示。
這個批示是 1968年4月8日做出的,內容是抽調一個炮兵團支援渤海造船廠基本建設。之后,為了保證核潛艇建造的順利進行,沈陽軍區對核潛艇總裝廠實行全面軍管。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后,設立現場指揮部,沈陽軍區副司令員張鋒任總指揮。副總指揮 3 人,分別是六機部生產局局長郭文聲、海軍23基地司令員冰野、707所所長蒲錫文(代表七院。解放戰爭時曾任“四野”地圖科長。解放后曾任中央軍委作戰部測繪局代理局長、海軍司令部航海保證部副部長、第六機械工業部船舶系統工程部主任)。廠黨委書記是張明翰,副書記是陳琪(軍管人員),生產副廠長是王榮生,侯君柱、鄒振堂協助工作。工廠設技術組,其中有孟慶有、紀竹盛、周志祥等。車間改稱大隊,其中王道桐后來任總裝廠副廠長。當時,總裝廠的骨干力量來源于大連造船廠,包括交船隊和各車間骨干力量。
20世紀50年代,在蘇聯潛艇專家培訓和指導下,大連造船廠進行常規導彈潛艇的建造與試航。在曾任核潛艇總體研究所副所長尤子平領導的12 室配合下,這支造船隊伍已積累了豐富的建造常規潛艇經驗。
王榮生是從武漢造船廠調來的,后來成為抓核潛艇建造的主管生產副廠長,戰斗在第一線、組織核潛艇生產。完成第一代核潛艇的建造任務后,他榮升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總經理。江南造船廠在1967年完成最后一艘常規潛艇(33型)生產后,生產管理人員也調來參加核潛艇建造。在1970年初,常聽到總裝廠領導對我們 715 所駐廠技術人員驕傲地講:“我們造常規潛艇像吃面條一樣容易,但我們不懂核反應堆技術……”。
我們也看到當時的建造隊伍中,有級別的工人少,學徒工多、新畢業的大學生多、復員軍人多。以反應堆本體結構工段為例,只是工段長王炳良、江師傅有評級,科技大學畢業生 2人、海軍潛艇學校的 1 人、上山下鄉知青2人、復員軍人約3人,技術力量明顯是弱的。
指揮部領導強調“三結合”,要求我們 715 所與工人師傅在一起,將這些人培養出來。的確環境改變人脈,我們 715 所 技術人員很快與總裝廠融為一體。這個工段的人學習刻苦,工作認真。尤其那些從上山下鄉知青中招來的學徒工,他們渴望學習知識,給我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們分別十五年再相見時,他們已成為工廠骨干力量,個別人當上了廠領導,有幾位到總公司當上了處長。
說到這里,特別要牢記那些為首艇建造而犧牲的造艇人。記得臨核潛艇下水前,曾是下鄉知青的一位年輕工人,在安裝高空吊車中,由于體力不支而發生了墜落事故。時過近五十年我還記得,這位青年的父親是老紅軍戰士,當時任錦州鐵路局黨委書記。他來到現場指揮部,靜悄悄地看兒子最后一眼。我當時沒有聽到任何雜音。這位老紅軍戰士沒有說與兒子有關的話,只與在場的副總指揮、當過老八路的郭文聲局長,談起戰爭年代跟隨毛主席南征北戰的往事…… 我常想,這位小伙子如果不犧牲,他肯定會成為非常有用的國家棟梁之才。
二、在總裝廠進行首艇反應堆技術交底
715所技術人員來到葫蘆島,受到現場指揮部領導的重視。為了保障我們順利開展工作,所有車間、倉庫、碼頭、文檔資料都允許我們看,都為我們開綠燈。在取得彭士祿的同意下,在一個星期天的上午,由副廠長王榮生主持,舉辦了一次規模較大的首艇反應堆技術交底活動,也是一次反應堆技術培訓。王榮生、侯君柱帶領各車間、工段和生產、技術、財務、器材供應、核技術保衛等部門近30人參加。
通過“三結合”的途徑,為船廠培養一批懂核工程技術的科技人才,培養核工程施工的工人隊伍。當時指揮部和工廠領導都意識到,715所核工程技術人員在廠內各車間出現,可漸漸消除核恐懼心理。從領導層面講,幾乎沒有哪位從前是搞核技術的,萬一出現了意外核事故怎么辦?最后,指揮部唯獨把我們715所駐廠工作組安排在廠區東山小樓里,就在指揮部的樓下,可謂用心良苦。
三、耐壓不銹鋼管路和受核輻照的異種鋼材焊接
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及其支承結構是在中子射線輻照下、高溫高壓高應力下工作,而其兩種合金鋼結構材料需用焊接工藝連接一起。所以,工藝要求高,工藝難度較大。為了避免管路產生腐蝕,而采用不銹鋼作為耐壓管道。其中還有的地方需要將不銹鋼管與合金管段焊接在一起,焊接部分稱過渡段。一回路中的水每XX秒就要經過反應堆活性區循環一次。因水受核輻照后會產生二次輻射,則不銹鋼管要在高劑量射線、高溫、高壓、振動環境下工作。接口焊接工藝過程稍有不慎,嚴重時將產生載熱劑失水核事故。所以,對不銹鋼管有嚴格的焊接工藝要求。
四、核反應堆本體結構預安裝調試過程
在反應堆壓力容器內安裝核反應堆本體。反應堆壓力容器是核燃料元件組件的安裝、支承、定位裝置,是核反應堆控制棒組的安裝、定位、導向機構,是載熱劑在堆心內分流機構。它的作用極為重要,對加工、裝配、控制棒對中精度要求很高。在高中子通量下工作,它又顯得格外“嬌嫩”。總裝廠為了保證反應堆動力裝置的安裝、調試質量,專門建造了一個配套齊全的預裝車間,它是一座核級清潔車間。
以反應堆配裝調試為主要線索,按時間順序,我將重要節點工作實事求是地寫出來,讓讀者看到重要技術事件的原貌、技術成果的形成、工程事故的處理和領導們的決策過程等。
4月30日,718所向總裝廠講解反應堆艙中一回路載熱劑水,在數秒內完成循環。不銹鋼耐壓管材中發生鎳反應后變成鈷60。鈷60是強放射性元素,為此要求“二次生物屏蔽”不能有微小縫隙,主要是保護核潛艇中與反應堆艙相鄰的第3艙和第5艙各戰位人員不受核輻射傷害,保證艇在長期潛航狀態下官兵們的身體自持力。
5月5日,按總裝廠要求,715所訪問4大隊(銅工車間),發現徒工多、師傅少,這些人從未焊過耐壓不銹鋼管,自作主張、無故停止必要的實習。查檢培訓焊接件時,發現存在大量氣泡、夾渣。焊波少焊5-7道,可熔墊圈成形不好。次日,總裝廠聽到上述質量問題后,技術組立刻主持會議,719所、715所、各大隊有關同志參加。首先由經過“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焊接培訓的楊師傅和葛師傅介紹不銹鋼耐壓管道焊接的重要性。會議決定719所牽頭制定清潔技術條件,籌建不銹鋼管焊接區和清潔車間。各家決定1970年6月初開始焊接不銹鋼主管道,并上報指揮部。715所提出“壓力容器與不銹鋼焊接工藝要求”與“陸上模式堆”焊接技術要一致。
前排左起:廠革委會副主任鄒振堂、廠黨委副書記高天炎、廠副總工張煥璞、葉劍英、李德生、陳錫聯
5月9日接909基地電報:某臺設備焊接密封環由于焊接和應力有矛盾,故急需實測,以便某焊接密封環投產。請實測下列項目(略),并按上列程序回電。工廠層層向上報告,經總裝廠無損傷檢查,發現壓力容器一條焊縫存在一項不合格項。假如這一缺陷成立,將意味著此壓力容器為不合格產品,不能用在首艇。這是一個顛覆性問題,它將推遲第一艘核潛艇下水時間2年以上。
壓力容器是核潛艇核反應堆系統中八大關鍵之首。當時,一機部重型機械廠委托號稱“無損探傷大王”李生田帶著超聲探傷儀來到葫蘆島。總裝廠派號稱“亞洲無損探傷第一人”的關師傅出席。在重型庫,兩人共同測量了所謂不合格焊縫。
5月14日,《關于“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非標準設備的幾個問題》,主送總裝廠,抄送715所、719所、駐廠軍事代表室。5月16日,715所宮宏起講解反應堆基本原理。17日,715所陳志鈞介紹反應堆組成,各個裝置的組成、作用、技術要求和大概的核安全工藝保證程序。18日,715所方圣講解核潛艇裝卸及反應堆核燃料及組件工藝。
6月16日,我向郭文聲、蒲錫文兩位副總指揮匯報關于壓力容器質量的看法:“壓力容器是核潛艇反應堆最重要的裝置,它幾乎與在909基地安裝、調試的壓力容器是腳前腳后生產出來的。在富拉爾基重型機械廠生產過程中,技術責任單位是715所,還有北京的鋼鐵研究院、哈爾濱的焊接研究所。產品由總裝廠訂貨單位驗收,由駐廠軍事代表參加驗收后出廠。所以,壓力容器質量應該被認可。至于總裝廠的測試,不在技術要求之內,屬于廠內練兵行為。其測試結果不能作為正式結果。總裝廠自己內部可以有標準。以上是715所意見。”一場虛驚化解了。
5月22日至6月13日,909基地技術組組長彭士祿、技術組副組長昝云龍(1970年調七院09工程辦任參謀。后任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總經理,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現任核潛艇精神研究工作委員會主任)派715所張忠憲到總裝廠,協助2大隊(輪機車間),用先進的“光學對中儀”調整反應堆堆本體中各部件之間的對中精度。
5月25日,向總裝廠技術組孟慶有、紀竹盛交底做準備。例如,反應堆總裝技術要求,預安裝場所選定,不銹鋼管路在壓力容器就位前進行安裝,壓力容器吊裝存放方案,異種鋼材焊接預熱的必要性。26日,總裝廠技術指揮鄒振堂主持核潛艇反應堆艙攻關小組會。參加單位有715所、719所、總裝廠、軍事代表室,確定反應堆艙攻關小組的工作內容及權限,制訂工作計劃、生產進度、質量保證。每周一次例會及時向上級反映重大問題,處理日常工作,保衛、保密、勞保、堆艙預裝程序,圖紙供應。后來有所調整,即各單位各行其責,不搞“一攬子”領導方式。最后,鄒振堂強調做到兩個“三結合”:造艇、技術、車間相結合,設計單位、駐廠軍代表、總裝廠相結合。27日上午,總裝廠召開“不銹鋼焊接現場鑒定會”。同日下午,715所與4大隊葛師傅討論異種鋼材焊接問題。28日,用715所儀器對反應堆本體進行對中檢查、安裝調試精度。
6月13日,經彭士祿電報批準,715所駐廠工作組制定《安裝前需要在反應堆外進行預先試驗調試項目》。15日,715所陳志鈞向指揮部郭文聲局長匯報反應堆中子源的供貨問題:“現在,總裝廠積極進行全面催貨。由于對中子源性能不了解,錯誤要求原子能所現在交貨。中子源中放射性有一定半衰期的,即早交貨與晚交貨都不行。需要精確告訴原子能所12室,什么時間要啟動反應堆燃料組進行核鏈式反應。12室會按時交貨的。”郭局長馬上通知物資部門,按715所的意見辦。715所宮宏起匯報硼鋁板急需供貨事,郭局長馬上拿起紅機子(保密電話)向六機部劉放部長匯報,轉給冶金部、哈爾濱101廠加快供貨。
6月17日,某設備焊接后,因應力過大而拉裂2 000mm焊縫。原因是未按工藝要求施工。在715所指導下,馬上按工藝操作,補焊裂縫。由德戍、張忠憲與輪機車間一起對反應堆本體結構進行光學對中測量。總裝廠建成動力站,供應下水前后需要的4000C蒸汽。7月1日,715所由德戍為安裝“一次屏蔽”起草專用吊具試驗規范。武漢鍋爐廠決定暫借給總裝廠一套光學儀器,并派高級工匠協助總裝廠修整反應堆本體。6日,715所派蔡全旺來廠,向輪機車間交底裝卸核燃料工藝,講解導軌的安裝使用,換料水箱配裝工藝。8日,現場指揮部蒲錫文回北京,向09工程辦主任、七院副院長陳右銘匯報反應堆本體結構安裝調試情況。在場的有715所陳志鈞、由德戍,現場生產指揮組副組長鄒振堂。
7月15日,現場副總指揮冰野司令員主持會議,參加會議的有郭文聲副總指揮、蒲錫文副總指揮、張明翰政委、王榮生副廠長、719所范豫康所長、宋文榮副所長、劉政委、陳春樹、六機部史副主任、715所陳志鈞等。會上冰野強調,12月26日核潛艇下水是在中央軍委面前立下軍令狀的,現在解決問題。該請示的就請示,該匯報的就匯報。
王榮生發言:目前正在做第一戰役(即船體建造階段)掃尾工作。第二戰役(即設備安裝階段)開始機電、設備、武備安裝以及碼頭基建工作。我們對第二戰役認識不足,機電、電纜安裝工作在6月跟不上安裝需要。7月15日以前,設備到廠50%。1970年4月8日試水后,電纜差32種、近萬米。大的動力項目總計180項,到貨118項,裝艇45項,7月份停工。
715所陳志鈞發言:有關圖紙從規定的3套,現增至7套,保證總裝廠使用。根據過去會議決定,與“潛艇核動力陸上模式堆”一樣的壓力容器、反應堆本體結構已經到貨。總裝廠負責安裝“一次屏蔽”、“輻照管”。在12月26日下水前完成沒有問題;在施工時,我們做好服務工作,配合施工。現發現有質量問題,存在拖后腿窩工現象。反應堆試車工作是在下水前干還是下水后干,請指揮部研究安排。
冰野發言:我們總的認為生產形勢是好的,船廠總的形勢還是好的。6月沒完成任務是有客觀原因的。我們廠是綜合性很強,要求高,涉及面廣,各種技術都有。幾十萬個零件運到這里來,說明任務重。我們要找主觀原因。對今年“四八會議”決定任務指標:現場指揮部的態度是力爭12月26日下水。下一步任務是很艱巨的,設備、時間、圖紙都是問題。圖紙不是大問題,有時也可能變成大問題。上面決心下了,當兵的就要堅決執行命令,一定打勝仗。我們不按期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話,在政治上我們不好交代。生產的實質是一個戰斗任務、政治任務。我們要拼死拼活干,與帝修反搶時間……。我們的戰士、科技人員也要緊跟毛主席,不要拖形勢的后腿……。首先要抓設備,把設備查一查,設備總管一定要心里有數。沒有合格證的設備要打報告,我也不敢定。為革命戰士負責,人命關天!我們指揮部不敢馬虎,不敢輕易決定。工廠本身要抓進度,抓質量,發揮老新工人作用。“三結合”要加強。越往后質量越要嚴格……。設計工作不要盲目樂觀,不要放松,要抓緊。
7月17日,指揮部召集715所、總裝廠、海軍軍事代表室等單位,成立“09船體質量復查小組”,規定該組的檢查范圍,確定檢查辦法等。18日,我接到909基地潘敬書7月4日發出的信。信中寫到,壓力容器絕熱層結構發生“熱橋”,造成表面溫度增高,平均達數十攝氏度。21日,輪機車間與715所共同處理反應堆本體定位鍵、定位銷、尺寸測量、加工質量評定。24日,反應堆“一次屏蔽”進行清理。25日,武漢鍋爐廠派一名白勝師傅來總裝廠處理某工藝。26日,反應堆艙攻關小組討論多項技術和生產管理問題。一致決定“以壓力容器安裝推動全廠工作”,規定每周開一次會。27日,715所去1大隊(總體車間)全面技術交底;481廠派技術人員進廠,與715所、總裝廠討論鉛塊材質超標問題。28日,反應堆艙攻關小組正式決定8月份開始大會戰,以反應堆艙帶動全艇工作。31日,鄧前弼從909基地回到葫蘆島傳達基地領導指示:不要把近海搞髒了,要綜合利用。此時,“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功率已經提升到20%,明天就可以到達額定設計參數。
8月2日,6名師傅同時對稱焊橫隔板,于第二天焊完,質量合格。7日,彭士祿派反應堆結構室陳志捷主任來到715所駐廠工作組檢查工作。要求“要‘三結合’搞設計,按工人掌握的工藝流程設計。先干后畫圖。”8日,壓力容器完成與反應堆本體結構配裝。壓力容器是核潛艇建造中具有標志性的裝置。它在核反應堆艙中的各大設備中也是排第一位。
8月8日下午,完成壓力容器的吊裝平移,翻身180度安全平臥支承墊木上,裝在60噸車皮上。10日開始包壓力容器熱絕緣。18日下午,生產領導小組副組長鄒振堂、侯君柱,715所由德戍、宮宏起、陳志鈞和11大隊某同志去倉庫檢查保溫材料質量、測量容重。20日909基地生產組來電:根據909反應堆運行發現的問題,提出暫停制造與安裝的部件。25日現場指揮部批準8月26日開始安裝壓力容器熱絕緣結構。同日,侯君柱主持反應堆艙會戰小組會議,決定8月26日12時起吊壓力容器。
起吊壓力容器的現場指揮是曾為“七大”黨代表的一位老工人擔任。14時11分至15時45分將數十噸重的壓力容器由艇左舷前吊起—停止—轉180度—再次調整方向—下降—停止。其間,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電影紀錄片。之后,下降,反復調中心,剩下5mm時檢查調平吊具—落底—上升—升高5mm,對稱上千斤頂。此刻,719所范豫康、宋文榮、陳春樹都在現場。
8月26日,反應堆艙匯戰小組現場確定壓力容器進入堆艙后在艇內需要保持水平狀態。27日,由周志祥主持壓力容器異種鋼材大焊縫工藝討論。28日至30日,總裝廠調來8名5至7級焊接師傅,對稱焊接壓力容器與支承結構的裝配焊縫。總裝廠按照指揮部的指示精神,將廠內最優秀的大工匠們調上來,確保焊接質量。
在焊接之前,715所一直與中心試驗室保持聯系,取得完整的機械性能、焊接晶間腐蝕、鐵素體含量、奧氏體等上百個數據。焊接水平度數值好于“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這是在“反應堆匯戰小組”會議上得到的評定結論。為此全廠沸騰,工人師傅敲鑼打鼓、喊著口號到東山指揮部報捷。8月底,一次屏蔽安裝到壓力容器的平頂蓋上方,不銹鋼主管道與壓力容器出口的第一道焊口焊完。
9月9日,715所匯總《核潛艇反應堆核燃料換料設備清單》為核潛艇下水做準備。9月15日,09工程辦公室主任陳右銘在715所鄧前弼陪同下來廠視察,陳右銘說,下一步工作要有計劃,包括交船內容。訂計劃要確保安全,周總理非常重視政治安全。加強領導,遵守規章制度,避免發生責任事故,保證質量。……我們的工作牽扯面比較廣,提出需要哪些單位協作,各方面要相互配合。核潛艇是周總理直接掌握的,如反應堆提升功率、試航等問題都要上報給他。
9月17日,反應堆艙完成一次屏蔽的所有焊接任務和油漆刷涂,開始安裝一回路其它設備。9月27日,715所邵軍來廠處理“卸料機構”技術交底工作。控制棒驅動機構完成關鍵尺寸測量。主循環泵到貨,在清潔車間組裝,11月2日,一回路主泵組裝完成后吊到艇上就位安裝。
11月3日,一回路主管道全面啟動焊接工作。5日,總裝廠、719所討論下水前設備清單中反映出的問題。由于總裝廠技術力量不足,希望719所協助。11月5日,現場指揮部召開下水工作技術協調會,討論“系泊試驗大綱”,副總指揮蒲錫文,陳志鈞、719所宋文榮、陳春樹等參加會議。會議決定12月初完成“系泊試驗大綱”的編寫,719所準備有關技術文件,重大問題由現場指揮部決定。會議確定核潛艇總建造時間截止日為12月5日,明確下水前做如下準備工作。保證核潛艇下水安全,保證技術文件齊全,完成下水計算書。下水狀態質量垂心力矩是大問題,由“三結合”班子計算。海軍代表室要考慮下水前的驗收工作。
11月8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核潛艇工程領導小組副組長、海軍副司令員周希漢乘飛機抵達葫蘆島聽取匯報。總裝廠放假一天,觀看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首長視察了全廠。9日,召開向周希漢副司令員匯報會,七院副院長,09工程辦主任陳右銘主持會議。總裝廠黨委副書記、海軍軍人陳琪匯報說:從1970年10月20日電話會議之后,黨委召開緊急會議。學習了毛主席有關指示,會議中提出1971年的打算。建造核潛艇是毛主席親自批準的工程,是對6848廠工人巨大的鼓舞。在沈陽軍區、遼寧工辦及09領導小組直接組織的現場指揮部領導下,建造核潛艇的進度按要求完成。
廠黨委總結:首先要抓革命,抓根本。09艇的誕生,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充分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大搞群眾運動的結果從“6848”批示后,尤其是黨委提出“大戰100天完成總體建造”,總的形勢一天好于一天。工作中還有問題,與上級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匯報問題:(1)09艇的進度。下水前完成預計總進度總工程量百分比,下水后完成相應的百分比,目前尚有余。(2)艇體質量(略)。10條大合龍焊縫經X光、超聲100%探傷合格。艇材建造基本符合設計要求,質量基本是好的,但還待以后考驗。下水以后的工作分準備階段、下水階段。
陳右銘提出:1970年12月26日核潛艇下水完全有可能。天冷有些工作不適合在跨內干,一些工作是否在下水前完成調試。……。各路來葫蘆島會師,中央首長來更有氣氛。安裝進度很快,質量比較好,個別的超過陸上模式堆。組織原則是接艇隊與交艇隊,715所、719所等有關專業集中起來,統一組織。對“陸上模式堆”的一切指示也適用于核潛艇,組成精干的隊伍。張明翰政委、郭文聲等都發了言。
最后周希漢副司令講話指示:6848廠、719所、軍代表、部隊做了大量工作。所有同志對12月26日下水決心大、信心高。有的工人同志講得很好:“血往‘六八四八批示’上流,勁往‘六八四八批示’上使。向毛主席敬獻忠心,為毛主席爭光。毛主席揮手我前進。”只要做到以工人為主體的“三結合”,什么困難都可以解決。一句話,從“六八四八批示”到現在,七個月的形勢很好。沈陽軍區、工辦發現問題很好。不然就不會有7個月的上升。如果當時不及時發現工廠問題、不采取措施,今天的形勢是沒有的。要經常暴露矛盾、解決矛盾。
我們取得了很大勝利,并不能說明我們沒有問題和困難。克服困難,誓保12月26日下水的勝利。今天,大家擺了一些問題,工作做得很正規,這樣使我們的思想更有準備。比較起來,按期下水好處多。要循序前進,取得下水勝利。要把事情做好,既要解放思想,又要符合辯證法。用“兩分法”看待一切問題。陳右銘主任的建議很好,要控制范圍,全廠上下一致。有很多問題還未發現,要揭露矛盾,不要用唯心方法。
1970年7月15日、16日,周總理聽取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提升功率前夕的工作匯報時,對“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聽得很細,他指示:“要充分準備,一絲不茍,萬無一失,一次成功。” 周總理強調“看有什么問題,搞好了再打仗,注意安全可靠。辦事少說多做踏踏實實,我們寧愿敵人對我們估計低一些,也不讓他們估計過高。有些事如導彈,我們就偷偷干。準備工作要準備好,做到有組織,有措施。核潛艇下水,我們沒有經驗,只有理論。不要怕別人說我們不行,要和兄弟廠一起研究,要開工人座談會,多搞幾次試驗,盡量把任務完成好。催貨要抓緊,一手抓下水,一手抓安全,還要準備向中央匯報。下水首先要取得沈陽軍區同意,月底要準備好。匯報大體上要向中央首長打保票,要負責任,工作要萬無一失……。
7月16日,中央軍委辦事組批復:組建栲栳島潛艇基地,暫歸北海艦隊建制領導。
11月11日,現場指揮部討論有關下水的5個問題:下水時間、邀請范圍、主持、規模和保衛保密。我協助保密人員考慮偽裝、禁區劃分。12日,現場指揮部研究下水組織工作。參加人員有郭文聲、蒲錫文、總裝廠有關領導、核潛艇接艇政委、下水隊長1人、副隊長2人、政委1人、副政委2人,以及2中隊39人、輪機中隊36人、系統中隊27人和運行中隊20人。總計133人,包含干部9人、工人22人、資料員1人。上述人員中,中共黨員占28.5%,老工人34人,科技人員大專18人、中專34人,徒工20人,轉業退伍軍人26人。
11月23日,09辦公室主任陳右銘副院長再次來廠檢查、布置工作。24日,719所陳春樹向現場指揮部副總指揮郭文聲匯報艇上設備到貨和安裝情況。26日,現場指揮部技術協調組開會討論工作計劃,我參與組織協調。下水前,要完全按下水計算書的要求進行裝載,由專門小組對各液壓艙的裝載情況和臨時載荷安裝情況,進行逐艙的詳細認真檢查并登記。
11月30日晚7時,1艙可拆板完成封艙焊接。此時,核潛艇可拆板全部裝焊完成。
12月2日,719所生產組吳家駒匯報首艇后續艇設計圖紙提供情況等。3日,719所陳春樹向現場指揮部匯報。陳春樹是1958年海軍修造部最早上報“中國核潛艇方案”主要起草人,他與郭作東、李建球完成方案后,并在薛宗華部長領導下確定:核潛艇采用水滴形船型、單軸螺旋槳推進方式、艏部魚雷發射管、水聲基陣、飽和壓力汽輪機帶動齒輪箱、壓水型核反應堆。
12月9日,王榮生、陳琪去北京匯報下水工作。12月11日,反應堆艙封焊可拆板,進行耐壓殼外部安裝,以及安裝指揮臺圍殼艏水平舵。12月15日,現場指揮部向09工程辦副主任李海亭匯報工作。
跋
核潛艇是個龐大的軍事系統工程。在中國,只有在毛澤東主席領導下才能實現“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夙愿。周總理親自把握核潛艇工程的研制全過程,在周總理的領導下,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專委積極協調解決核潛艇研制中的問題,并傾全國之力,才使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終于游弋在深邃的大洋里。
核潛艇能夠勝利下水并服役,離不開彭德懷、聶榮臻、陳賡、張愛萍、蘇振華、羅舜初、周希漢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心和具體指揮。也離不開薛宗華、林真、劉杰、黃敬、劉華清、于笑虹、陳右銘、孟戈飛、張震寰等親自組織和參與。
海軍修造部的周圣洋、陳春樹、郭作東、李建球等參與起草海軍第一份研制中國核潛艇方案的報告。首批進09研究室的技術人員有劉思義(駐上海滬東造船廠軍代表)、武杰(船體強度)、金世謨(艦船總體布置)、張景誠(上海船舶設計所)、林龍濟、陳志捷(江南造船廠柴油機專家)、李宜傳(海軍派往清華進修),林杰(電控,留蘇學生)等。在首艇試航期間,試航副隊長李宜傳積勞成疾,因心肌梗塞奪去了他那才華橫溢年僅40歲的寶貴的生命!
老科學家連培生、黃祖洽、彭士祿、趙仁凱等都在第一時間參加了研制工作。以孟慶寧為代表的駐廠軍事代表室的軍人們,09辦公室副主任李海亭、陳世謙、參謀昝云龍、姜來根等,431廠王榮生等領導都是承上啟下的具體組織者。
核潛艇研制工程涉及24個省、市、自治區,21個工業部、研究院,2 000多個工廠、研究所、院校和海、陸、空部隊,是一項浩大的大協作工程,其規劃、計劃、管理和抓總協調技術, 主要是通過核潛艇工程辦公室來完成的。陳右銘是集行政指揮與技術指揮于一身的核潛艇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和辦公室主任,他任09辦公室主任11年,組織研制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彈道導彈核潛艇功不可沒。
6848現場指揮部的郭文聲、蒲錫文、冰野都是老八路,坐鎮葫蘆島,直接抓首艇的建造。還有成千上萬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大中專畢業生,成千上萬的工人技師和工匠師傅,一批又一批的核潛艇的官兵們……是他們把中國核潛艇事業托起來。
我們會發現這種大業,如果離開毛主席和黨中央的領導,沒有周恩來總理的親自組織領導,沒有國務院、中央軍委核潛艇工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的極其精心地領導和組織,在那種冷戰環境下,核潛艇艱巨的研制工程是根本搞不成的。
為了繼承和發揚核潛艇的革命精神,我修改和補充了2018年的文稿。核潛艇精神研究工作委員會顧問楊連新核對了文稿,并增加了一些歷史性的資料照片。核潛艇精神研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陳晉南博士、教授核對編輯了文稿。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2024年8月8日
(作者單位:中國船舶集團公司船舶系統工程研究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