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國安部發布的一個國家安全的案例,成為這兩天全網熱議的焦點。
國安部的通報較長,我簡單總結一下,就是國外一家敏感領域承包商A公司,不具備在我國道路測繪的資質。于是A公司通過層層轉包,用大額利益誘導具備國內測繪資質的B公司,以發展智能駕駛的名義,將國內大量道路交通數據收集后,發往境外。
因為涉及到敏感的全民交通出行及道路大數據,另外也是以全民極為關注的先進生產力之一“智能駕駛”作為偽裝,因此吸引了全民討論。
仔細回憶國安部過去關于國家安全典型案例的描述,境外A公司,操縱國內B公司,B公司因為巨額利益,甘于成為"提線木偶"的表述,以前從沒出現過。
于是網友們從各種途徑搜集資料,進入A公司與B公司的猜謎模式。
昨天以來,有四家公司成為大多數網友匯集出來的主要懷疑對象。
第一家是以色列背景,后來被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的子公司Mobileye。國內有些造車新勢力智駕起步較晚,沒有獨立的智駕技術。
包括上汽等一些傳統燃油車企,布局新能源和智駕較晚,所以在智駕領域就沒有重復投資,而是選擇與全球成熟的Mobileye深入合作。
根據調查機構統計,目前我國各品牌汽車的智駕系統綜合統計后,Mobileye公司以27.77%占比市場第二。
這家公司成為國內網友猜測境外A公司的首選,除了因為這家企業不具備我國的測繪資質,卻通過合作與國內企業一起發展智能駕駛的基礎原因外,還有兩大原因。
第一原因,因為Mobileye是以色列企業。
最近一兩年以色列對巴勒斯坦與黎巴嫩的入侵,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國家對規則與底線的肆意破壞。
既然他們能干出在民用傳呼機里安炸彈這么狠的行徑,通過收買咱們國內公司竊取道路交通大數據,是他們干得出來的事。
第二原因,因為Mobileye是英特爾子公司。
近期,國內已經注意到英特爾硬件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消息,而英特爾一直與美國的安全部門有長期合作,所以Mobileye作為子公司,配合美國安全部門,竊取我國的道路與交通大數據是很可能的。
除了Mobileye,因為涉及到智駕與外企這兩大標簽,特斯拉順理成章變成網友們對A公司第二個懷疑的目標。
網友們的質疑,迫使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第一時間在網上“辟謠”,重申特斯拉的合規運營,合法獲取以及使用、存儲我國的道路交通與安全信息。
另外,因為特斯拉采取的是“視覺訓練”方案,與國安部通報中描述的技術路線不符,所以特斯拉是X公司的可能性極小。
至于這次出賣國內安全數據的另一個主角,國內B公司,網友們的主要懷疑方向,是高精地圖的制作公司四維圖新,以及與Mobileye進行智駕合作的代表車企吉利極氪,都成為重點懷疑對象。
在網友們的懷疑引爆輿論之后,四維圖新和車企極氪都第一時間在網上“辟謠”,也都對自身發展智駕與道路交通數據采集使用的合法合規。
在網友們兩天猜測的多個A公司,B公司嫌疑對象都公開發聲明撇清之后,網友們的情緒開始有點不滿,許多人覺得涉及國家安全的事項,應該在通報中“直接點出A公司B公司”的真實名字。
隱去名字,讓一些網友質疑是否涉及國內商譽較好的科技企業或者涉及管控不力的央企與國企?
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梳理國安部過去發布的國家安全典型案例,基本上都是境外某公司,國內某公司的描述,最多加上上海,廣州等城市前綴。
直接公布企業姓名的案例極少。
比如大家都印象深刻的國外公司利用國內上海某科技企業安裝設備,采集我國高鐵運營敏感數據的案例。
這個案件發生在2020年底,然后2021年就依法宣判了,2022年4月,央視《焦點訪談》將它作為典型案例報道過。
當個月是我國《數據安全法》生效三周年,國安部發布數據安全典型案例時,又將“高鐵數據泄密案”作為重點案件全民科普。
可即便如此,案件都宣判定性幾年了,所有的描述中,依舊稱為境外某公司,國內上海某科技企業。
所以國安部發布的案例,不是為誰遮掩,或者腰板不夠硬,而是涉及安全秘密,某公司的描述是常態,不點名是正常。
發布典型案例,不說具體公司名,而是說“某公司”,那么全國范圍內,所有行業內的相關特點公司,就都要繃緊安全弦。
相反,如果公布個案,層層轉包的公司,很有可能是境外和國內兩家不知名公司涉案,反而沒有了行業警覺,全民警覺的效果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