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癌同行的總軍事代表孟慶寧
楊連新
1974年初,我從清華大學畢業后分到東北的葫蘆島,在海軍駐核潛艇總裝廠軍事代表室擔任反應堆一回路監造驗收工作。報到之前,早有耳聞,那里的總軍事代表孟慶寧是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老革命”,他不但嚴于律己,而且對部屬的要求也極為嚴格。
當我第一次見到孟總代表時,他43歲,魁梧奇偉,操著一口山東口音,我心里對他充滿了敬畏;同時也為他左臉頰上那一大塊明顯的傷疤產生了諸多猜想:是戰爭年代負的傷?是工傷?是頑童時淘氣受的傷?是生下來就有的?…… 那時,新分配來的同志都很關心他臉上的“神秘”傷疤。我問過老同志后,才知道那是因為他長期接觸放射性患了皮膚癌,于1973年剛剛做完切除手術。
隨著與孟總代表接觸的時間長了,對他的了解也就更多了。新中國成立后,組織上把他送到有關軍事院校學習深造,學成后即被派往常規潛艇建造廠軍事代表室擔任負責人,他代表海軍監造并簽收了第一艘仿制的33型常規潛艇。
1965年,周恩來總理召開中央專委會,決定中國正式開展核潛艇工程的型號研制。為了加強海軍與各有關工業部門的協調,海軍機關急需調入懂潛艇、有實踐經驗的管理干部和技術干部。恰在這時,孟慶寧剛剛完成33型常規潛艇首制艇的仿制監造任務,便被作為最佳人選調到海軍裝備部門擔任“潛快艇”處處長,那時他是機關里最年輕的處級干部。他一上任就著手選調政治覺悟高、專業對口的軍事代表,積極組建海軍駐核潛艇總裝廠的軍事代表室,1966年軍事代表室掛牌成立。
1970年,患癌前孟慶寧總軍事代表。
1990年左右,孟慶寧將軍。
1970年,陸上模式反應堆成功地達到滿功率運行,準備將其技術移植到核潛艇上,全國幾千家廠所的數萬臺設備也陸續運到核潛艇總裝廠進行安裝和試驗。中國從來沒有為了建造一艘艦艇而進行如此興師動眾的全國總動員。在這個關鍵時刻,孟慶寧再一次被選中,從北京大機關調到海軍駐核潛艇總裝廠軍事代表室擔任一直空缺的總軍事代表,負責首制核潛艇現場監造、試驗和質量驗收。他離開首都,在偏僻的半島上一干就是8年。
孟慶寧在第一艘核潛艇建造過程的每一個重要階段,都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他是核潛艇下水階段副總指揮,系泊試驗現場副總指揮,航行試驗組副組長。在核潛艇建造試驗中,他堅持深入到車間、核潛艇內,盡可能到現場參加設備安裝、調試和處理問題,了解真實的質量情況。核潛艇重要的碼頭試驗項目和海上航行試驗項目他都爭取親自到場。他1.8米高的個子,經常在核潛艇擁擠窄小的艙室里鉆來鉆去,幾乎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即使是核反應堆艙這樣的“禁區”也不例外。
在核潛艇最緊要的系泊試驗階段,也是孟總軍事代表最累的時候,他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在連續幾個月的系泊試驗中,經常住在碼頭與核潛艇做伴,及時了解和處理產品質量問題,即使面對放射性的危害也毫無懼色。我學的是核反應堆工程專業,深知放射性是把“雙刃劍”,它既是核動力源不可缺少的物質,也可能因疏忽對人身造成危害。孟總代表其實很清楚放射性對身體的傷害,但他從不退縮,總是在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
1971年7月23日,核潛艇在船塢內進行系泊試驗,核反應堆一回路系統處于高溫高壓狀態,當時的水溫高達200多度,穩壓器中的壓力是常壓的70多倍。就在這時,由于系統中有一個閥門沒有關嚴,一名操縱員開啟通往舷外的閥門后,致使核反應堆系統中的高溫高壓放射性水伴隨著刺耳的尖叫聲噴射而出,并形成了高溫高壓蒸汽流,碼頭即刻被污染了。
孟總代表聽到碼頭方向發出的異常響聲后,馬上意識到情況不對,他作為試驗組的領導第一時間趕到出事地點,并完全不顧自己的安危,毅然站在放射性水里,毫無顧忌地呼吸著被污染的空氣,與其他領導攜手指揮,制止了事故的擴展。當清洗了碼頭后,放射性污染仍然比允許標準高數倍,可想而知當時他們遭受到多么大的輻射呀!
由于孟慶寧在工作中經常接觸放射性,而他又往往顧不上自我保護,1973年7月,左邊面頰長出一個蠶豆粒大小的硬塊,必須手術切除。他的病例診斷結論為:“由放射性元素照射后所致皮膚癌。”從那以后,在他的左臉便留下了一塊明顯的疤痕,這也成為他從事核潛艇工作的永久紀念。
核輻射,這個讓多少人望而卻步的“魔影”。癌癥這個從精神上擊垮了多少人的“惡鬼”,孟總代表卻置之度外,依然故我。他帶著標志性的傷疤仍然深入核潛艇建造試驗的第一線,義無反顧地參加各種試驗,并爭取每一次都親自跟隨核潛艇出海。
無情的放射性繼續在他的身上肆虐。多年后,醫生不得不又一次切除了他甲狀腺里的可疑腫塊。事后我問他怕不怕,他說第一艘核潛艇畢竟是帶有試驗性質的,我現在多“吃”點射線,是為了將來指戰員們少吃或不“吃”射線。
孟慶寧因放射性所致皮膚癌的診斷病歷
放射性不斷地損害著孟總代表的身體,并影響到他的生育能力。后經檢查,診斷為“男性不育癥”,醫院的《疾病證明書》中殘酷地寫著:“患者從事潛艇的建造與維修工作,長期接受核輻射的影響,喪失生育能力。”
我曾經問過孟總代表,當時為何完全不顧自己的身體,沒日沒夜地干?是什么力量能產生那么大的動力?他說:軍事代表的驗收是核潛艇建造中確保質量的最后一道防線。當時,那種“要為歷史負責”的巨大責任感,使我忘掉了自己,并產生了無窮的動力。
好風氣是帶出來的。我在軍事代表室工作了4年, 直接感受過孟總代表那嚴謹的工作作風,親眼目睹了他的表率作用所帶來的效果。他作為軍事代表室的主要領導,虛心讓各專業的同志給他“開小灶”講業務課,并聽取他們的建議。他深入現場辦公,經常是了解到的質量問題和掌握的建造情況比專業軍事代表都及時。孟總代表的表率作用對同志們是一種無形的激勵。
看到領導都這樣,大家沒有在辦公室閑待著的,毫無怨言地沖在第一線,并且不覺得苦和累。軍事代表們分布在核潛艇的各個專業,忠于職守,履行職責,在核潛艇試驗的日日夜夜都有他們的身影。很多軍事代表獲得的技術數據甚至不比工廠和研究所掌握得少,他們協助廠、所發現和解決了大量設計建造中的質量問題。
孟總的父親是位抗日干部,從事地下工作。對他的影響是一生的,這體現在對09的一絲不茍的嚴謹的工作作風…… 孟總代表帶出了一個不怕吃苦、嚴格把質量關的軍事代表群體。同時,軍事代表們也得到了總裝廠、設備廠和有關研究所的尊重,在質量問題上所提問題和建議都會得到高度重視。
孟總代表說,在他的一生中最值得榮耀的事有兩件:一是親自向周總理匯報核潛艇建造試驗情況;二是代表海軍接收了第一艘核潛艇。
1971年6月25日,是孟慶寧將軍終生難忘的日子,也是他最引以自豪和最榮幸的一天。那一天,他和有關現場領導參加了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主持的中央專門委員會,向總理和中央首長匯報了首艘核潛艇反應堆啟堆試驗準備情況,回答了核潛艇試驗中的有關問題。孟慶寧每每回憶起向周總理匯報核潛艇工作和與總理共進夜宵的往事時,都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他說那是自己一生的榮耀。孟慶寧回憶說,當時他帶著共和國總理的寄托和信任,更加忘我地投入到緊張并帶有風險的核潛艇試驗中去。
1974年,第一艘核潛艇勝利完成建造任務,交付海軍使用,孟慶寧代表海軍在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的交船協議書上莊重簽字驗收。之后,又作為海軍裝備定型組組長,組織了核潛艇的定型工作。1978年孟慶寧完成任務調回海軍機關,我也隨后調回北京,再一次成為他的下屬。他相繼擔任處長、二級部部長、大部副部長等,一直分管核潛艇工作。
2006年8月13日,孟慶寧回軍事代表室與部分老同志合影,左起:戚聃、李家錫、馮德仲、曹洪祥、梁永君 、孟慶寧、武連富、李允山、蒲文才、王維仲、李重平、孫全有。
2013年11月22日,孟慶寧因患癌醫治無效離世,享年82歲。去世前,他的身體里多個臟器早已發生癌變。他的后半生幾乎都是在與各種癌癥做著頑強的斗爭。
在這篇文章收筆時,恰逢中秋佳節。這讓我想起一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先行”。孟慶寧將軍的一生,就是為海軍裝備建設負重奮斗前行的一生,他是公認的海軍軍事代表的楷模。
但愿孟慶寧將軍在天堂里沒有癌痛。
本文完稿于2024年9月17日中秋節
(作者系原海軍核安全局副局長、中國核潛艇精神研究工作委員會顧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