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前,日本駐屯軍也是各種制造摩擦沖突,各種間諜偽裝成僑民、浪人到處找事,比如說,他們在河北境內丟了一個日本僑民,其實就是個間諜,被二十九軍抓了,二十九軍是宋哲元長城抗戰的部隊,西北軍本來就反日情緒強烈,上來就把那個間諜給槍斃了,于是日本就趁機進軍河北,制造更多的摩擦。
這種事情發生的不是一次兩次,矛盾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才有了“宛平城走丟士兵”。
大家讀歷史,不覺得奇怪嗎?日本遠在海外,為什么每一次侵華戰爭發動時,都有數萬日軍直接進攻我國的大城市?七七事變的時候,中國本土哪里來的那么多日軍?
駐扎在河北的,叫做日本“中國駐屯軍”,是1901年《辛丑條約》中公然允許外國駐軍導致的,日本“駐屯軍”司令部設于天津海光寺,兵營分別設于海光寺和北京東交民巷,兵力部署于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島、山海關等地,也就是整個中國北方的核心地區,都駐扎著日軍。
日本在北京周邊駐兵,初衷號稱是“防范義和團再起,保護僑民和外交人員”。
看過電影《邪不壓正》的同學大概都記得,李天然和他干爹亨德勒大夫出城郊游,被一伙日本兵開著坦克威脅,這群日軍,就是駐扎在北平的日本“中國駐屯軍”,等盧溝橋槍響,這群日軍就會直接殺進北平城。
回顧中國近代史,你會覺得很奇怪,為什么每次日本發動XX事變都很容易?
無論是進攻沈陽、進攻北平、還是進攻上海,在中國的戰略要地附近,總有大規模的日軍存在,真打起來,就是變生脅下,防不勝防,中國根本無法抵抗。
你要追溯這件事的源頭,就要追溯到大清那里去了,這些“駐軍”,都是各自不平等條約里簽訂的,從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開始,日軍就開始占領威海衛,不但如此,還要清政府每年付出白銀50萬兩。日本還在臺灣駐扎了一個師團,號稱為臺灣駐屯軍,人數大約20000人左右。后來達到10萬之多。到了全面侵華的時候,很多日軍是從臺灣直接調過來的。
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日本獲得了俄國在中國東北所有的權益,包括租借遼寧關東州,以及在中東鐵路支線南滿鐵路附近駐軍的權利。日本長期駐扎東北,對東北蠶食鯨吞,并且勾結奉系軍閥,滲透東北軍政,土肥原賢二和本莊繁都曾是張作霖的軍事顧問,東北有一段時間,是“日諜遍地走”。
到九一八爆發前夕,日軍在東北的正規軍已達1.5萬余人(第2師團為縮編部隊,每步兵聯隊缺1個步兵大隊,每大隊缺1個步兵中隊,全師團約1.04萬人;6個獨立守備大隊,每大隊4個步兵中隊,每中隊160人,共約4000余人;還有旅順要塞部隊和重炮兵大隊等),另外有在鄉軍人和警察等輔助部隊約1萬余人。總兵力約2.7萬人。日軍以沈陽為中心,部署于南滿鐵路沿線,以便于機動兵力。
更早的時候庚子之變,八國聯軍侵華,簽訂《辛丑條約》,日軍長期駐扎中國華北,甚至駐扎到了核心的京津地區,本來按條約規定,駐軍不能超過2000余人,后來日本私自擴大到6000人,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為了把東北、華北聯成一片,利用海上的便利條件從秦皇島等地增兵,日本直接把“中國駐屯軍”的兵力擴張到了6萬。
清末各國在中國都有大量的“租界”,租界本來就可以“駐軍”;到了民國,列強在中國的特權并未取消,駐軍一脈相承。
1926年,日本借口保護日僑,在上海租界設立了上海警備隊本部,1927年,日軍直接在上海駐扎了海軍陸戰隊,當時上海共有日本海軍7個營約2000名陸戰隊員。所以,日本敢于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在一二八事變后,蔣介石政府妥協,雙方在簽訂《上海停戰協定》,協定規定上海為“非武裝區”,中國不得在上海至安亭、昆山、蘇州一帶地區駐軍,而日本可進駐“若干”軍隊。
我講這么多,只為了說明一個道理,所有的被動挨打,都是前面不斷妥協出來的。
日本之所以可以在中國肆無忌憚地駐軍,是因為簽了《不平等條約》,是因為當時戰爭打輸了,妥協投降了,給人家繳巨額的戰爭賠款,交不起賠款,還要問列強去借錢還款,借了人家的錢,自然就成了人家的買辦,海關關稅交出去,外國駐軍請進來,把自己的命脈交給他人,把刀把子遞給敵人,到了再次危急的關頭,你還怎么和敵人對抗?
中國的抗戰為何那么艱難?
因為之前的清政府、北洋軍閥、蔣介石政府早已用一次次的妥協,把中國的戰略重地、軍事要沖、廠礦工業、經濟命脈都交出去了。臥榻之側,都是端著刺刀的日本人,中國的抗戰將士們,憋屈啊。
所以說:“妥協一次,遺禍萬年;妥協當時,遺禍子孫”。七七事變,并不是一切災難的開始,再往前,有一二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再往前還有八國聯軍侵華;再往前,還有甲午中日戰爭;抗日不是1937年7月7日這一天開始的,抗日最先也不是國民黨開始抗的,清軍、義和團、黑旗軍、臺灣原住民,都和日軍血戰過,也都被出賣過、拋棄過。
近代中國屢屢被侵略,其實是有個源頭的。
你妥協一次,就會妥協無數次,直到退無可退;
你賣國一次,就會賣國無數次,直到賣無可賣!
直到給后人留下難以抵抗的困境絕境,直到給后人留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
侵華戰爭之所以會發生,正因為在那個時代,有著太多這樣的“精日”、“親日派”,正因為當時的買辦政府一次次在沖突中對日本帝國主義妥協退讓、奴顏婢膝!
讓了臺灣讓山東,讓了山東讓東北,讓了東北讓華北……《二十一條》后有濟南慘案,濟南慘案后有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后有一二八事變,一二八事變后有七七事變……正是這些親日派、投降派讓侵略者一次次嘗到了甜頭,所以他們得寸進尺,所以國民黨從淞滬敗到南京,從南京敗到武漢,又從武漢敗到重慶……以至于四萬萬同胞“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今天是七七,咱們再富強,再先進,也不要忘了那句歌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