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學通在他的一個演講視頻中公然說:我們不需要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不是教育出來的。他說,就像人們對父母的愛不是教育出來的一樣,愛國主義也不需要教育。
閻學通是誰啊?百度百科介紹,閻學通,1952年12月7日出生于天津。國際關系理論家,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
在展開討論之前,為了防止別人說我是無中生有,是斷章取義,我們還是先看一下閻學通的演講視頻吧。
愛國主義是指個人或集體對祖國的一種積極和支持的態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具備的品質。
古今中外,愛國主義都是一種永恒的主旋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不珍惜愛國主義的,沒有一個國家不需要宣傳和弘揚愛國主義的。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這反映了國家對愛國主義教育的高度重視。
愛國主義體現了人們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在近代以來面臨的嚴重民族危機中,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中,愛國主義得以不斷強化。
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行之所向。從情感層面看,愛國主義是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樸素的情感,是人們對自己家園以及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從規則層面看,愛國主義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范;從精神層面看,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
我們常說,沒有國,哪來的家啊?
咱就說以色列這個民族吧,這次巴以沖突,以色列對加沙居民的大屠殺顯然是反人類的,受到世界的譴責。這些我們先拋開不說,單就說這個在世界上流浪了兩千多年的民族,可以說是受盡欺負、驅逐和屠殺,1948年,以色列建國。
流亡煎熬兩千年的猶太人一旦有了祖國,便迸發出全部熱情、才智和創造力,靠人才、科技、資金優勢,在艱險戰爭環境中,一代人實現了經濟騰飛,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發達國家。GDP從建國初不足2億美元躍至去年近2000億美元,人均3.2萬美元,位居世界12強。
流亡兩千多年的猶太人再次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很快使自己強 起來,單就這點就值得我們佩服。
他們才是真正知道只有有了自己的國家,這個民族才有了根基,祖國對他們這個民族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啊!
在這里,閻學通卻認為愛國主義不需要教育,它是與生俱來的,就像對自己父母的愛,不是教育出來的。
而現實中,兒女對父母的愛也不是與生俱來的,為什么有的是孝子,有的卻是逆子?
對他這種觀點,其實根本就需要駁斥,可能連小學生都知道,是多么的荒謬和可笑。
愛國主義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一種教育、一種行為,而更是一種價值觀,是人們對國家對民族的一種情感和認同。
第一,愛國主義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教育和培養逐漸形成的。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人生下來,其思想認識和世界觀就是一張白紙。而是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通過學習和教育才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愛國主義當然也是后來培養教育出來的,絕對不是與生俱來的。
如果說一個人與生俱來就有愛主義,那為什么還有漢奸、叛徒一說啊?
第二,愛國主義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是全方位的。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通過學習國家的歷史、文化、地理等知識,了解祖國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壯麗山河,從而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通過教育,人們還可以了解祖國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和社會現狀,增強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試想,一個連國家的歷史、文化、地理、民族和社會制度都不了解的人,何談愛國啊?
在這位閻學通的認知中,是不是將愛國主義僅僅當成一種口號了?
第三,愛國主義教育是培養公民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愛國主義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它能夠激發人們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奉獻精神。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培養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懷,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四,愛國主義教育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統一的重要保障。愛國主義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夠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國家面臨外敵入侵、分裂勢力威脅等情況下,愛國主義能夠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使大家團結一心,共同抵抗外敵,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
第五,愛國主義教育還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動力。愛國主義能夠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使他們積極投身于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中。同時,愛國主義還能夠促進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因此,愛國主義需要教育。我們應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等多種途徑,向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年學生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培養大家的愛國主義情懷。
閻學通這種“愛國主義不需要教育”的觀點,不僅僅是對愛國主義教育的否定,也是對一切“教育”的否定。
本人曾在部隊政治機關從事政治、宣傳、教育工作十多年,深知部隊宣傳教育的重要性。
別的不說,咱就從解放戰爭時期蔣軍和解放軍的戰斗力來說。
同樣都是中國人,雙方的士兵同樣都是來自農村的農民子弟,為什么美式裝備的蔣軍打不過裝備相對落后的解放軍呢?這中間當然有雙方高層軍事指揮藝術的不同,同時,也有雙方部隊戰斗力的差異。
為什么那些解放戰士(蔣軍投誠或被俘過來的)在蔣軍那邊時毫無戰斗力,而一旦到我們這邊立即就成了不怕流血犧牲、英勇殺敵的戰士呢?
最根本的一個原因,是經過對這些解放戰士的政治教育,讓他們知道了為誰而打仗、為誰而犧牲的問題。
尤其是在三大戰役時,解放區的農村都進行了土改,貧苦農民都分到了田地,我軍戰士就是為保衛勝利果實,為了讓自己的父母和家鄉的親人能過上有了自家土地的好日子而戰,你說這些解放戰士能不奮勇戰斗嗎?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在我看來,這位閻學通不是不知道教育的作用,而是他有選擇地否定。
他否定的是正能量的教育,而他自己主張的“愛國主義不需要教育”、“投降是和平取得的最快的捷徑”這種負能量的教育及反動言論和觀點,他卻在鍥而不舍地一直在向他的學生教育和灌輸。
他這種行為不是自我打臉嗎?一邊說愛國不需要教育,一邊又極力地宣傳投降論,你是什么意思啊?
在這里。我再講一個反面的典型材料。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臺灣民進黨當局在推行的“去中國化教育”,帶來的嚴重后果。
據媒體報道:2017年,臺灣競爭力論壇曾召開“2017臺灣民眾國族認同下半年調查結果”記者會。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代所長龐建國在會上指出,“去中國化”教育在臺灣年輕世代身上造成明顯影響,臺灣的隱憂是年輕世代在“去中國化”教育下,對兩岸關系、對大陸情勢無知,必需努力讓年輕世代真誠了解兩岸實際狀況與大陸發展情形。
他也強調,時間不在臺灣這邊,“臺獨”是不可能的任務,綠營執政還在自欺欺人,尤其是欺騙年輕人。
我們來看看龐建國提供的有關數據:回答自己不是“中國人”的比例,依年齡劃分的結果在20至29歲是71.0%,30至39歲為50.2%,40至49歲為37.5%,50至59歲為34.3%,60歲以上為36.5%,可見“去中國化”教育確實在臺灣的年輕世代身上造成明顯的影響,“天然獨”是人為造成的。
這個數據足以說明,臺灣民進黨“去中國化教育”,已經造成嚴重后果,在臺灣20至29歲的人中,竟然有71.0%的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了。
臺d黨都懂得教育的重要性,而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卻在極力否定愛國主義教育有的重要性。
真的很悲哀啊!
我悲哀的不僅僅是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散布這種有毒言論,一個十四億人口的大國出現幾個像閻學通這樣的公知、投降派不足為奇。
我悲哀的是,出現閻學通這樣的公知,卻一直沒人問、沒人管,就是有一些在網上對他這種反動言論和觀點進行批駁、揭露的,也大都是一些草根博主,主流媒體和有關部門卻默不作聲,聽到也當沒有聽到,任其胡說。
公開散布“投降言論”、公開散布“愛國主義不需要教育”,明顯是違犯《愛國主義教育法》的言論,卻無人問津,此人仍然繼續當他的“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
如果有法不依,不成一張白紙了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