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歸來不看山——階級斗爭的內在形式
兄弟根據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狀況和現實狀況,說明了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階級。兄弟來作個小結。工人階級建立了具有過渡性質的公有制,還不具備消滅階級的條件;強大的剝削階級因素,是剝削階級存在的特殊形式;消滅了老的剝削階級,還可能產生新的剝削階級;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就是確立公有制的社會大生產方式的統治地位,造成剝削階級即不能存在,也不能再產生的條件,所謂工業革命、現代化都是完成這個根本任務的必備條件。兄弟說的大多是一些老話,那個時代過來的人耳熟能詳。但也有幾句新話,是以前的理論工作者沒有說過的,大概引起了一些博友的注意。有一回,一個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博友發了點牢騷,大意是,你扯了三、四篇,竟然沒有說到階級斗爭,恐怕要歸到“醫托”、“飯托”一黨。為消除博友誤會,兄弟就來說說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
兄弟知道,三十多年來,一些自認為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精英,把階級斗爭說成是青面獠牙,血雨腥風,人間浩劫,慘無人道,扯得一塌糊涂。盡管如此,工人階級總是要消滅階級的,階級斗爭問題還是要扯的。即使工人階級不扯,那班精英還是要扯的。為了討論問題的方便,我們首先說說階級斗爭的形式問題。
我們通常說,階級斗爭有三種形式,即經濟斗爭、政治斗爭以及思想斗爭。兄弟以為,這些形式一般是階級斗爭的外在表現形式。兄弟這里要說的,不是階級斗爭的外在形式,而是階級斗爭的內在形式。可能博友諸君會問,階級斗爭的外在形式和內在形式都是形式,它們的區別有那么重要嗎?兄弟以為,搞不清階級斗爭的內在形式,對階級斗爭的認識就是抽象的。一般來說,階級斗爭的外在形式,主要是指明階級斗爭發生在那些領域,而階級斗爭的內在形式,則主要指明階級斗爭是采取什么方式來斗爭的。
階級斗爭的內在形式(即斗爭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外部對抗形式,一種是內部對抗形式。我們知道,階級斗爭是一部分人反對另一部分人的斗爭,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斗爭,是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斗爭。從階級斗爭的定義看,階級斗爭最終會導致奪取政權,采取社會革命的形式,即采取外部對抗的形式。我們一說到階級斗爭,就會首先想到這種階級之間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但是,階級斗爭不都是取生死搏斗的外部對抗形式,也有內部對抗形式。例如在反對封建壓迫的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就存在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經濟斗爭。這種階級斗爭是剝削者和被剝削者之間的斗爭,當然具有對抗性質。但在反對封建壓迫的共同利益下,工人階級只是要求資產階級減輕剝削程度,沒有要求取消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因此這種階級斗爭是限定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內部的斗爭,只能取內部對抗的形式。可見,無論是內部對抗還是外部對抗,階級斗爭都具有階級對抗性質,只是這兩種斗爭形式所規定的斗爭內容、斗爭程度和斗爭策略是不同的,不能等量齊觀,也不能混為一談。
說到階級斗爭有內在形式,可能會有博友抗議:從來聽說階級斗爭只有三種形式,你大概也想學精英,搞什么“創新”理論。兄弟要趕緊聲明,階級斗爭有內在形式,并不是兄弟的發明,原本是毛澤東同志的意見。關于階級斗爭的兩種形式,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第六章論述“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時,已做過原則性的說明。他寫道:“在人類歷史中,存在著階級的對抗,這是矛盾斗爭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無論在奴隸社會也好,封建社會也好,資本主義社會也好,互相矛盾著的兩個階級,長期地并存于一個社會中,它們互相斗爭著,但要待兩階級的矛盾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的時候,雙方才取外部對抗的形式,發展為革命。”毛澤東同志這里說了階級斗爭的外部對抗形式,沒有直接點明階級斗爭的內部對抗形式。但很明顯,兩個階級“長期并存于一個社會中,它們互相斗爭著”,但還沒有發展到外部對抗的地步,這就是階級斗爭的內部對抗形式。毛澤東同志把階級斗爭的內在形式看得很重,看成是解決階級矛盾的方法:“矛盾和斗爭是普遍的,絕對的,但是解決矛盾的方法,即斗爭的形式,則因矛盾的性質不同而不同。”發現階級斗爭的內在形式,這是毛澤東同志對階級斗爭理論的重大貢獻。可是長期以來,我們對這一貢獻熟視無睹,“抱著金碗討飯”,“提著燈找燈”,結果在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問題上,如墜煙海,鬧了不少笑話。
我們知道,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到文化革命結束期間,即在社會主義社會的一般過程中,階級斗爭的外部對抗形式也很少看到。除了看到有幾個人吆喝“輪流坐莊”之外,一般不會看到公開向工人階級政權叫板的斗爭。由于人們對階級斗爭的兩種斗爭形式認識不清,竟然在社會主義這個階級社會找不到階級斗爭了。
有些人把階級斗爭的外部對抗形式與內部對抗形式混為一談,不承認階級斗爭有內部對抗形式。他們眷戀那個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脫離甚至厭倦了工人階級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艱難而又持久的斗爭,希望找到并通過激烈的外部對抗形式,在一天早上一勞永逸地建成工人階級自己的生產方式。這些人站在街口或村口望一望,看到了什么呢?看到的是一隊隊工人和一隊隊集體農民,正在為公有制的生產方式進行原始積累,并沒有看到革命年代的階級斗爭。于是,他們的眼睛一直盯在被打倒的地、富、反、壞、右身上,每逢大的運動,不論其是否有破壞活動,都拉出來重新斗爭一遍,算在階級斗爭的賬上。后來聽說有走資派,又把那些每年都打著背包下鄉勞動的縣長、縣委書記,挨個拉出來,不論其是否犯過走資派錯誤,都像當年斗爭惡霸地主一樣斗爭一遍,也算在階級斗爭的賬上。
有些人把階級斗爭固有的對抗性與階級斗爭的外部對抗形式混為一談,以為只有外部對抗才能算階級斗爭,不承認或不大承認社會主義社會有階級斗爭。他們認為,既然社會主義社會的一般過程中,很少看到外部對抗形式,那就不會有階級對抗意義上的階級斗爭了。即使有,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了。還好,看到克里姆林宮上空的紅星徹底消失后,他們也不忘找補一句,有階級斗爭,我們就搞階級斗爭,沒有階級斗爭,我們就不搞階級斗爭。一句話,在社會主義社會里,階級斗爭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如果人們要問,究竟什么時候有,什么時候沒有?究竟什么時候會出現向工人階級叫板的階級斗爭?既然社會主義社會大部分時間沒有階級斗爭,為什么可以在一夜之間發生奪取工人階級政權的斗爭呢?如果人們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則對人不起,他們的回答是斬釘截鐵、理直氣壯的:不曉得。兄弟以為,曉得就是曉得,不曉得就是不曉得;“斬釘截鐵”固然可以說得過去,“理直氣壯”則是嚇人的,大可不必。如果工人階級“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把一個半殖民地國家建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國,然后忽然在一天早上,發現自己吃飯的家伙被“砸了個扁兒”,“踢了個遠兒”,而且究其原因竟然是不曉得,非要搞清不可的話,得問問河里的石頭,那社會主義還搞個什么勁兒?
以上兩種關于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見解,看似截然相反,其實本質是相同的,就是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有兩種對抗形式。由此可見,正確認識和理解階級斗爭的內在形式,是非常要緊的,是我們應該認真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