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陳治國:“顛倒”的辯證法:重新理解馬克思對黑格爾的超越

陳治國 · 2024-05-07 · 來源: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的“顛倒”與超越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經過了長期的、全面的反思與批判。

  [摘 要]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的“顛倒”與超越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經過了長期的、全面的反思與批判。從總體上來看,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與超越,經歷了哲學立場的“主謂顛倒”即倒轉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立場;市民社會思維方式的“改造”即撥正了黑格爾關于經濟學范疇與現實的關系;現實社會結構的“翻轉”即顛倒了黑格爾資本邏輯背后“顛倒”的世界結構等三個階段。經過哲學立場、經濟學方法與資本邏輯結構的“顛倒性”批判,馬克思最終實現了對黑格爾哲學的徹底超越。這種不斷超越的過程,既是馬克思不斷深入理解黑格爾哲學思想內在價值與局限的過程,也是馬克思哲學思想不斷走向科學與成熟的過程

  “顛倒”問題是理解馬克思與黑格爾關系的一個重要問題,關于這個問題存在不同觀點。有的觀點如阿爾都塞認為青年馬克思對于黑格爾的“主謂顛倒”并沒有超越黑格爾的“總問題式”,只有在“認識論斷裂”實現了辯證法的“結構性改造”之后,馬克思才超越了黑格爾的哲學問題式,柄谷行人也認為馬克思的超越在于“從黑格爾式的問題構成本身走出來”;有的觀點如海德格爾認為馬克思對黑格爾的顛倒就是借助于“生產之實踐性概念”消解了黑格爾對“絕對精神”的價值預設及其辯證法的唯心主義本性,但是這一概念又陷入現代形而上學的本質之中;有的觀點則認為馬克思將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顛倒”過來,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上實現了哲學革命并進而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以上觀點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不全面性。為了克服以上觀點的片面性,應該從整體性的視角分析馬克思對于黑格爾哲學的“顛倒問題”。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青年馬克思顛倒了“國家決定市民社會”的結論,得出了“市民社會是國家的基礎”的觀點,這種顛倒對于馬克思哲學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但是馬克思此時并未完全把握市民社會與國家的實質內涵,尤其是市民社會的“經濟學—哲學”內涵,因此并不能論定其哲學思想就真正超越了黑格爾的哲學思想。之后,在對黑格爾的國家歷史或市民社會進行政治經濟學維度的分析與批判過程中,馬克思從社會歷史的現實維度扭轉了黑格爾關于經濟范疇的唯心主義解釋,這體現出對于黑格爾哲學-經濟學思想及其局限的進一步認知。但是此時馬克思尚未對資本主義現實邏輯進行深入細致的論證與闡釋,還不能算是徹底把握并超越黑格爾的哲學思想。進而,我們發現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資本論》等后期文本中,馬克思通過對資本邏輯的科學分析和批判,在完成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現實語境批判的基礎上真正“顛倒”了黑格爾的哲學理念及其辯證法思想。可以說,當馬克思真正進入到政治經濟學批判尤其是資本邏輯批判領域中時,他才能在本源上做到對黑格爾唯心主義立場與方法的科學“顛倒”,才是真正意義上對黑格爾哲學思想的超越。

  一、“主謂顛倒”:黑格爾哲學立場批判

  在《法哲學原理》中,黑格爾指出,倫理實體由家庭、市民社會與國家組成。關于這三者,黑格爾認為,只有國家才能擺脫市民社會的局限,實現倫理意義上的自由。因此,黑格爾得出結論:國家高于并決定市民社會。在黑格爾的法哲學理論體系中,國家只是超然的精神實體,而人類社會的具體事務則交由市民社會完成,市民社會僅僅局限于私有財產和個體觀念的討論當中,其顯現出的特征就是不穩定、貧窮和道德墮落,需要國家提供規定好的倫理理念以調和市民社會的矛盾。

  為了批判黑格爾《法哲學原理》中的唯心主義立場,糾正他對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的誤解,馬克思撰寫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對黑格爾的法哲學理論展開深入的剖析,并“顛倒”了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尤其是其背后的哲學立場。

  首先,馬克思批判了黑格爾關于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的“顛倒”。費爾巴哈在《黑格爾哲學批判》中,立足唯物主義立場對黑格爾唯心主義法哲學思想展開了批判,指出黑格爾關于精神和物質、意識和存在的邏輯關系是錯誤的和倒置的,認為黑格爾“把第二性的東西當作第一性的東西”,這是一種明顯的唯心主義立場。費爾巴哈進一步指出,哲學的起點不應該是精神理念,而應該是直接感性的、自然的人和真實具體的存在,黑格爾在哲學立場上顛倒了“主詞”和“賓詞”的邏輯關系。為了糾正這一錯誤,費爾巴哈以“主賓顛倒”的方式倒轉了黑格爾的哲學立場,以此從根本上顛覆和推翻黑格爾思辨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馬克思汲取了費爾巴哈“主賓顛倒”的思維方式來考察市民社會與國家的關系并指出,“黑格爾想使‘自在自為的普遍東西’——政治國家——不由市民社會決定,而是相反,是它決定市民社會。”由此,馬克思認為,黑格爾直接從實體、絕對概念出發來解釋世界,而對現實的感性存在卻視而不見(或是刻意忽略),而現實的感性存在才是國家生成的基礎,因此黑格爾倒置了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從而顛倒了國家觀念與社會現實存在的關系,并指出這種思維方式背后的神秘主義即黑格爾“實際上只是道出了時代的共同精神,道出了時代的政治神學”。也就是說,黑格爾關于國家與市民社會的理論自然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神秘主義的色彩,黑格爾筆下的“國家”就成為抽象的倫理實體。馬克思在進一步考察市民社會與國家的關系中得出如下結論,“家庭和市民社會都是國家的前提,它們才是真正活動著的;而在思辨的思維中這一切卻是顛倒的。”鑒于此,馬克思指出,黑格爾之所以顛倒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其原因就在于黑格爾局限于其思辨的唯心主義方式。

  其次,馬克思揭示了黑格爾“顛倒”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的唯心主義根源。黑格爾認為:“國家是客觀精神發展的最高環節。”在黑格爾那里,國家的“真理性”來自絕對理念,只有符合絕對理念的國家才是真正的國家,即黑格爾是從國家的理念或國家概念上來認識國家的,從國家的理念推導出國家的邏輯和國家體系。針對這種邏輯推演,馬克思指出,黑格爾關于國家的理論立場是唯心主義的,“不是用邏輯來論證國家,而是用國家來論證邏輯。”即黑格爾顛倒了形式與內容的關系,現實的國家成為了抽象的理念的產物,國家的理念反而成為現實國家的決定性因素。這種邏輯顛倒的結果就是,現實存在的社會事實被理解為觀念發展的神秘結果,現實的存在失去了自身的獨立性淪為精神觀念發展的某種環節,這正是思辨唯心主義的神秘性所在,正是這種神秘性才使得黑格爾顛倒了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而渾然不覺。

  最后,在顛倒黑格爾唯心主義立場的基礎上,馬克思立足唯物主義,將感性的“人”代替抽象的“理念”,將之視為國家的基礎。在黑格爾的法哲學理念中,君主或王權才是國家的本質性環節與最后決斷,“整體的這一絕對作決斷的環節就不是一般的個體性,而是一個個體,即君主。”人民群眾沒有資格成為國家的主體。針對這一點,馬克思認為,真正的主體應該是現實的人民,而不是君主,“民主制是君主制的真理,君主制卻不是民主制的真理。”“人”才是現實社會的真正主體和本質,“人始終是這一切實體性東西的本質”,而黑格爾關于君主是國家本質性環節的思想是看不到人民在國家中的基礎性地位的。只有顛倒唯心主義立場才能看到感性的人才是社會的基礎,才能正確認識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

  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馬克思立足唯物主義的感性原則,將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從黑格爾的“主謂顛倒”中再次顛倒,從而較為科學地闡述了國家與市民社會之間的關系問題。但我們也要看到,《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時期的馬克思盡管“顛倒”了黑格爾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的論述,但是其并未真正解決國家和市民社會的關系問題,其對黑格爾關于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的顛倒更多的是從主謂詞關系而得出的一種必然性結論,并未從哲學—經濟學的角度去剖析國家與市民社會之間的關系,馬克思“還籠罩于黑格爾的國家觀之下”,并沒有完全超越黑格爾探究國家與市民社會的問題模式,因而就可以理解此時的馬克思并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黑格爾法哲學思想的超越。

  可以看出,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馬克思所著力關注的是黑格爾的“哲學”尤其是法哲學思想背后的唯心主義立場,并在形式上顛倒了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而對于黑格爾思想中的“經濟學—哲學”內容的內在關聯,并沒有觸及。從哲學立場與理論邏輯來說,馬克思對于黑格爾“國家決定市民社會”觀點的批評是正確的,但如果不能用現實的社會歷史視域剖析并超越黑格爾的法哲學思想,馬克思的批判也就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黑格爾所遭遇的時代問題。究其原因就在于此時的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尤其是法哲學思想的“顛倒”認識,尚缺乏經濟維度的理論支撐,這就必然導致他在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問題上,雖然表面上是顛倒了黑格爾的抽象形式,但是并沒有補充進能夠回應該問題的科學思想內容。當然,后來馬克思也逐漸意識到這個問題,并深刻指出,要想真正理解市民社會,必須要深入社會現實的政治經濟學領域,“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只有在政治經濟學問題域中考察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問題,才能更加深入理解和超越黑格爾的法哲學思想,從而將黑格爾思想中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科學地“顛倒”過來。

  二、經濟范疇唯物化:黑格爾市民社會思維方式“撥正”

  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深刻反映著當時資本主義時代發展的問題與要求。盧卡奇認為,黑格爾是“唯一把古典政治經濟學同哲學問題、辯證法問題聯系在一起的人”。黑格爾非常關注古典政治經濟學問題及其理論,對古典政治經濟學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并指出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成就,“可以從中見到思想(見斯密,薩伊,李嘉圖)是怎樣從最初擺在它面前的無數個別事實中,找出事物簡單的原理,即找出在事物中發生作用并調節著事物的原智。”在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啟示下,黑格爾對于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問題不僅僅從哲學方面考察,也注重從經濟利益方面去考察。他認為,市民社會追逐特殊的非政治利益即經濟利益,而國家尋求的則是普遍的政治利益,二者處于辯證統一之中。“市民社會,這是各個成員作為獨立的單個人的聯合……通過維護他們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外部秩序而建立起來的。”而市民社會要超出自身的私有制與局限性,達到一種普遍性的和諧,就需要國家的協調。可以說,黑格爾關于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問題暗含著時代的經濟學問題與政治學維度,如果忽視了這種內涵,就不能真正超越黑格爾關于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問題及其背后的主謂顛倒思維方式。

  在某種意義上,黑格爾關于市民社會的觀點可以被看作是對從斯圖亞特到斯密、李嘉圖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成果進行哲學繼承的一個積極成果。黑格爾的哲學尤其是法哲學思想中蘊含著豐富的政治經濟學因素,只是這些因素被納入了國家理念發展的邏輯,即黑格爾將市民社會的時代訴求嫁接于傳統國家理念的理路之中,將資本主義歷史內涵的市民社會統攝于國家理念的發展環節之中,這種理論思維顛倒了時代發展的歷史邏輯,在某些方面窒息了市民社會或資本主義在德國的發展。可以看出,對于黑格爾的市民社會理論,如果僅僅局限于批判顛倒其關于市民社會與國家的關系這一層面,而不能從經濟學—哲學背后的思維方式進行深入的解剖,那么就無法真正地理解黑格爾哲學的時代淵源與生成邏輯。

  馬克思在接觸到國民經濟學之后,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逐漸轉變方向。在對黑格爾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問題的分析與批判過程中,國民經濟學對馬克思的啟發作用愈發強烈,馬克思越來越深入地意識到國家理念并不是決定性的,市民社會內部物質性的經濟因素才有可能是決定性的因素,這種因素才是社會發展與現實問題背后的“神秘力量”。馬克思沿著“物質經濟因素”的思路,在反思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唯物主義與批判繼承黑格爾辯證法思想合理內核的前提下,在對當時社會經濟政治問題的深入分析與研究中,最終發現不是理性的精神觀念,而是物質生產和經濟關系才是論述時代問題的邏輯起點,更是把握市民社會與國家問題的現實基礎。正是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蘊含的經濟范疇背后的思維方式進行了唯物主義的分析、批判與改造,才使得其進一步超越了黑格爾的哲學思想。

  馬克思對黑格爾市民社會思維邏輯的經濟學批判,鮮明地體現在對財產權這一經濟范疇的批判過程中。黑格爾把占有關系的認定即所有權作為《法哲學原理》的邏輯基礎,認為財產權就是一種天賦人權。正因為一切以所有權和財產權為“內在原則”,財產權才具有普遍性,所以黑格爾把國家的普遍等級給予了擁有更多財產的普魯士容克地主,法哲學思想就上升成為普魯士的“官方哲學”。馬克思意識到物質化的私有財產對于政治國家的基礎性地位,“私有財產即抽象的私有財產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私人,是政治國家的最高構成”,從而看到了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的另一面,即市民社會的物質私有性才是當時國家建立的基礎,從而在政治經濟學維度將黑格爾的國家決定市民社會的觀點進一步顛倒過來。

  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進一步從經濟學的視角對黑格爾的法哲學思想進行了批判。通過在社會經濟領域對私有財產歷史性的分析,馬克思不僅確認了黑格爾的“現代國民經濟學家的立場”,意識到這種立場與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立場具有內在一致性,而且破除了國民經濟學的私有財產教條即私有制的天然恒久性,提出了重構國民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重大課題。馬克思在1845年左右的哲學研究中已經意識到,黑格爾關于市民社會的發展理論并不是從社會現實本身來尋找其發展的根據,追尋社會現實背后的“規律”,而是運用脫離現實的邏輯范疇的矛盾演繹來“隱喻”現實的具體過程,將社會歷史的發展過程視為一種抽象邏輯的辯證展開過程,其本質乃是一種通過社會歷史“范疇”來看待現實社會發展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思路。而人類歷史中真正具有歷史性的是“生產物質生活本身”即生產方式,生產方式不是某種邏輯發展的產物,而是具有自身發展的矛盾與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就是生產方式不斷辯證運動的客觀發展過程。因此,歷史的發展決不是如黑格爾所言的絕對精神或物質實體的異化及其回歸,而是人類本質力量在具體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展開與發展。社會發展的經濟范疇不是某種精神的產物,而是社會物質現實發展的抽象,根據這些理論原則,馬克思對黑格爾的市民社會理論方法進行了唯物主義改造。

  在《哲學的貧困》中,馬克思正是據此展開對蒲魯東“黑格爾主義式的經濟范疇”的猛烈批判,以此批判黑格爾對于經濟范疇的唯心主義理解,進而揭示出經濟范疇的唯物主義性質。馬克思指出,蒲魯東局囿于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方法,“把事物顛倒了,他認為現實關系只是一些原理和范疇的化身”,蒲魯東自以為用黑格爾辯證法改造了經濟范疇就可改造整個社會,因而滑向用抽象概念決定社會現實的方法論之中。馬克思批判了這種政治經濟學領域的“黑格爾式”思維方式,“誰用政治經濟學的范疇構筑某種意識形態體系的大廈,誰就是把社會體系的各個環節割裂開來,就是把社會的各個環節變成同等數量的依次出現的單個社會。”也就是說,隨著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深入,馬克思對于黑格爾唯心主義的認知更加具體與深入,逐漸從唯物主義經濟學視角對黑格爾法哲學思想背后的歷史邏輯進行研判。

  馬克思挖掘了黑格爾哲學的經濟學內涵并分析了其經濟范疇背后的思維方式,指出黑格爾將經濟事實納入思維邏輯之下,是顛倒了市民社會經濟問題的本質,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將經濟范疇奠基于物質現實的基礎之上,如此才能深刻揭露市民社會的經濟問題。從關注剖析經濟范疇的物質基礎出發,馬克思對黑格爾的市民社會理論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批判,撥正了市民社會經濟分析的思維方式。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馬克思在剖析、批判黑格爾主義“經濟范疇”的過程中,并沒有真正深入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物質形態之中,即未對“資本”這一特殊經濟范疇及其邏輯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批判,因此未能揭示黑格爾經濟學思維方式背后的真正物質根源。

  三、資本邏輯“祛魅化”:黑格爾思想“顛倒”根源的翻轉

  隨著19世紀50年代對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深入以及對經濟學與哲學內在關系的把握,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思想的理解進一步深化,并由此進行了現實上的科學超越。馬克思指出,黑格爾哲學思想的顛倒性源于他對社會現實錯誤的“倒置”,“顛倒”表現為對絕對觀念及其統治“幻想”的揭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由于抽象價值的物化和實體化,作為社會關系的資本通過“三大拜物教”實現對人的統治,這是抽象的價值形式及其辯證法對人的統治。鑒于此,馬克思認為,黑格爾哲學及其繼承者之所以采取顛倒的觀念形式,認為抽象思維是社會發展的本質,根本原因并不完全在于黑格爾本人,而是在于“顛倒”的資本主義現實世界本身。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作為一種“特殊的以太”,成為統治一切的抽象力量,而資本的生成過程則表現為假象叢生的顛倒過程,這種過程混淆了資本生成與運動的實際過程,完全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內在本質,最終使資本主義社會成為一個顛倒的世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神秘化,社會關系的物化,物質生產關系和它的歷史社會規定性直接融合在一起的現象已經完成:這是一個著了魔的、顛倒的、倒立著的世界。”正是這種顛倒的世界導致了黑格爾哲學對真實世界的顛倒。

  在資本批判中,馬克思在闡述資本內在矛盾展開的過程中,揭示了抽象價值形式的辯證法,力圖還原一個現實的資本主義世界。在這個過程中,馬克思對黑格爾的哲學思想進行了深入科學的批判,把“倒立著的”黑格爾辯證法“倒過來”揭示資本邏輯假象的顛倒,以此破除經濟范疇的抽象統治,將抽象的價值形式還原于其具體的社會現實的土壤之中。通過考察現實社會中資本的邏輯,馬克思揭示了經濟范疇的本質并明確指出,價值形式分析是破解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的關鍵,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最普遍的元素,勞動產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價值形式是感受不到的,即價值形式不具有直觀性,其必然來自對現實經濟關系的抽象,這種現實關系的抽象使得價值形式成為“客觀的思維形式”,并“形成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各種范疇”,即經濟學的各種范疇并不是絕對精神運動的環節,而是對現實資本世界抽象的產物,其根據不在于抽象的理念之中,而存在于具體的社會現實之內。在顛倒黑格爾對資本主義現實抽象理解的基礎上,馬克思從社會現實的邏輯出發,對現實世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其成果體現在《資本論》中,“《資本論》的巨大功績,就在于它既不是把一切歷史變動的最終原因歸結為人們變動的思想,也不是僅僅通過分析來揭示社會生活的物質基礎;它既沒有陷于唯心史觀,也沒有陷于拜物教觀念……引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全部生活內容,直到它的最抽象的思想形式,從而輝煌地證明了社會生活的唯物主義觀點同綜合觀點的內在統一,證實了歷史的唯物論才是研究社會歷史的唯一科學方法”。這種科學的方法具體地再現了資本的自我建構及其統治,深刻透視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顛倒”本質,并由此揭示了黑格爾哲學思辨唯心主義的顛倒根源。

  借助于唯物史觀的立場觀點與方法,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對價值形式進行了科學的分析與說明,取得了重大的理論成果,尤其是《資本論》無論在結構體系,還是在價值形式分析方法方面,都展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性,深刻顯現出對黑格爾哲學尤其是《邏輯學》的根本性超越。只有在這種理論超越的意義上,才能說馬克思真正“顛倒”了黑格爾的哲學,這種顛倒不僅僅是一種對黑格爾世界觀立場的根本轉變,也不僅僅是對黑格爾哲學思想的歷史邏輯反轉,而是闡明了黑格爾哲學之所以“顛倒”的內在根源,即黑格爾哲學乃是對資本主義顛倒現實的觀念反映,“顛倒”的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產生了“顛倒”的黑格爾哲學,而顛倒的根源就在于資本的邏輯。因此,要徹底揚棄黑格爾哲學,單純依靠所謂的“主謂顛倒”方法是行不通的,單純依靠批判抽象經濟范疇的主體性也是不全面的,必須要深入到資本的矛盾運動之中,實現對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及其意識形態的總體批判,揭示資本統治的顛倒假象,才能從根本上剝離黑格爾辯證法的神秘外殼及其根源即“顛倒的現實世界”,才能完成對后者的徹底繼承與超越。

  資本將“一般價值形式”抽象為社會的普遍形式并以此壓制了具體價值與具體勞動,充當了社會運行的“原發力”。黑格爾從唯心主義的絕對觀念出發,將資本的普遍形式與理念形式結合起來,將社會現實看作是絕對觀念發展的產物,以顛倒的方式描繪現實世界的發展與變化。從抽象概念中看待活生生的現實世界,必定會將精神或觀念視為現實世界的決定性因素,因此黑格爾就從唯心主義的視角再現了資本主義的抽象邏輯,借助絕對觀念的自我建構及其統治內容,以唯心主義的方式重現了資本的自我建構及其統治。黑格爾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分裂以及倫理道德的式微,試圖將資本邏輯脫離現實的社會歷史土壤,抽象為客觀精神形式,將其納入精神理念的發展過程之中,借助倫理理念的力量以消解社會利益分裂,實現個人與社會共同體的和諧發展,這無疑具有想象的成分。

  以資本邏輯為軸心的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在展開自身的過程中存在著自身無法克服的根本矛盾,這種矛盾導致資本對人類的壓迫和奴役。而要消除這種奴役,僅僅靠自我意識或絕對觀念的運動是不可行的,自我意識或絕對觀念的運動恰恰就是社會現實發展的產物。所以,我們不能局限在思想觀念中來尋求人類的和解與自由,而是要在顛倒的資本世界中探尋顛覆資本邏輯的現實力量,形成革命主體,激發革命熱情,掌握革命方法,以此消除顛倒了的資本主義世界生成語境帶來的種種問題,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人類的現實自由以及精神自由。因此,馬克思在研究資本的過程中,除了研究資本的發展規律及其意識形式,“還要研究將這個系統實行革命性摧毀的主體的起源和形成過程。”正是借助這個現實的革命主體,才能真正顛倒資本主義“顛倒的世界”,而不是像黑格爾一樣,將問題的解決求助于絕對理念的和解。

  到這個時候,馬克思才算真正把握了黑格爾哲學的歷史意蘊及其問題所在,也厘清并闡明了黑格爾顛倒世界觀念的現實邏輯。因此,對于馬克思來說,只有在現實中超越資本主義社會才可能真正地理解黑格爾基于顛倒世界的顛倒理念產生的秘密,“一旦我們逃到其他的生產形式中去,商品世界的全部神秘性,在商品生產的基礎上籠罩著勞動產品的一切魔法妖術,就立刻消失了。”這也就是說,黑格爾哲學思想的顛倒性源于現實世界的顛倒,黑格爾正是在資本抽象統治的現實語境中才顛倒了國家與市民社會的真正關系,生成了唯心主義特質的哲學思想。而馬克思則向我們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多重顛倒是如何發生,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從生產過渡到流通又最終以意識形態的方式表現出來的。馬克思通過其自身的邏輯推演向我們圖繪出一幅真實生動的畫面:整個資本主義“現實”本身就是一部顛倒了的辯證法。在這個意義上,市民社會的資本邏輯批判不僅體現了馬克思思想的高度,而且也展現了他超越黑格爾哲學的新境界。

  四、結語

  黑格爾的哲學思想及其辯證法是對時代精神的反映,是對資本主義顛倒世界的一種抽象的再現,正是由于未能看到資本抽象統治的“顛倒性”,他自然而然地將抽象形式作為世界的主體,將思維或絕對觀念視為世界的本源和動力,因此成為一種顛倒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對黑格爾法哲學思想與唯心主義辯證法的顛倒,如果僅僅停留在理論邏輯的批判,那么顛倒其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是不徹底的。因此,我們看到,馬克思在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問題上,對黑格爾哲學理念的“主謂顛倒”進行的唯物主義顛倒與經濟學批判下的思維方式改造都不能完全超越黑格爾的哲學及其辯證法形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馬克思在批判黑格爾哲學及其之后的德國唯心主義哲學的過程中,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思想,這時的歷史唯物主義從宏觀上揭示了歷史發展的規律,“是一部抽象出來的社會歷史本質的邏輯。”這種廣義歷史唯物主義可以說改造了黑格爾哲學尤其是市民社會理論的思維方式,但是并未從發生學的視角揭示黑格爾哲學邏輯背后的特殊時代背景,也就未能深刻揭示黑格爾哲學思想“顛倒”的現實社會根源。只有馬克思從對一般歷史觀的闡釋轉到對特定歷史階段即資本主義歷史狀態的揭示,即從廣義歷史唯物主義轉換到狹義歷史唯物主義,而“狹義歷史唯物主義是對經濟力量顛倒地決定人與社會這樣一種特定的歷史情境的指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揭示黑格爾哲學顛倒的具體歷史語境。只有將黑格爾顛倒的哲學思想放置于現實語境的條件下,從當時占統治地位的資本邏輯出發,揭示資本形式的抽象統治所造成的現實世界的顛倒,才能真正揭示黑格爾顛倒世界觀的內在根源與生成機制,才能真正顛倒黑格爾的“顛倒”的哲學思想,從而真正辯證認識黑格爾哲學的邏輯及其價值。直到此時,我們才可以說,馬克思真正顛倒、超越了黑格爾的哲學思想。而馬克思不斷批判、超越黑格爾哲學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完善自身哲學思想的過程,并最終形成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

  作者陳治國

  文章來源《南京社會科學》2024年第04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蝸牛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震驚中外的新中國第一起高級干部遇刺身亡案
  2. 是誰捂住了盧麒元先生的嘴?
  3. 說毛主席,你們也配???
  4. 如何看待某的俄羅斯必敗論
  5. 陳曾明:中國高校和美國高校差距有多大?(三題)
  6. 抹黑知青上山下鄉的公理何在?
  7. 郭松民:俄羅斯會投靠西方反殺中國嗎?
  8. 雷鳴電亮:為什么此時俄羅斯突然出手“通緝澤連斯基”?
  9. 美國大學生鬧革命,推出洪秀全的上帝一定會成功
  10. 詭異的“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為什么現在出臺?
  1. 陳先義:要特別警惕實為內鬼的某些“經濟學家”
  2. 神秘而神奇的鄧發,被稱為“中共秘密警察的頭子”,李克農潘漢年等都曾是他的部下
  3. 震驚中外的新中國第一起高級干部遇刺身亡案
  4. 元龍:美國學潮熱,中國輿論涼;不敢追窮寇,沽名學霸王?
  5. 王明向共產國際狀告毛澤東始末
  6. 誰的問題?
  7. 是誰捂住了盧麒元先生的嘴?
  8. 活在夢里:專家眼中的“俄烏沖突”
  9. 說毛主席,你們也配???
  10. 就這么明目張膽的開車撞人,到底哪來的膽子?
  1. 尹國明:不用著急,這僅僅是更大場面的開始
  2. “和平演變”走高層路線,真相令人觸目驚心!
  3. 彭勝玉:美國“穩中戰略”取得巨大成效
  4. 腐敗滲透到了各行各業,沒一個行業是清白的
  5. 吳銘|葛教授,吃飽了撐的么
  6. 連反抗都不敢說的人,有什么資格說和平?!
  7. 階級斗爭的標志性事件出現了
  8. 毛主席機要秘書張玉鳳嚴正聲明
  9. 一九六八今又是,換了人間
  10. 國家的興衰,早已埋下伏筆
  1. 震驚中外的新中國第一起高級干部遇刺身亡案
  2. 僅用三招,美國對以色列發起致命一擊
  3. 說毛主席,你們也配???
  4. 新質生產力所帶來的工業化新發展
  5. 關于進一步健全“民主法治制度”的具體建議
  6. 就這么明目張膽的開車撞人,到底哪來的膽子?